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效 应 ”在教育中的 应 用(例选)【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以 16 岁年级中各选三个班级,对 18 个班的学生“ 煞有介事” 地做 发展预测,然后随机确定了“ 有优 异发展可能 ”的学生名单,交 给老师,并暗示教师:这些学生比较聪明,他们的进步可能比别人快,成绩比别人好。并要求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其实,名单中的学生,只有少数人成绩好,大部分原来成绩平平。但是教师受到了罗森塔尔的暗示。对这些学生有美好的期望,常通过眼神、笑貌、嗓音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后来的学习测验表明,
2、这些孩子的成绩进步比别人快。这就是“罗 森塔尔效应” 或称皮格 马利翁效应。启示:1、爱心与信心的重要性;2、期盼的潜在力量;3、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方法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霍桑效应】在美国芝加哥市效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效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 年 11 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试验研究中有个“谈话试验” ,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
3、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 结果;霍桑工厂的 产量大幅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 “谈话试验” 使他 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 应” 。启示:1、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人翁地位,发扬其主观能动性。2、物质刺激不是万能,精神解放是关键。3、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积极性,和科学智慧。 (相信、依靠)【进门坎效应】英国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一次募捐中,对前部分人提出募请求时
4、附加了一句“ 哪怕是一分钱也好 ”,而对后部分人却没说这句话。结果,前者募捐的钱是否者两倍还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 进门坎效 应” 。启示:1、放低门坎,人们喜欢进来,也容易进来。2、 “一分钱也好”说 明募捐方急需,体 现价值。3 、对学生的进步要求,要从细微处入手,容易处导进。【跳蚤效应】一位学者做过一个实验:把很多跳蚤放到一个皿器中,用透明玻璃罩住。刚开始,跳蚤挣扎着往外跳,但都被玻璃碰了下来。一段时间后,即使把玻璃罩邓了下来,跳蚤也只能跳到器皿那么高了。这些往日的“跳高冠军” 就这样被封闭在了人为界定的高度上。这就是“跳蚤效应” 。启示:1、必须规矩的,万物是都可以训练的。2、对于发展
5、个性来说,是不能用一个模式制约学生的。【激励效应】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学习有些松懈,数学老师和该班学生聊天时说:“ 我看能理解 歌德巴赫猜想的人就在我们班。 ”老师紧紧地注视着陈景润,令陈景润当即领悟到“哥德巴赫猜想” 看来唯我能够攻破了。于是他攻关不已。终于陈景润摘取了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启示:1、利用条件,因势利导。2、信心和勇气是需激励的,成功是靠努力的。3、响鼓尚需要捶,散勇更需鼓励。【青蛙效应】有这样一则寓言: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便会纵身而出;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温水,它会感到舒舒服服的。然后你再慢慢升温,即使升温摄氏 80,青蛙也仍然会若无其事地待在那水里。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至
6、 90100时,青蛙就会变得越来越虚弱,在此情况下,青蛙已经失去自我脱险的能力了,直至把它煮熟为止。在第二种状况下,青蛙为什么不能自我摆脱险境呢?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激烈的环境变化,而对缓慢、渐进的环境变化却不能及时做出感应。这就是一种“青蛙效应” 。启示:1、教育学生要有敏感性,需要时度势,不能贪图要逸,要有危机感和责任感。才不置被时代所淘汰。2、教师教育学生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循循善诱,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鲶鱼效应】沙丁鱼捕捞后如果没有刺激和活动,就会很快地死去,挪威渔民每次从海上归来,为了不使鱼在途中死去,都在鱼舱里放几条鲶鱼,以挑起它们和沙丁鱼之间的摩擦和争端,使
7、大量的沙丁鱼在紧张中不断地游动,其结果不但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而且还能保证它们一条条活蹦乱跳地抵达港口。这种现象后来被人们称之为“ 鲶鱼效应” 。启示:1 适度的紧张能更好地发挥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2、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3、要充分发挥班中“鲶鱼” 的作用, 发挥 其特长和个性,加 强对“鲶鱼”的引导。【蝴蝶效应】1979 年 12 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上的一次演讲中提出一种现象:一只蝴蝶在巴西的热带森林中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莎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即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大的差别。启示:1、小事会变成大
8、事, (就教育而言,要从 始入手)2、教师语言的一字之差,会折射到教育理念。如:教师对学生说:“ 你听明白了 吗 ?” 和“我讲明白了吗?”前者居高凌下,后者亲切民主;前者灌输,后者启发;前者责任在你,后者责任在我。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态度。又如教师对家长说一件事后问:“你听明白了吗?” 和“我讲明白了吗?”前者近 训话,后者是沟通,前者是居高凌下,后者是和蔼可亲;前者问题在你,后者问题在我。表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和礼貌。【手表效应】一个人只有一只手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而当他同时有两只走时不一的手表时,却无法确定时间了。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判断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效应
9、” 。启示:1、教师不能同时对学生和班级设计两个目标,提出两个不同的要求。2、教师和家长不能同时对同一学生设计不同的教育目标,提出不同的要求。 (教育者的教育一致性)【马太效应】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段话:“ 凡是少的,就连他仅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有名的“ 马太效益 ”。它反映在教育中有这样的现象:一个多方面表现不差的学生,班主任会越来越信任他,对他更多的“优惠” ,他会越来越有信心,进步会越来越明显,进入良性循环;反之,如果这个学生被认为是不被欢迎的学生,老师对他的指责和批评会越来越多。他就会越来越没劲,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10、。启示:1、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后 20学生的进步。2、施行均衡教育,和分层导进。【首因效应】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与陌生人交往时,最初的印象总是最鲜明、最敏感、最深刻的,起着先入学主的作用。这就是“首因效应 ”。启示:1、处理好无数个第一次(首次)。如第一次上课,第一次集会,第一次谈话,第一次家访。第一次发现学生问题。第一次班队活动,第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第一次升旗仪式等等。2、对学生的印象,要避免首因效应,否则那就是:“刻板效应” 了。【近因效应】最近获得的信息记忆特别深刻,最近认得的东西盖过了对某人原先的认识,这种心理现状叫“ 近因效应” 。启示:1、在创设第一次印象的
