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第 1 章 概论1.1.1 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组成部分(或称部件)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一般的系统模型包括三部分:输入、处理、输出 系统具有边界,边界之外称为环境。 系统一般具有如下一些性质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适应性1.1.2 电子商务系统 2、电子商务的定义 狭义电子商务(commerce)指通过 Internet(包括企业内部网 Intranet)或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的交易活动。所以,从这一点出发,也有人将电子商务称为 IC (Internet Commerce )。 广义电子商务(business)泛指利用企业电子手段实现的商
2、务活动的整个过程,是各参与方通过电子方式而不是直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来完成的任何业务交易。1.2 电子商务系统一般体系框架 电子商务系统的一般体系框架指的是与电子商务系统规划、设计、运行有关的外部环境、内部组成部分的集合。1.3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方法软件开发方法是指软件系统开发过程所遵循的办法和步骤。在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常使用的几种典型方法,也是在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中能够使用的方法,如:(1)结构化方法: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法:组合开发: CASE 方法:1.3.2 结构化方法“结构化”一词出自结构化程序设计。结构化方法是基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概念发展起来的。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是
3、: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上而下地对系统进行分析,自下而上实现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过程 系统规划阶段根据用户的请求,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 系统分析阶段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新系统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阶段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数据库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与功能设计;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购置与安装设备,最终给出系统实施方案。 结构化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强调面向用户的原则严格按照阶段顺序进行。自上而下地分析。模块化处理。工作文档
4、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_ 结构化方法存在的严重缺点系统开发周期过长。要求系统开发者在开发初期就全面认识系统的各方面的需求、管理状况以及预见可能发生的变化。费用较高。1.3.3 原型法它是开发者在初步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构成、设计和开发一个系统初始模型,该模型称为原型或骨架。(一个可以实现的系统应用模型。) 开发过程:(1 确定用户的基本需求 2 开发初始原型系统(3 使用和和评价原型;(4 修改和改进原型。 原型法的特点原型法的开发周期短、费用相对较少。系统的开发容易符合用户的实际需要,所以系统开发的成功率高,容易被用户接受。有利于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原型法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开发软件做为支
5、持。 原型法缺点对于大型系统或复杂的系统,没有充分的整体规划和系统分析,很能构造出原型。对于大量运算的、逻辑性较强的程序模块很难构造出模型供人评价。 原型法的应用范围对于小型、简单、处理过程比较明确,没有大量运算和逻辑处理过程的系统,应用原型法会取得较好的效果。1.3.4 面向对象的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Object Oriented Method,OOM )是在各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软件开发方法。 出发点和基本原则是模拟人类日常的逻辑思维方式。尽可能使问题空间和方法空间在结构上一致。 OOM 基于类和对象的概念进行扩展。 面向对象的方法有如下要点:抽象性,把客观
6、事物看成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事物抽象的结果。类是抽取实体特征建立,对象是类的具体化。封装性,对象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定义对象的行为。对象+属性 +方法。动态链接性,对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的。继承性,一个类的上层可以有父类,下层可以有子类,形成类的层次结构,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提高重用。3面向对象的方法的特点面向对象的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与人类的思维方式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可维护性好4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不足首先,必须依靠一定的软件技术支持。其次,在大型项目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以结构化方法的自顶向下的整体性系统调
7、查和分析作基础,否则,同样会存在系统结构不合理、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三种开发方法的比较 结构化方法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功能和流程的角度来分析、了解和优化问题,最后规划和实现系统。 原型法先请用户介绍问题,再利用软件工具快速模拟出一个问题原型,然后与用户一起运行和评价这个原型,如不满意则修改,反反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最后优化和整理系统。 面向对象法先对问题进行调查,然后从抽象对象和信息模拟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将问题按其性质和属性划分成各种不同的对象和类,弄清它们之间的信息联系,最后用面向对象的软件工具实现系统。第二章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2.1.1 什么是电子商务系统的 规划(区分计划) 电子商务
