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设计(20届)N大学田径运动员身体成分测量与评价所在学院专业班级体育教育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I摘要【摘要】为挖掘田径运动潜能、实施科学选材以及为评定训练效果提供参考依据,又遵循理论来自实践原则和实事求是原则,选择N大学田径项目运动员(短跑组、投掷组、跳远组、长跑组)为实验对像。本实验运用INBODY30进行测试,并通过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不同田径项目运动员在体液分布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在各肢体的肌肉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BUT,DISTRIBUTIONINTHELIMBMUSCLES,THEREWASSIGNIFICANTDIFFE
2、RENCEP005,FATPERCENTAGE,ONTHEOTHERTHEREISALSOSOMEDIFFERENCENINGBOUNIVERSITYOFRECOMMENDATIONSTOFURTHERENHANCETHEIRPROFESSIONALTRACKANDFIELDATHLETESTRAININGANDATTENTIONTONUTRITION【KEYWORDS】ATHLETESFLUIDMUSCLESBODYCOMPOSITIONIII目录1前言12研究方法与对象221研究对象222研究方法2221文献资料法2222实验研究法223数据处理33研究结果与分析331体液成分3311细胞
3、外液/体重指数3312细胞内液/体重指数3313体液/体重指数3314讨论与分析332水分分析4321左上肢水分量5322右上肢水分量5323左下肢水分量5324右下肢水分量5325躯干水分量5326讨论与分析533非体液成分6331脂肪/体重6332肌肉/体重6333蛋白质/体重6334讨论与分析74结论与建议841结论842建议8参考文献10致谢11附录121前言随着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运动员,其中不乏对运动员训练模式、运动力学等关注,例如对乒乓球冠军马琳、拳击运动员邹市明、体操运动员杨威等人的关注。理所当然,也有人关注运动员身体成份特点和肌肉分布特征。总所周
4、知,人体是由骨骼、肌肉、脂肪、体液等组织及内脏器官组成。人体的体重也就是这些组织重量的总和。根据生理功效的不同,常把体重分为脂肪重体脂和去脂体重重。而对于运动员来说,保持身体成分的合理比例,可以有效控制体重、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保持最佳运动能力、发挥机体最大的做功能力,是优异运动成绩的主要获得方式。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运动员的身体成分与其专项训练的联系。其实,身体成分研究早已在全球内发展迅速,最早始于1942年弗尔汗对水上运动项目单位体积体重的研究。最近几年国外一些学者对运动员成分的特点、体成分与运动成绩的关系、运动对合格成份的影响及遗传选材等进行了研究。体成分这一指标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
5、许多方面。我国在50年代就有研究人员用水下称重法测定过男子体质成分含量(赵铁千等人,1957年),在体育科研中近十年体成分测定的研究也已经普遍适用于体质测定、运动员选材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等研究过程中。然而,对于田径项目运动员,文献资料只止步于对各个单项的研究。如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吕新颖的不同投掷项目运动员体成分调查分析;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上,彭红,吴家琳等人的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身体成份的研究中“用韩国INBODY30型人体成分分析仪对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体成分进行测试,得出我国男、女铅球运动员体成分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显示,我国男子优秀铅球选手与世界同项目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女子则相差较小。”
6、等等只限制于单项,而并未综合田径各个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其身体成分特征与专项训练的差异。因此,本论文选取田径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为研究分析田径项目之间其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与专项训练之间的联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另外,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对象N大学田径队,最近几年一直在稳步前进,在2006年获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甲B组团体总分第一名,2007年获浙江省第十二届大运会田径专业组团体冠军,所以本课题的实验对象有一定的数值参考价值。本课题将通过对N大学田径项目运动员进行详细实验研究,具体了解田径项目运动员身体成分组成特点及肌肉分布的差异,为挖掘运动潜能、实施科学选彭红国内外对运动员身体成份的研究(综述)N北京体育
7、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6月第8卷第2期吕新颖不同投掷项目运动员体成分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年5月第24卷第3期彭红,吴家琳等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身体成份的研究N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26卷第1期2材以及评定训练效果提供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与对象21研究对象以N大学田径项目运动员(短跑组、投掷组、跳远组、长跑组)为实验对象,研究对象一般身体特征见表1。表1受试者一般身体特征XSD项目人数(人)性别年龄身高(CM)体重(KG)男女短跑组跳远组投掷组长跑组1583610324551220200101420125099120000100020333150617206757
