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材料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春冬之 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郦道元, ( )(朝代)地理学家,所撰 ,名为注释( ),实则以 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 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 )( )等,是我国古
2、代( )名著。三峡包括( )、( )、( )。2.解释加粗字或者词的意思自: 阙: 自非: 亭午: 夜分: 曦:襄陵: 沿溯: 或:奔: 不以疾: 素湍:回清: 绝巘: 飞漱:清荣峻茂: 良: 晴初霜旦:肃: 属引: 凄异:响: 哀转:3.翻译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译文: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 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译文:4. 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 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
4、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 绝。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3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 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
5、 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 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夏:夏水囊陵,沿溯阻绝。秋: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2 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有时朝发 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 三峡中扣“ 素、绿、清、影”句子是: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5 文中用“重岩叠嶂
6、,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6 描写三峡群山连绵不断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7 侧面烘托三峡山势险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8 描写夏季水势大,交通被断绝的句子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 总括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0 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11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12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3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
7、4 从色彩上对三峡景物进行描写的句子是:则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 15 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清荣峻茂 。 16 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7“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前文的“高猿长啸、属引凄异_”一句相照应。 418、用比较的方法表现夏水迅疾的语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 寒、 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 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
8、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 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 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猿声的目的是:使哀愁和悲秋融为一体。 11、渔歌使用的修辞方法是引用,其作用是 强调、渲染了三峡秋天的凄凉、悲愁。 12、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 序写
9、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 险的特点。 13、从全文看,第 4 段中引用 渔者歌 谣的作用是什么?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 萧 瑟凄清的气氛。 14、本文写景的特点是: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鬼谲的山水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 动 静结合。 15、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 16、本文表达了作
10、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17、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6.开放性试题。1、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5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 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等相同意思均可)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理由 2:落差大(意思相同即可)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2. 用自己的话描述“ 清荣峻茂 ”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每当春冬之季,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滔滔, 鱼儿在其中欢唱,树木茂盛不受拘束任意生长,山势高
11、 耸,青草茂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意境明快, 让人感到心情愉悦。3. 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示例一:我 认为是郦道元 让三峡闻名于世。 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 优美的自然 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 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示例二:我 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 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 欢游玩的人会想方 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4.
12、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 是按水 势由涨到落的 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 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 郦道元笔下那雄奇险峻的三峡,业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截至 2006 年5 月 20 日,大 坝工程全线 建成。听到这振奋人心的消息,你想对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三峡工程的建设者们:你们谱写了筑坝史上的记录,创造了建筑史上的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6. 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闻名于世,并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
13、光旅游。 请你用 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点和时代变化。*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 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 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 。走 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 风 光, 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7. 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6,天高地厚华夏情。*示例:山险水急三峡景 ;山峻水清三峡美等。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 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晓雾
14、将 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1. 陶弘景: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梁武帝经常以书信的形式询问他朝中的大事,因此人称“山中宰相” 。自号华阳隐居。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 尺牍” 或曰 “信札”,是一种 应用性文体。2. 解释加粗字或者词的意思五色: 四时: 歇: 颓: 沉鳞: 与:3. 翻译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译文: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文: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译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实是欲界之仙都。译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4.课文内容理解
15、1、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 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2、本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 “沉鳞竞跃”。3、总分总的结构;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作者沉7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5.重点问题: 、山川之美,在诗人陶弘景的笔下是怎样的情景?(引原句)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化?引原句 答: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鳞竞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己隐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从形态、色彩、声音
16、三个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运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景物摹写的? 答: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 为静,游鱼跃水为动。 、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答: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别从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 、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 答:
17、猿鸟的呜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6、理解性默写 1、统领全文的语句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写山水相映之美的语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语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语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文中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6、文中的静景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 时俱备。文中的动景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18、跃。7、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实是欲界之仙都。8、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8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
19、“ 苏黄” ;为杰出的 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 。”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 四大家。2. 解释加粗字或者词的意思念: 相与: 中庭:空明: 藻、荇: 盖:但: 耳:3.翻译句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文: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文: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4. 理解性
20、默写 1. 全文的主旨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文中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 本文运用比喻手法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94. 文中正面写月的句子:月色入户。 5. 文中侧面写月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找出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7. 文中表现作者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 ,它与“解衣欲睡”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
21、沉闷,一活跃。 8. 文中“念无与为乐者” 一句中“ 念”的结果是: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 作者夜游的原因:月色入户。 10. 作者寻张怀民的原因:念无与为乐者。 11. 文中比喻庭院中月光清澈透明的词语:积水空明。 12. 文中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的词语:藻荇交横。13、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4、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15、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 为乐。 16、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
22、真亦幻的美妙境界。5、课文理解1. 全文最后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自嘲、自矜、自解、自慰,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2. “庭下如积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好在哪里?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透明的积水,把竹子、柏树的影子比作藻荇。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庭院月色美景,表达了作者 旷达的胸襟。 3. 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此文作者也写了竹柏,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和张怀民之间深厚的友情。 4. 如何理解“ 闲人” : 指性情高雅的人; 包含了作者被贬的悲凉与对人生的感慨。5. 全文以“月光 ”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
23、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 (3)人生感10慨。 (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 7.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 记叙 描写 议论。8. 你是如何理解文中“ 闲 人” 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 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9. 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10.“庭下如 积 水空明,水中
24、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1.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 遂至承天寺。 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怀民亦未寝 。 理由:心境相同 欣赏趣味相同 相与步于中庭。 理由:关系亲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 志趣相投 命运相同1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
25、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 ,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 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 仕途失意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 旷达 13. 体会“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的妙处。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 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意思对即可)6、开放性试题 1、本文写作时,苏轼已被贬黄州。当 时,他 备受监视,近乎流放。揣摩文章最后一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人身的感慨;被贬的无奈寂寞;虽屡遭贬谪,但仍乐观豁达。 (至少说出两种情感,意思对即可)2、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 动,动 而愈见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