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52009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20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 20152020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精神,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地制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制定本规划纲要。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现 状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截至 2013 年底,我国有医疗卫生机构 97.44 万个,其中医院 2.47 万个,基层医疗

2、卫生机构 91.54 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3.12 万个;卫生人员 979 万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721 万名;床位 618 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 4.55 张、执业(助理)医师 2.06 名、注册护士 2.05 名。20042013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由每年 39.91 亿人次增加到 73.14 亿人次,年均增长 6.96%,住院人数由每年 6657 万人增加到 1.91 亿人,年均增长 12.42%。但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与布局不合理、服务体系碎片化、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3、服务需求相比,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有待提高。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床位数相对较低。执业(助理)医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 45%;注册护士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仅为 10%。二是资源布局结构不合理,影响医疗卫生服务提供的公平与效率。西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质量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利用效率不高。中西医发展不协调,中医药(含民族医药,下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公立医疗机构所占比重过大,床位占比近 90%。资源要素之间配置结构失衡,医护比仅为 11,护士配备严重不足。专科医院发展相对较慢,儿科、精神卫生、康复、老

4、年护理等领域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的问题比较突出。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健全、缺乏联通共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作不够、协同性不强,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四是公立医院改革还不到位,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有效破除,科学的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普遍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机制建设等粗放式发展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挤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会办医院的发展空间,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效率的提升。五是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强,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卫生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权威性与约束性不足

5、、科学性和前瞻性不够等问题,规划的统筹作用和调控效力有待增强。第二节 形势与挑战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使慢性病成为主要疾病负担。预计到 2020 年我国人口规模将超过 14 亿人,随着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服务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持续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2013 年达到 53.73%,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矛盾日

6、益凸显。2013 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5 亿人。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 2 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尚未与城镇居民平等享受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同时,随着中小城镇快速发展,人口加速聚集,到 2020 年要推动 1 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部分地区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调整面临更大挑战。截至 2013 年底,我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 2.02 亿人,占总人口的14.90%,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求日益增长。同时

7、,随着近年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提高了农村实际老龄化程度。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相交织,医疗服务需求将急剧增加。老年人口医养结合需要更多卫生资源支撑,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更为凸显。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加,对包括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公共资源造成压力,特别是大中城市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优化医疗卫生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提供了条件,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医改的不断深化

8、也对公立医院数量规模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章 规划目标和原则第一节 目 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实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医疗卫生资源基础。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资源要素配置主要指标主 要 指 标 2020年目标 2013年现状 指标性质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张) 6 4.55 指导性医院 4.8 3.56 指导性公立医院 3.3 3.04 指导性其中:省办及以上医院 0.45 0

9、.39 指导性市办医院 0.9 0.79 指导性县办医院 1.8 1.26 指导性其他公立医院 0.15 0.60 指导性社会办医院 1.5 0.52 指导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1.2 0.99 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5 2.06 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人) 3.14 2.05 指导性每千常住人口公共卫生人员数(人) 0.83 0.61 指导性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人) 2 1.07 约束性医护比 11.25 11 指导性市办及以上医院床护比 10.6 10.45 指导性县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500 指导性市办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800

10、指导性省办及以上综合性医院适宜床位规模(张) 1000 指导性注:省办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市办包括地级市、地区、州、盟举办;县办包括县、县级市、市辖区、旗举办,下同。第二节 原 则一、坚持健康需求导向。以健康需求和解决人民群众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能级为主线,适度有序发展,强化薄弱环节,科学合理确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规模及布局。二、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三、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切实落实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

11、、监管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大力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四、坚持系统整合。加强全行业监管与属地化管理,统筹城乡、区域资源配置,统筹当前与长远,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中西医并重,注重发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促进均衡发展。五、坚持分级分类管理。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不同区域、类型、层级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数量和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提高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12、第三章 总体布局在不同的属地层级实行资源梯度配置。地市级及以下,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资源按照常住人口规模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省部级及以上,分区域统筹考虑,重点布局。第一节 机构设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见图示)。医院分为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分为政府办医院(根据功能定位主要划分为县办医院、市办医院、省办医院、部门办医院)和其他公立医院(主要包括军队医院、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举办的医院)。县级以下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为公立和社会办两类。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分为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等

13、举办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根据属地层级的不同,政府办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划分为县办、市办、省办及部门办四类。第二节 床位配置到 2020 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 6 张,其中,医院床位数 4.8 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1.2 张。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 3.3 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 1.5 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分区域制定床位配置原则。根据各省份经济、社会、人口、卫生等方面的实际状况,考虑各地资源差异,在现有基础上,按照鼓励发展、平稳发展、控制发展等策略对各省份区别制定床位发展目标。第三节 信息资源配置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

14、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到 2020 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积极推进居民健康卡与社会保障卡、金融 IC 卡、市民服务卡等公共服务卡的应用集成,实现就医“一卡通”。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构建

15、与互联网安全隔离,联通各级平台和各级各类卫生计生机构,高效、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实现各级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第四节 其他资源配置一、设备配置根据功能定位、医疗技术水平、学科发展和群众健康需求,坚持资源共享和阶梯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适宜设备,逐步提高国产医用设备配置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支持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机构和影像机构,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建立区域医学影像中心,推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检查、医院诊断”的服务模式,提

16、高基层医学影像服务能力。按照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验对所有医疗机构开放,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集中检查检验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大型医用设备按照品目分为甲类和乙类,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局制定配置规划,并分别由国家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管理品目实行动态调整。二、技术配置健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加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研究网络建设,围绕常见疾病和健康问题,加快推进适宜卫生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加强对临床专科建设发展的规划引导和支持,以发展优质医疗资源为目标,发挥其

17、示范、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基层和区域的专科水平,逐步缓解地域、城乡、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协调发展。注重中医临床专科的建设,强化中医药技术推广应用。第四章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第一节 医 院一、公立医院(一)功能定位。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维护公益性,充分发挥其在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诊疗等方面的骨干作用,承担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医疗教学等任务,承担法定和政府指定的公共卫生服务、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援外、国防卫生动员、支农、支边和支援社区等任务。县办医院主要承担县级区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培训

18、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相应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以及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是政府向县级区域内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市办医院主要向地市级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本区域高水平的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和一定的科研任务以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省办医院主要向省级区域内若干个地市提供急危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任务。部门办医院主要向跨省份区域提供疑难危重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接受下级医院转诊,并承担人才培养、医学科研及相应公共卫生和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等

19、任务和技术支撑,带动医疗服务的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二)机构设置。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规划设置要根据地域实际,综合考虑城镇化、人口分布、地理交通环境、疾病谱等因素合理布局。合理控制公立综合性医院的数量和规模,对于需求量大的专科医疗服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专科医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具备一体化发展条件的区域,可以探索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跨区域统筹设置医疗卫生机构,推动资源优化调整,实现大区域范围内资源共享,提高配置效率。在县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原则上设置 1 个县办综合医院和 1 个县办中医类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等,下同)。中医类资源缺乏,难以设置中医类医院的县可在县办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或民族医科室。民族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的县级区域优先设立民族医医院。50 万人口以上的县可适当增加公立医院数量。在地市级区域依据常住人口数,每 100 万200 万人口设置 12 个市办综合性医院(含中医类医院,下同),服务半径一般为 50 公里左右。地广人稀的地区人口规模可以适当放宽。其中,每个地市级区域原则上至少设置 1 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