1、机械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机械能是浙江版科学九上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该内容隶属于物质科学主题下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内容本节教材安排在对能的形式有初步认识后,将学生引入具体形式的机械能的学习为后面的能量转化打下基础本节内容介绍机械能的两种形式动能和势能,探究影响他们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有关; (2)知道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概念,知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举高的高度有关,知道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数; (3)能运用所学的能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运用科学探究归纳总结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2、(2)进一步巩固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运用;(3)通过实验、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学习,体会同伴互助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 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准备 斜面,体积相同小钢球和塑料球,水槽,沙子 五、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学习相关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多种形式的能、生活中能的现象,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能力通过情境创设,组织学生开展自主
3、探究和合作学习,主动建构新知识培养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镜,引入新课 新民晚报的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被高速行驶列车上飞出的馒头砸中, “中弹”昏倒思考小小的馒头为何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出新课机械能 2 动能势能概念 展示图片:流水中前进的竹排、夹在两座山体间的大石块、被压弯的撑杆 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举高的重锤、拉开的弹簧设问:这些物体均具有能量,你能将他们进行分类吗?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学生读图分析交流:竹排和汽车为一组,是运动的;剩下的为一组,静止的或者竹排和汽车为一组,是运动的,石块和重锤为一组在高处,弹簧和撑杆为一组,都变形了 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引
4、出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指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都是蓄势待发的能,统称为势能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强化分类的意识,学会从多种事物中寻找共同点,是学习科学的的重要方法 试一试:判断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能: (1)水平行驶的汽车:;( 2)正在爬坡的汽车: (3)山顶上的石头:;( 4)山顶上滚下的石头: (5)拉长的橡皮筋:( 6)下落的雨滴: 学生思考、判断、交流各个物体所具有的能 师:指出当一个物体同时具有动能和和势能时,我们就说物体具有机械能 请列举生活中具有动能、势能或机械能的例子,并指
5、出什么类型的能 设计意图:在练习基础上再让学生举例,巩固知识的同时,学会知识的迁移 过渡 :生活中我们可能看到这样的场景:被自行车撞倒,可能会摔倒,但被小车撞到,就是撞飞说明什么呢? 3 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师:请建立假设,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的速度有关 师:你能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思考:(1)当实验中存在多个变量时,该怎么办?怎样进行变量的控制? (2)怎样使相同的物体具有不同速度?怎样使不同质量的物体具有相同速度 提示利用桌上的器材 :斜面,塑料球和玻璃球,小木块 (3)怎样比较
6、动能的大小? 学生小组合作: 思考、分析,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分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强调:归纳实验结论时特别要注意写前提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领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主动建构知识 练一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同一辆车,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动能大 (3)子弹比火车的速度大,所以子弹的动能比火车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对动能影响因素的知识 学以致用: (1)列车上飞出的馒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杀伤力 (2)金丽温高速公路上的最高行驶速度 v(km/h) 车型高速公路限速 小型客车 100 大型客车、载货汽车 80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对机动车限速?为什么对重载车限制的速度小? 学生分析解题,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呼应开头,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