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32260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寡人之于国也》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课型:新课 编写:李勉慧 编审:黄广炽 包科领导:马扬辉 日期: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教师版)学习目的1、积累文中文言词语和句式。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3、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学习重点1、积累“凶、走、衣、谨、申、检、发、加、直、是、胜、以、于、之”等词语,掌握文中的通假字,了解“河内、河东、庠序、孝悌”等概念,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特殊句式。2、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3、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学习难点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体会孟子议论的思辩色彩。知识链接1、词类活用现象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2、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私”(偏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第一个“老”(尊敬);“复前行,欲穷其林”中的“穷”(走到尽头)。为动用法: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翻译成“为”的形式。如: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动词活用作名词:动词活用作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 “其继有在者乎?”(他们的继承人有还存在的吗)句中“继”是动词,但是这里作名词“继承人”讲。(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活用作动词2、特殊句式判断句: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

3、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上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而是用“者”“也” 来帮助判断,有时 “者”“也”都不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主语与谓语之间用系动词“是” 或“不是”。如 “是寡人之过也 ”( 这是寡人的过错)。固定句式:是指由几个文言虚词搭配而成的一种固定形式的句子,这些句式在文言中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亦乎”译作“不是吗”)宾语前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省略句(参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导学案)预习达标1、了解孟子及孟子 (参看高中语文古诗文对照注译45 页)2、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加点字的

4、读音:好战(ho) 弃甲曳兵(y) 数罟(c g) 洿池(w) 衣帛(y) 鸡豚狗彘之畜(tn zh x) 庠序(xi ng) 孝悌(t) 不王者(w ng) 饿殍2(pio)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则 无 望 民 之 多 于 邻 国 也 :通“毋”,不要 颁 白 者 不 负 戴 于 道 路 矣 : 通 “斑 ”,花 白涂 有 饿 莩 而 不 知 发 : 通 “途 ”,道 路 涂 有 饿 莩 而 不 知 发 :通“殍” ,饿死的人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弃甲曳兵而走:逃跑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不过;这谷不可胜食也:尽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穿

5、谨庠序之教:认真从事 申之以孝悌之义:反复陈述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约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5、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寡人之于国也:对于 寡人之于国也:放在主语与介宾之间,不译则移其民于河东:到 察邻国之政:的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放在主谓之间,不译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 树之以桑:没有意义的衬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跟,与 填然鼓之: 没有意义的衬字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代人,他请以战喻:用 未之有也:代事,这样的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凭 申之以孝悌之义:他们,指百姓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6、解释“河内、河东、庠序、孝悌”等概念:河内:黄河以北的

6、地方。 河东: 黄河以东的地方。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孝悌:孝,尊敬父母;悌,敬爱兄长。7、为本文划分结构: 第 一 部 分 ():提 出 “民 不 加 多 ”的 疑 问 。第二部分(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 -):阐述了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课堂探究1、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词类活用):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少, 变多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死,动词活用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丧,为动用法 ,为办丧事 填然鼓之:名词活用作动词,敲鼓 树之以桑: 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谨庠序之教: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然而不王

7、者: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名词活用作动词,吃 王无罪岁: 名词活用作动词, 归罪2、 指出下列句子属哪种特殊句式:直不百步耳(固定句式,只 罢了) 则无望民之 多 于邻国也(介宾短语后置句)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 申(于)之以孝悌之义(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3非我也,岁也(判断句)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固定句式,这同有什么区别呢?)是亦走也(判断句) 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固定句式,有的 有的 )3、 翻译下列句子: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译: 粮 食 和 鱼 鳖 吃 不 完 ,木 材 用 不 尽 ,

8、这 样 就 使 百 姓 供 养 活 这 的 人 和 为 死 者 办 丧 事 都没 有 什 么 遗 憾 了 。(注 意 “胜 ”“生”“死”“丧”的翻译)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七 十 岁 的 人 穿 衣 吃 肉 ,普 通 百 姓 饿 不 着 、冻 不 着 ,这 样 了 却 不 能 称 王 的 ,是 不 曾 有过 的 事 。(注 意 “衣”“ 王”“ 未之有也”的翻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译:老 百 姓 死 了 ,就 说 :这 不 是 我 的 罪 过 ,是 年 成 不 好 造 成 的 。这 种 说 法 和 拿 著 刀

9、子 刺人 ,把 人 杀 死 后 ,却 说 杀 死 人 的 不 是 我 ,是 兵 器 有 什 么 不 同 ?(注 意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 ”的翻译)4、 熟读课文,研讨下列问题:(1)梁惠王与孟子是围绕哪个核心问题进行问辩的?梁惠王为何对“民不加多”感到忧虑?明确:梁惠王与孟子是围绕“民不加多”这个核心问题进行问辩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这是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那梁惠王当然会提出 “民不加多”的疑问了。(2)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明确:合理

10、发展生产。不违农时 ,谷不可 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食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重视养民。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重视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对暴政虐民。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 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3)孟子的思辩有何特色?明确: 善用比 喻:用“五十笑百”为喻,揭穿梁惠王“移民”“移粟” 的政策并不比邻国好多少,同样是不爱百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用“刺人而杀之”却归罪于“兵”喻“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却归罪于收成不好的言行。设喻论述,鞭辟入里。气势 充沛(学生背 诵排比句式):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比句式,如第四、第五自然段中的排比“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洿 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