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讲 绪言 .2第二讲 中药知识的初步积累 .13第三讲 中药学的发展(二) .22第四讲 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 .35第五讲 中药材的储存 .45第六讲 中药的炮制:方法 .56第七讲 中药的性能:概述 .67第八讲 中药的性能:四气(一) .76第九讲 中药的性能:四气(二) .86第十讲 中药的性能:五味(二) .99第十一讲 中药的性能:归经(二) .110第十二讲 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二) .121第十三讲 中药的性能:毒性(二) 、小结 .131第十四讲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一) .143第十五讲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配伍(二) .153第十六讲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禁忌
2、(二) .163第十七讲 中药的应用:中药的用法 .174第十八讲 解表药的概述 发散风寒药概述 .187第十九讲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200第二十讲 发散风寒药:桂枝(二) 、紫苏、生姜 .2142第一讲 绪言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教研室的老师,我的名字叫张廷模。从今天开始,我们将用大约 90 个学时的时间(来)共同学习中药学 。我们经常都听说在中医学当中,就是由理、法、方、药四个版块组成,那么这四者之间虽然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它们由于学科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的“药”就是主要指的是中药学 。作为临床专业的同学来讲,对这四者之间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理法”这方面学
3、得比较好,对“方药”缺乏很熟悉的了解,那么你诊断疾病虽然很正确,治法也很正确,但是这个“方药”针对性不强,那么临床的疗效(则)不好。那么反过来讲,只知道这个“方药” ,对“理法”的部分掌握得不够,那么对疾病的诊断、对治法的确定,往往也是不很准确。所以理法方药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所以中药学和我们其他的中医类的学科一样,都是很重要的,那么大家都需要认真地学习。对于中药学专业的同学来讲,主要是今后从事一些中药的现代研究,那么这个中药学这个知识是这个现代研究的基础,也是通过现代研究再回归到中药学的一个归宿。如果不很好的掌握中药学的一些知识,那么研究就背离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严格地讲就不是对中药进行研
4、究,可能就是一般的植物药,或者所说的生药学的研究,所以这个对于中药学的专业来讲,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由于时间的关系,其他的我们不多讲。我们这一次讲课主要用的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的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的这个中药学 ,这个中药学就是由我主编的,以这个教材为蓝本进行教学。现在就请大家翻在教材的第一页,绪言部分。在这个绪言部分,主要掌握中药、中药学和本草这三个术语的基本含义。第一个是中药,什么(是)中药?那我们不管(是)学中医学的还是学中药学的,我们都要能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叫中药?中药这个术语的出现,大概在清代的中后期,也就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在此之前,我们国家
5、传统用的这个药物统称为药。有时候也根据药物毒性的广义,广泛地存在毒性,所以也把这个药称为毒药,但这个比较少,在一般地情况下,都是简称叫做药。后来随着西方医药的传入,尤其是系统地传3入以后,为了区别于西方这个医药(医学和药学)和我们传统的医学和药学(一词)区别,所以人们把西方传入的医学叫做西医,把西方传入的药学叫做西药,那么相对来讲,我们中华民族固有的这个医学就叫中医,中医学,那么传统使用的药物就叫做中药。虽然中药使用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怎样对中药下一个定义?就是什么叫中药?那么目前很少见到有人进行讨论。所以对中药这个概念的鉴定就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把中药的“中”理解为是一个地域的概念,就是
