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身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认识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包身工的涵义及包身工制度,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写作常识。过程和方法:学习运用搜索引擎,利用网络获得知识,仔细研读文本,体察文章主题与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对包身工的同情心,学习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难点:本文的写作方法【教学层次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背景分析文章结构线索分析针对报告文学三大特性分析第二课时:文章写作手法分析主题分析【教学过程】如下第一课时(45 分钟)一,导入(2 分钟)同学们,今天咱们要讲一个故事
2、,一个真实的故事。看看这人能坏到什么程度,心能黑到什么程度,被欺负的人能惨到什么程度。上节课,同学们学习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那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一幕,人间地狱,杀人工厂。今天咱们要回顾的这段往事,那也是被称为人间地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制度。70 多年前,在中国上海的一些工厂里,有着这样一些中国女工,他们没有基本的人权,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对于工作他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包身工 二、知人论世 (10 分钟)PPT包身工: 是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东洋纱厂里,为外国人工作的女工。因为这些女工在进厂时已经签订了卖身契,失
3、去了人身的自由权,所以被称为“包身工” 。指向带工老板立了包身契,靠带工的供给住食、介绍工作,赚取的钱归带工者收用,生死疾病听天由命,完全丧失了人身自由的无偿劳动者。时代背景:包身工是怎么一回事? 话还得从头说起。在 20 世纪 30 年代,具体来说是 1932 年“一二八”事变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个时期。这个时候的中国是个什么情况:国民党统治黑暗,民不聊生;军阀混战,黑天暗地;列强的经济入侵,日益加剧。中国的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和天灾的影响,农民生活极为痛苦。在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的农村,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村女孩沦为了包身工。九一八事变以
4、后,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的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就是包身工产生的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夏衍先生原名沈端先(1900 1995) ,优秀剧作家,戏剧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主要进行话剧和电影创作,长期而多方面从事创作实践。著名的电影剧作有上海屋檐下 、 法西斯细菌 ,并改编鲁迅祝福 、茅盾的林家铺子为电影剧本。解放后任文化部副部长。包身工发表于 1936 年 6 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文学在我
5、国是三十年代新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散文手法报导真人真事,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它的新闻性表现为严格的真实性、报导的时间性以及内容的倾向性,它的文学性主要在于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包身工之前的报告文学往往存在偏重事实报导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病,而夏衍先生提炼生活中材料真实而生动,富有鼓动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作者夏衍先生当时为了写包身工这篇文章,选择一家日本工厂,名叫“三井系” ,当时作者靠厂里一位朋友帮忙,以“外头工人”的身份混进工厂,并且对包身工的生活进行观察。他每天早上四点半左右出发,从上海郊县步行至三井系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他总在工房周围
6、兜来兜去引起带工头的注意,认为他是“挑乱”来了,戒备很森严,夏衍先生只好中止对包身工的观察。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 ,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 ,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三,理清思路,整体把握(30 分钟)1、小组合作,筛选信息,制作“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PPT明确:包身工信息档案卡片年龄: 性别: 绰号:工作单位: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居住条件:饮食条件:劳动
7、待遇:来历(身份):2、包身工的一天 交待了有关包身工的背后故事,下面接着讲包身工的故事。从哪里说起?就从包身工这一天的生活说起。一天的生活是从起床开始的,咱们也先从起床说起。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1-3段。 问题 1: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信息? 明确:起床时间:四点一刻(早) 。居住坏境:挤、差、脏、乱。工人状态:精神麻木。可归纳为:恶劣的居住条件。 接下来是早餐。请同学们快速阅读 12-13 段。 问题 2:总结一下这两段中的信息。 明确:饮食质量差、数量少,环境差。可归纳为:恶劣的饮食条件。12段倒数第一句话,通过反问和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感情。 “慈祥”这个褒义词,
8、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却是心怀鬼胎,为了从包身工身上榨取更多的利润。 “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 ,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 吃完了所谓的早餐,他们就该上工了。大家快速阅读 25-27 段和 32 段。同学们只从纱厂内的自然环境和人为惩罚两方面来分析。 问题 3:包身工在工厂内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会受到哪些惩罚。 明确:自然环境:三大威胁音响、尘埃和湿气。人为惩罚:1、工厂:殴打、罚工钱和“停生意” ;2、带工老板:殴打
9、、饿饭、吊起、关黑房间。这些可以归纳为“恶劣的工作环境” 。 3、新闻作品除了叙述新闻事实,还会交待一些背景材料。课文中提供了哪些背景材料?找出来并分析作用。明确:课文中在每一段叙事之后,总要穿插一些背景材料。比如第一个场景中对于包身工来源的介绍、带工老板“手面”和财产的介绍;第二个场景中对于社会背景的介绍,以及对于东洋厂对包身工需求增大的原因的分析;第三个场景中对于出入厂凭证的来历的介绍,以及东洋厂“飞跃的庞大”起来的许多具体数字等。这样的穿插,使得文章既展现生活现象,又揭示社会本质。读者通过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能够发现,包身工制度的出现不是偶然度,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温床上,受到国民党
10、政府“特殊优惠”的保护,伴随中国农村经济衰败生长出来的一颗毒瘤。由此,深化落文章的主题,也增强了文章的批判力度。4、本文是如何体现报告文学的三大特性的,请做具体分析明确:新闻性:背景、意义真实性:大量精确的数字文学性:生动的语言5、探讨本文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体会报告文学的文学性。1、 作者是如何安排本文大量的材料,表达主观感受的?明确:本文结构安排恰当。以记叙一天生活为主线,把其他材料适当穿插到说明、议论中作配合,使文章显得线索分明、内容充实,叙事中以顺叙为主,间以补叙、插叙,既条理清晰,又安排得灵活。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前三部分,记叙和说明、议论交错运用,最后一部分总结部分着重在抒情,各有侧
