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春 教案【教学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4.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5. (1)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2)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 】 2 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导入语:同学们,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播放歌曲)好了,同学们在欣赏完这首旋律轻快的歌曲后,老师
2、考考你们了:这首歌歌唱了哪个季节?这个季节有怎样的特点?如果让你用文章来描写这个季节,你会怎样写?(学生各抒己见)好,同学们那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现代著名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看看他又是怎样描写春天的。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作品有: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春大致写于 1928 年至 1937 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
3、精品春,反映了他对 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Yn ning lio chng su l x sh du su cho酝 酿 嘹亮 撑 伞 蓑 笠 稀 疏 抖 擞 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读时展示几幅春天的图画)问题:(1) 课文围绕 “春”写了什么?(2 )文章是按“盼春”“ 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 (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1) 课
4、文围绕“ 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2 )文章是按“盼春”“ 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3 )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 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文中具体描绘了六幅春景图。春醒图自然醒第二自然段春草图草报春第三自然段春花图花争春第四自然段春风图风唱春第五自然段春
5、雨图雨润春第六自然段迎春图人迎春第七自然段三、探究质疑:(第一部分)(1 )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近”)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探究质疑:(第二部分)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1 )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 描绘) (2 )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
6、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2 ) “一切”这个自然段的怎样描写春天的?(3 )这段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拟人,勾勒出春天的生机勃勃。春草图 :朗读(齐读),思考这段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教师明确:嫩、绿、多)(1 )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换为“小草一下子从土里生出来”,体会其表达效果有何不同。哪个好 “钻”和“偷偷”用得好,说说好在哪里?“钻”既表现春草
7、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2 )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总结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2济南的冬天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
8、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疑,激发兴趣 朱自清的笔下,江南的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草长莺飞,百花争艳;郦道元的笔下,三峡四季,风光旖旎,摇曳多姿;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怎么样呢?他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
9、看上帝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二、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1作家作品。(1 )学生相互交流收集的材料。(2 )(课件展示)老舍(18991966 ),原名舒庆春,自舍予,满族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散文清新优美。2关于济南。位于山东境内,南面为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有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他们都是“小山”,最高千佛山也只有 285 米,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其他地方的冬天气候截然不同,城内多泉水,号称“泉城”。3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语感的把握。(课件展示冬景图) 4学生自由读。(1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培
10、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件展示) 响(xing)晴 着(zhu)落 宽敞(chng) 贮(zh)蓄 澄(chng)清 髻(j) 水藻(z o) 狭(xi)窄 空灵 (2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朗读本文方法。如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读出喜爱之情等等。教师点拨:朗读课文时,脑海中要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5学生展示读,师生共同体会朗读的情感把握。三、整体把握,理清全文脉络 教师提示阅读方法:粗读,把握基本内容;细读,理解主题,揣摩生动的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1学生默读,思考。(1 )用一句话概述对全文的总体印象。(可从不同角度)。(2 )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3 )
11、文中具体描绘了那些景物?(4 )作者对景物怎样描写?2学生合作讨论上面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个画面:阳光下的济南、雪后的山景、济南冬天的水。学生再次默读课文,进行体会。四、创新活动当一当导游(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假如你是一名导游,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要给一个没有到过济南的人介绍济南冬天的特点,你准备怎样解说?请用自己的语言整合济南冬天的主要内容。2小组交流展示。3全班展示,教师点评。五、小结 1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知。我们明确了作者抓住了济南冬
12、天“响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导游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与理解。2再次细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精彩片断,揣摩、品味。第二课时一、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听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1 )教师示例:“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
13、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2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 ) 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针对课文第 1 段。) 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怎样抒情?(通过对比
14、,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教师点拨: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 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 年去英国,生活了六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的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4 )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3教师小结。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
15、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二、拓展延伸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2让学生进行和春、 三峡的比较阅读。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1 )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2 )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三、课后作业1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这一段。2编一册有关冬天的诗文集。 【资料宝藏】 1写作背景 老舍 1924 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
16、。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写过这样的话:“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想北平)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 1929 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 1930 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 2相关知识 北京娱乐信报 2003 年 6 月 23 日 :(十大文化偶像出炉) 时间: 6 月 6 日 6月 20 日 参加人数: 14 万多人 一直以来争议很大的“二十世纪文
17、化偶像评选活动”于 6 月 20 日 正式揭晓,十大获选偶像名单出炉,老舍以 25220 票位居第五。一个广泛流传的故事说的是,如果老舍不是自投太平湖自尽,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就将授予他。作为一名满族作家,老舍狂热地迷恋单弦、大鼓这些俗文化,他的小说深刻地反映了老北京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话剧茶馆更是戏剧史上的一块丰碑。3雨的四季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2 )抓住景物特征,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2.过程与方法(1 )在诵读中,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2 )学习鉴赏方法,提高文章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作者对
