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1-5章.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52982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1-5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1-5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1-5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1-5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1-5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计算机应用基础(1-5 章)教 案授 课 单 位 授 课 时 间 2 授课对象层次 中职 授课对象 授 课 教 师 2017 年 9 月 16 日 目 录目的要求: .1教学重点: .1教学难点: .1作业与练习: .1教学时数: .1第 1 章电子计算机概述 .1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重点: 1教学难点: 2课时安排: 2教学内容: 21.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及发展趋势 .21.2.微机的特点及应用 .4第 2 章微机基础知识 .8教学目标与要求: .8教学重点: 8教学难点: 8课时安排: 9作业与练习: .9教学内容: 91、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原理 .9作业与练习: .12教学后记

2、 12第 3 章 操作系统 .12教学目标与要求: .12教学重点: .12教学难点: 12课时安排: 12教学内容: 12作业与练习: .131、操作系统概述 .132、Windows XP 基本操作 .153、Windows XP 基本设置 .16作业与练习: .20教学后记 20第 4 章 汉字输入技法 .20教学目的: 20教学重点、难点: .20教学方法手段: .20课时安排: 20教学内容: 20练习作业: 24教学后记: 24第 5 章 Word 2003 文字处理 .24教学目标: 24教学重点难点: .24教学方法、手段: .25主要内容: 25课时安排: 25第一节 Wor

3、d 2003 基本知识 .25第二节 Word 2003 的基本操作 .28第三节 文档的编辑排版 .33第四节 表格、图文混排 .43作业与练习: 54教学后记: 54计算机应用基础 08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08 中职旅游管理 第 1 页 共 58 页目的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及信息时代的特征。掌握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微型计算机的组成部件,了解微型计算机的软件配置;掌握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了解计算机的性能评价要点。 掌握 Windows XP 所提供的功能,管理好计算机资源,更好地为其他程序的运行服务。了解常用的

4、办公设备和办公信息处理软件。熟练掌握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图形处理和图文混排的多种操作方法。教学重点:掌握 Windows XP 所提供的功能,管理好计算机资源,更好地为其他程序的运行服务。熟练掌握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图形处理和图文混排的多种操作方法。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图形处理和图文混排的多种操作方法。作业与练习:由练习系统提供教学时数:2*18=36 课时第 1 章电子计算机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和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及信息时代的特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计算的发展趋势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具体应用掌握几种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教学重点:计算

5、机应用基础 08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08 中职旅游管理 第 2 页 共 58 页理解和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及信息时代的特征掌握几种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教学难点:掌握几种常用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及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课时安排:4 课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相关概念和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特征;计算机的 诞生、发展、分类、特点及具体应用;以及 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方法。通过 本章的学习,读者能对信息及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掌握相关的知识1.1.1. 信息技术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

6、点:了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文化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教学过程:信息:信息是指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 信息技术:所谓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08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08 中职旅游管理 第 3 页 共 58 页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应用等处理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信息处理:是指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加工、分类、统计、查询及报表等,通常

7、用于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物资管理、信息情报检索和报表统计领域。信息化社会: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趋势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文化现象 诞生: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ENIAC 的研制成功,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发展阶段:电子管计算机(1946 年1957

8、年)晶体管计算机(1958 年1964 年)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 年1971 年)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2 年至今)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计算机的特点运算能力强,运行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数据准确度高具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自动化程度高计算机的应用科学计算数据及事务处理计算机应用基础 08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08 中职旅游管理 第 4 页 共 58 页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系统通信与网络计算机模拟作业与练习:详见练习系统教学后记对计算机的特点、应用等理解较好。1.1.2. 数制的概念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数制的概念,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

9、示与存储,理解存储单位。教学重点: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理解存储单位。教学难点:理解信息在计算机内部的表示与存储,理解存储单位。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内容:数据制的概念与转换教学过程:计数制的概念:计数是书的记写和命名,各种不同的记写和命名方法构成计数制。按进位的方式技术的数制,称为进位计数制,简称进位制。基数和权的概念:十进制有 0,1,2,9 共 10 个数码,二进制有 0,1 两个数码,通常把数码的个数称为基数。在进位计数制中,一个数可以由有限个数码排列在一起构成,数码所在数位不同,其代表的数值也不同,这个数码所表示的数值等于该数码本身乘以一个与它所在数位有关的常数,这个常数

10、称为“位权” ,简称“权” 。 计算机应用基础 08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08 中职旅游管理 第 5 页 共 58 页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的原因易于物理实现运算规则简单工作可靠性高适合逻辑运算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但二进制数在表达一个数字时,位数太长,书写烦琐,不易识别,在书写计算机程序时,经常用到十进制数、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常见进位计数制的基数和数码如下表所示。将 R 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将一个 R 进制数转换成为十进制数的方法是:按权展开,然后按十进制运算法则将数值相加。【例】将二进制数(11110.011)2 转换为十进制数。(11110.011)21241231