8、系统规划是指: 以支持企业开发电子商务系统为目标, 确定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给定未来电子商务系统的商务模式和模型, 设计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结构,说明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其组成, 选择构造这一系统的技术方案,给出系统建设的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说明系统建设的人员组织, 评估系统建设的开销和收益。2.1.2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任务 1. 制定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战略 明确开发目的,求得问题域。-_ 2制定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开发方案 设计系统的总体结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及组成,拟定技术方案。 3进行可行性分析 根据系统规模及开发环境,评估系统建设的预算与收益,判断系统开发的可行性。 4制定项目进
9、度表 列出要完成的所有任务及参与人员,按先后顺序分别限定完成期限。2.1.3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工作的 特点 规划工作是面向长远的、根本性的、全局性和关键性的问题。 规划工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且非结构化程度较高。 规划工作不在于解决项目开发中的具体业务问题,而是为整个系统建设确定目标、战略、系统总体结构方案和资源计划,因而整个工作过程是一个管理决策过程。 规划工作的工作环境是企业管理环境。 规划工作人员的主体是高层管理人员(包括高层信息管理人员)。 规划工作的结果是宜粗不宜细。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必须纳入整个企业的发展规划,并应定期滚动。2.2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 步骤 1确定电子商务系统的边界
10、,明确规划目标与要求 系统涵盖的业务范围、规划的时间限制、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2建立制定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组织 项目负责人;项目小组:企业经营人员、技术人员、相关领域专家 3制定项目进度表 具体任务对应具体的人,核定各阶段时间安排。人事时三者对应。 4现行系统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企业目标、组织结构、资源及约束条件、主要问题及薄弱环节 5确定新系统开发策略 6提出新系统的开发方案 7可行性研究 8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2.3 明确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是电子商务系统使用者或相关人员对想要开发的电子商务系统提出的初步要求 现实需求与系统实现之间的一致性 需求方对需求的准确表述 需求方能否具有信息化管理理念 需
11、要开发人员通过与用户及相关人员交流,形成作为电子商务开发起点的用户需求书(项目申请书)。 2.3.1 用户需求书 (项目申请书 )的来源 系统相关人员,分为不同层面 企业的领导 企业中有关部门人员 信息部门的系统管理人员 与企业有关的外部人员(如客户、合作伙伴) 网上客户 2.3.2 用户需求书的内容 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现有系统现状概述 新系统应解决的问题与要实现的目标 可提供的设备、人力与资金 对开发进度的要求 从用户需求书明确用户的以下需求 明确现状与环境 明确问题 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明确可供开发使用的条件2.4 初步调查 2.4.1 初步调查的目标 系统调查分为两步 第一步 初步调查;
12、投入少量人力对系统进行大致了解,主要目的是考察系统的可行性。 第二步 详细系统调查:系统具备可行性并立项后,投入大量人力,展开大规模、全面-_的系统业务调查。 2.4.2 初步调查的任务 1确定关键的规划问题,抓住实质 2确定系统的边界和制约条件 涉及业务环节及部门,资源与运营约束 3调查企业经营战略与任务 战略目标、组织结构 4调查企业的当前运行状况 产品组合构成、顾客群体、厂址等信息 5调查企业管理方式和基础数据管理状况 原有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数据管理是否完善 6调查企业现行系统运行状况 7调查网上客户的需求情况初步调查的方式方法 问卷调查、面谈、座谈会、查阅档案、现场考察等、可以灵活地综
13、合运用初步调查的一些原则 一定要围绕系统规划的资料需要来进行、注意以够用为原则、把握住调查的广度和深度 在技巧方面,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做法,以免禁锢被调查者的思维 尽量采用启发式的调查方法,以激发用户的思考和想象力 充分获取用户对新系统的建议和功能要求等信息2.4.3 初步调查的步骤 步骤一:获得明确的授权 为了取得被调查部门的配合,要由明确的授权,通过各种途径将项目信息传达。 步骤二:列出需要获取的必要信息 具体信息清单和活动进度表 步骤三:用挖掘事实技术收集所要求的信息 分析组织结构图 会谈 检查当前文档 观察企业运行以获取信息 开调查会 步骤四:分析信息,决定开发方案 拟定备选方案,确定方
14、案,向管理层提交报告2.5 系统规划的方法:战略集转化法(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着眼点:战略分析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着眼点:战略分析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 着眼点:企业过程分析 2.5.1 战略集转化法 (SST)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 1、基本思路: SST 把整个组织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 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等组成。 电子商务系统战略集由系统目标、系统约束和系统战略构成。 电子商务
