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作业题02.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36242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工程》作业题0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作业题0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作业题0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作业题0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道路工程》作业题0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道路工程作业题 02一、判断题(151=15 分)1、汽车荷载通过路面传递到路基的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应力之比大于 0.1 的应力分布深度范围称为路基工作区。2、当设计速度低于 40km/h 时,平曲线路段可不作加宽。3、具有塑性的细粒土路基,在最佳含水率下经压实后其水稳定性最佳。4、公路自然区划划分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公路工程的行政管理。5、路堤挡土墙的墙顶置于路肩部位,墙顶是路肩的组成部分。6、路基高度与路基施工高度的含意相同。7、路基地面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及渗沟。8、锚定板式挡土墙通常用作路堑挡土墙。9、设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路段可不设置超高和加宽过渡段。10、通常采用路基的回弹模量表征路

2、基的强度或承载能力。11、强度高的优质土应填在路堤的下层。12、截水沟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拦截地下水以避免其对路基造成危害。13、纵向及横向胀缝均能起缩缝的作用。14、填方路段均应设置边沟。15、水泥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构造一般有假缝型及假缝加传力杆型。二、单选题(252=50 分)1、无中间带的道路弯道超高过渡形式通常不包括(D)(A)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内侧边缘线旋转(B)绕路面未加宽时的中心线旋转(C)绕路面未加宽时的外侧边缘线旋转(D)绕两侧行车道中心线各自旋转2、不属于公路路基横断面设计内容的是(C)(A)根据沿线地形地物及地质条件,拟定平曲线半径及路基的合理高度(B)点绘各桩位的横向地面线;

3、按标准规定,确定路基宽度(C)按地质、水文条件,拟定路基边坡坡度及排水设施的尺寸2(D)拟定弯道不同半径的超高、加宽值,并逐桩计算超高、加宽值3、反映路基强度的主要指标是(D)(A)抗压强度 (B)内摩擦角 (C)承载力 (D)抗压回弹模量4、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是指(C)(A)保证路基质量以使其能隔水隔热,从而使路基稳定(B)路基中的水及温度的变化不应太大而保持稳定(C)在水和温度的不利影响下,路基仍能保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D)路基不能承受水及温度的变化影响,需保持稳定5、已知某路段预估路面厚度约 30cm,路面表层距地下水位的高度为 1.65m,查得路基临界高度 H11.71.

4、9m,H21.21.3m,H30.80.9m,则该路段干湿类型是(B)(A)干燥 (B)中湿 (C)潮湿 (D)过湿6、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引导各方向车流流向的平面交叉口称为(B)平面交叉。(A)加铺转角式 (B)分道转弯式 (C)加(或扩)宽路口式 (D)环形7、已知某路基路床顶以下 80cm 的平均含水率为 20%,此种粘性土的塑限为15%,液限为 35%。已知稠度分界值为 Wc1=1.1,W c2=0.95,W c3=0.80,则该路基处于(D)状态。(A)干燥 (B)中湿 (C)潮湿 (D)过湿8、设置在高、陡填方路基的下部,墙顶以上尚有一定填土高度的挡土墙,称为(B)(A

5、)路堑挡土墙 (B)路堤挡土墙(C)山坡挡土墙 (D)路肩挡土墙9、在与交叉口相接的道路两侧增设辅助(转弯及变速)车道的平面交叉口称为(C)平面交叉。(A)加铺转角式 (B)分道转弯式 (C)加(或扩)宽路口式 (D)环形10、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左转弯匝道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左转弯车流仅有左出左进方式的是(A)(A)定向式匝道 (B)环圈式匝道 (C)半定向式匝道 (D )迂回式匝道311、按匝道与相交道路的关系,左转弯匝道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其中左转弯车流仅有右出右进方式的是(B)(A)定向式匝道 (B)环形匝道(C )半定向式匝道 (D)迂回式匝道12、立交变速车道的基本形式通常