18、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教学重点】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教学难点】赏析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前准备】1. 学生课前搜集作者的的相关资料及雨的相关诗文2.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雨的相关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 早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 山居秋暝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 绝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 鹧鸪天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楚水结冰薄, 楚云为雨微。
19、孟郊 旅行学生齐读诗句。师:同学们,这些诗句各写的什么季节的雨?你能描绘一下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特点吗?雨是沟通天地的精灵,滋润着万物。当代诗人刘湛秋特别喜爱这美丽的雨,便饱含真情地写下著名的散文雨的四季。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湛秋的散文,走进雨的世界。二、作者简介刘湛秋(1935 ),安徽芜湖人,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诗刊前副主编,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被誉为“抒情诗之王”。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近几年他写作散文颇丰。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台、港文坛对其散文评价颇
20、高。作品被译为英、法、日、俄、意、德、西等多种文字。21 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三、初读感知(一)听配乐朗读,圈划出本课生字词。(二)读准字音。静谧( m ) 莅临( l ) 吝啬( ln )( s ) 咄咄逼人(du ) 粗犷(gung ) 干涩(s )(三)掌握下列词语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四)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思考: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分析文章结构。明确: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
21、,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全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结构,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以作者的情感为线索,25 自然段依次描写了春天的雨、夏天的雨、秋天的雨、冬天的雨。21 教育网2.结合全文,谈谈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什么?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力,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四、合作探究(一)读第 1 自然段,了解其作用。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二)默读 2-5 段思考:1. 说说每幅雨景图中最打动你的景象。用两三个词语形容一下每幅图不同的美。2. 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文章的第
22、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 ”句中 “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4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5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明确:1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初生的喜悦;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青春的绽放;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成熟的智慧;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晚景的真淳。2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3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光头浇雨,更有滋味;一切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革争先恐后地成长;暑气被吸收;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雨的交响曲。4秋天的
23、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21cnjy com5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www.21-cn-(三)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使用第二人称,能够更加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同时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作者将“雨”拟人化,使之可亲可感。人称的变化使雨的形象亲切自然,作者的情感流露更真实,直接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21 cnjy(四)读第 7 自然段思
24、考:1.这一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结构严谨。点明并深化主旨,抒发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2.能否用四季的雨来替换原本的篇名?原先的标题妙在何处?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了,变得鲜活。同时这也是一段历程,一段经历了春秋而逐渐丰盈完满的生命历程。因此,可以说,作者爱恋四季的雨,更是爱恋四季的生命。(五)分析文章的语言特征1回忆春中“春风图” 调动不同感观写景的语句,学习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角度写景的方法。例: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
25、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嗅觉角度描写雨后世界,牵着美妙的联想和想像,带给我们全方位的感受。2分析:树“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 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效果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的那种鲜活的生机学生活动: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可以从感官、修辞、情感等角度来谈)例:第 2 段:“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雨水”写成“少女的眼泪”,并以“
26、娇媚”饰之,写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怜惜之情。第 3 段:“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思了。”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特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五、课堂总结(一)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二)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三)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多修辞手法写景。六、课外拓展:名词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表示人:如娃娃、青年、农夫表示具体事物:如绿萍、水藻、镰刀、蟋蟀表示抽象事物:精神、法律、爱情表示时间:如秋天
27、、昨天、过去、早晨表示方位: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 。2练习:为下列名词分类作家、法律、刚才、上边、北京、计算机、明年、道德、文化、山、工人、鲁迅、马、星期天、亚洲、中间指人的:工人、作家、鲁迅指具体事物的:山、马、计算机指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明年、星期天、刚才表处所的:北京、亚洲表方位的:上边、中间七、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花 bo( 苞 ) 浇 gun(灌 ) 静 m( 谧 )高邈( mio ) 莅临( l ) 池畦( q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1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
28、棱镜。( 比喻 )(2 )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比喻 )(3 )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排比 )(4 )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拟人 )八、作业布置一场雨是凄清落寞、是豪爽痛快、还是缠绵旖旎可能攸关那段故事、那份回忆请同学们完成一篇有关“雨”的散文。【板书设计】雨的四季春雨 美丽而娇媚夏雨 热烈而粗犷 对雨的爱恋秋雨 端庄而沉思 对生命的追求冬雨 自然而平静【教学反思】雨的四季一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 3 课,教学重点为欣赏文章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王
29、维的诗被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文也可说是“文中有画”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诵读和积累,在朗读中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4 古代诗歌四首 教案观沧海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内容,能根据诗句中的词语,理解诗人的抱负。2、 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育方面:1、 培养学生诵读的良好习惯。2、 激发学生对古体诗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教学要点:1、朗读,背诵全诗。2、体会诗中有画,画中含情,理解诗人的抱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
30、,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的诗歌中诗歌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木兰诗是一首乐府诗,离骚是一首楚辞体诗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一首乐府诗曹操的观沧海。2、作者曹操简介:3、写作背景:4. 板书课题。二、 朗读诗歌:三、 赏析诗歌1. 学习第一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1) 注释:“沧海”一词,可泛指大海,因为海水苍色,一望无际,故称。如葛洪抱朴子穷达:“井蛙之不知苍海”。苍海:即沧海,大海。“沧海”又作东海的别称。本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沧海”指东海。初学记六解释道:“按东海之别有澥(xi) ,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这里说的东海泛指我国东部海域,与今天特指浙江以东的海域“东海”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