6、中国的意思,就认为中药是产于中国的药物,那么这种说法它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个中药千百年以来,都是在我们国家的人们当中使用,它主要是出产在中国,这个是客观的事实。但是在这个中药当中,从古代开始一直就有外来药,它并不产在中国,比如说在中药当中的活血化瘀药当中的乳香、没药,它的原产地是在东非,东非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这样的一些国家为主产地,在汉代末期,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那么是由佛教把这两个药带到中国,当时不是作为药物使用,而是佛教作为一些宗教仪式使用的这种物质,或者把它作为香料这样子来使用,后来发现它是一个重要的活血化瘀止痛的药物,那么慢慢地就成为了中药,那么这两味药其实到现在我们中国也不出产,它
7、的产地主要还是在东非这些国家。比如说西洋参,大家比较熟悉的西洋参,它主要是产在美国、加拿大这样的一些国家,我们国家过去不出产,也是近年来开始引种,象这样的情况在中药里面还比较多,也就是中药它虽然主要产在中国,但是不完全是中国出产的,也就是有外来的药物。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那么出产在中国的药物,它也未必是都作为中药使用,比如说现在常常用来治疗癌症的紫杉醇、喜树碱,那么它来源于我们国家出产的紫杉或者喜树,从里面提取的这个有效成分,但是现在还没有作为中药使用,它也产在中国。所以中药主要产在中国,但不一定都产在中国,产于中国的药物它也不一定都作为中药使用。所以把中药称为产于中国的药,把“中”字作为地域性
8、的概念来理解就有它的局限性,所以也不完全正确。再一种说法,中药就是中医使用的药物,这个(说法)在古代应该说完全正确,因为在古代就只有中医,当然他使用的药物都是中药,尤其是当代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从 1959 年开始,我们国家开设这个中医药院校,由中医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那么他们的知识结构和古代的这个中医完全的不一样,他除了学习中医、中药的整个理论和知识以外,也要用相当的这个时间来学习西医的一些理论或者西药的一些知识,所以在当代的这个中医师他可以使用西药。西医院校4(也)有不少(学生)在学校里面也学过中医药的一些知识,所以在一些西医院的临床医生,他们在处方的时候,也常常使用中药,比如说一些中成
9、药,那是经常使用的。所以在当代中药并不是中医使用的一种专利,尤其是我们现在除了中医、西医以外,还有中西医结合专业培养的学生,那么是西医药和中医药的知识他(们)都有,所以两类的药物都在同时地使用。所以从当代的客观实际来讲,把这中药认为是中医使用的药物也有它的局限性。另外,目前还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就是中药是天然药,把中药和天然药物等同起来。所谓天然药物是和化学合成药物相对而言的。中药当然绝大多数是天然药物,这一点是正确的,但是中药自古以来也不完全是天然药物,现在全世界都公认化学合成药的先驱是我们中国古代的炼丹术,那么最早把炼丹术当中的一些合理的部分用于这个药物的生产,首先是中医中药,所以中药自古
10、以来,除了使用大量的天然物品以外,并不排斥一些化学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一些矿物药,比如说在先秦时期的一些文献上,就记载了五毒之药,现代研究这个五毒之药就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矿物药。那么目前在我们中药当中常常使用的,比如说铅丹、轻粉,这些都是属于化学合成药,中药里面从来不排斥它。所以它里面包含了一部分的化学药,它不完全是百分之百的天然药。另外,在西药当中,尽管现在是以化学合成的药物为主,但是有很多西药,根据辞海的鉴定,它也是属于天然药物的范畴。比如说最早的抗菌素青霉素,那么它是来源于植物的这个青霉菌当中提取,后来慢慢的再采用半合成,或者完全的人工合成的。另外,现代的一些生物制品,从分类来说,它也是属
11、于这个天然药物的范畴,所以天然药和化学合成药不是区别中药和西药本质属性的,那么两类药物当中,都使用天然药物和化学合成的药,只是主次不同而已,在中药当中主要使用的是天然药,少量的是化学合成品。在古代主要是矿物类的化学合成品,在当代比如说人工牛黄、人工合成的冰片,那么也发展到了植物药,甚至于动物药,也有化学合成的药物使用。另一方面,在西药当中,它显然是以化学合成药物为主,但是它也有少量的或者一部分的天然的药物,所以这种解释也没有揭示中药学的本质属性。什么叫做中药呢?我们一般认为就是我们教科书上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在教材的第一页的第四段,就所谓的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这个
12、药物不管它是天然的,或者是人工合成的,也不管它是出产在中5国,或者出产在国外,当它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用中医药的理论来指导使用的时候,那么它就可以称为中药,如果它还没有用中医药的理论来认识和来指导使用,它不一定是中药,它可能是西药的一个原料药。另外,我们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那么除了中药以外,还有民族的医药,有些药物中医使用,民族医药也使用,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当中,它对这个药物的认识不同,可能它使用也有区别。比如说中药的一味药叫做诃子,那么中药是作为一种收涩药来使用,认为它能够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是用于久病体虚的咳嗽气喘,和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这样的一些病证,但是在藏药里面或者在蒙药里面,