6、有(A)(A)平行式和直接式 (B)平行式和迂回式(C)直接式和半定向式 (D)环圈式和半直接式13、对路面面层的要求,包括(C)(A)有厚度以扩散应力 (B)足够强度和有隔温效果(C)有足够的强度和抗滑性 (D)有足够的厚度以减少基层厚度14、对路面垫层所用材料的要求是(A)(A)强度不一定高,但水稳性、隔温性、排水或隔水性要好(B)强度要求高,水稳性好,但隔温性、排水或隔水性可差一些(C)强度要求高,水稳性可差一些,但隔温性、排水或隔水性要好(D)强度要求不高,水稳性可差一些,但隔温性、排水或隔水性性要好15、新建沥青路面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下的( )理论,以路表的( )作为控制指标,计算

7、确定路面结构层厚度。对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半刚性基层及底基层,需验算层底的允许( )应力。城市道路还需验算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允许( )应力。 (B)(A)弹性地基板、最大弯沉值、压、剪(B)弹性层状体系、设计弯沉值、弯拉、剪(C)弹性层状体系、设计变形值、压、剪(D)弹性地基板、最大剪应力值、弯拉、剪16、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所采用的能反映交通量大小(或交通荷载等级)的 Ne 是设计基准期内,水泥混凝土面层(C) 。(A)设计车道临界荷位处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B)双车道双向交通量(C)设计车道上的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D)单向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417、在柔性路面设计中,确定路面允许弯沉值

8、或验算结构层层底拉应力时,所采用的能反映交通量大小(或等级)的 Ne 是设计年限内( C) 。(A)单车道双向交通量 (B)双车道双向交通量(C)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 (D)单向累计当量轴次18、水泥混凝土路面现行设计规范采用(D)理论。(A)弹性层状体系 (B)极限荷载(C)经验法 (D)弹性地基板19、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荷载疲劳应力系数 kf,错误的是(B)(A)荷载疲劳应力的计算与其有关(B)荷载疲劳应力系数需依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C)荷载疲劳应力系数反映车辆荷载的重复作用(D)荷载疲劳应力系数与公路自然区划有关20、关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温度疲劳应力系数 kt,错

9、误的是(B)(A)温度梯度疲劳应力的计算与其有关(B)温度疲劳应力系数需依设计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C)温度疲劳应力系数反映温度翘曲应力的重复作用(D)温度疲劳应力系数与公路自然区划有关21、关于现行规范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的临界荷位,正确的是(D)(A)是板内荷载应力最大时设计轴载的作用位置(B)现行规范选取路面板中部作为临界荷位(C)是板内温度应力最大时设计轴载的作用位置(D)是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疲劳损坏最大时设计轴载的作用位置22、水泥混凝土路面纵向施工缝构造为(C)(A)假缝加传力杆型 (B)假缝、假缝加传力杆型(C)平缝加拉杆型 (D)假缝加拉杆型23、在经初步压实的碎石(或轧制

10、砾石)(主)层上,浇洒沥青 撒铺嵌缝料(细集料) 压实;再重复该工序一次;最后,浇洒第三层沥青 撒铺封面料(更细的集料)、压实而成的路面结构层(48 cm 厚)称为:(D)(A)沥青混凝土 (B)沥青表面处治(C)沥青碎石 (D)沥青贯入式524、关于排除路面内部水分的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对于路径元素:渗入路面结构的水,(路面边缘或路肩下的)纵向透水性填料集水沟,层间空隙(或某一透水层次)横向流入,带孔的纵向排水管,引出路基,间隔一定距离的横向出水管。排水路径正确的是(A)(A) (B)(C) (D)25、用沥青和矿料(或称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合法,修筑的厚度不大于 3 cm 的薄层路面结构层。其