8、63170500120361783333512175000850963473596957425102388900019846610339464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围绕着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通过查找N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期刊和网络资料,认真查阅了近10年来在运动员身体成分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经验,并对近5年来的资料进行了重点阅读,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与支持。222实验研究法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INBODY30)作为实验仪器,其INBODY30生物阻抗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于生物组织对外加电流场具有不同导电作用,当在人体表面加一固定频率的低电平电流时,含水70以上的肌肉组织是良好导体,而含水较少的脂
9、肪组织近似为绝缘体,因此通过测出阻抗值可计算出身体成份。生物阻抗分析仪用于人体成份分析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人体具有圆柱状的几何外形,生物组织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分布均匀而恒定。与其他测试方法相比较,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仪不仅精度高,尤其可测定身体不同部位的水分分布与身体发达程度,更为其他方法所不及。实验测试指标主要体液成份和非体液成份两个部分。其中体液成份指标包括总体液、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非体液成份包括蛋白质、肌肉重量、脂肪重量及无机质重量等。为了便于项目间比较,均取其相对值。为避免引起测量结果误差,做了以下措施1测试前为保证测量的整体准确性,尽量在每日肖贵遐,刘国庆等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价人体成份J中国医
10、学物理学杂志,1998年01期3同一时间进行测量,通知受测试者测量时间为早上10点30分12点;未在大量进食或饮水后,以及在脱水状态下,进行测量;将手掌及脚底的灰尘及污垢清除干净,防止脂肪测量值比真实值低2测试时要求有电磁波辐射的设备远离,如手机;赤脚站在电极片上;保持双臂自然下垂,同时肢体间不得相互接触;少量说话不会影响测量,但少量移动会对测量有干扰。23数理处理通过INBODY30测得的实验数据,均用EXCEL软件进行处理。另外,统计处理采取双侧T检验法,并以P005)。312细胞内液/体重指数长跑组运动员与跳远组运动员细胞内液/体重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与其他两组组运动员的数据
11、值对比,相差值较大,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受试者。另外,投掷组运动员的测试值最小。313体液/体重指数由表2可知,长跑组与投掷组运动员液体/体重指数的相差值较大,长跑组的指数明显高于投掷组。然而短跑组和跳远组运动员的指数分别在第二和第三,且这两者间的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314讨论与分析陆大江,陈佩杰等身体成分测定方法介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5月第21卷第3期4体液的含量及其分布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及机能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不同肌纤维具有不同的形态、组成和结构特点,因而细胞内、外液比例有所不同,即快肌纤维体积较大、细胞内液含量较高;而慢肌纤维体积较小、细胞内液含量相对较少,但是慢肌
12、纤维毛细血管密度较大,血流灌注量较多,故细胞外液较多。由此可见,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外液指数(外液/体重)较大,而速度性运动员内液指数(内液/体重)较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长跑组显而易见属于耐力性项目,短跑组属于速度性运动项目。从两组的体液/体重指数看,两者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速度和耐力性训练对其体液含量影响差异较小。但从细胞内、外液分布比例看,长跑组运动员和短跑组运动员相差值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N大学长跑组运动员显然在整体素质上略高于短跑组,无论是外液/体重指数还是内液/体重指数,均是长跑组大于慢跑组。从运动生理分析,跳远是属于快速向前非周期性运动,属于高速度爆发力量性项
13、目;另外投掷组运动员属于速度力量性运动项目,从这点看,跳远组和投掷组运动员同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所以从两组运动员三个指数的相差值分析,虽然跳远组均大于投掷组,但通过T检验,两者间并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32水分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和分析是从运动员整体的体液上分析,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项目之间存在的差异,针对运动项目运动特点,将从运动员的各个肢体的水分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见表4)表4N大学田径项目运动员肢体水分量分布特征XSD项目左上肢水分量右上肢水分量左下肢水分量右下肢水分量躯干水分量短跑组跳远组投掷组长跑组1904038016400525263707961872061019730396168
