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荷花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 联想鉴赏文学作品。3. 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4.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2.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教学方法】荷花淀是一篇精美的小说,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 自主、合作、探究 ”的方式,运用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如讨论 法、 诵
2、读法、比较阅读 法等,从环境描写、典型人物、 诗化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而 领略鉴赏文本的独特美。【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 四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作业。 )一、查找作者孙犁及“荷花淀”派的相关资料,如生平、作品、评价性的文章。二、运用网络查询有关荷花淀的图片、介 绍等资料以及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以上两个预习作业, 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 组交流的基 础上,全班 进行交流。)三、阅读课文,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给小说的三个部分各 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所取的角度一致并能概括基本内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
3、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 联想鉴赏文学作品。3、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理清小说思路【教学难点】理清小说思路一、课文导入用王维的山居秋暝 导入课文: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唐代著名山水诗人王维在山居秋暝 中写道, “明月松 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 归浣女,莲动 下渔舟” ,苏轼赞扬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 诗 ”;而我们读现代作家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感到二者实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感受在那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 发生在荷花淀里的感人故事
4、,学习白洋淀人民的 优秀品质,品味 孙犁小说的独特魅力。二、作家作品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 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 ,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 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 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 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 荷花淀、 采蒲台、 嘱咐,小 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等。这 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
5、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主要有作家刘绍棠、 丛维熙、 韩映山、房树民等, 被当代文坛誉为 “荷花淀派” ,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 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 说又被称 为“ 诗体小说”。 三、关于荷花淀和小说的创作背景介绍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 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这是一片面积为
6、 五百平方公里的水域,淀周堤埝环绕,淀内地形复 杂,纵横交织着3700条沟壕,把淀面分割成43个大大小小的淀泊,形成淀内有淀、淀 间大小沟壕相通的水网泽国景观。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 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 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 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 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
7、意,我想是因为同志 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 ,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 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3孙犁同志非常熟悉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生活,他的作品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者写荷花淀的目的在于反映“战争和革命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民族的精神气质。”孙 犁 的 作 品 以 小 说 、散 文 集 白 洋 淀 纪 事 为 其 秀 雅 、隽 永 的 创 作 风 格 的 代 表作
8、,其 中 荷 花 淀 、嘱 咐 等 短 篇 作 为 现 代 文 学 史 上 负 有 盛 名 的 篇 章 。被 文 艺 界 视之 为 “荷 花 淀 派 ”的 主 要 代 表 作 。孙 犁 的 小 说 以 抗 日 战 争 时 期 直 至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成 立 初 期 冀 中 平 原 和 冀 西 山 区 农 村 为 背 景 ,生 动 地 再 现 了 当 地 人 民 群 众 的 生 活 和战 斗 情 景 。茅 盾 说 过 :“孙 犁 的 创 作 有 一 贯 的 风 格 ,他 的 散 文 富 于 抒 情 味 ,他 的 小 说好 像 不 讲 究 篇 章 结 构 ,然 而 决 不 枝 蔓 ;他
9、是 用 谈 笑 从 容 的 态 度 来 描 摹 风 云 变 幻 的 ,好 处 在 于 虽 多 风 趣 而 不 落 轻 佻 。”(反 映 社 会 主 义 跃 进 的 时 代 ,推 动 社 会 主 义 时 代的 跃 进 )(以上是学生预习情况的归纳,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从资料的搜集整理,到课 堂上的讨论归纳,都要由学生来做。 )(在介绍荷花淀的时候,幻灯片中要出示有关荷花淀的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并茂中感受荷花淀如诗如画的风景,从而进入美好的艺术境界。 )四、整体阅读,理清思路本文要求我们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
10、的主题。接下来, 让我们首先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 的特点。 1正字正音吮吸(shn) 白洋淀(din) 打点(dian) 泅水(qi) 凫水(f)围剿(jio) 投奔(bn ) 蛮横(hng ) 涨潮(zhng) 打捞(lo)2. 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回答) 情节概述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 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 伏击圈, 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 长起来,成 为抗日游击战 士。3. 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
11、哪个阶段(小组讨论)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开端)第二部分:探夫遇敌 (发展)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4.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月亮升起来很晚 鸡叫的时候第二天 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 节取胜。 )五、课堂小结:4六、布置作业七、课后记载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2、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教学重点】1、赏析如诗如画的景
12、物描写。2、品味优美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一、赏析景物描写,品味优美语言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并思考 讨论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正午时淀上风光的描写。2.让学生朗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3.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讨论明确:意境(月色下的如此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用两个词来概括) : 清新、恬静、宁静(1)夜景美: 月色皎洁,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 的技艺,富 饶的出产。 人
