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57295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2017 学年度上期高二年级生物生物学科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最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2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

2、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3为研究动物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人员利用脊蛙(剪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 1:将浸有 0.5%硫酸溶液的小纸片贴在脊蛙腹部的皮肤上,蛙出现搔扒反射;实验 2:去除脊蛙腹部皮肤,重复实验 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实验 3:破坏脊蛙的脊髓,重复实验 1,蛙不出现搔扒反射关于本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B在实验 1 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C实验 2 不出

3、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D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4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 a 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 4 个完整的突触Cb 位于乙电表两极的正中间,在 b 点施加一强刺激,乙电表指针不偏转D在 e 点施加一强刺激,则 a、b、d 点都不会测到电位变化5以下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B突触后膜上完成的是“ 化学信号 电信号” 的转变C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D在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或某些腺体分

4、泌6下列与动物体内 K+、Na+等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Cl 中 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 Cl-不参与B产生和维持神经细胞静息电位主要与 K+有关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时细胞膜外 Na+大量内流DNa+从红细胞外运入红细胞内的过程属于被动运输7血液中 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B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C传出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对 K+的通透性增大D传出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8如图是某人在摄食后及运动过程中血糖平衡的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22.5 小时分泌物乙增多,它

5、能促进葡萄糖大量的氧化分解B分泌物乙中主要含有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等激素C摄食后 1 小时内,分泌物甲增多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原D从图中可看出,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分泌物甲和分泌物乙协同作用的结果9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 )A. 灯光刺激+食物 B. 仅食物C. 声音刺激+食物 D. 仅灯光刺激10高二学生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一) ,乙肝抗体呈阳性(+) 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建议( )A你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

6、就诊B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你的免疫力C你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你的免疫力D你体内没有乙肝病莓,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11鸡霍乱病原易菌易致鸡死亡。1880 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

7、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12如图为特异性免疫发生过程的图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胸腺和骨髓为免疫器官,物质 分别为淋巴因子和抗体B细胞一在抗原和物质的共同作用下可增殖分化成细胞三和细胞四C当自身产生的物质攻击自身正常细胞时会引起机体产生过敏反应D注射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二和细胞三,但这两类细胞在初次免疫中不起作用13.为了研究人的 T 细胞对 B 细胞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来自于同一个体的 B 细胞等分为三组,每组培养液中加入的细胞种类如下表所示(“ ”表示加入该细胞, “” 表示未加入该细胞)。将三组细胞在相同条件下培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8、B 组培养液中可能产生了记忆细胞BA、C 两组没有检测到抗体的原因不同C受抗原刺激的 T 细胞能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D第 412 天 B 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抗体量逐渐增加14某种致病性极强的细菌外毒素由 和 两个亚单位组成,其中 亚单位无毒性,但能促进 亚单位进入宿主细胞发挥毒性作用。因此,研制疫苗时应选择该细菌的( )外毒素 减毒外毒素 外毒素 亚单位 外毒素 亚单位A.或 B.或 C.或 D.或15将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结果如图现将相同长度的茎段浸泡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测得其生长量为 acm,从图中可知其对应的生长素溶液浓度分别为 4mol/L

9、 和 16mol/L为进一步确定其浓度,将待测溶液稀释为原浓度的一半,再重新实验,测得其生长量为 bcm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组B组C组ks5uks5uks5uKS5UB 细胞 T 细胞 受抗原刺激的 T 细胞 A若 ab,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16mol/LB若 ab 则待测溶液的浓度为 4mol/LC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来促进幼苗切段的生长D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大于 18mol/L 时,离体的茎段生长量可能小于 dcm16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那么(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 a,则背光为 b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10、 c,则远地侧为 bC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 表示对根的作用D若曲线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 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17毛竹受到竹瘤座菌感染,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分支,称为“扫帚病” ,原因是竹瘤座菌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生长的毛竹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B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C竹瘤座菌分泌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能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定是一种植物激素D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18.大麦种子结构如图所示。发芽时,胚乳内的 -淀粉酶含量不断增加,使贮藏的淀粉水解,为胚的发育提

11、供物质和能量。将去胚的离体大麦种子糊粉层放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或放线菌素 D(转录过程抑制剂)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前离体大麦种子去胚的目的是排除内源赤霉素的干扰B、该实验自变量是赤霉素或放线菌素 D 的有无C、赤霉素可通过促进翻译过程来影响 -淀粉酶的合成D、赤霉素能解除放线菌素 D 对 -淀粉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19.下图表示施用 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 IAA 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施用 IAA 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 IAA

12、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 10-4molL-1 的 IAA 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20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 型假设种群的 K 值为 200,N 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S1 S2 S3 S4 S5N 20 50 100 150 1800.90 0.75 0.50 0.25 0.10A 值为 0.50 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防治害虫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S3 点之前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 点D 表示增长率21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

13、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22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 A 和物种 B 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物种 A 和物种 B 之间相互传递B进化过程中物种 A 和物种 B 互为选择因素C能量可在物种 A 和物种 B 之间单向流动D物质可在物种 A 和物种 B 之间循环流动23初级生产量是指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下图显示了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初级生产量和呼吸量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4、呼吸量是指群落中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的总量B群落演替至成熟阶段时,初级生产量与呼吸量大致相等C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生物量不断增加,最终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D为保持原有演替方向,应将每年的采伐输出量控制在当年增加的生物量以内24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下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2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