15、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战略目标转变为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 2、步骤: (1)识别组织的战略集描绘出各类人员结构 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 对于每类人员识别系统相应的使命及战略 (2)将组织战略集转化为系统战略 根据组织目标确定信息系统目标 对应组织战略集的元素识别相应 MIS 战略约束 根据信息系统目标和约束提出信息系统战略战略目标集转化法两个工作步骤 识别和阐明组织的战略集 首先要构造组织的战略集,构造过程如下: 勾画出组织的关联集团结构 关联集团指与该组织有“利害关系”的各类集团,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战略必然和关联集团相-_关。 确定关联集团的要求 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战略实质上是反映出
16、了每一关联集团的要求,因此要识别每一个关联集团的要求,并说明这些要求的被满足程度。 定义组织相对于每个关联集团的任务和战略 对应于关联集团的要求定义组织相对于这些关联集团的任务和战略,构成组织的战略集。 解释和验证组织的战略集 当组织的战略集初步识别后,应送交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审查。-_3、特点 反映各种人的要求 由人员需求引出信息系统目标 目标比较全面-_ 不够突出重点2.5.2 关键成功因素( CSF)法 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1基本概念 决定大部分行业成败与否的因素通常有三至六个。 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所用的工具是树枝因果图。 2、基本思路: 通过
17、分析找出关键成功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成功因素来确定系统的信息需求,并进行规划。 3、步骤: (1)了解企业(或电子商务系统)目标; (2)识别并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3)定义测度关键因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 (4)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关键成功因素(CSF)法 如何评价这些因素中哪些因素是关键成功因素,不同的企业是不同的。 对于一个习惯于高层人员个人决策的企业,主要由高层人员个人运用树枝因果图选择。 对于习惯于群体决策的企业,可以用德尔斐法或其他方法把不同人设想的关键因素综合起来。关键成功因素法步骤2.5.3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一 BSP 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
18、anning) 基本思路: BSP 法是一种对企业 MIS 进行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是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制订信息系统总体方案的一种方法。 它从企业的业务流程入手,围绕着企业的目标,定义出企业管理过程及其产生的数据项,-_进而确定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 采用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 (从高层主管开始,了解并界定其信息需求,再依次往下推衍,直到了解整个组织的信息需求,完成整体的系统构架为止) 然后自下而上设计系统,以支持系统目标的实现。2.BSP 的作用 确定出未来电子商务系统的总体结构 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 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
19、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2 BSP 方法步骤 项目的确立 准备工作阶段 准备工作包括如下内容: 首先应成立一个规划小组。规划小组应当由企业负责人牵头。 明确规划的方向和范围。 制定 BSP 工作计划 制定调查日程表和调查提纲。 动员开始阶段 调研3、BSP 主要活动 规划准备信息系统规划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 成立信息系统规划小组; 制定信息系统规划计划; 启动规划工作; 坚持“一把手原则”,由企业最高领导担任规划小组组长; 进行广泛动员和大力宣传。动员会-_首先要说清工作的期望和期望输出。其次,系统组要简介企业的现状,企业的决策过程、组织功能、关键人物、用户的期望、用户对现有信息系统的
20、看法等。再次,由信息系统负责人介绍信息人员对于企业的看法,同时应介绍现有项目状况历史状况以及信息系统的问题。通过介绍让大家对企业和对信息支持的要求有个全面的了解。 目标战略分析制定信息系统规划之初,应该分析企业总体发展规划,搞清楚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首先需要调研企业的目标和战略,在初步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目标、战略、现状、制约因素、面临的重大问题等进行认真分析。 定义企业过程/管理功能组企业管理中必要且逻辑相关的、为了完成某种管理功能的一组活动。 定义企业过程的目的和作用: 使信息系统尽量地独立于组织机构。 帮助理解企业如何能完成其总使命和目标(将业务环节从机构中抽象出来)。 从操作控制
21、过程中分离出战略计划和为管理控制提供依据(业务环节覆盖企业主要目标)。 为定义所需的信息结构,确定研究的范围,模块的分解和排列,为开发的优先顺序提供依据。 为定义关键的数据需求提供基础。-_ 对于最后已经确定的过程要写出过程说明,以描述其职能。如采购过程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 找到评价材料,选择有合适价格的材料、机器、设备、包装和运输服务等。订货的安排和实现 对已选中的供应商品进行合适的采购订货,达到生产计划制定的数量。接收和检验 接收(或拒收) 采购的材料、机器、供应品,检验其数量和质量,并加以记录登账。 识别过程的输出应有以下文件:一个过程组及过程表;每一过程的简单说明;一个关键过程的表,即识
22、别满足目标的关键过程;产品服务过程的流程图;系统组成员能很好地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营是如何管理和控制的。 定义数据类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目前的数据状况和数据需求,以及数据与企业实体、业务过程之间的联系,查明数据共享的关系,建立数据类/功能矩阵,为定义信息系统结构提供基本依据。定义数据类的第一步是识别数据类。实体法。实体法先识别出企业实体,后用四种类型的数据类描述每个实体,四种类型的数据为:计划、统计、存储和业务。最后把实体和数据类放在表内,得到实体/数据类矩阵。 过程法。过程法从组织过程的角度,分别将各个业务数据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照逻辑相关性整理,归纳成数据类。利用以前识别的企业过程。分析每一个过程利用/产生什么数据,或者说每一过程的输入和输出数据是什么。以开环的输入处理输出形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