13、那么它把这个诃子称为百药之王,很多病当中都使用,认为它能够补虚强身,能够健胃,在这个不同的医学里面使用,它认识是不一样的,所以它又是中药,也是藏药,也是蒙药。又比如说麻黄,它以整个草质茎来入药的时候,按照中医的理论来认识,它是辛温的,要给它定一个药性、药味,它是辛味的,属温性的,它主要是归肺和膀胱经的,它的功效是用于发散风寒、平喘止咳和利尿消肿,所以中医在临床上把它用于风寒感冒,或者风寒引起的咳嗽气喘和水肿。那么按照这样的理论来认识麻黄,来使用麻黄,麻黄就是一个中药。如果是把麻黄作为一个原料来提取里面的生物碱,提取麻黄素,那么认为它是一个拟肾上腺素的药,是一个升压的药物,升高血压的药物,那么这
14、样来使用,它就是一个把麻黄作为西药的原料,作为西药在使用。它物质是相同的,但是指导的理论不一样,在临床使用上也有区别。所以我们认为能够揭示中药这个术语的本质属性,什么叫中药?就是在中医的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叫做中药。我们在知道了中药以后,顺便再谈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草药,或者说中草药。关于草药出现在宋代,这个术语使用也是有八九百年的时间。在宋代这个中药是由国家专营,那么民间不得进行随便的这种交易,那么当时由国家专营的,在这个正规的中药书上有记载的,那么它把它称为官药。相对于这个官药而言,一些流传在民间,在一些正规的药学著作上没有收载,那么就把它叫做草药。那么有的人说这个草有草粗的意思,
15、比较粗糙,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高度,还不是很正规的这种中药,它是相对于这个比较正规的由国家专营的中药而言叫做草药。那么后来慢慢地就把一些中药书上没有收载,一些商业单位也不经营,主要是在民间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和使用的一些药物,就把它叫做草药。其实中药和草药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个草药往往是中药的重要的来源,中药6从古代到现在,它的使用的品种不断地增加,从最早的中药著作的三百多味药,到现在的资源普查一万多种,不断地(在)发展,很多都是从草药里面慢慢的成为了这个中药。比如说中药里面很重要的、很名贵的一味药叫做三七,一个名贵的药物。在明代李时珍的时代,那个时候中药书还没有收载,一般的医生并不清楚,往往是在
16、民间流传使用,所以当时这个三七也是一种草药,但是后来一旦发现了它的这个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或者止血功效以后,那么用中医的理论来整理,然后记载在中药书上以后,那么现在三七不但是一般的中药,而且是名贵的中药,这种例子是非常多的。所以草药往往是中药数量发展的源泉,没有本质的区别。另外,草药在现代和当时的含义稍稍有一点变化,现在就说不管本草文献记没有记载,药书上有没有记载,就是说不太常用,一般的药物的经销部门不经营这样的药物都把它统称为叫草药。所以神农本草经上,两千年前的最早的中药著作,我们以后要讲,里面的很多药物,应该说是经典药,这个经典上收载的药物,很经典。比如说什么石龙芮(毛茛)或者这样的一些
17、药,现在很多早就沦落为草药了。因为现在一般不太常用,药店不经营。所以这样子中药和草药就更没有很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中药和草药对立起来,其实它都应该统称为叫中药,那么这个就是第一点关于中药这个术语的含义,那么要同学们掌握的就是那一句话,什么叫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叫做中药。至于前面讲的其他的一些问题,是帮助大家对这个术语的一些理解,避免在见到的时候,就是出现一些不是很准确的一些解释,主要起这么一个作用,供大家参考。第二个术语就是中药学。中药学就是在我们这个教科书的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中药学的解释。那就是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
18、效、临床应用及其他有关知识的一门学科。就这样一句话,就是关于什么叫中药学,中药学是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个著作,比如说我们下面要讲的这本书,就是这个著作,那么这个著作和学科它是不可分割的,那么这个学科的一些知识那它要通过中药学这本书作为载体,才能够进行交流。所以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一门学科,也是一个专著。这个术语主要就记住这一句话就够了,但是大家要注意,在古代的中药学,那是包罗万象的,那么我们在它的含义里面,谈到的它的来源,比如说来源于植7物、动物、矿物的什么品种?怎样采收、怎样加工炮制、怎样制剂?或者怎么样保管、贮藏?还有什么性能?有什么功效?临床怎么使用?它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不良反应?有没