11、层铺法的主要工序为:浇洒第一层沥青 撒铺矿料碾压;当采用双层式或三层式时,再相应地重复一次或两次该工序。这种路面结构层称为:(A)(A)沥青混凝土 (B)沥青表面处治(C)沥青碎石 (D)沥青贯入式三、计算题(5+5=10 分) (小数点后保留 3 位)已知某种载货车为双后轴(轴间距3m) ,每一后轴(每侧 2 个单轮)重115KN;单前轴(每侧 1 个单轮)重 60KN。分别按下述两种情况,求该种货车通过 35 次相当于标准轴载 BZZ-100 作用多少次?(1)当计算路表设计弯沉值指标及验算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提示:当轴载为130KN 时的计算公式为 4.35121,.21kii iPN

12、CnCm轮组系数:单轮组 6.4,双轮组 1.0,四轮组 0.38 )(2)当验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时。(提示:当轴载为130KN 时的计算公式为 8121,2kii iPNCnm轮组系数:单轮组 18.5,双轮组 1.0,四轮组 0.09)6解:(1)当计算路表弯沉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时前轴: =1, =6.41 2轴距3m: =1+1.2(m-1)=1+1.2(2-1)=2.2, =11 2N= =16.41 +2.21=112( ) 4.35 ( 60100) 4.351 =4.024 次(115100) 4.35(2)当验算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时前轴: =1, =18.5

13、1 2后轴: =1+2(m-1)=1+2(2-1 )=3, =11 2N= =118.51 +311=112( ) 8 ( 60100) 8=9.428 次(115100) 8四、概述题(5+8+7+5=25 分)1、简述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答:(1)边坡土质;(2)水的活动;(3)边坡的几何形状;(4)活荷载增加;(5)地震及其它震动荷载。2、从层位、功能作用和材料要求方面,概述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三个基本层次的名称及特点,并适当列举常用材料。答:(1)面层。面层是路面结构的最上层,直接与车辆荷载和大气相接触。特点是具备更高的强度、抗变形能力、较好的稳定性、平整度,同时应具有较好的耐磨

14、性、抗滑性和不透水性。常用材料是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块石、沥青碎石混合料等。(2)基层。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承受由面层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并将它扩散和传递到垫层和土基。特点是除了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同时还需要有一定的平整度。常用材料是各种结合料稳定土或碎石以及各种工业废渣组成的混合料,贫水混凝土,各种碎石混合料,天然砂砾及片石、块石等。7(3)垫层。垫层是位于基层和土基之间,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保证基层和面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的影响,同时将基层传递下来的车辆荷载进一步扩散,也能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特点是水稳定性和隔温性好。常用材料有两类:一类是

15、松散粒料,如砂、砾石、炉渣煤渣等透水性垫层;另一类是石灰、水泥和炉渣稳定土等稳定性垫层。3、试述压实度的概念及压实度在路基压实施工中的工程意义;简述影响塑性细粒土路基压实效果的主要因素。答:(1)压实度:指路基填料压实后的干密度 与室内标准击实试确定的最大干密度 之比,以百分号表示。 , (2)工程意义:经过人工压实后的土体不仅强度提高、抗变形能力增强,而且由于压实使土体透水性明显减小,毛细水作用减弱和饱水量等减小,从而使其水稳定性也大大提高。因此,土基压实是保证路基获得足够强度和稳定性的根本措施之一。(3)影响因素:土质,湿度,机械性能,压实时间与速度,土层厚度,压实时的外界自然和认为的其他因素等4、何谓视距三角形?简述平面交叉口视距三角形的绘制方法。答:(1)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为视距三角形。(2)绘制方法: 确定停车视距 :可用停车视距计算公式计算或根据相交道路的设计速度按表确定。 找出行车最危险的冲突点。对十字形交叉口,最靠右侧的第一条直行机动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冲突点;对 T 形(Y 形)交叉口,直行车道最靠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的轴线与相交道路最靠中心线的一条左转车道的轴线所构成的交叉点为最危险的冲突点;从最危险的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各量取停车视距 ;连接末端构成视距三角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