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现与创造教案设计思想本课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善于利用各种材料,通过看、想、画、做等方式进行创作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懂得如何发现美的材料,如何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活动,学会从这些材料中发现美的材质,展开丰富的联想,找到材料特有的属性,运用跳跃性思维,使之找到材料与欲创物之间的关联,创造出新的作品。教材分析发现与创造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人美版)九年级第十七册。教材中展示了以大量的废旧材料创作的生活日用品和小工艺品,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可利用许多废旧材料制作富有情趣的生
2、活用品与装饰品。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提高对生活物质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具有创造的欲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发现和利用现有的材料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学生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方式。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寻找,运用材料、设计制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对材料美感的发现和创造能力。2. 过程与方法在发现与创造过程中,体会设计应用为我们带来的方便与愉快。3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生活情趣,提升生活品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学重点观察、发现材质的美感,运用艺术的手段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的利用,创造出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特征的新作品。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去巧妙地利用材料原有的形状,色彩,质感等因素创造新事物。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策略与手段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发现、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身边现有物质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开发、设计和利用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引导学生在寻找、发现、利用、设计制作中感受成功的快感,体验艺术
4、创作活动的乐趣。教学准备1.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可以进行创造的各种材料。2. 教师课前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利用废旧材料创作设计的装饰品、小型日用品、小工艺品等供学生学习参考。3. 讲台摆放各种工艺设计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多媒体教学图片中的日用品、工艺品设计作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让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各种材料带到课堂,看看谁收集得多,收集得好。2. 让学生观察、分析、想想自己准备的各种材料可以制作成何种艺术品?二、学生探究,教师引导。1. 想一想,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进行艺术创作有什么意义?这些材料的特性和生活中的用品有什么联系?怎样设计?设计出的生活用品如何能够增添生
5、活情趣。创作时尽可能不破坏材料原有的特征,注意用最简练的方法进行创作,重点是想法巧妙,与众不同,注意美观实用。2. 谈一谈,不同材料的形态、色彩、肌理给你哪些特殊的感受?你将如何利用它进行艺术创作?三、示范演示手工演示设计步骤。1.选择材料:吕制可乐罐,工具:剪刀。2.构思:根据材料考虑制作什么东西(桌子、凳子) 。3.进行创作:用剪刀剪出桌子、凳子的外形,再进行装饰美化四、学生创作本课教学所选择的内容在学生中容易开展。首先是材料来源广泛,学生身边能够找的材料都可以利用,能使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感受材料的魅力。其次是材料类型丰富,自然物如植物草、叶、杆、种子、瓜果等,石块鹅卵石、岩石等
6、,土陶土、黏土,动物羽毛、骨骼、贝壳等,人造物如纸不同厚度与质感的色纸彩纸,各种纸制品、纸废料,布不同纺织纹样与色彩的布料、线材,金属小金属块、铁丝、金属箔,彩泥,橡皮泥,塑料片,塑料瓶,塑料盒,易于寻找。第三,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不同形状、颜色、肌理、质地的材料给人们带来的视觉、触觉感受,引发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第四,在创作活动中可以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自己动手制作学习、生活用品,又可以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1. 根据自己寻找的材料,动手设计制作用于学习与生活的小型日用品,增添一份生活的情趣。2. 根据材料的美感因素,设计制作装饰画,美化我们的学习生活环境。3. 学生以小组
7、为单位,讨论研究设计方案并交流,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五、课堂小结、拓展。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掌握创作的基本设计原理,形成设计意识。学会选择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大胆表现,创作较优秀的作品。并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能与同学探讨进一步解决设计的难点,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清晰、灵活、独特。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集体协作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表达思维、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创作、欣赏、批评的能力。从而达到学生的综合发展。 作业设计根据自己准备的现有材料,构思创作一件实用、美观的生活、学习用品。教师巡视各组,师生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学评价设计1.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
8、评。每个小组选出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己谈谈作品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师加以引导点评。2. 能否发现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3. 能否恰到好处地发现、利用材料特征制作生活用品和装饰物。4. 对材料的利用是否巧妙,富有创意。5. 制作的用品是否美观、实用。 课题 第六课 大自然的色彩 课 型 设计.应用 课 时 1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与色的关系 感知色调。 过程与方法 引导、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丽色彩现象的主动感觉和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认知感受并运用简单的色彩手段表达自然界的色彩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比较准
9、确的把真是景物或事物概括为简单的色彩关系。 教具准备 图像素材、网络教室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演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 白居易 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杜牧 山行 这几首诗我们很熟悉 诗中美景令人神往 那么自然界中真的有这样的美景么 二、创作 体验 课件演示 一组图片 日月轮回四季交替 大自然的色彩千变万化、魅力无穷。 让我们来分析图中出现的几种主要色彩 近、中景秋天树叶的 夹杂着一些 的矮小树木。远处清澈 的湖水呈现出深浅不同的 湖边有 的塔松。再远处依稀可见的 的远景 共同构成一派绚丽多彩的秋色。 提问 大
10、家感受到这些丰富和美丽的色彩了吗 平时你们注意过身边的景色变化和色彩现象吗 看看上面两幅例图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这些美丽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在黑夜里 没有光线的情况下 这些色彩还有吗 色彩产生的原理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合成的 就是我们熟知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光 光线照射到物质上 因为物质有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性质 所以会呈现不同的色彩。 练一练 自选工具简单画出荷花的色彩关系。 主要有大面积的绿色和粉色 但绿色右上角深一些 莲蓬稍发黄 下面的花蕊是土黄色的。花瓣尖上粉色稍重 下方浅色调 是指色彩运用的总体倾向。如红色调的晚霞、土黄色调的高原风景等。 “调子”原是音乐艺术中的
11、一个术语 用来表现一首音乐作品的“音高” 是支配乐曲的音调标准 如 D 大调、C 大调等。 绘画借用这个名词 是因为它很方便 可以准确地表示一幅作品的画面综合观感效果 色彩、明暗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综合效果 如冷调、蓝灰调、金黄色调等。 色调常见于生活中 且常用于设计和绘画中。 分析教材右页的四幅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进一步深化对色调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 在书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作品 任选工具材料 简单画画色彩关系。 用简短评述的形式来描写自己画出的色彩作业 或写出对自然界美好色彩现象的感觉和印象 或是评价一幅绘画、一幅摄影作品。 3 、展示作品 鼓励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 总结自己的制作方法。 自己评价 后师生共评。 三、小结 是否与自己的梦想拉近了距离 板 书 设 计 大自然的色彩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山行 色彩产生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