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2013 年)本 科 毕 业 论 文题 目 当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研究 专 业 公共管理 主考学校 河 海 大 学 姓 名 李家宏 准考证号 050111252509 工作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吉矽精密科技 指导教师 李 轮 起止日期 2013 年 6 月 14 日 至 2013 年 11 月 8 日 -_摘 要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自主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部分,亦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治理的有效方式。村民自治其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较充分显示其民主化、制度化的特点,它一经出现便显示其生命力,成为国家法律制度安排和群众积极参与上
2、下结合的民主实践活动,并在广阔的乡村田野上迅速崛起,引发世人的关注。当然村民自治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自身的不足与缺点,但经过逐步的发展与完善,必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本文尝试从现阶段村民自治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 村民自治 发展完善 解决措施-_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1.3 研究现状-21.4 研究内容-2 1.5 研究方法-2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形成与发展-32.1 村民自治介绍-32.2 村民自治逐步形成-32.3 村民自治的发展 -3 2.4 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4第三章 当前村民自
3、治中存在的问题-63.1 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63.1.1 候选人提名不合理-63.1.2 有选举无监督-6 3.1.3 村民参与意识淡漠-63.2 民主监督存在的问题-63.2.1 被监督者权力过大-_63.2.2 村委会信息不透明-73.3 村两委关系紧张-7 3.4 乡政对村治过度干涉-73.5 家族势力对村民自治的影响-7第四章 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94.1 民主选举问题原因分析-94.1.1 候选人确立制度不完善-94.1.2 缺乏监督机构-94.1.3 村民素质影响选举-94.2 民主监督问题原因分析-104.2.1 村民实施权力方式不足-104.2.2 未形成信息公开制度要
4、求-104.3 村两委职责不明-104.3.1 村两委认识存在问题-10 4.3.2 村两委分工不明确-114.4 乡村法律关系不具体-114.5 宗法文化和宗族势力的干扰-_11第五章 农村村民自治问题解决措施-135.1 推进民主选举-135.1.1 完善选举立法-13 5.1.2 实施有效监督-13 5.1.3 提升村民素质引导积极参与-135.2 做好民主监督-145.2.1 限制村委会的权力-145.2.2 提升村委会管理透明度-145.3 理顺村两委关系-145.3.1 改善党的领导强化基层组织-145.3.2 规范村两委职责-155.4 明确村委会与乡镇法律关系-16 5.5提升
5、村干部道德素质和村民文化素质-16 第六章 结论-19参考文献-19致 谢-20-_-_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安徽风阳小岗村用“包产到户”的方式拉开了农村经济的改革大幕,农村长期受到压抑的生产力得到巨大的释放,农业生产获得前所未有的提高,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积大的改善。但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人民公社的解体,原有的乡村体制严重失序,以前由人民公社承担的一些经济、社会的职能如集体资产管理,人民的内部矛盾调解,社会治安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农民自发创造了一种组织体制村民自治委员会。村民自治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和乡
6、村生活秩序问题,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建设的先河,但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二面性,农村发展和动力不足问题,特别是相对于城市发展的越来越落后等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中国人均耕地等自然资源有限的现实面前,农民、农村、农业靠单纯的种植业或养殖业,最多只能解决温饱,却解决不了发展问题。这必将拖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也将影响农村的全面发展和进步。1.2 研究意义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基层的表现形式,村民自治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稳定与发展,是国家民主建设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村民自治,又称农村民主自治,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广泛推行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群众自治组织,
7、也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村民自治改革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样,最早也是源于农民的自创,从发展到制度化所经过的历程也与土地制度改革类似,但是却没有取得一样的成就。本文主要从村民自治的理论以及村民自治的制度规范来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总结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困境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完善以及中国基层民主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_1.3 研究现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村民自治制度作为基层民主在中国农村广泛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解决很多农村现实问题,得到很好的反响。但同时其作为新生的事物又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民
8、主选举问题,民主监督,两委关系等诸多问题,村民自治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诸多方式加以完善、发展。1.4 研究内容通过查看村民自治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列举现阶段村民自治存在的典型问题为着眼点,引出课题。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论文展开研究。1.5 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取文献研究法、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文献研究法主要是用于村民自治制度的概括性研究,通过研究现存的理论,形成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全面了解,然后确定研究方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既能尊重事实,又能联系实际的解决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_第二章 村民自治的形成与发展2.1 村民自
9、治介绍村民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四个民主” ,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村民自治,也就是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村级民主决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级民主监督。行政村不属于一级政府,是一种村落小范围的自治组织,自制内容仅限于自我管理。村委会由直选产生,一般37人,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和监督执行村规民约,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的法律政策,组织村办经济,维护本地治安,发展公共福利,人民协解,乡村文化事业等。2.2 村民自治逐步形成村民自治于1
10、9世纪80年代在中国产生并发展,它是农村经济改革与民主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农村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化的具体体现,它同人类任何活动一样,必须也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运行,并据此选择相应的方式和途径。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人民公社制度是适应当时中国的国情、治理乡村的一种很好的体制,但人民公社制度的退出给农村带来一定的混乱,农村呼唤新的适应乡村的组织或机制,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变革促使广大农民迫切希望运用政治的民主权利来保证经济上的权利。1980年2月,广西宜山地区出现了由村民自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组织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这一创举迅速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1982年宪法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村民自
11、治组织的合法地,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镇府的通知 ,明确要求在农村设立由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并对村民委员会的设立,职能,产生方式进行了初步规定,此后全国普遍撤销了生产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_2.3 村民自治的发展村民自治在发展中逐步规范化, 1987 年11 月,全国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试行) ,使村民自治作为一项新型的群众自治制度在法律上正式确立起来。1990 年9 月,民政部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农村开展自治示范活动的通知要求省、地、县、乡建立村民自治示范典型单位,推广村委会选举并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1998
12、 年底,全国80% 以上的村民委员会建立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制度,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确定国家级村民自治模范县范县( 市、区) 95 个,获得省命名表彰的村民自治模范县( 市、区) 561 个,村民自治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全国农村普遍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的民主化、规范化程度逐届提高,在实践过程中,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制框架初步构筑起来,从村民自治权利的萌生,村委会组织法的试行,再到村委会组织法的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权在社会需要中产生,在基层行使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利。2.4 村民自治取得的成就村民自治的推行,到“四个民主”
13、的落实,初步构筑了一种新型的农村基层治理新体制,对加快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是推进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通过开展村民自治,培养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习惯,增强了民主法制观念,构筑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框架,开辟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建设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之路,从而加快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二是促进了农村的社会稳定。通过开展村民自治,把选人、议事、监督的权力真正掌握在广大农民群众手中,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找到了一条化解农村社会矛盾、解决农村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三是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村民自治,实现了农民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激发了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了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