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30765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赤壁赋》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赤壁赋教学设计茂名市第一中学 郭云山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课后注释,学习课文,扫除文言障碍,积累文言知识。2品读赤壁夜景,感知作者情感变化,领会作者人生感悟3体会苏轼从层层纠结的内心悲苦走出的心路历程,感受自然给人的生命启迪,体味苏轼旷达、超然的情怀。教学重点:1、把握苏轼的心路历程,体会主客问答的哲理内涵。2、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情、景、理三者的联系教学方法:诵读法,研读法,评价讨论法教学准备:网上搜索苏轼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新课教师先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认识的苏轼。师接话题说:今天我们学习苏轼

2、的赤壁赋 ,苏轼“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这时政治失意,行动上受约束,生活贫困,心情及其苦闷。但苏轼并没有消极下去,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脱胎换骨,就像余秋雨说:黄州成就了苏轼的才会,成就了苏轼的心灵。那么,苏轼是以怎样的人生态度去面对当时所遭受的一切苦难呢?今天,我们就从赤壁赋 中来探求答案吧!二、整体感知1、初读学生借助书,结合注释,初次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2、听读欣赏录音朗诵和教师范读。要求注意读音、节奏的缓急和变化,并在听读的过程中划下赤壁的美景。3、导读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抑扬顿挫,如读出重音,气势,情感等4、自由读鼓励学生大胆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生比赛读,让学生读出韵

3、味,读出激情。四、疏通字词 ,理解大意1、让学生再次借助工具书、课后注释,边读课文边疏通文意,要求圈出不理解的地方,随后讨论。提示文言知识:(1)通假字:举酒属客 属嘱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凭山川相缪 缪缭 举匏樽以相属 属嘱(2)活用词: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泣:使跳舞,使哭泣(使动用法)顺流而东也 东:东去(名作动)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用法)(3)特殊句式: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 (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

4、句)(4)成语: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正襟危坐、月明星稀、横槊赋诗、一世之雄、沧海一粟、逝者如斯、杯盘狼藉2、把握文章思路(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夜游赤壁,抒发人生感慨。(2)文章的感情如何变化的流程怎样?让学生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反映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触摸作者情感流程。明确:乐甚愀然嬉笑(3)从文中找出主客乐喜的原因?明确:乐的原因:月夜秋江,良辰美景,乐不胜收。悲的原因:英雄已逝,人生短暂,理想缥缈。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苏轼的人生,体会了苏轼的感情,通过多方面的读,我们认识了苏轼的情感变化的原因,在积累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学会了准确翻译课文内容,

5、为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打下了基础。六、作业1、背诵课文2、参考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七、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情感变化:乐甚愀然嬉笑悲乐原因: 乐的原因:月夜秋江,良辰美景,乐不胜收。悲的原因:英雄已逝,人生短暂,理想缥缈。第二课时一、导入(抽查背诵导入)先抽查 45 人背诵,检查第一节课作业情况。然后,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赤壁赋,在第一节课我们理解的基础上,今天我们来探究下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来写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二、赏夜景 鉴内容1、苏轼的笔下写了哪些月夜美景?提示:可以从苏轼眼中的景、心中的景等几个方面来寻找。具体的可以先让学生先读段,寻找出写景的句子,再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画面。

6、预设学生找出的句子:(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月出于东山,徘徊于斗牛之间(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5)明月星稀,乌鹊南飞。-画面描述例子:(以第一段为例)景美。月光泄在碧波之上,如烟如雾,水色迷人。感受徐徐清风,看波光粼粼,诗情画意,澄澈空灵,如梦似幻,苍茫朦胧,真是风月无边,夜景如画。2、苏轼眼中的夜景有什么特点?先让学生自己总结,师提示:一个“徐”写出了清风给人的闲适、柔和的感觉。 “徘徊”写出了明月升起的过程,具有动态感,给人一种视觉效果。 “横”写出水雾之大,把江面笼罩。几个关键字词写出了月夜朦胧,水雾缥缈的特征,同时写出了夜景亦真亦幻,

7、朦胧的美。3、景皆为情所生, “一切景语皆情语” ,面对这清幽朦胧的景色,苏轼心中是否一种景呢?你认为这些夜景给苏轼带来了怎样的心情触动?提示:结合文中句子分析。情开始是乐的,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中“诵” “歌”可以知道作者当时赏美景之愉悦;“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表现出来诗人洒脱,出尘绝俗的怡然之乐。但从第二段“望美人兮天一方”可见作者心中的悲凉。屈原离骚有“香草美人”的手法,这里“美人”表现了是渴慕圣主,应该是美好理想的寄托。由此可以看出夜景带给了苏轼心理的悲。4、苏轼为什么情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提示:A、让学生了解苏轼写这首诗的背景。 “乌台诗案”给苏轼带来的是一种心灵的打

8、击,在文中第一段,我们通过句子“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眼前的美景中获得了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但这种感觉是暂时的精神超脱。B、第二段“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可以看出歌声的凄婉,情感的悲伤,这些是有“心”决定的,传达出了作者对政治理想和追求的失望。由此,也就基本找出了苏轼心境变化的原因了。三、听歌声,探悲情1、文章第二段写了主客之歌。 “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文中苏轼所歌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深意?明确:苏轼所歌内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在赏景的部分中我们已经提到了“美人” ,我们知道苏轼被贬,但屈原般