15、正确的是( )AX1 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BX1 过程吸收的 CO2 总量与 Y1、Y2 、Y3 、及 Z 过程释放的 CO2 总量相等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X3 过程的能量值约为 X1 过程的能量值的 1%DX1、X2、X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 Z 过程释放的 CO2 中的碳26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B湖泊受到污染,导致鱼死亡使鱼数量减少,鱼的死亡会使湖泊污染加重C

16、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长,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27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中,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神经递质 肌肉或腺体B胚芽鞘尖端 生长素 胚芽鞘尖端下部C雌蛾 性外激素 同种雄蛾D小肠黏膜 促胰液素 胰岛28从湖泊的不同深度采集到 4 种类型的浮游植物(I、II、III 、IV),测定了每种类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下图 1 所示。图 2 是该湖泊中的部分食物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图 1 图 2A由图 1 可知,在最深处采集到的是浮游植物 IVB由图 1 可知,浮游植物 II 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 IVC由图 2 可知,若该湖泊被 DD

17、T 污染,则 e 鱼体内 DDT 含量最高D由图 2 可知,若鱼 c 数量增多,则短期内浮游植物数量会增多29下图为一草原食物链能量流动简图,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同化的能量分别用B1、B2、B3 表示。下列对能量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A2B2 (B1B2)(A2 E2) B1C1 D1 B2 B1(B2B3)A B C D30.如图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作用的范围。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 表示恢复到原来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 值大小可以作为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

18、定量指标B在遭到干扰时,x、y 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 值和 x 值之间呈负相关DTS 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31田鼠不同于家鼠,喜野外环境2007 年 6 月下旬以来,栖息在洞庭湖区 400 多万亩湖洲地中的约 20 亿只田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沿湖防洪大堤和近 800 万亩稻田(1)生态学家研究发现,田鼠种群是在围湖造田期间迁入湖洲地的,迁入初期种群数量很少,一个月内随着水稻和芦苇等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迅速增长为研究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生态学家构建了数

19、学模型,其过程如下表请填写表中和空白之处的内容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 1.47%根据搜集到的现实信息,用适当的 对事物的性质进行抽象表达N t=N0t(其中,N t 代表 t 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 表示倍数,N 0 表示最初的田鼠的数量)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测或修正 ,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测或修正表中 Nt=N0t 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2)若该生态系统的总面积为 400 平方公里,某次调查时调查了 2 平方公里,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 36 只田鼠,第二次共捕获

20、24 只田鼠,其中被标记的田鼠是 6 只,由此估算出田鼠的种群密度为 若在调查期发现,有少数田鼠身上的标志掉了,那么该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比 (偏大,偏小,无变化)32 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A 分泌增加 B 分泌增加 (1)正常情况下发生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血糖(6.67mmol/L)血糖(4.44-6.67mmol/L) 血糖( 4.44-6.67mmol/L)血糖( 4.44mmol/L)(2)正常情况下发生过程的主要原因是 。b. 为探究血糖调节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实验中 5 只家兔的注射剂量和生理指标均按单位体重计算。据图回答:(3)二次注射后,与

21、号家兔相比,若号家兔产生尿素的量增加,原因是 。(4)二次注射后,低血糖症状最先得到缓解的是号家兔;若号家兔出现尿糖现象,则该兔的尿量将会 ,原因是 。 33为研究乙烯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理,研究者以拟南芥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实验一: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在经不同处理的培养液中培养, 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如下表:组别 植物激素及处理浓度(M) 根伸长区细胞长度(m)1 对照 175.12 0.20ACC 108.13 0.05IAA 91.14 0.20ACC+0.05IAA 44.2(注:ACC 是乙烯前体,分解后产生乙烯,IAA 是生长素)实验结果说明 实验二:(1)将拟南芥幼苗分别放

22、在含有不同浓度 ACC 的培养液中培养,12 小时后测定幼苗根中生长素的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乙烯通过促进 来影响根生长(2)研究者将幼苗放在含 NPA(生长素极性运输阻断剂)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幼苗根伸长区细胞长度,结果无显著差异由此分析,研究者的目的是探究乙烯是否通过影响 来影响根生长(3)综合上述各实验的结果可推测,乙烯影响根生长的作用最可能是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实现的34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将大鼠分为四组,其中一组饮水,其余三组饮醋酸铅溶液,60 天后进行检测检测 a:用如图水迷宫(池水黑色,大鼠无法看到平台)进行实验,大鼠从入水点入水,训

23、练其寻找水面下隐蔽平台,重复训练 4 天后撤去平台,测定大鼠从入水点到达原平台水域的时间;检测 b:测定脑组织匀浆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AChE 活性检测原理:AChE 可将乙酰胆碱(ACh)水解为胆碱和乙酸,胆碱与显色剂显色,根据颜色深浅计算酶活性组别 醋酸铅溶液浓度 /gL1脑组织铅含量/g gprot1AChE 活性/Umgprot1到达原平台水域时间/s 0 0.18 1.56 22.7 0.05 0.29 1.37 23.1 1 0.57 1.08 26.9 2 1.05 0.76 36.4请回答:(1)表中用于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指标是 ,通过该指标可知 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最弱(2)本实验是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 的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3)表中结果表明:脑组织铅含量越高,ACh 水解速度越 (4)水迷宫实验过程中,使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措施是 ,以此强化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