13、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 人。(2)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她像坐在一片 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这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比喻,把水生嫂劳动的场面诗化了。 (幻灯出示图片)(3)(作为一篇小说,本应该以人物为中心,注重情 节的推进,但是 荷花淀开 头三个自然段却为我们描摹了如此一幅美丽图景,这样清新宁静的景物描写在小说 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先学生说,再归纳概括) 第一、渲染了(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勤 劳朴实温柔)的人物形象。 景的宁静烘托人的美好:善良、纯朴、勤劳、温顺第二、推动
14、故事情节发展(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伏笔) 。开头,为夫妻话别提供 了时间地点和氛围,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描写作了铺垫。第三、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小说是通过这三要素来反映一定主题的,那么景物描写的 作用同样为主题服务。 “一切景语皆情语” ,荷花淀景色清 纯明丽, 如此柔美洁5白的 水乡,又怎能容忍侵略者铁蹄的践踏和蹂躏,生活越是美好,人 们越是热爱生活, 就越是憎恨战争,美丽的水土培养出英雄的儿女,出于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水 生扫尾代表的白洋淀妇女才然决然的送郎上战场,而她们自己也经过血雨腥风的洗 礼茁长成长起来,勇敢的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4. 赏析文中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片段(在学
15、生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讨论)(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点拨:这是“女人 们” 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喜变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 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点拨: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 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 监视 白洋淀的哨兵” ,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
16、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 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5.小结: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具体的的人物形象,但那美 丽坦荡的荷花淀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
17、审美化的结晶。二、布置作业1.选出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将选项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让几位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A掂( din)记 吆喝 穿唆 掠(l)水面 B膝(q)盖 窜进 休长 横(hng )样子 C吮(shn )手 隐蔽 嘱咐 荷花淀(din ) D凫( h)水 噘嘴 围缫 扑楞(lng)楞 2.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她们轻轻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 哗,哗。 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 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参考答案: 第一题:B第二题: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点拨:轻轻的动作,悠悠的
18、水声,小小的菱角,一副多么美丽的画面。人们心情的悠闲,淀上的宁静,生活的平和,诗一样的境界,反衬了下文敌人大船追赶时的紧张。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五、课后记载6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小说人物形象,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训练发散性思维。2、领略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学习如何借助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2、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感受本文语言轻柔、清 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3、赏析小说人物形象,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教学难点】借助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一、导入
19、新课二、讲授内容: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1. 第一步: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 积极的” ,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请三位同学,分 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认 真品味人物对话及细节描写。)2.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 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 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 节发展有什么作用?“今天怎么回来得 这么晚? ”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 忧虑和关切之情。“他们几个呢? ”水生答非所 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怎么了,你?”这是主
20、谓倒装的句式。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 ,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 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 重的性格。“你总是很积 极的。 ”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 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 爱丈夫, 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 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 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你走,我不 拦你。家里怎么办?” 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 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
21、子该有多重啊!“你明白家里的 难处就好了。 ”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 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 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7参军。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 义的崇高品格。“你有什么话 ,嘱咐嘱咐我吧。 ”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嗯。 ”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 步, 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 嗯” 字,表 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小结: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简明
22、,但又内涵丰富。尤其是人物 语言的个性化方面,更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 “夫妻话别”这段对话简洁传神,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 丈夫、热爱祖国、 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 时, “话别” 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 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 爱家庭、妻子、孩子,体 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 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3.第二步: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另叫一位性格较开朗的女同学代替刚才水生嫂的角色,其余两角色不变, 让三位同学朗读改 编后的一段对话,其他同学 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
