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2169605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历史新文化运动说课稿横山镇初中 曾远志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文化运动 。我的说课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一、说教材分析、二、说学情、三、说教法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课后反思。 一、 说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与作用:全节共三大史实: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影响。本节贯穿一个主题:新文化运动。本节重点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难点是为何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因此: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意义是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通过其内容的教学,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

2、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为何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孔教是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对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难以理解。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互相讨论,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共同分析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学生认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把握本节内容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二、说学情俗话说“知人,

3、才能善教;善教,必先知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要围绕学生展开。本节课我所要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因此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去顺应学生的这些特点。同时,刚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太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我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三、说教法学法 1、问题讨论式教学法 著名心理学家米勒说过, “教师应该较少阐述事实,较多提出问题,较少给以现成答案,要指出所教课程的戏剧性及美妙性,引发美感”。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它以问题情景的创设为出发点,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在讨论分析基础上

4、的出结论,使知识系统化。本节内容的教学主要采用此法。2、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处理不同具体问题情景时采用情景设置式教学法、直观图示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配合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概括等多元思维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新青年的创办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们回忆一下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是什么?(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学生活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小节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什么?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生活动:结合课文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具体情

5、况如何?学生回答后,老师评价点拨。、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旗帜:“民主” “科学”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基本内容:四个提倡,四个反对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教师讲述陈独秀,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留学日本,1904 年创办安徽俗话报 ,致力于唤醒民众。曾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斗争中,陈独秀被捕入狱,险些遇难。虽然共和代替了帝制,但整个国家仍处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之中。一次一次革命的失败,使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的政治革命

6、,而中国要成为真正的现代强国,需要一场自下而上的普遍的国民思想革命。1915 年 9 月, 青年杂志创刊。新文化运动由此揭开了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随主编陈独秀迁至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中最重要的核心刊物。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指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他认为“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 1917 年 1 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提出了文学改良需从八事入手。 (42 页活动与探究学生讨论) (课件显示)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了一系列深刻犀利的文章,

7、猛烈抨击封建伦理道德,为文学革命呐喊助威。鲁迅以他坚定清醒的现实主义立场和坚忍持久的战斗精神,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流砥柱和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代表。在新文化运动初期,鲁迅影响最大的则是他的文学创作实绩。同学们,这段投影材料,选自鲁迅小说狂人日记 。这是一篇反对封建的战斗檄文,小说中的“狂人”象征着一代还不能够被多数民众理解的文化先觉者,是一个英勇孤独的战士。他通过痛苦的反思,得出一个振聋发聩的结论:封建宗法制度“吃人” 。在小说的结尾,鲁迅说“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 ,他沉痛地写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鲁迅在狂人日记之后, “一发而不可收” ,写出了孔乙己药等著名小说,

8、深刻揭示了封建传统思想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他解剖中华民族国民性的弱点,意在暴露社会病根,以引起疗救者的注意。他把自己这一时期的小说结集时,取名为呐喊 。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学生看书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 41 页内容,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问题一、新文化运动的新是什么意思?回答一:“新”是针对旧的。新的含义应该是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去反对封建的思想文化。问题二、新道德是什么?旧道德是什么?回答二:新道德应是资产阶级的道德,旧道德应是封建的道德。问题三、新文学是指什么?旧是文学指什么?回答三:新文学指白话文,旧文学指文言文。问题四、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什么?回答四:新文化运

9、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 ,针对的是专制与迷信。(二) 、 “新世纪的曙光”教师提问什么事件的发生,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学生回答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教师提问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是如何传播的?学生回答1918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这年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教师引导课文

10、最后一段内容,请结合自己的理解,说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学生回答回答一: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孔子的地位。回答二: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回答三: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个沉重打击。回答四: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回答五: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回答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回答七: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地结合起来。回答八: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教师强调课本上提到“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从两个方面去入手。一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对后来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中国传

11、统文化中影响近代化的因素的否定和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向往。二是大凡进行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有时必须进行“矫枉过正” 。即“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否则,艰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体上看,新文化运动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把中华民族引上了一条民主的、科学的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教师总结兴起标志 新青年杂志创刊 1915 年旗帜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 内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以李大钊为代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12、利 每周评论 意义批判封建专制思想;追求民主和科学;有利于文化普及和繁荣;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发生起了宣传和动员作用(四) 、 布置作业五、说课后反思历史学习主要是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中获得人生体验、人生意义和人生启示,从而得到人格的发展和修养的内化。教材只是“活”的脚本,要想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去探究未知的领域,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挖掘,重组。发现教学内容的美。在讲述新文化运动一课时,我让学生首先查找了鲁迅的作品。陈独秀的作品和主要生平事迹,在针对教材的内容细

13、分析,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孔子的儒家学说联系现实中的是事物和历史中的做对比,使学生感受鲜活的历史。同时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去体验和深层次感受中国古老文化的精髓和其中蕴含的人文美,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课堂教学并不是要追求表面的热闹,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优势。这种方式既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自己动手动脑和育秧表述能力,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学生敢想,敢说的人多了,课堂氛围更活跃了,教师一言堂的状况改变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以上是我对新文化运动的教学设想和说课,请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