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职焊接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物理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中职三年制焊接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二、课程性质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是义务教育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是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的限定选修课。它包含了物理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物理的科学价值、文
2、化价值、应用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物理对科技进步,对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适应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参考学时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
3、程建议教学时数根据专业不同,有所区别,各专业的教学时数分别为:、28 学时(适用于焊接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56 学时(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4 学时(适用于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这一课程的教学统一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具体学时分配建议在第七部分:内容纲要中。四、课程的基本理念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的需要,精选最基本的体现近现代物理思想方法的知识,增加一些问题探究等内容,构建简明合理的知识结构。根据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与学生认知基础相适应的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等能力要求,适度加强贴近生活实际与所学专业相关的
4、物理应用意识,避免繁杂的运算。在物理课程的实施中,要展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五、课程设计思路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以“凸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地位,理论教学为实习服务,根据企业需要,本着必需、够用原则,将内容模块化,教与学进程一体化”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方式,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构成。以学会基本公式和图像,掌握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彻底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设计思路,紧紧围绕专业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物理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2动的基础上
5、掌握物理知识,增强理论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基础模块是本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时数为 20 学时。、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主要涉及对物理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分为机械建筑类、电工电子类、化工农医类三大类,教学时数分别为 8 学时(适用于焊接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或 36 学时(适用于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或 4 学时(适用于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该模块是使学生在学习基础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行业的需求,有重点、有选择地进一步学习相关物
6、理知识,培养相关技能。设计主线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领域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将这些基本技能作为具体的学习项目,并按照“学历证书与专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要求,精心编排设计,体现模块教学较强的逻辑性。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或相近类别模块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安排教学。依据各基本技能的内容总量以及难易程度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在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中,均设置了一些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体现物理课程贴近生活、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的理念。、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该模块是基础模块、职业模块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拓展模块的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建议利用课
7、余时间或晚自习时间教学,供参考。六、课程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技能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物理素养,以满足未来职业岗位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使学生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物理基础知识。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 对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
8、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为学生相关专业课程学习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服务;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服务;为学生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七、内容纲要模块 项目 任务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基础模块项目一、运动和力任务一、运动的描述任务二、匀变速直线运动任务三、1、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理
9、解时间和时刻,路程和位移,速率和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标量和矢量等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2、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能进行简单计算,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实践活动一:观察生活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实践活动二:调查生产、生活中所用弹簧的形状及使用目的(如获得弹力或减缓振动等);调查生产、生活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和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53重力 弹力 摩擦力任务四、力的合成与分解任务五、牛顿运动定律问题中的作用;了解自由落体运动规律。3、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了解弹力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了解胡克定律;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
10、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简单情况下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能用公式简单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4、理解合力、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能举出生产、生活中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实例;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并能进行简单计算。5、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质量是物体的惯性大小的量度,并能解释一些惯性现象;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量和基本单位,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简单计算;理解牛顿第三定律。能说出牛顿运动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应用。演示实验一:合力和分力;两个共点力的合成演示实验二: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实践活动三:学习使用游标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学
11、习处理数据的方法,能用有效数字表示测量结果演示实验三:简单介绍螺旋测微器的测量功能。实践活动四:学习、巩固气垫导轨或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用气垫导轨或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实践活动五:用气垫导轨或打点计时器研究加速度与作用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规律。项目二、机械能任务一、功 功率任务二、动能 动能定理任务三、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1、理解功,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与速度的关系,并能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知
12、道机械能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能进行简单计算,并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演示实验: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演示实验一:动能与物体质量、速度的关系。实践活动一:通过查找资料,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演示实验二: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高度的关系;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3项目三、热现象及应用任务一、分子动理论任务二、能量守恒定律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温度、气体的压强、热力学能等概念,知道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温度、气体的压强的测量方法;了解改变热力学能的方法及其在生产
