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1-2016简答和辨析题总结.docx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49927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1-2016简答和辨析题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1-2016简答和辨析题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1-2016简答和辨析题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1-2016简答和辨析题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2011-2016简答和辨析题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结122.【题干】教育既然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就只能按照人的发展需求确定。错误。教育目的的确定除了人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个因素以外,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此外,不同教育者的教育思想也应该作为教育目的确定的依据。【考点】教育目的的理论23.【题干】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错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考点】

2、德育过程24.【题干】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错误。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它符合短时记忆的特点,不会持久保持。考点记忆的分类25.【题干】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错误。智商与学习成绩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 即智商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智商越低,一般学习成绩越差。但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个人的努力程度等因素。此外,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智力受遗传影响较大,智商保持相对稳定,但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点】中学生智力发展201

3、5 下 22全面发展就是指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平均发展。错误。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并不是德智体诸方面的平均发展。23教学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是指教师不能只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发展学生学习的能力。24程序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错。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材料(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

4、学习。因此,程序学习与合作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能混为一谈。25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度越高越容易产生正迁移。错。两种学习材料的相似性越高,越容易产生迁移,但并不一定就是正迁移。如果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材料,产生的是积极的影响,那么就是正迁移,反正,如果产生的是抑制,就是负迁移。2015 上 22.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同一概念。错。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而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

5、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必然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错。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保证学生学习的方向性。24.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错。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比如记忆广度等,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其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 20 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 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流体智力

6、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25.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越好。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是倒 U 曲线的关系。每种难度的任务都有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2014 上 22. 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肓。错误。德育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的品德的活动。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目对德育的理解过于片面,因而是错误的。23. 直观教学是手段,也是目的。错误。直观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运用多种直观手段

7、,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感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因此它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原则。24. 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错误: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而注意的分散是由于个体劳累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的现象,是被动而消极的。25. 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结2错误。班级非正式群体是学生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作用:满足学

8、生正常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人格的独立和发展;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2014 下 22.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错误。我国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人才的,而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23.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

9、本途径。正确。教学时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而教学识其基本途径。24.有什么样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错误。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道德行为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因此,不一定能形成和道德认识相应的道德行为

10、,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25.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错误。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短暂的。2013 下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错误。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是教育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而且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还具有反作用。题干的描述过于片面,因而是错误的。23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错误。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管

11、理诸因素的评价。题干只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一个方面,因而是错误的。24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错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有消极影响的同时还有积极影响,心理定势的固定性有助于人们应用已经获取的知识和经验,迅速地确定思维的方向,这样或者可以使问题迅速获得解决,或者可以引导人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心理定势的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都应该被认识到,因而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25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错误。德育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它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及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受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过程。题干是对德育过程的片面理解,因而是错误的。2013 上 22凡是能影

12、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错误。本题考查广义教育的概念,题干将广义教育的概念外延扩大了,因此有误。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各类活动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之分,只有起积极影响的活动我们才称之为教育。因此,这句话是片面的。23教学的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错误。本题考查教学的五个任务,而题干中只涉及了其中的一个任务。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除了这一任务之外,还有以下四个任务: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

13、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24逆向迁移都是负迁移。错误。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命题概念混淆。负迁移和逆向迁移是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划分出来的两种不同的学习迁移类型。负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可以是正向迁移也可以是逆向迁移;逆向迁移指的是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可以是正迁移也可以是负迁移。25遗传素质决定能力发展水平。错误。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四个因素以及每个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所起的不同作用。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的影响,遗传只是为个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因此,这种说

14、法是错误的。2012 下 22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错误。本题考查的是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首先,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其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领导权、受教育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虽然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其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结323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错误。直观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直观教学是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而不是教学目的。24习得性无力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正确。一个总是失败并将失败的原因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和不可控的因素(即能

15、力低)的人会逐渐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习得性无助即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25负强化就是惩罚。错误。负强化和惩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减少或取消厌恶刺激来增加某种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或减少不良行为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2、动物界也存在教育【答案】错误。解析: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

16、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由此可知,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动物界所谓的“教育现象”只是动物的一种生存本能,不符合教育的本质,所以动物界不存在教育。23、知识多少与能力高低成正比【答案】错误。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领域。知识与能力是互动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会更好地促进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但能力又不是简单的知识

17、积累。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能促进能力的发展;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越多。机械地说知识与能力成正比,说法有失片面。24、学习迁移是学校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它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答案】错误。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学习迁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如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来划分,可以把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其中正迁移对学习起促进的积极作用,负迁移对学习起干扰、阻碍的消

18、极作用。由此,笼统地说学习迁移对学习新知识起促进作用是不准确的。25、个体的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是一致的。错误。解析: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简答:2016 上 1.【题干】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19、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第二,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第四,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考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2.【题干】简述美育对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意义。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动力的作用。 【考点】教育目的3.【题干】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2)心理发展观 (3)内化学说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