9、“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一直萦绕在心头,我们再结合古典文学中意象在文学中的象征手法,由此可知,苏轼所歌一直体现了他对当时社稷的关心,真实的反应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的思想。2、客人的洞箫声有什么特点?歌声有什么特点?明确: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洞箫声特点的原句, “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再通过句子中的“舞” “泣”让学生推知洞箫特点“悲怆” 。3、结合第三段,谈谈客的悲从何而来?提示:古今历史对比生悲(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人生须臾(寄蜉蝣于天地、哀吾生之须臾)与自然无穷对照生悲(羡长江之无穷) ;理想与现实矛盾生

10、悲(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等。可以让学生结合文中具体句子分析。四、小结:苏轼借水月消解人生苦闷,从清风明月中求得解脱, “客”之洞箫之悲和“主”之超然自在,诗人借用象征手法较好的表现出了矛盾复杂的心理,同时也看出中国古代文人共有的人生情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五、作业:参考本课情景理结合的模式写一篇文章,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要求 600 字左右。六、板书设计:赤壁赋苏轼 从歌声中来 (政治失意)景(乐)人(悲)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从个人境遇中来 (生命短暂)第三课时一、导入先抽查背诵,然后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师:上两节课我们认识了苏

11、轼,欣赏了苏轼笔下之景,探究了苏轼感情的变化,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求苏轼对待人生的态度。二、 探究思考1、 读四段,思考:苏轼是怎样劝说客人,又是如何从悲情中解脱的?明确:A、 “变与不变”的层面。变得角度,天地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瞬间万变的(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夫-,盈虚者如彼-) ;从不变的角度:生命短暂,宇宙永恒(天地增不能以一瞬-) 。B、从“取与不取”的层面。取 ,自然万物无穷尽,为“吾生”所用,从中得到乐趣(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存) ,不取:(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虽一毫而莫取) 。从中向我们传达出苏轼超脱之乐的人生态度,表达了逆境中乐观旷达的情怀。2、

12、你认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答问吗?怎样理解主与客的对答?提示: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苏轼借此抒怀,有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的苦闷就是苏轼的苦闷,主客问答的过程就是苏轼解决自己矛盾痛苦的过程。这次主客交锋,是两个灵魂的重叠,以主说服客,用乐观积极的一面,压倒颓丧自怜消极的一面,从中体现了苏轼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3、讨论:苏轼从悲到喜给了我们哪些启发?明确:人生会遭遇各种痛苦。我们没必要害怕痛苦,我们要学会从痛苦中走出来。不要给自己设置精神的牢笼,要给自己不断的精神洗礼和蜕变。有时候,换个角度,一生就会有另一番天地。人要活出自己的心境,活出自己的人生味道,人生才会更精彩。三、拓展思考1、 赤壁

13、赋怎样体现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和苏轼独特的文化品格?提示:儒家入世,道家避世,释迦超世,苏轼以外儒内佛,外儒内道的形式将其统一。 赤壁赋以水月之喻化解人生忧患,在困苦环境中追求道德人格品质的自我完善,是儒家士大夫追求精神完美的自我完善;事物瞬间中寓含永恒,在“变”与“不变”中论证得于佛道思想的启悟。而佛道思想用儒家人格正气支撑,避免了流于虚无空寂。苏轼把“人生须臾”与“长江无穷”统一起来,可以看出他独特的文化品格。2、 以“风月”为例,来体悟苏轼的心路历程。A、 “风月”是赤壁赋中描写之主景,抒情之媒介,议论之载体。 赤壁赋中多次提到“月”的意象,请找出来展示,并分析。展示预设:月出于东山之

14、上;月明星稀;抱明月而长终;夫水与月乎;与山间之明月-分析提示:风月引发情思,渲染游赤壁的气氛;风月触动心灵、是情感有乐变悲的媒介;月激发联想,摆脱现实的苦闷;风月阐述哲理,引发“变”与“不变”的思考;风月预示人生,悟超脱的情感。B、 赤壁赋中的风月和苏轼心路历程有何关系?提示:赤壁赋中有现实的“月” ,皎洁柔和;历史的“月” ,古意苍凉;哲理的“月” ,盈亏永恒。苏轼以被贬作为心态变化的界线, “月”出现在苏轼的人生中, “月”是静的,被贬后,却是孤寂的静,这是一种心理苦闷的静,甚至让人产生了一种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缥缈感。四、小结主客问答,表现了苏轼本人的心路历程。在逆境中坦然、超然、平静、平和,总比忧心忡忡,意志消沉显得乐观旷达,显得有生机和情趣。苏轼善于自我排解,自我解脱,是值得我们不断去学习思考。五、作业1、收集古代士子失意后的表现与苏轼对照,进一步了解苏轼人格。2、分类整理文中的文言知识六、板书设计赤壁赋 苏轼欣赏风月现实之景(乐)吊古怀今历史之景(悲) 人生体悟 乐观积极体悟人生哲理之景(喜) 超然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