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64394 上传时间:2019-04-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1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 1 精品教案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2) 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3) 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 15 日 8 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 ,即是一些

2、研究对象的总体。阅读课本 P2-P3内容二、新课教学(一)集合的有关概念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2.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 ,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3. 思考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1) 大于 3 小于 11 的偶数;(2) 我国的小河流;(3) 非负奇数;(4) 方程 的解;210x(5) 某校 2007 级新生;(6) 血压很高的人;(7) 著名的数学家;(8)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9) 全

3、班成绩好的学生。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4.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 A 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 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 A 的元素,或者不是 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5.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1)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belong to)A ,记作:aA(2)如果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4、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例如,我们 A 表示“120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 3A4 A,等等。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 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a,b,c,表示。常用的数集及记法: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记作 N;正整数集,记作 N*或 N+;整数集,记作 Z;有理数集,记作 Q;实数集,记作 R;(二)例题讲解:例 1用“”或“ ”符号填空:(1)8 N; (2)0 N; (3)-3 Z; (4) Q;(5)设 A 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例 2已知集合 P

5、的元素为 , 若 3P 且-1 P,求实数 m 的值。21,m(三)课堂练习:课本 P5 练习 1;归纳小结: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作业布置:1习题 1.1,第 1- 2 题;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

6、;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集合1,2、(1,2) 、(2,1) 、2,1 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一) 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如:1 ,2, 3,4,5 ,x 2,3x+2,5y 3-x,x 2+y2,;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3元素不能重复;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

7、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用列举法表示为 1,2345,.例 1 (课本例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 10 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 x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 1 到 20 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4)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0;.y思考 2:(课本 P4 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一般格式: ()xAp如:x

8、|x-32,(x,y)|y=x 2+1,x直角三角形, ;说明:1课本 P5 最后一段话;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与 y|y= x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 ,即代表整数集 Z。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 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 R也是错误的。例 2 (课本例 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 x22=0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 10 小于 20 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组 的解。3;1.y思考 3:(课本 P6 思考)说明:列

9、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二) 课堂练习:课本 P6 练习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 0 的所有奇数集合 Ax| Z,xN,则它的元素是 。43x已知集合 Ax|-35; x|x6 x|x5 ; x|x3 x2二、新课教学(一). 交集、并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思考 1考察下列集合,说出集合 C 与集合 A,B 之间的关系:(1) , ;,35A2,461,2345,6B(2) , ;Ax是 有 理 数 ,BxCx是 无 理 数 是 实 数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6 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

10、合 A 或属于集合 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 A 与集合 B的并集(union set) 。记作:AB (读作:“A 并 B”) ,即,x或用 Venn 图表示:这样,在问题(1) (2)中,集合 A,B 的并集是 C,即= C说明:定义中要注意“所有”和“或”这两个条件。讨论:AB 与集合 A、B 有什么特殊的关系?AA , A , AB BAAB A , AB B .巩固练习(口答): A3,5,6,8,B4,5,7,8,则 AB ;设 A锐角三角形 ,B 钝角三角形,则 AB ; Ax|x3,Bx|x3,Bx|x0,Bx|x 3,则 A、B 与 R 有何关系?二、新课教学思考 1

11、 U=全班同学、A= 全班参加足球队的同学 、B=全班没有参加足球队的同学 ,则 U、A 、B 有何关系?由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集合 B 是集合 U 中除去集合 A 之后余下来的集合。 (一). 全集、补集概念及性质的教学:8 全集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set), 记作 U,是相对于所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9 补集的定义:对于一个集合 A,由全集 U 中不属于集合 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 A 相对于全集 U 的补集( complementary set) ,记作: ,UC读作:“A 在 U

12、中的补集” ,即,Cx且用 Venn 图表示:(阴影部分即为 A 在全集 U 中的补集)讨论:集合 A 与 之间有什么关系?借助 Venn 图分析UC,()UACA巩固练习(口答):U=2,3,4,A=4,3,B=,则 = , = ;UB设 Ux|x6 或 x1,A B=x|x 20, AB=x|1x 3,求集合 B。2P=0,1,M=x|x P,则 P 与 M 的关系是 。3已知 50 名同学参加跳远和铅球两项测验,分别及格人数为 40、31 人,两项均不及格的为 4 人,那么两项都及格的为 人。4满足关系1,2 A 1,2,3,4,5的集合 A 共有 个。5已知集合 ABx|x8,xN,A1,3,5,6 ,AB=1,5,6,则 B 的子集的集合一共有多少个元素? 6已知 A1,2,a,B1,a ,AB 1,2,a ,求所有可能的 a 值。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