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36761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整理(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 “(他们) 、“它“ (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 )2.用作助词(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三)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 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2、。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四)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二)其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 、“ 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 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

3、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 表示“ 其中的 “,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以1.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 后省略介词宾语。 ) (为学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 而“。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 因为“,“由于“。例:不以物喜,

4、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作副词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四)于1.表示对象,译为“对,对于,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2.表示处所,译为“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 )3.表示对象,译为“与,跟,同“。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4.表示处所,译为“到“ 。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五)而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 又“、“和“,有时可不译。例: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十则)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并且“、“ 就“,有时可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则)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 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 地“等,或不译。例:康肃笑而遣之。 (卖油翁 )5代词,可译为“ 你“,“你的“。例:而翁知我。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六)则1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那么“。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

6、则霸业可成。 (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 (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七)者1代词(1)指人、事、物、时间、地点等,可译为“的人“、“ 的东西“、“的事情“、 “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 (的人) (口技 )/可爱者甚蕃。 (的花)(爱莲说 )(2)在数词后表示几种人、几件事或几样东西。可译为 “个“、“ 样“、“项“ 。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3)用在“ 今“ 昔“ 等时间词后,可译为“ 的时候“ 。例: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2助词用在判断句或陈述句

7、的主语后,表示停顿,不译。例:吴广者,阳夏人也。 (“者“ 与“也“配合,表判断,不译) (陈涉世家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者“ 用在陈述句的主语后,表停顿。 ) (愚公移山 )(八)也1句末语气词,表判断,可不译。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陈涉世家 )2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可不译。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 )3句末语气词,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 )4句末语气词,与“ 和“等词对应,表疑问语气,可译为“ 呢“。例:若为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5句中语气词,表示语气的停顿,以引起下文。例:余闻之也久。 (伤仲永 )(

8、九)焉1.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十)因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 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唐雎不辱使命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 凭借“、“ 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隆中对 )3.介词,可译为“根据“ 、 “依照“。例:罔不因势象形。 (核舟记 )4.副词,可译为“因此“ 。例:因以为号焉。 (五柳先生传 )/而因以及乎其迹。 (墨池记 )(十一)且1.副词(1)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

9、译为 “将“,“ 将要“、“将近“ 。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愚公移山 )(2)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 、“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石壕吏 )2连词(1)表示递进,可译为“况且“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表示让步,可译为“尚且“ 、“还“。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马说 )(3)表示并列或递进,可译为“和“ 、“而且“、“并且“。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十二)乃1副词(1)可译为“ 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2)可译为“ 于是“、“才 “、“就“。例:乃重修岳阳楼。 (于是,就) (岳阳楼记 )/ 乃悟

10、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 (狼 )2判断词,可译为“ 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 、“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十三)矣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 了“、“ 啊“。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啊) (岳阳楼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了) (论语十则)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 。例:甚矣,汝之不惠!(了) (愚公移山 )3语气词,表命令或请求,相当于“了“ 、“啦“。例: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曹刿论战 )(十四)乎1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子墨子曰:

11、“然,胡不已乎?“(公输 )(2)表反问,可译为“ 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3)表推测,可译为“ 吧“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4)表感叹,可译为“ 啊“ 。例: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介词,引出动作行为发出的处所,相当于“于“ 。例:醉翁至于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十五)所1.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人“、“ 的事物“、“ 的情况“。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所闻“即“ 所知道的事情“ ) (桃花源记 )2.“所“和“以“连用。(1)“所以 “表示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出

12、师表 )(2)“所以 “表示手段或凭借,可译为“用什么方法“、“用这些来“ 。例:吾知所以距子矣。(公输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用这些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结构,表被动。例: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可译为“ 被吞掉“ ) (童趣 )4.用作名词,意思是“地方“、“ 处所“。例:欲至何所。 (宋定伯捉鬼 )(十六)哉1表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2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例: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狼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十七)夫1.指示代词,译

13、为“那“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2.f,句首发语词。例: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丈夫。例:夫齁声起。 (口技 )4.成年男子的通称,可译为“人“。例: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十八)遂1.副词,可译为“就“ 、“于是 “。例:遂逐其师。 (曹刿论战 )2副词,表原因可译为“因而“ 。例:恐遂汩没。 (上枢密韩太尉书 )(十九)虽连词,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 。(二十)然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

14、为“这样“、“ 如此“。例: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 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助词,分两种情况: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 如然“ 若 然“ 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二十一)故1.旧的,原来的。例: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 两狼之并驱如故。 狼 )2.特意。例:桓侯故使人问之。 (扁鹊见蔡桓公 )3.原因,缘故。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4.所以,因此。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十二)苟1.连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例:苟富贵勿相忘。 (陈涉世家 )/苟慕义强仁(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2.副词,可译为“苟且“ 。例:苟全性命于乱世。 (出师表 )3.副词,表希望,可译为“且,或许“。例:苟无饥渴。 (君子于役 )(二十三)会1.副词(1)适逢,恰巧。例:会宾客大宴。 (口技 )(2)一定。例:长风破浪会有时。 (行路难 )(3)定将。例:会挽雕弓如满月。 (密州出猎 )2.动词(1)回合,聚会。例: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岳阳楼记 )(2)体会,领会。例: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或1.无指不定代词,可译为“有的人“,“ 有人“。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涉世家 )2.副词(1)有时。例:或王命急宣。 (三峡 )(2)或许。例: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二十五)诸1.兼词, “之于“ 的合音合义。例: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2.众。例:其西南诸峰。 (醉翁亭记 )3.各位,众位。例:今诸生学于太学。 (送东阳马生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