11、重而又互相配合,成为有机的整体。2、 在包身工这个群体中有没有人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从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写法和选材的典型性来理解“芦柴棒”遭遇的悲惨,短短的一段文字读来催人泪下,使人发指。这一段“点”的描写与“面”的描写相配合,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选材要选有典型性的材料。2123 段是点的描写,写“小福子”受惩罚,小福子受罚的描写表现了包身工受罚的随意性、残酷性、多样性和时间长等特点,典型地表现了她们受压迫的惨重。3、 在这篇文章中,有哪些语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明确:语言生动有力。课文中比喻运用较多,恰切而生动。就以描写包身工的比喻来说
12、就有:“她们是带工老板赚钱的机器 ”、 “血肉造成的机器 ”、 “罐装了的劳动力” 、 “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 、“手脚像芦柴棒般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从不同角度把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形象地表现出来。其次,作者善于运用排比句写包身工群众的情况,很有表现力。例如写起床后的活动:“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 ”贫民窟式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又如概括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 ”六个
13、短语简短、有力、形象,包身工的悲惨尽在其中。写包身工病中:“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短短十六字,写出可怜万状。人物的语言写得尤其生动。带工老板下乡游说那一番话,把骗子的嘴脸写得活灵活现,一句“死懒!躺着不起来,活该!”显示了老板娘的横蛮;一句“不还钱,可别作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描绘了老板的凶相。此外,反语的运用,句式的变换都是很成功的。【板书设计】 (3 分钟)起床 恶劣的居住条件 早餐 恶劣的饮食条件 上工 恶劣的工作环境 第二课时(45 分钟)一,导入(2 分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这节课我们看看它背后的原因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30 分钟)(
14、一)包身工的悲惨遭遇是如何形成的?包身工制度是如何造成的?它形成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 68 段 由包工头“招工”的实例指出包身工制度的起因1217 由“芒柴棒”等人的实例分析包身工制度得以发展的三个原因。2425 以大量确凿的数据阐明包身工制度发展的实况。1923 以包身工所受的三大威胁和三大罚规为例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明确:文章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反映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使读者对包身工的悲惨遭遇产生触目惊心的形象认识。中间穿插的对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趋势等的说明、议论,又能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获得理性认识。(二)这种“吃人”的制度还会存在吗?学习文章的最后三段(3133)分析回答下面
15、的问题:1作者在这几段中作了怎样的联想,这些联想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明确:31 段由包身工的制度联想到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通过联想把包身工和墨鸭比较,指出墨鸭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船户,包身工养活带工老板,但船户对墨鸣没有怎么虐待,带工老板却残酷压迫包身工,连一点施与的温情也没有,强烈地揭示了包身工受压迫的惨重,人不如禽的命运。32 段由包身工的处境联想到 16 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指出 20 世纪的工人却和 16 世纪的奴隶受着同样惨无人道的待遇。33 段联想到美国进步作家索洛警告 19 世纪美国资产阶级的话,既控诉了资本主义对包身工的剥削压迫,又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制度必然灭亡,新社会必然
16、出现的信心。2“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要用“饲养”这个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他们多年熟练了的,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这一句中也用了“饲养”一词,其作用与表达的感情有没有不同?明确:用“饲养”一词是运用了比拟(拟物)的的修辞方法,这词在两句中作用和表达感情是不同的。在前一句中,揭露了资本家不把包身工当人,表现了作者愤怒的心情;在后一句中是描写农民的贫困,无力抚养儿女,只能像饲养牲畜那样对待他们,表现了作者同情。3第 32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开头连续用了五个“没有
17、”,用排比的句式表现了作者对包身工处境的同情;又用“没有”和“有时是”对比,揭露包身工制度的残酷,野蛮,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怒。4“黑夜,静寂和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句中的“黑夜”象征着什么?黎明象征着什么?用“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黑夜象征着旧社会,黎明象征着光明的新世界;“毕竟”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新社会出现的坚强信念。小结:人吃人的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可是我们得记住:要赶走帝国主义,要推翻人吃人的社会制度,人们的先人曾献出了无数的眼泪、血汗与生命。幸福不是无代价可以得来的,我们要居安思危,懂得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的。为了今天的幸福,为
18、了更幸福的将来:爱党、爱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应该是我们青年一代的责任。(三)写作特点:1选材精当,有感性地表现了包身工生活情况的材料,也有理性的分析、议论,具体地统计数字;既有面上反映一般情况的材料,也有点上的反映个别典型的材料。2丰富的想象和联想3结构安排恰当。4语言生动有力。(四)报告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政论性,本文通过精确的数据、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 揭露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罪行,控诉这种不人道的制度,并预言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必将来临。【作业布置】 (2 分钟)幸福感言当我看到包身工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的丰衣足食,我感到了幸福。当我看到芦柴棒身患重病,仍遭到老板毒打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生病时父母的百般呵护,我感到了幸福。请以“当我看到的时候,我想到了,我感到了幸福”为句式,写一段幸福感言。【板书设计】 (3 分钟)带工老板工厂包身工制度原因分析 帝国主义封建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