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合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64338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70 大小:42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笔记-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夏朝 前 2070前 1600 年商朝 前 1600前 1046 年周朝 前 1046前 221(256 )年西周 前 1046前 771 年东周 前 770前 256 年春秋 前 770前 476 年战国 前 475前 221 年秦朝 前 221 年 前 207 年汉朝 前 202220 年西汉 前 2029 年新朝 923 年东汉 25220 年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 年三国 220280 年两晋 266420 年南北朝 420589 年隋朝 561618 年唐朝 618907 年中国历史年代发展顺序五代十国 907979 年宋朝 北宋 9601127 年南宋 11271279 年

2、元朝 12711368 年明朝 13681644 年清朝 16441912 年2历史 必修第一册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二)夏商政治形式1、夏(2070BC1600BC)(1)建立 禹 2070BC(2)政治形式: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宗族关系成为基本政治关系2、商(1600BC1046BC)(1)建立 汤 1600BC(2)政治形式:A.实行宗法制 B.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为什么充满神权色彩?根本:体现当时人们对自然征服的有限直接:信仰祖先

3、,神比动物图腾更能战胜其它部落(三)西周分封制含义: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1、建立 周武王 1046BC2、分封制:(1)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2)主要诸侯国:鲁晋燕(姬姓) 、陈楚宋(先朝贵族)齐、魏(3)诸侯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得到人民、土地、世袭制)诸侯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力役(4)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扩大统治区域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消极影响:西周后期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四)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2、特

4、点:a.嫡长子继承制(核心)b.大宗小宗有相对性c.形成森严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d.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3、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奴隶社会)221BC1912AD夏商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封建社会)2070BC476BCC秦清3(1)对古代社会:保证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成为我国数千年封建社会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2)对今天社会积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认人唯宗、宗派主义)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消失与现代社会强调的平等与法制意识背离二、走向“大一统”的

5、秦汉政治(221BC207BC 220)(一)走向“大一统”1、过程(1)六王毕(230BC221BC)(2)四海一 A.北方:夺河套,修长城+ 筑直道B.南方:争岭南,修灵渠,置郡县C.西南:开辟“五尺道” ,纳入中央管辖2、影响: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二)秦汉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的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断独裁,具独断性、随意性)中央集权:针对地方分权(地方政府在政、经、军等方面没有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1、基础:春秋战国(出现但不完善)出现郡县等地方行政区划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建立

6、)(1)郡地方:郡县制A.背景:分封制战乱B.特点:a.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b.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C.影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央:A.创立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皇位世袭B.建立中央官制:三公九卿三公:丞相(辅助皇帝政事) 、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督)特点:a.皇帝任免,不得世袭b.分权而设,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c.丞相位高权重(3)影响:巩固国家统一奠定中国 2000 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局限:易产生暴政,激化矛盾3、汉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

7、汉承秦制)汉武帝时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了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这对国家的政权稳固,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4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元)(一)君权加强,相权削弱1、西汉(汉武帝)频繁换相,中朝制度(丞相权利剥夺变执行机构)2、唐朝:三省六部制内容:特点:相权一分为三(或更多)各部门分工、合作、监督、牵制保证君权独尊,皇权下的民主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3、宋朝:(1 )设中书门下为行政机构,长官职务相当于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增设副相分行政权参知政事(3)设枢密院分君权枢密使(4)设三司分财权三司使(二)君主强化对地方

8、的统治1、完善监察制度(1)郡国并行制(汉)(2)汉朝州刺史的设置:汉武帝设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完善地方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A.秦:郡、县东汉:州、郡、县B.唐:道、州、县C.宋:路、州、县D.元:行省、路、府、州、县行省制度:(1)十大行政区域(2)两个单列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3)行省与中央关系: a.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b.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c.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d.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也不得调动军队e.行省官员定期

9、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f.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4)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门下省 审议尚书省 执行中书省 决策皇帝5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三)秦汉到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征1、皇权加强,相权削弱2、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专制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制时代晚期:明清政治形态: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强化1、废丞相(1)人:朱元璋(2)内容:a.废丞相职位: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b.设六部等分理国家军政、行政大权c.各部门相互监

10、督和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3)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2、设内阁(1)人:明成祖朱棣(2)性质: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结构(3)评价: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导致明朝政治黑暗(二)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措施1、加强皇权设军机处(雍正帝)(1)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2)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特点:简、精、速、密(4)评价:提高行政效率标志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三)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宋三大发明、造纸术)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2、消

11、极:严重扼杀社会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方式和共同点归纳:起用身边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多人共行宰相之职,形成互相牵制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8401949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清:军机处明:废丞相设内阁唐宋:分散相权汉:中朝、外朝秦:三公皇权年1840 1842鸦片战争1883 1885中法战争1931 1937 1945抗日战争1856 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 1895甲午战争190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黄海海战义和团反帝运动抗日救亡全民族抗战三元里抗英(近代前期列强入侵) (近代后期列强入侵)19191840 1