20、区” 【考点】中学生认知发展4.【题干】简述动作技能培养的途径。(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考点】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2015 下 5简述教学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教育的文化选择、批判功能; 3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更新、创造功能。6教师备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一、基本原则 1有效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整合性原 4先进性原则二、总体要求 1注重有效备课 2强化适时备课 3提倡集体备课 4教案备写实行分层要求三、备课构成 1学期备课 2单元(章节)备课 3课时备课四、教案备写要求1教学内容

21、要精细 2学情分析要全面 3设计理念要先进 4课时安排要合理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结45教学目标要明确 6教学重点、难点要准确 7教学具准备要充分 8教学过程要有效7.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压力是人们对刺激产生的一种心理与生理上的综合感受。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心理压力源:(1)认知:信息太多或太少,目标模糊、不确定,时间紧,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等,都会导致压力的产生。(2)情绪:恐惧、焦虑、悲伤、愤怒,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等也会导致压力。(3)人格因素:易敏型人格或抑郁型人格容易产生压力。生理压力源(1)生理性:睡眠缺乏、疲劳等。 (2)环境: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过度拥

22、挤等。社会压力源(1)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剥夺了个性的发展; (2)家庭压力: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沟通等; (3)工作压力:职业发展、人际沟通、人际相处等。8.简述教师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法(1)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因素,如保持教室安静;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如课堂提问。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和坚强意志品质。(3)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在 教学

23、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如上课之初教师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本节课上来,以形成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 容时,教师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当讲授重点、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维持有意注意;期间,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适当 放松一下,使学生由有意注意转为无意注意;在课要结束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然后布置作业。此外,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意 后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015 上 9.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防止单

24、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10.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11.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人们需要的、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慢,而人们不需要的、不感兴趣的东西遗忘得较快。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形象性的材料、有意义的语义材料,特别是

25、诗歌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材料的数量越大,刚识记后遗忘就越多。学习程度。如果学习达到刚刚能够掌握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就是过度学习。过度学习要比刚能背诵的记忆效果要好。当然过度学习也有一定的限度,否则造成精力和时间上的浪费。材料序列对遗忘也会产生影响12.简述阿诺德的评定-兴奋情绪学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B.Arnold,1950)认为,对外部环境影响的评价与估量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同一刺激情境,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映。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变化,对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意识基础。阿诺德强调情绪反应序列是情境评

26、估情绪,即对情境的评估引出了情绪,且这种评估是一个皮层过程,因此,皮层的兴奋直接影响着情绪反应,所以,阿诺德的学说被称为评估兴奋学说。2014 下 13.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1)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基础性;(3)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 (4)教科书的编写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教学法要求统一;(5)教科书的编写要表达确切; (6)教科书的编写要强化联系性;14.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参考答案】: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校长、班主任、各科教师和全体职工,要

27、形成教育的合力。(2)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学校应与家庭和社会有关机构建立和保持联系,形成一定的制度,及时或定期交流情况,研究学生的教育状况,制定相互配合的方案,分工负责,共同努力,控制和消除环境中的不利影响。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结5(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要防止时紧时松,时宽时严,断断续续。15.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各种心理机能中感知觉发展最早,然后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过程是连续不间断的,方向性顺序性。(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由低级向

28、高级前进的过程,具有连续性;而从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同一个体而言,不同心理的各组成成分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的时期不同;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不同个体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只有了解这些个体差异,才能通

29、过因材施教满足具有不同智力结构和学习风格的学生的不同需求。16.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第二,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2014 上 17. 简述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答:(1)备课;(2)上课;(3)作业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査与评定。18. 简述德肓过程的基本规律答:(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

30、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品德形成的动力。(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德育活动与交往是一种教育性的活动与交往。(4)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不断前进的过程。19. 简述激发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20. 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答:教师的能力结构是指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1)教师的一般综合能力。教师的一般综合能力主要指教师具备广

31、泛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人品;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健康的身心和一定的兴趣爱好。(2)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要求教师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该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形成学科的思维方式。(3)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较高的教师专业能力。2013 下 21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答案要点】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有四方面:(1)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32、、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3)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综合实践活动探究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需要的信息素养。(4)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这是一个开放性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并倡导以项目

33、为载体从事学习活动。2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德育锻炼法的基本要求包括:(1)坚持严格要求。有效地锻炼有赖于严格要求,进行任何一种锻炼,如果不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而是马马虎虎,不可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内心感到锻炼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他们才能自强不息,自觉严格要求自己,获得最大的锻炼效果。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结6(3)注意检查和坚持。良好的习惯与品德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锻炼过程,贵在持之以恒。(4)适当指导。教师应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方式给予适当的提

34、示、指导,或同他们共同分析、共同选择行为方式,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23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有效组织复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复习要及时。遗忘规律指出,识记后最初遗忘得较快,之后逐渐减慢。(2)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识记与尝试回忆交替进行比连续识记(诵读)效果好。(3)复习过程要尽量多样化。单调机械的重复,会使人倍感枯燥乏味,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复习效果差。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复习,能维持学习者兴趣,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复习效果好。(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准备性。(5)注意用脑卫生。脑的健康状况是影响记忆好坏的重要生理条件,它与学习和记忆有

