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59 页)反比例函数 一填空题(共 19 小题)1(2013湖州)如图,已知点 A 是第一象限内横坐标为 2 的一个定点,ACx 轴于点 M,交直线 y=x 于点 N若点 P 是线段 ON 上的一个动点,APB=30,BAPA,则点 P 在线段ON 上运动时,A 点不变,B 点随之运动求当点 P 从点 O 运动到点 N 时,点 B 运动的路径长是 2(2014市中区一模)如图,已知双曲线 经过直角三角形 OAB 斜边 OA 的中点 D,且与直角边 AB 相交于点 C若点 A 的坐标为(6,4),则AOC 的面积为 3(2014石家庄校级一模)如图,RtABC 的直角边 BC 在
2、 x 轴正半轴上,斜边 AC 上的中线 BD 反向延长线交 y 轴负半轴于 E,双曲线 y= 的图象经过点 A,若 SBEC=8,则 k= 4(2014同安区校级质检)如图,直线 y=x+b 与双曲线 y= (x0)交于点 A,与 x 轴交于点 B,则 OA2OB2= 第 2 页(共 59 页)5(2014邳州市二模)如图,点 P 在双曲线 y= (x0)上,以 P 为圆心的P 与两坐标轴都相切,点 E 为 y 轴负半轴上的一点,过点 P 作 PFPE 交 x 轴于点 F,若 OFOE=6,则 k 的值是 6(2014遵义二模)如图,矩形 ABCD 的对角线 BD 经过坐标原点,矩形的边分别平
3、行于坐标轴,点 C 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若点 A 的坐标为(2, 2),则 k 的值为 7(2013黄石)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ax+b(a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k0)的图象交于二、四象限的 A、B 两点,与 x 轴交于 C 点已知 A( 2,m),B(n,2),tanBOC= ,则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第 3 页(共 59 页)8(2013遵义)如图,已知直线 y= x 与双曲线 y= (k0)交于 A、B 两点,点 B 的坐标为(4, 2),C 为双曲线 y= (k0)上一点,且在第一象限内,若AOC 的面积为 6,则点C 的坐标为 9(2013泸州)如图,点
4、P1(x 1,y 1),点 P2(x 2,y 2),点 Pn(x n,y n)在函数(x0)的图象上,P 1OA1, P2A1A2,P 3A2A3,P nAn1An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 OA1、A 1A2、A 2A3,A n1An 都在 x 轴上(n 是大于或等于 2 的正整数),则点 P3 的坐标是 ;点 Pn 的坐标是 (用含 n 的式子表示)10(2013宁波)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顶点 A 在 x 轴上,BCA=90 ,AC=BC=2 ,反比例函数 y= (x0)的图象分别与 AB,BC 交于点 D,E连结 DE,当BDEBCA 时,点 E 的坐标为 11(2013重庆)
5、如图,菱形 OABC 的顶点 O 是坐标原点,顶点 A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C 均在第一象限,OA=2,AOC=60点 D 在边 AB 上,将四边形 OABC 沿直线 0D 翻折,使点 B 和点 C 分别落在这个坐标平面的点 B和 C处,且CDB=60若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B,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第 4 页(共 59 页)12(2013芦淞区模拟)已知双曲线 ,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P 是 y 轴正半轴上一点,过点 P 作 ABx 轴,分别交两个图象于点 A,B若 PB=2PA,则 k= 13(2013阜宁县二模)如图,D 是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一点,过 D 作DEx
6、轴于 E,DC y 轴于 C,一次函数 y=x+m 与 的图象都经过点 C,与 x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四边形 DCAE 的面积为 4,则 k 的值为 14(2013邓州市校级一模)如图,已知梯形 ABCO 的底边 AO 在 x 轴上,BCAO,AB AO,过点 C 的双曲线 交 OB 于 D,且 OD:DB=1:2,若OBC 的面积等于 3,则 k 的值是 15(2012三明)如图,点 A 在双曲线 上,点 B 在双曲线 上,且 ABy 轴,点 P 是 y 轴上的任意一点,则 PAB 的面积为 第 5 页(共 59 页)16(2012十堰)如图,直线 y=6x,y= x 分别与双曲线
7、y= 在第一象限内交于点 A,B ,若SOAB=8,则 k= 17(2012漳州)如图,点 A(3,n)在双曲线 y= 上,过点 A 作 ACx 轴,垂足为 C线段 OA 的垂直平分线交 OC 于点 M,则 AMC 周长的值是 18(2015淄博模拟)如图,直线 y= x 与双曲线 y= (x0)交于点 A,将直线 y= x 向下平移个 6 单位后,与双曲线 y= (x0)交于点 B,与 x 轴交于点 C,则 C 点的坐标为 ;若 =2,则 k= 19(2012桐乡市校级三模)如图,点 A(a ,b)在双曲线 上,AB x 轴于点B,若点 是双曲线上异于点 A 的另一点第 6 页(共 59 页
8、)(1)k= ;(2)若 a2=169b2,则OAB 的内切圆半径 r= 二解答题(共 11 小题)20解方程组:21(2014淄博)如图,点 A 与点 B 的坐标分别是(1,0),(5,0),点 P 是该直角坐标系内的一个动点(1)使APB=30 的点 P 有 个;(2)若点 P 在 y 轴上,且APB=30,求满足条件的点 P 的坐标;(3)当点 P 在 y 轴上移动时,APB 是否有最大值?若有,求点 P 的坐标,并说明此时APB最大的理由;若没有,也请说明理由22(2013湖州)如图 ,O 为坐标原点,点 B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四边形 OACB 是平行四边形,sinAOB= ,反比
