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44082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一、马克思主义客观辩证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既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共性,那么由此就必然得出万物是相互联系的看法。因为万物有统一性,所以万物相互联系。万物的相互联系是万物统一性的表现。而联系包括事物间的相互作用,由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运动。发展是方向向上的运动。这样唯物论讲的统一性原则和辩证法讲的发展原则就统一起来了。物质统一性联系运动发展。所以说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恩格斯在谈到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时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

2、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作为一个普遍的哲学范畴,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这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角度分析联系。意思是说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联系和事物的存在直接相关:事物存在着就说它联系着,无联系了也就不存在了,联系和存在同在,所以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例如,树叶存在着,这意味着树叶和光、水等联系着,不和光、水等联系了,树叶就不存在了。因此,承认了事物存在的客观性也就承认了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这是从普遍和特殊关系角

3、度分析联系。首先,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其次,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再次,由于以上两点,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着的,世界是一张联系之网。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实践作为人的生命活动和社会存在的形式,实质上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即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社会中人与人的一切现实联系的基本方式和途径。这已为人类的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所证明。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网结,并通过这个联系之网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举例:有句成语叫做“ 风马 牛不相及” ,它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君处

4、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意思是说,你住在北边(指齐国),我住在南边(指楚国),两地相距十万八千里,即使马牛走失,也达不到对方的境内。后人沿用“风马牛不相及 ”这个成 语做比喻来说明毫不相干的 东西是扯不到一块去的。但用辩证法的观点,可能恰恰相反,正如凤凰卫视的首席 评论员阮次山经常所说的“许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其实是有关联的。 ”达尔文发现食物链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观察中达尔文发现一个现象,2即在养猫愈多的地方,羊也可以养得愈多。这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原来羊吃的三叶草是靠丸花蜂授粉的,而老鼠为吃这种蜜蜂又往往会破坏蜂窝,所以,老鼠多了,蜂就少了,从而三叶草授粉的机会就

5、会减少。相反,养猫愈多,老鼠就会减少,丸花蜂也会愈多,三叶草就会获得好收成;三叶草愈多,牧草充足,喂的羊自然就愈多了。因此, “猫老鼠丸花蜂三叶草羊”之间就形成了一根相互联系的生物的食物链。由此可以看出,许多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的确是有关 联的。(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4)条件性条件是指与某一事物相联系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任何具体的联系总要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6、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例:下雨好不好? (4)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

7、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转移。例: 刘表为何失荆州? 1提起三国演议中的刘表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刘表为荆州刺史,字景升,山1摘编自:赵建新 生活中的趣味哲学同心出版社 1999

8、年版3阳高平人(今山东鱼台人),乃汉室宗亲;平素喜好结纳天下名士,与汝南陈翔,同郡范滂,鲁国孔昱,渤海范康,山阳檀敷,同郡张俭,南阳岑治并称为“ 江夏八俊”,坐镇荆州,有延平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为辅,为一代儒将。根据三国志刘表传记述其虽外貌俗雅,而心有疑忌,平素优柔寡断,胆小怯弱。究其一生的作为,刘表治理荆州近 20 年(公元 190 年至公元 208 年),虽使荆州强大富庶,但他仅仅是努力保住自己的领地,他不肯积极拓取,不肯以进攻求防御。曹操将其 评价为“虚名无 实” 。荆州是一块“ 衢地” 。“衢” 者,四通八达之道路也。在隆中决策时,诸葛亮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

9、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荆州及其所属各郡主要位于今天的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正值东南西北各路诸候相互攻杀的中心地段,如同 东南西北各路的交汇口,并且荆州之地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因此,荆州作为重要的 战略要塞,成 为各路 诸候相互争斗厮杀的必争之地。荆 州的东面是据有江 东,已 历三世的孙权,西面有沃野千里,民殷国富, 驻守益州的刘璋,南面有南越,北面有势力强大,野心勃勃的曹操、袁绍,他们深知要想王霸天下,夺得战争的有利地位就必 须把荆州纳入襄中。因此,在各诸候的连连征战中, 荆州一直都处 在战争的风口浪尖之上。野心勃勃的曹操,占据许昌后,挟天子以令诸候,势 力不断壮大,始终有

10、着统一全国的雄心。他既想北伐盘踞河北的袁绍,又想南征拥有荆州的刘表。然而曹操深知,这两块“ 点心” 断不能一口吞下,只有先吃了这块,然后再吃那块。而 摆在曹操面前的最大敌人便是河北的袁绍,他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成肆,四世三公,门 多故吏,部下能事者极多,其 对曹操的威胁 也是最大的。于是,曹操决定首先消灭袁绍。就此时荆州 显示出其主要的战略地位,袁绍和刘备先后都派人到荆州去向刘表招安,而刘表此时不听劝谏趁曹操与袁绍相持之机而破敌,反而“观其动静,再作商议” 。曹操因刘表不降极 为愤恨,但终因袁绍未平,而 暂且放弃了讨伐刘表的作战计划。建安四年(公元 199 年),袁绍起兵七十万, 战马万