14、5051627470832190805916135086356311565752012346227139161500870563915587637122762701414164072258147503247209674682162333604图1四组受测试组各肢体水分量平均值曲线图尹军,孙庆平等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2月,第27卷第2期024681012141618202224左上肢水分量右上肢水分量左下肢水分量右下肢水分量躯干水分量短跑组跳远组投掷组长跑组5321左上肢水分量由表4知,投掷组的左上肢水分量明显超过其他三组受试者(P005),而跳远
15、组依然位居该组测试值的最低值(16850516)。323左下肢水分量从表4数据看,跳远组依然是测试组中数值最低的,四组的大小顺序无非是短跑由排列第二跌到了排名第三。324右下肢水分量根据测试前询问,跳远组有6人为右脚起跳者,投掷组运动员均以右脚为支撑脚。但是,仍然不能改变改组的数值大小顺序。同时,该组数据都大于左下肢水分量。325躯干水分量投掷组运动员在表4中的数据,一直比其他受测试组数值高。在躯干水分量测试中跳远组的数值是最低的,其次是长跑组。但是,从T检验看,四组受测试组数据均无明显差异(P005)。326讨论与分析将身体水分作为肌肉发达与否的指标的基本原理在于生物阻抗分析仪的基本原理生物
16、组织对外加电流场具有不同导电作用,当在人体表面加一固定频率的低电平电流时,含水70以上的肌肉组织是良好导体,而含水较少的脂肪组织近似为绝缘体,因此通过测出阻抗值可计算出身体成份。所以肢体水分的含量可以看作是肌肉的分布情况。现代训练理论认为,训练所引起的肌纤维适应性变化,具有很明显的专一性,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的运动专项或者不同的训练方法上,而且也表现在受训练的局部上,即使同一个体,各部分肌肉活动的程度不同,反映也不同。就如本次实验对象四组受测试组运动员虽然他们对躯体不同部位均有严格的要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投掷是在下肢、躯干、上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上肢肌肉活动能力的运动项目,所以其上肢
17、肌肉均大于各组,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长跑组肌肉/体重指数较高,其次分别是短跑组、跳远组,最后是投掷组。333蛋白质/体重指数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包括肌肉)的主要组成成分,也是人体机能的调节剂和能源物质。从表5可知,投掷组的蛋白质/体重指数较低,其次是跳远组、短跑组,而长跑组的该组数值相对较高,但四组受测试者均无显著性差异。334讨论与分析郭元奇对跳远运动员速度性力量练习手段的研究N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6月,第23卷第2期7人体是由蛋白质、脂肪、无机质及水等化学物质组成,人体体重是指这些物质重量的总和。由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因此,具有不同体成份组成的个体其功能有所不
18、同。非体液成分是指人体的脂肪、蛋白质、无机质以及由此组成的肌肉、瘦体重等成分。本实验抽取脂肪、肌肉、蛋白质三个指标作为表5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不同项目运动员体脂比率的差异与其所从事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其能量代谢有关。由表5可知,长跑组体脂比率均比其他三组低,因为长跑属于有氧运动项目,能量代谢以有氧代谢为主,在运动过程中对脂肪的消耗较多,故体脂比率较小。而作为投掷运动项目,在一般情况下,体重越大,绝对力量越大,这种主要由体重和绝对力量决定的爆发力称为绝对爆发力。绝对爆发力对投掷运动员十分重要,具有较高水平的绝对力量,才能将器械投掷的更远。而运动员专项成绩随着瘦体重的增加而提高,所以增加去脂体重,可
19、有效提高肌肉的质量,对运动成绩的提高会起良好作用。可见,力量和去脂体重呈正相关,当体脂过高时,会增加肌肉收缩过程的摩擦力,影响肌肉力量的发挥。如表5所示,N大学田径队投掷组的体脂比率过高。另外,虽然本次实验对象N大学田径队的四个项目分属不同动作结构的运动项目,他们对躯体部位的要求却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从表5可知,在肌肉/体重的指数上四组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众所周知,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长、发育等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也是肌肉的主要成分,对于肌肉的生成、代谢和维护起重大作用,是维持组织修复和新生的原料,因此在蛋白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使骨骼粗壮,肌肉发
20、达,力量素质提高。补充蛋白质时应注意和力量训练相结合,肌肉和力量的增长必须依靠长时间的艰苦训练,通过疲劳以后的超量恢复来达到增长肌肉和力量的目的,实践也证明单纯补充过多的蛋白质而不注意力量训练不能促进肌纤维增粗。不同的运动项目由于运动特点不同,对于蛋白质的需求量也不同,因此有必要区分对待。力量型项目如投掷、跳远的能量代谢最大特点是运动员体内蛋白质代谢速度较快,同时训练中要求较大的力量和神经肌肉协调性,运动强度大、缺氧严重、有间歇。由于骨骼肌内蛋白质增长和力量增长的需要,对蛋白质营养要求较高,其供给量要占到总热量的15或更多(每公斤体重2克或以上)。速度型项目短跑的能量代谢最大特点是能量代谢率高
21、,运动中高度缺氧,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和无氧糖酵解供能,短时间内在体内生成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易造成乳酸堆积。由于肌肉剧烈收缩和神经活动高度紧张,因此也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需要量和力量型运动项目相差不大。耐力型项目如长跑、马拉松、全能等的能量代谢最大特点是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不大,但是完成总的运动量时机体总的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持续时间长、无间歇,体内的物质代谢以有氧为主,8糖元大量消耗,容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由于总能量消耗很大,体内各种营养成分都有较大消耗,蛋白质也不例外,因此应供给充足的蛋白质,以补充运动时机体的消耗,其供热量应达到总热量的1214