12、949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时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6(一)列强侵华原因(为何在这一时期反复侵华)1、西方国家: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完成,需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a.封建社会末期,国力衰弱,危机四伏b.地广人多,资源丰富落后的是制度(根本) 、经济(主要) 、思想(深层)(二)18401900 年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简表1、18401842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2、18561860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3、18941895 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4、19001901 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13、“奥”即奥匈帝国(三) 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1、 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主要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最能体现侵略意图)(2)危害: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赔款开创了列强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五口通商使中国东南沿海门户洞开,便利了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协定关税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马关条约(1)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等干涉未能得逞) 、台

14、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湖北) 、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资本输出、危害最大,体现日本进入侵华新阶段:资本输出阶段)(2)危害: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巨额赔款加剧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3、 辛丑条约(1)主要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7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

15、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2)危害:加剧人民贫困和经济凋敝列强占领中国都城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控制京津地区,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列强入侵的影响1、中国国家主权遭严重践踏:(1)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2)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贸易、关税等方面的主权完整(3)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失去独立地位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背景:列强侵略,中华民族危机严重(二)典型表现:1、人民大众自发的反抗运动(1)三元里人民抗英 1841(2

1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1895.3-10A.背景:a.1895.4 清政府卖国签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b.日本派军队侵占台湾c.台湾人民不愿做亡国奴B.各界人士态度:a.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怒斥清政府投降卖国b.台湾人民“鸣锣罢市” ,发布檄文,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c清政府不给予支持C.主要抗日英雄:邱逢甲、徐骧义军,刘永福 黑旗军D.意义:a.沉重打击日本侵略气焰b.体现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爱国主义的精神(3)义和团反帝运动A.原因:a.根本:帝国主义侵略加深导致中华民族危机b.直接:反洋教斗争的发展(文化冲突:基督教思想与儒家思想)B.过程:1898 年秋兴起(山

17、东冠县)1900 年春入京津地区1900 年夏,慈禧西逃,颁布“剿匪 ”上谕C.意义:显示中国人民反帝的巨大力量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计划打击清政府反动统治(三)共同特点:1、表现中国人民爱国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2、取得一定成就,但未能完全维护国家主权3、斗争中既同侵略者又同腐败的清政府斗争4、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三、伟大的抗日战争(19311945)8(一)日本侵华原因1、根本:摆脱资本主义发展困难(市场、原料) ,既定国策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 年)3、中国内战(攘外必先安内蒋介石)4、国际社会的绥靖政策(二)侵华日军罪行1、侵华事变:1931

18、 九一八事变、1931 一二八事变(侵占上海失败)1935 华北事变(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937 卢沟桥事变(攻占北京)1937 八一三事变(攻上海)2、暴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南京大屠杀等惨案,细菌战、毒气战3、血腥殖民统治:政治(以华治华) 、经济(掠夺资本、劳动力、资源) 、文化(奴化教育)(三)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1、关内关外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 19311937关:山海关,关内关外:华北东北(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发表宣言,号召中国工农红军和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 年发表“八一宣言”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

19、窑堡召开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2)东北人民:1936 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3)国民党军队:1932 一 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蔡廷锴、蒋光鼐)奋起抵抗,迫使日军三易主帅1933 安宋冯吉长城抗战山海关 东北军安德馨全营力战殉国承德 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喜峰口失而复得多伦 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收复多伦(察哈尔省)(4)爱国民众:工人罢工、募捐,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1935 年 12 月 9 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为反对华北自治举行游行示威(一二九运动)2、全面的全民族抗战(1)抗日民族统一

20、战线的建立九一八事变 1931 和华北事变 1935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瓦窑堡会议 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一二九学生运动 1935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西安事变 1936揭开国共从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卢沟桥事变 1937标志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八一三事变 1937国民政府表示自卫抗战9八一三事变 1937红军接受改编,国共两党首先实现军事合作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1937.9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2)全民族的抗战两个战场协同作战A.正面战场(国民党):a.淞沪会战:打破日

21、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1937.8.3 后b.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淞沪会战时c.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1938 春d.武汉会战: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1938.10e.枣宜会战:国民党张自忠壮烈殉国 1940.5B.敌后战场(共产党):a.路线:1937.8 洛川会议,全面抗战路线b.战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各种形式游击战c.指挥中枢和总后方:1937.9 陕甘宁边区(延安)d.军事行动:百团大战 1940 下半年 华北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时间:1945 年 8 月

22、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10 月 25 日台湾光复(被占领 50 年,1895 1945)2、胜利原因:(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A.中共敌后战场B.国民党正面战场C.全国人民和海外华侨支持(2)世界人民的支援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苏联的出兵C.美国的原子弹(五)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1、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2、是中华民族由衰弱走向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改变屈辱历史光复失地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奠定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国际地位提高,人民觉醒3、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此做出巨大

23、贡献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揭开反法西斯序幕,开辟东方战场持久战使中国成为抗击日本的主战场是亚太地区盟军的战略支柱、后方基地做出巨大牺牲和贡献10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狭义1911 ,广义 18941912(一)背景:1、民族危机严重和清政府反动卖国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二)经过1、酝酿阶段: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941905)(1)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建立兴中会 1894(夏威夷檀香山)(3)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中国同盟会 19052、发展阶段:发动武装起义(19051911 武昌起义前)3、高潮阶段:(1911 武昌起义1912 中华民国成立)(1)武昌起义条件: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B.一系列革命武装加速革命进程的发展C.有利时机:保路运动D.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大力宣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