11、匹,企图复来攻打许昌,往官渡进发。曹操 亲率七万人 马,前往迎 敌,留荀或守许都,由此袁绍、曹操官渡之战拉开了 幕。曹操在官渡大战袁绍,其老巢许昌相当空虚,刘表完全到以乘虚而入。但是,尽管袁绍、曹操两家打得 难解难分,刘表却始终按兵不动,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了进攻许昌的机会。刘表以 为荆州既然无玷,那就不要去招惹事非,幻想同曹操保持睦邻友好关系。然而,刘表不想 进攻曹操,不等于曹操不想进攻刘表。在曹操得知刘备逃往 荆州,投奔刘表,便欲引兵攻之。程显建议说:“袁绍未降,而遽攻荆襄,倘若袁绍从北而起, 胜负未可知矣。不如还兵许都,养兵蓄锐,待来年春暖,然后引兵先破袁绍,后取 荆襄:南北之利,一举可

12、收也。 ”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此时的刘表还没有吸收必要的教训。公元 207 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4桓,远投沙漠,意欲彻底残投奔乌桓之时,曹洪等将曾反对此战,认为!“倘刘备、刘表乘虚袭许都,我救应不及,为祸不浅”。而郭嘉认为:“刘表坐谈之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 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元忧也”。曹操对此深感有理,遂决定向乌桓进发。也正如曹操等所讲,刘表因疑忌刘备,加之后妻蔡夫人的挑唆,遂派遣刘备赴守新野。曹操北征乌桓再一次远离许昌,这使刘表又获得了一次袭取曹操老巢的绝好机会。当时,客寄 荆州的刘备急忙从新野赶回为刘表谋划道:“今曹操恶兵北征,许昌空虚,

13、若以荆襄之从,乘间袭之,大事可就也”。然而刘表却回答到:“ 吾坐据九郡足矣,岂可别图?遂拒绝了刘备的建议。及至袁氏彻底覆灭,此时曹操将所得袁绍之兵,共五六十万,班 师回许都。而此时的曹操,也已今非昔比,他拥有了袁绍的全部地 盘,平定了北方,占有冀、青、幽,并四州,其实力在各诸候中已 经独占鳌头。曹操此时掉过头来准备大举进攻荆州。这时 的刘表也渐渐省悟 过来,他在与刘 备攀谈时 曾讲:“ 近闻曹操提兵回许都有,势 日强盛,必有吞并荆襄之同心。昔日悔不听贤弟之言,失此好机会。 ”此时的恍然悔悟,其为时已晚。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七月,曹操亲率 10 万大军出师南征,打算先灭刘表,再击孙权

14、,统一南北。在曹操大 军压境之下,刘表忧心如焚,终于一病不起,于同年八月去逝。刘表死后,蔡夫人与蔡瑁等商议,假写遗嘱,令次子刘琮为荆州之主。刘琮终因曹军之势难 以抵挡,遂决意投降, 荆州归曹操所有,然而刘琮与其母蔡夫人终究未能逃脱死亡的命运,在赴青州的路上,被禁 杀害。刘表定不会想到因其过错累及其家人。讨论题:1.当曹操北征袁绍、讨伐乌桓, 许昌相当空虚之时,刘表为什么始终按兵不动?对东汉末年犬牙交错的战争态势刘表是如何认识的?又是如何指导决策的?2.你认为刘表的最根本失误是什么?这段历史所蕴含的哲理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又有什么样的启示?案例点评:本案例讲述了荆州刺史刘表由于没有对时局的充分认识

15、和对发展趋势的正确预测,屡次错失攻打曹操的良机而造成领地不保、家破人亡的惨重后果的事例,充分说明了物质世界处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之中,要运用联系的、发展的从而全面的眼光来观察问题、思考 问题和解决问题。三国时期,野心勃勃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作为交通要道的荆州虎视眈眈,统一全国的野心显而易 见。作 为荆州的刺史,刘表对曹操的威胁熟视无睹,始终没有把东汉末年犬牙交错的战争态势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没有正确地处理好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把荆州的安危和存亡放到整5个战争态势中去考虑,消极观望, 稳坐钓鱼台,一次次错失进攻良机。在曹操与袁绍相持之际,刘表“观其动静”;建安四年,在曹