19、有毒性?等等这样的一些知识,都要全方位的研究,是综合性的,古代的这个中药学,那么是古的、是综合性的。现代由于其他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飞跃发展,那么各种学科相互的渗透、相互的结合,中药的分支学科就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分化,有专门研究中药它的品种来源的,比如说药用植物学 、药用动物学 ,有专门这个鉴定药材真伪优劣的中药鉴定学 ,有专门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的中药化学 ,有研究中药炮制方法、炮制理论的中药炮制学 ,有研究中药制剂的中药制剂学 ,有研究中药药理毒理作用的中药药理学 ,甚至还有中药养护学 ,中药生产的、营销的,很多这样的一些分支学科的专著,不断地成熟、不断地分化,而且不断深入地发展,所以这样子就产
20、生了狭义的中药学。所以古代的中药学是广义的,是包罗万象的,凡是与中药有关的知识都是属于中药学研究的范畴。那么在当代的中药学,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这个中药学 ,相对来讲就是狭义的。那么它研究的主要是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一些常用中药的这个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这样的知识为主体的,所以现在这样的狭义的中药学逐步地就有改称临床中药学的这个趋势。所以在目前我们国家的学科目录当中,那么中药学是作为一个一级学科,这个就是包罗万象的,包括我刚才讲的药用植物学或者中药鉴定学 、 (中药)炮制(学) 、 (中药)制剂(学) 等等,这些都包括在里面。至于这样的中药,就一般所说的大中药学,就是一级学科的中药学,在学科目录
21、当中。但是在学科目录的二级学科当中,又有一个中药学,那么这样子就容易产生一些混淆。所以近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进行重点学科建设的时候,就把狭义的中药学改称叫做临床中药学。所以我们以后学习的现在这个中药学,可能就称为这个临床中药学了,现在正在主编的这个长学制,就是七年制,或者如果要开八年制,或者在中医院校里面还要开设一种四加五模式的这种学制教育。什么叫四加五呢?就是在以理科、工科为主的本科毕业生,就是四年制的本科毕业生当中,再招收一部分同学学中医,再学五年,前面他经过了理工科的学四年制的这个学制的学习,然后再用五年的时间来学习中医,这样子的这个模式叫做四加五。那么这样的模式使用,包括七年、八年、四
22、加五这种模式使用的中药,现在基本上已经编(写)完,就叫做临床中药学。但是这个名称,目前也有一些争论,有的8认为应该叫临床中药学,有的应该叫中药临床学,后者它有这么一个观点,就说你前面讲的这个一级学科下面的二级学科,那么都是以中药在前面, 中药化学 、中药药理学 、 中药制剂学 、 中药炮制学 ,那么你这里又来个临床中药学,和其他的就不一样,应该叫做这个中药临床学,当然究竟叫临床中药学更好一些,或者叫做中药临床学好一些?那么目前还是一个探索的阶段,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点学科建设的过程当中会得到解决,但目前基本上是倾向于还是叫临床中药学。因为它是以中药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的用药为核心内容的这样的
23、一个分支学科,那就是我们要学的这样的一门课程,这个中药学,所以这个供大家参考。就是中药学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别,我们要学的是狭义的中药学。那么整个这个在中医药院校的高等教育当中的,中药学专业的同学学的很多课程实际上就是广义的中药学,这是第二个术语。第三个术语,本草,就是什么叫做本草?这个本草这种称谓大致出现在汉代,汉代的初年就使用比较普遍。所以过去凡是介绍中药的专著,那么都称为本草,或者本草学,比如说我们后面要涉及到的神农本草经里面有本草, 本草经集注 、 新修本草 、本草纲目 ,所以在古代这个药学专著一般把它叫做本草,或者叫做本草学。那么介绍这个收载中药知识的专著,为什么叫做本草呢?前人没
24、有清楚地告诉后人,他为什么要把这个中药的专著叫做本草?所以后人有很多猜测。那么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蜀本草的作者韩保升,那么就有这样的一句话, “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为药中草类为最众也。 ”就他的意思就是中药当中,草类数目最多,也就是说中药它有植物药、有动物药、矿物药,但是其中的植物药占绝大多数,所以把它称为本草,就是有以草类、以植物类为主,或者为本的意思,那么尊崇这种说法的人占绝大多数。但是也有的人认为,这个“本”应该作为一个动词来解释,比如说在这个汉书艺文志给经方下定义的(时候) ,“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 ,这个“本”它就是依据、研究,那么我们今后要学内经里面什么本神啊,这个
25、“本”它都是作为动词解释,就是研究,或者依据这样的一类的意思,那么也有一部分人赞同这种观点,但是比较少一些。在当代更有人提这个本草,那么就说古人可能命名的时候,那个思维是非常简单,草就是一般的草本,或者就(是)根,本就是指根,本草就是专门收载根根草草的这样的一些物品的一个专著,那它的依据,比如说什么针灸,什么推拿,那么9推拿就是用手推一推,拈一拈,摸一摸,把它这门学科那么就叫做推拿学了,针灸用的是针、用的是灸,这种基本的方法,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然这个可以说是一种观点吧!尽管有很多观点,但是以草为本的这种观点,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另外,有的人把这个本草和中药等同起来,认为
