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式触摸屏设计标准规范精典.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144602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66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标准规范精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标准规范精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标准规范精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标准规范精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容式触摸屏设计标准规范精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_电容式触摸屏设计规范【导读】 :本文简单介绍了电容屏方面的相关知识,正文主要分为电子设计和结构设计两个部分。电子设计部分包含了原理介绍、电路设计等方面,结构设计部分包好了外形结构设计、原料用材、供应商工艺等方面【名词解释】1. V.A 区:装机后可看到的区域,不能出现不透明的线路及色差明显的区域等。2. A.A 区:可操作的区域,保证机械性能和电器性能的区域。 3. ITO:Indium Tin Oxide 氧化铟锡。涂镀在 Film 或 Glass 上的导电材料。4. ITO FILM:有导电功能的透明 PET 胶片。5. ITO GALSS:导电玻璃。6. OCA:Optically

2、Clear Adhesive 光学透明胶。7. FPC:可挠性印刷电路板。8. Cover Glass(lens ):表面装饰用的盖板玻璃。9. Sensor:装饰玻璃下面有触摸功能的部件。(Flim Sensor OR Glass Sensor)【电子设计】-_一、电容式触摸屏简介电容式触摸屏即 Capacitive Touch Panel(Capacitive Touch Screen),简称 CTP。根据其驱动原理不同可分为自电容式 CTP 和互电容式CTP,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可分为单点触摸 CTP 和多点触摸 CTP。1、实现原理电容式触摸屏的采用多层 ITO 膜,形成矩阵式分布,以 X

3、、Y 交叉分布作为电容矩阵,当手指触碰屏幕时,通过对 X、Y 轴的扫描,检测到触碰位置的电容变化,进而计算出手指触碰点位置。电容矩阵如下图 1 所示。图 1 电容分布矩阵电容变化检测原理示意简介如下所示:名词解释:0:真空介电常数。1 、2:不同介质相对真空状态下的介电常数。-_S1、d1、S2、d2 分别为形成电容的面积及间距。图 2 触摸与非触摸状态下电容分布示意非触控状态下:C=Cm1=10S1/d1触控状态下:C=Cm1*Cmg/(Cm1+Cmg),Cm1=10S1/d1,Cmg=Cm1=20S2/d2电容触摸驱动 IC 会根据非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与触控状态下的电容值的差异来判断是否有

4、触摸动作并定位触控位置。2、自电容与互电容自电容式 CTP 是利用单个电极自身的电容变化传输电荷,由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激励或采样电路来实现电容的识别(测量信号线本身的电容)。自电容式 CTP 的坐标检测是依次检测横向和纵向电极阵列,根据触摸前后电容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坐标确定触摸位置。当触摸点只有-_一个时,组合后的坐标也是唯一的一个,可以准确定位;当触摸点有两个时,横向和纵向分别有两个坐标,两两组合后出现四组坐标,其中只有两个时真实触摸点,另两个就是属称的“鬼点” 。所以自电容式 CTP 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互电容式 CTP 失利用两个电极进行传输电荷,一端接激励,

5、另一端接采样电路来实现电容的识别(测量垂直相交的两个信号之间的电容)。互电容式CTP 坐标检测也是检测横向和纵向电极阵列,不同的是它是由横向依次发送激励而纵向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纵向交汇点的电容值,根据电容值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这样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所以互电容式 CTP 可以实现真实多点触控。自电容的优点是简单、计算量小,缺点是单点、速度慢;互电容的优点是真实多点、速度快,缺点是复杂、功耗大、成本高。3、结构及材料使用二、驱动 IC 简介电容屏驱动 IC 是电容屏工作处理的主体,是采集触摸动作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载体,IC 采用电容屏工

6、作的原理采集触摸信息并通过内部 MPU 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反馈终端所需资料进行触摸控制。IC 与外部连接是通过对外的引脚进行的,电容屏驱动 IC 厂家众多,各自的设计也不尽相同,但是基本原理也是大同小异,因此个驱动 IC 的芯片引脚也比-_较类似,只有个别引脚是各自功能中特殊的设计,如下对电容屏驱动 IC 的引脚做一个简单的说明。驱动信号线:即 Driver 或 TX,是电容屏的电容驱动信号输出脚。感应信号线:即 Sensor 或 RX,是电容屏的电容感应信号输入脚。电源电压:分模拟电源电压和数字电源电压。模拟电压范围一般为2.6V3.6V,典型值为 2.8V 和 3.3V;数字电压即电平

7、电压为 1.8V3.3V,由主板端决定。电容屏设计可以设计为单电源和双电源两种模式,目前以单电源供电为主(可以减少接口管脚数)。GND:也分为模拟地和数字地两种,一般两种地共用,特殊情况下需将两种地分开以减少两种地之间的串扰现象。I2C 接口:I2C 接口包括 I2C_SCL 和 I2C_SDA。I2C_SCL 为时钟输入信号,I2C_SDA 为数据输入输出信号。SPI 接口: SPI 接口包括SPI_SSEL、SPI_SCK、 SPI_SDI、SPI_SDO 。 SPI_SSEL 为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SPI_SCK 为时钟输入信号; SPI_SDI 为数据输入信号;SPI_SDO 为数据