23、的同时,重点分析该段中水生嫂的性格及心理与上段中水生嫂的异同) (教师出示幻灯片)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很晚丈夫才回来)女人抬头瞪着他说:“ 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 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 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 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 “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 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
24、,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 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 我吃过 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 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 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4.比较分析 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两组对话朗读完后,先在幻灯片上提供一个空的比较表,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可以叫几个学生回答,然后将分析结果逐一显示。) 人物 不同点 相同点8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 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 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
25、气有准备 承担丈夫交给他的任何责任的。(水)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5. 请比较下列两段改写过的对话是否符合水生嫂的性格,为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可自由发表见解)A 女人: “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 亲戚。” 女人:“我在家 还要干农活,更忙。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 谢 你。”女人:“哼,说得轻巧。”B女人:“你走我不 拦你,我跟你一块去。”水生:“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 “古有花木 兰,女人能打仗
26、,我也跟你打仗去。”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不嘛。”(嗲声) 6.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个青年妇女对话的描写,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了不同个性特点,请 按以下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她们各自的性格特点。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B、“我有句要 紧的话,得和他说说。”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参考答案A机智伶俐 B爽朗率真 C稳重谨慎 D快人快语 E忸怩温 顺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五、课后记载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领略小说
27、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2、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9义精神。【教学重点】1、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风格。2、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教学难点】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风格。一、赏析细节描写1请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片段。2重点分析“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一句中的细节描写。 (学生讨论交流)点拨:女人因为要平衡一时涌上心头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所以用“ 吮”手指动作来克制,所以说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 这里表 现了水生嫂深明大义,不因夫妻情感而“拖尾巴 ”的坚强性格。
28、3小结:没有真实的细节,就没有真实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孙犁长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善于以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动作,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揭示出人物美好的心灵。二、分析人物形象1再读文本,找出能表现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妇女代表水生嫂性格的词句。2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概括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形象。点拨:她们既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又具有根据地进步妇女的特质,识大体、 顾大局、明大义,坚贞勇敢,是能征善战的战士。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过分雕镂,而是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他特别擅长通过 平凡的日常生活的
29、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去 发掘人物尤其是农村劳动妇女的情操美。粉色荷花箭:劳动妇女游击战士三、总结与反思(在分析小说三要素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艺术风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1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集中在农村妇女的形象塑造上。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讨论明确: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 卫家园的精神状 态。侵略 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 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 这样写,揭示了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小说真实地
30、反映了根据地的妇女,怎样由于战争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摆脱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女人低男人一头的思想,写出了她们一步步地站到了社会斗争、民族斗争的行列里。她们以 实际行动为中国妇女争了气,为中国人民增了光。可以设想,连最没有地位、最受压迫、觉悟较低的妇 女也起来了,那么中国抗击侵略战争的胜利,难道还会远吗 ?当然是不会远的。所以这篇侧重从妇女方面来反映根据地10人民斗争的作品,同样是很有教育意义的。2分析小说中人物个体形象与群体形象之间的关系。讨论明确:水生嫂这个形象无疑是“这一个” ,独特的;她的言谈举止、生活、生产以至思想感情等毕竟是中国妇女群体的代表,她的身上反映了妇女群体所共有的美
31、德和精神。个体和群体显然是点和面的关系。但要看到小 说 中人物虚化的特点,人物无姓无名,而且,除水生外,所有人物都没有肖像描写,不存在外貌差异和形体差异。显然,小说重点刻画的是妇女群体形象。 这当然是为了突出小说的主旨。3再次感受“荷花淀派”的艺术特色讨论明确:散文诗般清新秀美的语言,诗情画意般绝美的景物,纯美的人物。小 说似散文,又似诗。A非战 争化作为中心事件的战斗场景在小说只是寥寥几笔,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完全回避了通常那种硝烟弥漫、枪林弹 雨、血肉横 飞的惨烈景象,甚至把敌对双方的激战和对抗过程也全然省略,三言两语之 间便结束了战斗, 夺取了 胜利。B非冲突化把人的情感冲突、心理冲突、
32、日常生活冲突高度淡化,剩下的就只是一种高度纯净与宁静之美。作为小说主体故事妻子送郎上战场,再没有那种离别的凄苦和哀怨,一切都显得那么简单,而正是在这种简单 化了的艺术关系中,小说留给读者的就是如同新鲜的“ 荷花荷叶香”的一片温情,是一种单纯美的极致。C对于人物的充分淡化(人物并不 处于最核心最显 要的位置上)1)小说 中的人物,差不多全都是无名无姓的。 荷花淀 中对人名的省略有着特殊的意义,那就是要充分淡化人物,使其整体融入作品的纯 美氛围之中以及纯美画面之中。小说中唯一有名的一个人物“水生” ,也并不只是一个个体所指,而是暗含了一种抽象泛指意义。在这汪洋一片的白洋淀中,男人、女人、荷花、荷叶
33、,都是由水而生的,所以“水生”既是一个人名,又是所有人的共名,也是所有人的共指,甚至还是那蓬蓬勃勃的荷花荷叶的暗指。2)小说 中人物的外貌也是高度模糊的。这都是有意把人物淡化,而追求作品的诗化意境的表现。D荷花淀 是文中有画,又是文中有诗,这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荷花淀是一篇特殊文体的诗化小说,它重在创造一种绘画之美,在一种纯粹美的极致中,蕴涵着一种健旺明 净的人的精神,一种民族精神。四、拓展延伸类文荐读:孙犁的采蒲台的苇(采蒲台的苇见附录)【阅读建议】本文描绘出一幅风景画,但苇又绝不仅仅是风景,“ 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回忆”。 “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 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作者把人民用生命、用爱、用智慧抗击敌寇、保护八路军的英勇行为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交汇在一起,使之成为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