11、同时,要持之以恒地保持住永久性的好印象。一步一个脚印不断争取进步。2、注重当前,完美终端。【木桶效应】“木桶” 效应 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 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启示:1、教育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短板要补上。2、一个班集体要整体提高,要注重后进生的进步。3、评价一位学生,要看主流,不能像木桶理论那样,以一短蔽百长。【南风效应】有则寓言,讲北风南风打赌,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刮,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
12、暖,使行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顾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 南风 效应” 。启示:1、教育学生要采取符合学生的实际和需要的方式。注重内因。2、教育措施要人性化,符合教育规律。【莫扎特效应】1933 年,加利尼亚大学欧文学校的戈登肖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学生在听完莫扎特的双钢琴鸣曲后马上进行空间推理的测验,结果发现大学生的空间推理能力发生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将这种现象称作“ 莫扎特效应” 。启示:1、启发人们从多角度思考促进脑功能发展的途径和方法。2、充分运用音乐的功能和音乐的神奇力量。(1
13、)听音乐时,心跳、脑电波、脉博等会逐渐与音乐的节奏同步,从而变得缓慢和协调。(2)音乐对学生的学科成绩,分数、百分数运算能力,时间和空间推理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阅读理解,语言记忆等心理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3)音乐训练能促进右脑活动,提高工效。(4)音乐能优化环境、陶冶心灵。1.“权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下属,说这位德语下属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然后,这位“化学家”拿出一个装了蒸馏水的瓶子,说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
14、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权威效应”。所谓“权威效应”,就是指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水平、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权威效应”的普遍存在,首先是由于人们有“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往往是正确的楷模,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安全感;其次是由于人们有“赞许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规范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总是对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领导者要充分利用“权威效应”,也就是说不仅要使自己精于企业管理,而且要使自己精于业务,是业务上的高手。唯有这样,才能在下属中确立自己的权
15、威。2.“霍桑效应”位于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为探求原因,1924 年 11 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心理学家等多方面专家参加的研究小组,在该厂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这一系列试验研究的中心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系列试验中有个“谈话试验”,即用两年多的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作详细记录;对工人的不满意见不准反驳和训斥。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量大幅
16、度提高。这是由于工人长期以来对工厂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方法有诸多不满,无处发泄,“谈话试验”使他们这些不满都发泄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社会心理学家将这种奇妙的现象称为“霍桑效应”。“霍桑效应”给企业领导们的启示是:身为企业领导,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事务,工作中难免有差错或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往往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对此。企业领导切莫一味压制,而应该通过种种方法千方百计地让其发泄出来,这样既能缓解下属心理压力,增添下属工作干劲,又能了解下属的真实心理,以便进行引导和教育。3.“南风效应”“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17、。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运用“南风效应”,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以下属为本,多点“人情味”,尽力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领导给予的温暖,从而激发工作的积极性。4.“木桶效应”“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要想多盛水提高木桶的整体效应,不是去增加最长的那块木板的长度,而是要下功夫依
18、次补齐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木桶效应”给企业领导的启示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下功夫狠抓薄弱环节,否则。企业的整体工作就会受到影响。人们常说“取长补短”,即取长的目的是为了补短。只取长不补短,就很难提高工作的整体效应。5.“拉锯效应”日本有一家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进行一场特殊的考试:他们把报考的人带到一个农场。并随机将每两个人分成一组,然后发给每组一把锯子要求将一根圆木头锯成两段。在锯圆木头时,有的组两个人不能相互配合,快慢不当,费了很长时间才把圆木头锯开;有的组两个人很快就磨合好,能相互配合,用了很短时间就把圆木头锯开。结果,这家企业将“能否相互配合很快锯开圆木头”作为是否录用的一个重要指标
19、。人们将此称为。拉锯效应“,即在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更加需要协调的今天,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发挥作用,必须善于与他人相互配合,否则将一事难成。依据”拉锯效应“,企业领导要管理好一所企业,企业领导成员之间、下属之间以及企业领导者和下属之间都要注重在各方面相互配合,形成 112 的局面,从而促使企业的教育工作不断上新台阶。6.“蝴蝶效应”20 世纪 60 年代的某一天,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用计算机求解模拟地球大气的 13 个方程式,以准确预报天气。为使预报天气的结果更加精确,他把一个方程式的解取出来提高精度后又放回去。当他吃了点心再来看时竟大吃一惊:只变动一个很小的数据。其结果却偏离了十万八千里!洛伦兹仔细检查了计算机,确定计算机没有问题。他由此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