35、密切的关系。24简述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富勒等人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适应的时候,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 上 25简述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主要观点。(1)学校课程应以学科分类为基础。(2)学校教

36、学以分科教学为核心。(3)以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的掌握为目标。(4)知识是课程的核心。(5)学科专家在课程开发中起重要作用。26简述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的含义及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含义: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同时结合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的教育。(2)基本要求:第一,教师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第二,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三,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第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27简述人格的特征。

37、(1)人格的整体性。人具有多种心理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意志、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等,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并整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2)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3)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人们在人格上的独特性或差异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性”。(4)人格的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人特有的。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个体有不同的影响,使人格带有明显的社会性。28简述品德的特征。(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

38、,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为完善。(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2012 下 29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课程内容的三种文本表现形式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1)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

39、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3)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因此人们通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30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1)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2)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4)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1简述激发与维持内在学习动机的措施。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

40、结7(1)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倡导发现学习。使学生具有发现的兴奋感和发现的自信感。(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6)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32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的仪表及行为习惯的养成。 (4)高效率地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5)维护良好师生关系,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2012 上 33、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课

41、程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教学科目的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内容。34、在学习德育工作中,运用说服教育法有哪些要求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相互配合、综合运用。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1)说服教育要有针对性。这是提高说服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条件。针对性即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心理状态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说服教育。(2)说服教育要有感染性。感染性是指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情感,以达到师生双方心理相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要使说服教育具

42、有感染性,一要从爱护和关心中学生出发,抱着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为中学生着想,循循善诱、推心置腹、坦诚相见,而不能以惩罚等手段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二要使说服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说服要注意给学生以知识、理论和观点,使他们受到启迪、获得提高;同时选用的内容、表述的方式要生动有趣,使他们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使说服真诚自然,不能言不由衷或装腔作势。(3)说服教育要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所谓科学性,即阐述的道理必须符合客观真理、符合实际,要对学生讲实话。所谓艺术性,即是说要灵活运用说理的方法和方式。这就要求讲的道理符合客观实际,所举事例是真实的,而不是杜撰或歪曲的;注意营造相宜的环境和

43、气氛,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强语言修养,讲究言词和方式。35、简述学习策略的类型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第一类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即信息加工的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第二类是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即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第三类是资源管理策略,是指有效地管理和利用环境和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

44、资源利用策略36、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成各有侧重、互相连接的八个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其中,0-18 个月左右为婴儿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18 个月到 4 岁是儿童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自主对羞怯与怀疑,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自主感,克服羞怯与怀疑。46 岁是学前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主动对内疚,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主动感,克服内疚感。612 岁是学龄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该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45、。1220 岁是青年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该阶段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防止同一性混乱。2024 岁是成年早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该阶段的目的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2450 岁是成年中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充沛感对颓废感,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充沛感,避免停滞感。50 岁以后是成年晚期,这一时期的人格冲突是完善对绝望,该阶段的目的是获得完善感,避免绝望与沮丧。2011 下 37、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中学生处于由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时期,这种状态决定了他们情绪和情感的发展具有双重性,也就是说既有儿童的某些特征,又具有成人的某些特征。(1)情绪、情感更加强

46、烈,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随着学习、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高亢而热烈,他们富有朝气,容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甚至会由于一时20112016 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和辨析题总结8冲动而不顾一切。中学生的情绪是强烈的,有人形容此时期是“暴风骤雨”时期,他们的情绪经常具有不可遏制性。(2)情绪、情感不够稳定,具有两极性。由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自己的优缺点都十分敏感。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有一种优越感。有时又常常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担心,所以在情绪、情感方面常常表现不稳定,具有两极性的特点,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3)情绪理解力增强,学会运用情绪表达规则。中

47、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到情绪的产生有复杂的心理原因。他们对别人特别是同伴的情绪特别敏感,对情绪的理解也较为准确,对直接引起情绪的事情反应强烈。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渐渐会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4)能采用有效的情绪调节手段。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经历了一个由外部调节转到内部自我调节的过程。当遇到情绪困扰时,能够应用有效的手段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中学生情感的自我调节和表现形式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高中学生,其情感表露越来越带有文饰、内隐和曲折的性质。38、培养班集体的方法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

48、的发展。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三种,这三种目标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使整个班级处于不断前进的状态。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及远、逐步提高。 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一方面,在目标制定过程中要广泛采取学生的意见,使他们的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一致;另一方面,要采取各种具体措施促进目标的实现,如各种激励或奖励措施。这样,目标的实现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就变成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

49、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这就需要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并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该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积极分子独立开展工作,又要创造机会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尽量在同学面前树立和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不足。(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任何活动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相应秩序的保障,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纪律。(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级体是 在全班同学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逐渐成长起来的,而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己的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