22、每公斤体重1620克。另外,为了保证体内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还需要额外补充优质铁剂和优质蛋白,因此补充蛋白粉也是非常必要的。经本次实验使用仪器INBODY30测试,跳远组有375的运动员蛋白质缺乏,长跑组则有6667的运动员缺乏蛋白质,说明两组组运动员需注意适当补充蛋白质,以提供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和加速运动后的恢复。4结论与建议41结论411长跑组与短跑组的体液分布特征指数和水分分布特征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速度和耐力性训练对两组运动员体液含量影响差异较小。412投掷组上肢肌肉与其他三组受试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投掷组与其他三组均对躯体不同部位有严格要求,但侧重点不同。
23、413跳远组在水分分布特征分析中,数值是最低的,不能表明肢体体液分布与其运动训练的动作结构及其肌肉的转移适应性变化有关。414投掷组脂肪比率比其他三组都高,且与长跑组形成显著性差异,然而力量和去脂体重呈正相关,当体脂过高时,会增加肌肉收缩过程的摩擦力,影响肌肉力量的发挥。415长跑组与跳远组运动员均存在蛋白质缺乏,在这里即体现其在能量代谢上的速率较快又表明运动员存在营养补充与训练的问题。42建议421针对长跑组与短跑组在体液分布和肌肉分布特征上的不明显差异,可进行进一步仪器分析,根据其肌肉的横断面积进行分析其速度与耐力性训练对两组运动员的体液分布到底有无差异。422跳远组和短跑组下肢力量不能在
24、本次实验中体现,一方面进一步仪器分析其大腿肌群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其专业化负荷训练,因为最大力量是发展快速力量与爆发力的基础。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可采用组合训练法,即先采用负荷最大、动作速度快,重复次数少的练习,力求增加工作的肌纤维数量,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工作的强度和协调性,然后紧接着做轻负荷、快节奏的练习和专门的运动练习,提高肌纤维同步工作效率和参加工作肌肉的协调性,这样能达到最大力量与快速力量同步提高的效果,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423投掷组体脂比率较高,而高水平运动员,是去脂体重大,说明肌肉重量大,肌肉力量的潜力9也大。所以建议投掷组运动员注意降低体脂比率,增加去脂体重,加强专项运动训练
25、负荷。424跳远运动员在加强下肢力量训练的同时,不可忽视对躯干肌肉的训练,躯干肌肉的发达可以带动跳跃过程中的动作、传递能量。425长跑组和跳远组均出现了蛋白质缺乏情况,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外研究显示,未有深度研究。只是从两组运动项目分析,前者属于单位时间内,能量总消耗量大,后者属于单位时间内,能量代谢速率快。因此,两组运动员均需要加强日常饮食中对蛋白质的摄入,必要时可采取摄入蛋白粉来达到快速补充效果。426由于N大学田径项目运动员人数的有限,若要对田径项目运动员身体成份做进一步了解,需要继续对其进行跟踪研究,为科学选材及训练提供依据。10参考文献1代毅不同健身形式对女性体成分和骨代谢的影响J中国
26、体育科技,2006年(第42卷)第2期2吕新颖不同投掷项目运动员体成分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5年5月第24卷第3期3段文杰不同项目女子优秀运动员身体成份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11月第21卷第6期4李绍荣大学生身体成份、机能和运动能力水平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5月第25卷第3期5郭东明、胡小岗等大众艺术健身操对女子体成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39卷)第9期6彭红国内外对运动员身体成份的研究(综述)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6月第8卷第2期7侯少华,侯曼人体体成份检测方法J体育科研,2004年第25卷第6期8陆大江,陈佩杰等
27、身体成分测定方法介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5月第21卷第3期9于凌霞,王连成等优秀足球运动员身体成分的调查分析J健康教育,2008年3月第17卷第6期10高红,杨则宜等中国优秀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初步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年04期11高新友,徐苗等不同项目男子优秀运动员体液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2006年12肖贵遐,刘国庆等用生物电阻抗法评价人体成份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1998年01期13彭红,吴家琳等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身体成份的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年1月第26卷第1期14彭红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06年5月15尹军,孙
28、庆平等田径速度性项群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2月,第27卷第2期16郭元奇对跳远运动员速度性力量练习手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6月,第23卷第2期17KAIZONGMA,DONALDPKOTLERRELIABILITYOFINVIVONEUTRONACTIVATIONANALYSISFORMEASURINGBODYOMPOSITIONJJLABCINMED,VOLUME127NUMBER5,MAY199618DAVIDBRODIE,VICKIMPSCRIPBODYCOMPOSITIONMEASUREMENTJNUTRITIONVPL14,NO3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