26、本草和中药、药材、药物是同谓语,这个赞同的人比较少,这个在学术上还值得探讨,因为他们认为,比如说就是新修本草 ,那么里面这个本草实际上就是指的是药物,是药物的一个同谓语。那么刚才我举的韩保升的“药有玉石、草木、虫兽,而直云本草者,以草类为最重” ,那么这里面的“直云本草” ,那么这个本草它也是有药物的意思,这个比较牵强。但是现在在有的教材上,或者一些专著上有所反应,这个再值得进一步的商讨。我个人的观点,那么这个本草是指的这本书、这个专著,是这个著作、是这门学科,而不是指的中药,这个是不同的。再一种观点,就说中药(学)和本草有一定的区别,虽然都是指的专著,但是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书,中药学是现代的
27、药书,因为现代在古代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些现代的科学知识,比如说现代的中药学,有植物的来源,它有什么拉丁名,还有什么现代的一些研究等等,那么比古代的本草内容更加丰富,和现代一些科学知识更加紧密的结合,所以就认为本草是古代的药学。那么中药学是当代的这个药学,把它这个截然分开,其实这种截然分开也是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本草学本身就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都在发展,它并不是停滞不前,它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这个本草学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它都和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利用了当时最先进的一些科学技术,在这个本草学里面,那么我们在当代结合当代的科学技术,那也是理所当然
28、。所以把两者对立起来,或者把它截然分开,依据是不充分的。另外有一个例子也可以说明没有把这两者分开的必要,就是上一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开始,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在全国编写了一本能够代表当代最高水平的中药学的大型的著作,这本著作的名称叫做中华本草 ,它就是当代最高水平的最全面的一本中药学,它都可以叫做本草,那么也就是说这个中药学和本草没有去人为的区分古今的必要性。所以应该说本草就是中药学的古代称谓,或者说古人把中药学常常叫做本草,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区别,所以这个本草和中药学应该说是一回事。在绪言当中主要要大家就是了解这三个术语。中药指的是中医治病的客观的物质,比如说人参,就是人参这个植物,10它用
29、根来入药,这一类的是中药。中药学和本草,或者也叫本草学,是指的这个学科,指的记载这个学科知识的一些专著。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这是绪言里面根据我们教科书要大家了解的,就是这三个名词术语。下面我简单谈一下,在了解了中药、中药学以后, (再了解)中药学的教学的要求,我们在今后中药学学习的大约九十个学时的时间里面,那么我们主要要掌握中药学总论当中的性能,就是第四章,掌握性能和第五章当中的配伍和用药禁忌,在总论里面要掌握的就是第四章性能和第五章的第一节、第二节。另外在各论部分,那么我们这本书一共包括附药在内,有四百多味,将近五百味的药,那么我们在这个具体的药物当中,要掌握重要的,或者有代表性的,
30、有些药物虽然不重要,但是它在某一类药当中,它有一定的代表性,比如说峻下逐水药,那么现在一般临床很少用,因为它泻下非常峻猛,但是里面它代表了一类药物,里面可能有个别药物也属于这个掌握的药,那么这个要掌握的药大概有一百四十味药。请同学们注意,中药一般习惯上不说多少种,当然说多少种药并不错,就是说一百四十种要掌握,这个完全不错,但是传统习惯上更多的讲的是一百四十味药,这个我们后面要讲,因为它一味药往往不是一种植物,比如说植物药,它不只一种的来源,它只是不同的品种,但是它的性能、功效比较相似,它作为一味药使用,所以这是专业用语的一个习惯,大家应该了解。比如说我们今后开处方,这处方有五味药组成,那八珍汤
31、有八味药组成,十全大补汤有十味药组成,这个更多的是讲的味,所以我们这里是要掌握一百四十味药物。 (中药专业的教学要求!)那么这个一百四十味药物它又分属在不同的章节,这个章又是按主要的功效分类,所以每一章前面都有一个概述部分。在我们这个教科书上,这个概述部分就分了五个栏目,有五个标题,来进行介绍。一是含义;二是功效与主治;第三是性能特点;四是配伍应用;第五是使用注意,这五个问题统称叫概述。在这个概述当中是讲的这一类药的共性的问题,那么掌握了概述,就掌握了这一类药的共性,就可以对学习这一个章节的药物起到一个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这样一个学习的效果,所以这个也是要求要掌握的。掌握的药物,要求掌握就是它的功效、性能、应用,包括了一些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 (教学要求,掌握的教学要求!)为什么要加上一个特殊的用法和特殊的使用注意呢?因为任何的中药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