16、操大战袁绍、老巢空虚时,刘表“按兵不动”;公元 207 年,曹操北征乌桓再次远离许昌,刘备“急忙” 赶回为刘表谋划,若“乘间袭之,大事可就” ,而此 时的刘表依然镇 定自若“ 我坐荆州足以,岂可别图?”。这种孤立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严重阻碍了他 对整个战争局势的准确把握和全面认识,与大好机会失之交臂。同时,刘表又以静止的眼光指导决策,认为既然现在荆州安然无事,就不要“招惹是非”;却没有意识到,战争态势不是一成不变的,战争双方的是军事实力对比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曹操北征袁绍、 讨伐乌桓之时不进攻荆州,荆州安然无事,并不意味着将来永远也安然无事。当曹操 彻底打败袁绍,占领其全部地盘, 军事势力空前壮大之

17、后,掉过头来大举进攻荆州时,刘表方才“渐渐醒悟”过来,不过此时悔悟已晚。最终刘表在曹军大军“ 压境之下”郁郁而终 ,家破人亡。造成如此的下场,实在可悲可叹。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启示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要自觉地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事物的永恒发展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构成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引起地球上事物和现象的变化,比如四季更迭就是由此

18、引起的。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会引起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运动是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及其结构的变化,生物运动是生物机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举例:世界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2008 年北京时间 6 月 13 日凌晨,古巴小将罗伯斯在捷克俄斯特拉发田径大奖赛男子 110 米栏的比赛中跑出了 12 秒 87 的成绩,这一成绩也打破了刘翔保持 12 秒 88 的世界纪录。这 一个突如其来的新的世界纪录,恐怕不得不打破男子110 米栏的沉静。在此之前,男子 110 米栏的世界纪录一直由刘翔保持。2006 年 7

19、 月 12 日他在洛桑创造的奇迹,不但打破了沉封 13 年的纪录(2006 年 7 月 12 日凌晨,打破了英国名将科林 杰克逊 12.88 秒的世界记录),并且至今都让所有中国人为之骄6傲。没想到短短不到两年时间,男子 110 米栏的世界纪录竟在悄然之间改姓。 这,太让人讶异了!想必,在罗伯斯跑出 12 秒 87 新的世界纪录时,中国田联、 孙海平、刘翔,以及亿万中国人民都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自从刘翔在雅典奥运会跑出 12 秒91 平当时的世界纪录之后,到刘翔在洛桑创造新的世界纪录,这几年的时间里,男子 110 米栏的霸主地位一直都由刘翔统治着。尽管在之间的一些比赛中,也会有其他对手比刘

20、翔发挥更出色,但是无论是哪一次对手的胜利,都不会让我们高呼狼来了,因为刘翔才是世界 纪录的保持者。1.发展的实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同趋灭亡的东西。(2)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

21、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尤其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表现得特别明显,把握这一规律对于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

22、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从内容上看,发展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从形式上看,发展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统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曲折的过程:从力量对比上看,任何新事物开始时总是弱小的,而旧事物则是强大的。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往往要受到旧事物的强烈抵抗。7新事物总是存在着某些缺陷,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人们接受新事物往往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表现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总趋势。从我国的现实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作为过

23、程的集合体,它将经过自身的长期发展,向着共产主义迈进,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潮流。3、方法论意义(1)永恒发展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要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次,要树立长远的观点;再次,把握事物发展方向。事物运动发展总体上说,无非是三种方向:单一水平转化,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的变化。下降的运动,即从高级向低级的运动。上升的运动。要认清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最后,要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静止不变的观点。(2)过程论的方法论意义:首先,认识事物时把事物当成一个过程来分析;其次,用动态的、循序渐进的眼光看待事物;最后,防止把过程和结果分裂开来。思考: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科学

24、发展观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斗争的发展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公平与效率的对立统一:相机选择(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生活是一杯酒,饱含着人间酸甜苦辣。生活像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那寒风苦雨洒。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喜交加的苦乐年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对于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

25、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之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8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第四,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2、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

26、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或哲学范畴的矛盾,即客观存在的辩证矛盾,它与逻辑矛盾有本质区别:逻辑矛盾是人们的思维违背思维逻辑规则的自相矛盾,是不允许的而且应该排除的;但是,辩证矛盾作为客观事物(包括思维)在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客观矛盾,是必须承认且不可消除的。因此,任何科学的认识都必须研究对象本身所固有的辩证矛盾。“一阴一阳之 谓道” ,“阴阳不 测之谓神” 。-易经“万物皆各有耦 ” ,“