8、输出信号。RESET:芯片复位信号,低电平有效。WACK:芯片唤醒信号。TEXT_EN:测试模式使能信号。GPIO0N:综合功能输入输出 IO 口。VREF:基准参考电压。VDD5:内部产生的 5V 工作电压。-_以上引脚定义没有包含全部的驱动 IC 的功能,如LED、Sensor_ID、Key_Sensor 等特殊功能作用的管脚,这些管脚需根据具体 IC 确认其具体作用及用法。三、ITO 图形设计ITO 可蚀刻成不同的图形,不过造价师相同的,而且很难讲哪个图像比其他图形工作效率高,因为触摸屏必须与电子间配合才能发挥作用。I-phone 采用的图形是最简单的一种,即在 ITO 在玻璃一面为横向

9、电极,在另一面为纵向电极,此设计简单巧妙但几何学要求特别的工艺电能来产生准确的焦点。图 3 I-phone Pattern-_闭路锁合的钻石形 Pattern 是最常见的 ITO 图形,45角的轴线组成菱形块,每个菱形块通过小桥连接,此图形用于两片玻璃,一片是横向菱形排,另一片是纵向的菱形列,导电图形在玻璃内侧,行与列对应锁定后贴合。菱形图形大小不一,取决于制造商,但基本在 4-8mm 之间,几乎所有电子控制器(CTP 控制 IC)都可用于此图形。图 4 菱形 Pattern复杂图形的 ITO 图形需要专用的电子控制器,有时需要购买许可。一些IC 厂会根据自身的特点设计特定的 Pattern,

10、且为避免滥用或保护权利会申请图形专利。目前基础 ITO Pattern 有 Diamond、Rectangle、Diamond& Rectangle、Hexagon 等。四、布局设计要求根据驱动 IC 的放置位目前可分为 COF、COB 两种方式。COF 即 Chip on FPC,作为终端导向方式被广泛应用,这种设计方式可-_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和市场变化在不更改主板的情况下更换电容屏设计方案,可兼容多种电容屏驱动 IC 设计方案。缺点是前期和后期调试工作量大,备料周期长。COB 即 Chip on Board,将驱动 IC 融合在主板端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主板和电容屏驱动 IC 方案确定后不能随意

11、更改设计方案,因为电容屏驱动 IC 基本都不是 PIN to PIN 兼容的,更换方案意味着重新布局相关的主板设计。COB方案的优点成本降低,交期短,方便备料,前期设计和后期调试工作量小。无论是 COF 或 COB 方案都需要在布局走线时注意相关设计要求,根据 IC 原厂建议以及供应商的实际应用经验,总结如下设计注意事项:1、关键器件布局各组电源对应的滤波电容需靠近芯片引脚放置,走线尽量短,如下为 IC周围元件布局示意图:图 5 元件布局示意图-_电容屏与主板连接端口周围不要走高速信号线。对于 COB 方案,触控 IC 尽量靠近 Host IC。触控 IC 及 FPC 出线路径要求远离 FM

12、天线、 ADV 天线、DTV 天线、GSM 天线、GPS 天线、BT 天线等。与触控 IC 相关器件尽量放进屏蔽罩中,且尽可能采用单独的屏蔽罩。触控 IC 附近有开关电源电路、RF 电路或其它逻辑电路时,需注意用地线隔离保护触控IC、芯片电源、信号线等。RF 是手机中最大的干扰信号,因此对芯片与 RF 天线间的间距有一定要求:在顶部要求间距20mm,在底部要求间距10mm。适用于 COF 和 COB 方案。2、布线1)电源线尽量短、粗,宽度至少 0.2mm,建议0.3mm。驱动和感应信号线走线尽量短,减小驱动和感应走线的环路面积。驱动 IC 未使用的驱动和感应通道需悬空,不能接地或电源。对于 COB 方案,主板上的信号线走线尽量短,尽量接近与屏体的连接接口。建议将 IC 周围的驱动和感应信号按比例预留测试点,方便量产测试,最少需要各留两个测试点。I2C、SPI 、INT、RESET 等接口预留测试点,方便Debug。2)用地线屏蔽驱动通道,避免驱动通道对 Vref 等敏感信号或电压造成干扰。-_图 6 驱动通道的地线屏蔽3)信号线(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建议平行走线,避免交叉走线。对于不同层走线的情况,避免两面重合的平行走线方式(FPC 的两面重合平行走线会形成电容),相邻的驱动通道和感应通道平行走线之间以宽度0.2mm的地线隔离,如下图所示:图 7 正确走线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