13、、生活中的一些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知道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之一,并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自然界中能量的转化问题;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实践活动一:收集资料,讨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讨论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实现。学实践活动二:习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用 U 形管和大气压强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强。2项目四、直流电路任务一、电阻定律1、理解电阻定律,知道金属导线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了解超导现象。2、了解串联电路的特点,理解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实践活动一:根据常用电器的额定功率估算其耗电量
14、;用家用电能表查看家用电器的耗能34任务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任务三、电功 电功率任务四、全电路欧姆定律任务五、安全用电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了解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会估算常用电器的电功率;理解焦耳定律,能运用电功、电功率的公式和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4、了解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概念,掌握全电路欧姆定律,并能进行计算;知道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方法。5、了解人体触电的类型,知道触电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了解电气火灾发生的原因,能正确选择防范和扑救措施;了解用电安全的基本常识,知道电气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学会保护人身与设
15、备安全、防止发生事故的基本方法,了解触电急救方法。情况。实践活动二:观察汽车发动机启动时,车灯亮度的变化情况,解释用电负荷增加时,电灯变暗的原因。实践活动三:学习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能独立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直流电流、直流电压,在教师指导下测量交流电压。实践活动四:利用所学知识和现有实验条件设计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项目五、电场与磁场电磁感应任务一、电场 电场强度任务二、电势能 电势 电势差任务三、磁场 磁感强度任务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任务五、电磁感应任务六、自感 互感1、了解点电荷、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的概念,能用电场线描述电场,能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
16、简单计算。2、了解电势能、电势和电势差的概念,了解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磁场、磁感线、磁感强度、匀强磁场、磁通量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能用磁感强度和磁通量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了解电流的磁场,会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环形电流及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4、理解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律,会运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能用安培定律进行简单计算。5、了解电磁感应现象,知道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理解右手定则,能运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简单计算。6、了解自感、互感现象,能简叙日光灯、变压器的工
17、作原理;了解自感电动势的概念,知道自感电动势的产生条件及影响自感电动势大小的因素。演示实验一: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演示实验二: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演示实验三:电磁感应现象。实践活动一:观察日光灯电路,分析日光灯镇流器的作用和原理;举例说明自感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4项目六、光现象及应用任务一、光的全反射任务二、激光的特性及应用1、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激光的特性,能简叙激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践活动一:收集资料,了解光导纤维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作用。实践活动二:收集资料,了解激光技术
18、在科技和军事中的重要作用。分别用半圆形玻璃砖、全反射棱镜观察光的全反射现象,分析光的全反射的条件,体会光的全反射的应用。15项目七、核能及应用任务一、原子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任务二、核能 核技术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及原子核的组成,了解天然放射现象,知道 射线、 射线、 射线及其特性,知道放射性物质对生物体的作用,以及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和防护。2、通过案例分析,了解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初步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实践活动一:收集资料,了解物质的放射性在医疗实践和农业生产中的主要应用。实践活动二: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发展与利用核技术的成就和前景,了解核电站放射性废料妥善处理的必要性和方法。
19、2基础模块总课时 20焊接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项目一、运动和力项目二、机械振动与机械波项目三、固体、液体和液晶项目四、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应用8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一、运动和力项目二、静电场的应用项目三、磁场的应用项目四、电磁波36职业模块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项目一、液体、气体的性质及应用项目二、声波及应用项目三、电学知识及应用项目四、光学知识及应用4拓展模块焊接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项目一、近代物理简介项目二、航天技术简介项目三、现代通信技术简介项目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与节能项目五、物理与环境保护建议利用
20、课余时间或晚自习时间焊接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8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56总课时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24八、 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师应根据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选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可采用讲授、演示、实验、讨论、参观、制作等形式开展教学。对基础模块中的“项目三 热现象及应用” 、 “项目六 光现象及应用”和“项目七 核能及应用”三个项目,建议采用案例教学法。职业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贴本专业教学需求,重点选择与本专业联系最密切、应用最广泛的教学内容。如果需要,也可以自行补充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践活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教学
21、大纲和本课程标准中所设计的实践活动,供教师参考,教师还可以根据专业需求、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自行设计实践活动内容。6、评价建议 目的和功能物理教学考核与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和完善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物理教学考核与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以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 方法建议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并
22、结合学生的态度和情感进行。、教师应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采用笔试、实验操作、专题研究、行为观察、成长记录档案、实践活动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水平。积极创设学生参与评价活动的氛围和条件,学生通过记录学习过程,记录有代表性的事实,展示自己学习的进步。、评价结果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具体评价方式与标准,可根据评价对象和内容来确定。要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评价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做了什么,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本课程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构成,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
23、学校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进一步细化,形成不同层次的具体教学目标,按照分层教学的要求,实施分层、分类的考核与评价。、教科书编写建议教科书编写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程标准,覆盖相应的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及拓展模块的内容,应能满足课程教学目标,且符合本教学大纲规定的难度,并与教学时数安排相匹配。教科书应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既要具有通用性,又要体现针对性,处理好模块之间的关系。教科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技能形成规律,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教科书在形式上应符合中等职业
24、学校学生的阅读特点,图文并茂;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量单位等的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应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比较全面的支持。、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的优势,合理运用多种媒体组合,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教学工具和教学环境。提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与各种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也可用于情境创设、协作交流等教学活动,有利于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及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九、教学条件中等职业教育物理课程一般应配备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