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 要宏观经济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表现尤为复杂,具体为:经济结构调整中矛盾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结构失衡,国际收支不平衡,贫富分化严重,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宏观经济问题,经济结构调整, 一、 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1.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失衡从 2010 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滑 18 个季度,为改革开放以来时间最长的周期。2015 年中国经济增长值创其继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记录。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开始逐步退出中国。过去中国增长模式的鲜明特点是“高速增长”和“结构失衡” ,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资”和“强出
2、口” 。从动力转换的角度看,旧增长动力的退出是波动性的,新增长动力的发力也不是平稳的,因此,未来三五年的经济增长速度都会出现波动,这并不奇怪。在这种新常态之下,中国一方面需要接受经济数据的波动,一方面需要尽快完成结构的优化升级。那种经济下行压力一增大,就寄望政府出台刺激政策“烫平”周期的论点和做法是一种短视,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并无裨益。2.国际收支不平衡首先,从出口角度看,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存在衰退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存在不景气的可能性,这都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国内调整出口退税率以及人民币加快升值等项政策的影响,也正在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负面的影响,事实上
3、,中国的对外出口已经收到负面影响。我国发生通货膨胀,导致出口商品成本必然上升,使用外国货币计价的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削弱我国进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3.就业面临较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巨大就业压力不仅影响效率,且威胁社会稳定,解决就业问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尽管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就业工作,但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我国劳动力供需缺口明显,当年新增的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就业的城镇劳动力以及接纳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加起来每年超过 3000 万人,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但是,我国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 1200 多万个,供需缺口非常明显,并且预计
4、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毕业生一再降低期望薪酬。对就业问题不利的另一个因素是,有调查报告指明,外资企业用工数量减少,原因是我国从紧货币政策的执行、人民币升值步伐的加快和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使我国的成本比较优势开始下降,导致不少外资企业撤离我国,到其他国家寻找更加廉价的投资基地,减少了对我国的用工数量。如此同时,吸纳劳动力的主要领域-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4.贫富分化严重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社科院等编写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披露:我国最高收入 10%的富裕家庭所占有的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 45%,而最低收入的 10%的家庭的相应比
5、例为 1.4%,贫富收入差距为 32 倍。这只是 12 年前的统计数据,而现在这个差距更是扩大了。从基尼系数看,有关资料显示,我国 1984 年基尼系数为 0.24,以后不断扩大:1994 年为0.434,2000 年为 0.458,2004 年为 0.469,2006 年为 0.49。2008 年达到最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 年的基尼系数是 0.469。在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过去 10 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财产差距扩大速度远远要超过收入差距扩大的速度,个人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在过去大约 10 年的时间内,人均财
6、富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22%,特别是房产价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均增长率只有 11%,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 中国民生发展报告 2014显示,1995 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 0.45,2002 年为0.55,2012 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 0.73,财产不平等程度近年来呈现升高态势,明显高于收入不平等。二、浅谈解决办法1. 做好经济增速放缓的应对,同时尽快完成结构的优化升级,稳定的产业结构才能带来持久的经济增长。2.采用灵活的对外贸易政策。政府应加强完善退税、关税和加工贸易政策,采取适当价格补贴机制,控制高耗能污染产品出口,积极扩大银行,分销,电信等服务业对外开放。3.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培训。进一步完善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强劳动者自主创业的资金政策扶持。4.降低我国社会的失业率,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工资制度,缩小城镇内部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强社会公平机制的建设,限制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进一步强化政府税收的杠杆和调节作用。参考文献:上海商报全面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唐震斌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魏加宁有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几点认识人民日报正视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