11、2212102002-112-212-316842000.250.125(30.375)10 【例】将八进制数(26.76)8 转换为十进制数。【例】将十六制数(2E.9A)16 转换为十进制数。将十进制数转换成 R 进制数将十进制数转换成 R 进制数时,应将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转换,然后再相加起来即可得出结果。整数部分采用“除 R 取余”的方法,即将十进制数除以 R,得到一个商和余数,再将商除以R,又得到一个商和一个余数,如此继续下去,直至商为 0 为止,将每次得到的余数按照得到的顺序逆序排列,即为 R 进制整数部分。小数部分采用“乘 R 取整”的方法,即将小数部分连续地乘以 R,保留每次

12、相乘的整数部分,直到小数部分为 0 或达到精度要求的位数为止,将得到的整数部分按照得到的顺序排列,即为 R 进制的小数部分。【例】将十进制数(143.8125)10 转换为二进制数。【例】将十进制数(132.525)10 转换为八进制数(小数部分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例】将十进制数(130.525)10 转换成十六进制数(小数部分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二、八、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计算机应用基础 08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08 中职旅游管理 第 6 页 共 58 页由于 238,因此 3 位二进制数可以对应 1 位八进制数,如下表所示。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实现

13、二进制数和八进制数的相互转换。转换方法: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从右向左每 3 位分为一组,若不够 3 位时,在左面补“0” ,补足 3 位;小数部分从左向右每 3 位一组,不够 3 位时在右面补“0” ,然后将每 3 位二进制数用 1位八进制数表示,即可完成转换。【例】将二进制数(1001101.1101)2 转换成八进制数。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转换方法:将每位八进制数用 3 位二进制数替换,按照原有的顺序排列,即可完成转换。【例】将八进制数(611.53)8 转换成二进制数。由于 2416,因此 4 位二进制数可以对应 1 位十六进制数,如下表所示。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实现二进制数

14、和十六进制数的相互转换。转换方法:以小数点为界,整数部分从右向左每 4 位分为一组,若不够 4 位时,在左面补“0” ,补足 4 位;小数部分从左向右每 4 位一组,不够 4 位时在右面补“0” ,然后将每 4 位二进制数用 1位十六进制数表示,即可完成转换。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转换方法:将每位十六进制数用 4 位二进制数替换,按照原有的顺序排列,即可完成转换。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的转换,一般利用二进制数作为中间媒介进行转换。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二进制数的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即四则运算,而逻辑运算主要是对逻辑数据进行处理。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加法运算规则000;011

15、01;1110(向高位进位) 。减法运算规则00110;101;011(向高位借位) 。乘法运算规则000;01100;111。除法运算规则010(10 无意义) ;111。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现代计算机经常处理逻辑数据,这些逻辑数据之间的运算称为逻辑运算。二进制数 1 和 0 在逻辑上可以代表“真(True) ”与“假(False) ”、 “是”与“否” 。计算机的逻辑运算与算术运算的主计算机应用基础 08 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08 中职旅游管理 第 7 页 共 58 页要区别是逻辑运算是按位进行的,位与位之间不像加减运算那样有进位或借位的关系。逻辑运算主要包括 3 种基本运算:“或”运算(又

16、称逻辑加法):运算符号用“”或“”来表示。 “与”运算(又称逻辑乘法):运算符号用“”或“”来表示。 “非”运算(又称逻辑否定):常在逻辑变量上方加一横线表示。例:此外还包括“异或”运算:运算符号用“ ”来表示。广义上的数据是指表达现实世界中各种信息的一组可以记录和识别的标记或符号,它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在计算机领域中,狭义的数据是指能够被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母和符号等信息的集合。计算机除了用于数值计算之外,还用于进行大量的非数值数据的处理,但各种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编码的形式存在的。计算机中的编码主要分为数值型数据编码和非数值型数据编码。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单位位(bit) :计算

17、机中最小的数据单位,是二进制的一个数位,简称位(比特) ,1 位二进制数取值为 0 或 1。字节(Byte):是计算机中存储信息的基本单位,规定将 8 位二进制数称为 1 个字节,单位是B, (1B8bit) ,常用来描述存储器容量的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规则如下:1KB1 024B210B1MB1 024KB220B1GB1 024MB230B1TB1 024GB240B字:字是位的组合,并作为一个独立的信息单位处理。字又称为计算机字,它的含义取决于机器的类型、字长以及用户的要求。常用的固定字长有 8 位、16 位、32 位等。字长:一个字可由若干个字节组成,通常将组成一个字的二进制位数叫做该字的字长。在计算机中通常用“字长”表示数据和信息的长度。如 8 位字长与 16 位字长表示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计算机中数值型数据的编码原码反码补码计算机中非数值型数据的编码在计算机中,通常用若干位二进制数代表一个特定的符号,用不同的二进制数据代表不同的符号,并且二进制代码集合与符号集合一一对应,这就是计算机的编码原理。常见的符号编码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