27、耦之中又有耦 ”。-王安石“无独必有对 ,万物皆有两端。 ” -朱熹赫拉克利特认为“ 统一是由 对立面组成的,所以把它分成两半时,这两个对立面就暴露出来了” ,“宇宙中的各个部分都可分为相对独立的两半:地分为高山和平原,水分为淡水和咸水,气候分为冬和夏,春和秋”。赫拉克利特认为“ 同样的事物可以 为是,也可以 为非。”然而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亚里斯多德却认为,“既是双非是、既在又非在” 的描述是违背形式逻辑的。显然,他把辩证矛盾与形式 逻辑矛盾混为一谈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8、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南朝的王籍祸写道:“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赫拉克利特说,“没有哪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 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疾病使健康舒服,坏使好舒服,饿使饱舒服,疲劳使休息舒服”。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以 前 在 北 边 的 边 塞 地 方 有 一 个 善 于 推 测 人 事 吉 凶 祸 福 的 人 ,大 家 都 叫 他塞 翁 ,有 一 天 ,塞 翁 的 马 从 马 厩 里 逃 跑 了 ,越 过 边 境 一 路

29、跑 进 了 胡 人 居 住 的地 方 ,邻 居 们 知 道 这 个 消 息 都 赶 来 慰 问 塞 翁 不 要 太 难 过 ,塞 翁 一 点 都 不 难 过 ,反 而 笑 笑 说 :“我 的 马 虽 然 走 失 了 ,但 这 说 不 定 是 件 好 事 呢 ? ” 9过 了 几 个 月 ,这 匹 马 自 己 跑 回 来 了 ,而 且 还 跟 来 了 一 匹 胡 地 的 骏 马 ,邻 居们 听 说 这 个 事 情 之 后 ,又 纷 纷 跑 到 塞 翁 家 来 道 贺 ,塞 翁 这 回 反 而 皱 起 眉 头 对大 家 说 :“白 白 得 来 这 匹 骏 马 恐 怕 不 是 什 么 好 事 喔 !

30、 ” 塞 翁 有 个 儿 子 很 喜 欢 骑 马 ,他 有 一 天 就 骑 着 这 匹 胡 地 来 的 骏 马 出 外 游 玩 ,结 果 一 不 小 心 从 马 背 上 摔 了 下 来 跌 断 了 腿 ,邻 居 们 知 道 了 这 件 意 外 又 赶 来 塞翁 家 ,慰 问 塞 翁 ,劝 他 不 要 太 伤 心 ,没 想 到 塞 翁 并 不 怎 么 太 难 过 、伤 心 ,反 而淡 淡 的 对 大 家 说 :“我 的 儿 子 虽 然 摔 断 了 腿 ,但 是 说 不 定 是 件 好 事 呢 ! ”邻 居 每 个 人 都 莫 名 其 妙 ,他 们 认 为 塞 翁 肯 定 是 伤 心 过 头 ,脑

31、 筋 都 糊 涂 了 。过 了 不 久 ,胡 人 大 举 入 侵 ,所 有 的 青 年 男 子 都 徵 调 去 当 兵 ,但 是 胡 人 非 常 的剽 悍 ,所 以 大 部 分 的 年 轻 男 子 都 战 死 沙 场 ,塞 翁 的 儿 子 因 为 摔 断 了 腿 不 用 当兵 ,反 而 因 此 保 全 了 性 命 ,这 个 时 候 邻 居 们 才 体 悟 到 ,当 初 塞 翁 所 说 的 那 些话 里 头 所 隐 含 的 智 慧 。老子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 老子又说,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周易里有“ 驳极必复” 和 “否极泰来”的话,都是期望向好的方面转化矛盾

32、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式,可以区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具有广泛涵义的哲学范畴。其具体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性质的矛盾,斗争性表现不同;同一性质的矛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斗争性的表现也不同;作为哲学范畴的斗争与作为政治生活用语的斗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33、。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10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之所以能够转化,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具有相互贯通的关系。事物的发展方

34、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的斗争性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而在另外的条件下,矛盾的同一性又可能处于主要的方面。“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35、。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 -史伯(3)方法论意义 充分认识矛盾,不回避矛盾;正确解决和处理矛盾。解决矛盾有两种方式:激烈斗争的方式、和谐的方式。正确理解和处理矛盾与和谐的关系。和而不同,同则不继。矛盾与和谐,既有不同的含义,不能等同,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求同存异,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遵循矛盾规律,分工合作、平衡协调、兼收并蓄、优势互补,促进发展。吸收借鉴资本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和谐共处,构建和谐世界。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抓住主流和关键。案例:“九道门 ”的追求 “九道门”的追求:一男士来到一家婚姻介 绍所征婚,工作人员称,他们已经根据不同的征婚条件设置了不同的小房间,请他根据自己的择偶标准和房门上的提示选择合适的房间。该 男士首先看见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漂亮的;另一扇门上写着:不太漂亮的。男人推开了“漂亮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了“年轻 的”门。接着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温柔贤惠的;另一扇写着:不太温柔贤惠的。男人推开了“ 温柔贤惠的”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