9、例函数 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 A,与 BC 交于点F(1)若 OA=10,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2)若点 F 为 BC 的中点,且 AOF 的面积 S=12,求 OA 的长和点 C 的坐标;(3)在(2)中的条件下,过点 F 作 EFOB,交 OA 于点 E(如图 ),点 P 为直线 EF 上的一个动点,连接 PA,PO 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P,使以 P、O、A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第 7 页(共 59 页)23(2014泉州)如图,直线 y=x+3 与 x,y 轴分别交于点 A,B ,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10、P(2,1)(1)求该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设 PCy 轴于点 C,点 A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A;求ABC 的周长和 sinBAC 的值;对大于 1 的常数 m,求 x 轴上的点 M 的坐标,使得 sinBMC= 24(2013巴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一次函数 y=kx+b(k0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交于一、三象限内的 A、B 两点,直线 AB 与 x 轴交于点 C,点 B 的坐标为(6 ,n),线段 OA=5,E 为 x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 tanAOE=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 的面积第 8 页(共 59 页)25(2013龙岩
11、)如图,将边长为 4 的等边三角形 AOB 放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F 是AB 边上的动点(不与端点 A、B 重合),过点 F 的反比例函数 y= (k0,x0)与 OA 边交于点 E,过点 F 作 FCx 轴于点 C,连结 EF、OF(1)若 SOCF= ,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1)的条件下,试判断以点 E 为圆心,EA 长为半径的圆与 y 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AB 边上是否存在点 F,使得 EFAE?若存在,请求出 BF:FA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2013广元)如图,已知双曲线 y= 经过点 D(6,1),点 C 是双曲线第三象限上的动点,过 C
12、 作 CAx 轴,过 D 作 DBy 轴,垂足分别为 A,B ,连接 AB,BC (1)求 k 的值;(2)若BCD 的面积为 12,求直线 CD 的解析式;(3)判断 AB 与 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7(2012北海)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 RtABC,A=90 ,AB=AC,A ( 2,0)、B(0,1)、C (d,2)(1)求 d 的值;(2)将ABC 沿 x 轴的正方向平移,在第一象限内 B、C 两点的对应点 B、C正好落在某反比例函数图象上请求出这个反比例函数和此时的直线 BC的解析式;第 9 页(共 59 页)(3)在(2)的条件下,直线 BC 交 y 轴于点 G问是否
13、存在 x 轴上的点 M 和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 P,使得四边形 PGMC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请求出点 M 和点 P 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2012泰州)如图,已知一次函数 y1=kx+b 图象与 x 轴相交于点 A,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 B(1,5)、C( ,0)两点点 P(m,n)是一次函数 y1=kx+b 的图象上的动点(1)求 k、b 的值;(2)设1m ,过点 P 作 x 轴的平行线与函数 的图象相交于点 D试问PAD 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 m=1a,如果在两个实数 m 与 n 之间(
14、不包括 m 和 n)有且只有一个整数,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29(2012淄博)如图,正方形 AOCB 的边长为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 E(3,4)(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线段 BC 交于点 D,直线 过点 D,与线段 AB 相交于点F,求点 F 的坐标;(3)连接 OF, OE,探究AOF 与EO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第 10 页(共 59 页)30(2012长春一模)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顶点 A、B 分别落在 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 C 在第一象限,BC 与 x 轴平行已知 BC=2,ABC 的面积为 1(1)求点 C 的坐标(2)将ABC 绕点 C 顺时针旋转 90,ABC 旋转到A 1B1C 的位置,求经过点 B1 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