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名称: 大气的受热过程 所在区县:西城区教师姓名:王菲 学校:北京三中 编号:教师年龄:28 教龄:6 年 职称:中教二级教学背景分析(一) 对课标的理解与把握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在指导意见中对该课标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阅读相关图表,说明大气的热量来源,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大气运动的形成原因。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运用热力环流 ,分析实际问题(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季风等) 。 ”课标要求“运用图表说明过程” ,那么就要求本节课所选用的教学资源以各种类型的图表为主,并且以此为载体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根据指
2、导意见中的要求,对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大气的热量来源,以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而最终的目的则是学生能够描述整个大气的受热过程,并且运用以上原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根据指导意见中的要求,该课标点不仅包括大气受热过程的基本原理学习,还应该包括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学习。但是由于课时所限,我准备将大气热力环流部分的内容学习放在第二课时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分散难点,利于刚刚接触这部分知识的学生进行学习。(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教学观。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并且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吸取新的知识,最终解决问题的
3、过程,将新知识建构到既有的知识体系当中,使学生自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且能够从该体系中提取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中图版高中地理教材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中的第一个部分。根据对课标的解读,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重点关注大气的热量来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本节课能力要求主要体现在阅读、分析图像的能力,从相关的图表资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关注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突出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标要求。虽
4、然本节课的课标具体要求很多,但是限于课时的局限,我主要选择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分析与描述这一部分来设计内容。对于热力环流部分,留待第二课时进行分析。本节课仅仅在分析大气受热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热力环流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准备。(四)学生情况分析我所任教的学生属于普通校高一新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们刚刚结束了关于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的学习,也就是说他们刚刚度过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难点最为集中的一个章节。而进入本章内容的学习后,学生们觉得离生活近了很多,难度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也更大了。在知识储备上,这些学生并没有学习大气原理的经验,但是他们有很多生活的体验,可以帮助他们验证、体会这些地理原理。在学习
5、能力上,我的学生是比较弱的,特别是读图析图能力都是比较差的,因此本节课也会以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为一个重点。教学目标1.阅读课本文字和图表,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三个表现,解释相关地理现象。2.通过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说出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说明大气的保温作用。3.对照示意图解释常见地理现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导入新课 播放特殊天气现象图片,思考其成因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绘图学习师生同绘:师生共同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描述其过程填绘空白图:运用所学原理解释地理现象通过绘图的过程明确大气受热过程的环节和原理,并且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阅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阅读课本,解释天气现象阅读示意图
6、:大气削弱作用在地球上的差异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部分内容归纳小结 利用板书总结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反馈练习 阅读天气预报数据,完成问题 检测学习成果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运用图表,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2.地理图表的应用(二)教学难点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中图版必修一教材,结合人教版教材内容的自制学案,自制 PPT 课件(二)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电子白板(三)主要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以教师为主的活动 以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播放】
7、特殊天气现象的图片以上这些现象都是这两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理事件,有一些甚至也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吗?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解决以上的问题。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小组活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上 3233 页的相关课本内容,解释前五个特殊天气现象。1.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喷发,火山灰笼罩整个马尼拉城,白天宛如黑夜;2.北京的“黑昼”3.中国南极考察队的全副武装;4.北京城市空气质量较差时,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是灰白色的。小组讨论,共同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划出重点,在学案中相应位置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解释地理现象通过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方式,解决
8、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探究的能力【出示】图 2-1-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结、板书】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三个表现,即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其中吸收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被吸收的最少,大部分可以到达地球表面。阅读图表,总结讨论的知识,内化记忆通过阅读图表,指导学生示意图的阅读方法,同时小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阅读学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我想刚才在读书的过程中大家都看到了这个比例,太阳辐射中大约有 19%被大气吸收了,约有 34%被地面和大气反射、散射回宇宙空间了,只有 47%的太阳辐射能够达到地表面。那么这 47%的太阳
9、辐射是否均匀地分布在地表呢?【出示】大气的削弱作用随时间和纬度变化示意图【问】请同学们根据以上两张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随时间和纬度的变化规律。阅读示意图,思考、回答问题结合第一章所学知识,解释太阳高度角与大气削弱作用的关系,联系新旧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承转从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正是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的存在,白天地表温度才不至于升高到人类无法承受的程度。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会是怎样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看下面这样一组数据。【出示资料】起承转合月球与地球在与太阳的距离上差异不大,但是月球表面在白天阳光直射时的温度可以高达 127,而夜晚又可以降至-183。通过对月球的分析可以想见,
10、大气对于地球上的生命体的生存有着多么巨大的意义,不仅提供呼吸的氧气,更是在白天隔热,晚上保温,那么为什么大气可以保温呢?下面我们就共同用一张图来解决一下刚才的问题。【画图】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问】从以上图示中可以看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问】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是什么?【问】是图中哪一类辐射起到了保温作用?在学案上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根据自绘示意图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与学生共同绘制示意图的过程,明确大气受热过程以及大气的热量来源。绘图学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出示】地球和月球受热过程对比空白图【问】请你填写图中箭头的名称,解释地球和月球温度差异的原因【出示】温室大棚的图片
11、【问】这个景象多出现于我国的北方农村还是南方农村?它有什么作用?请你用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解释它的原理。利用所学原理,解决问题利用所学原理,解释承转中的地理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归纳小结通过这样一张示意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大气的的受热过程,既然是受热过程就要有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其次就是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被大气削弱了,而这一部分包括地面辐射就加热了大气,当然,近地面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还是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返还地面的过程大气逆辐射就起到了保温的作用。因此我们就用十五个字来概括一下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小结本节课知识,完成板书课堂反
12、馈【出示】天气预报数据日期9 月15 日9 月16 日9 月17 日10 月6 日10 月7 日10 月8 日白天晴29晴29小雨24小雨14多云16晴18夜间晴16多云18小雨19小雨12多云12晴8【完成下列问题】1.请你在学案中的坐标系中绘制两个时段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变化曲线2.请你在其上叠加昼夜温差变化曲线3.小结昼夜温差最大时和最小时的天气状况有何特点4.利用所学原理解释以上地理现象独立完成课堂练习课堂反馈练习,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大气上界地面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太阳辐射散射作用吸收
13、作用反射作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板书设计学习效果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堂上完成的反馈练习和学案,第二部分是学生关于本节课的评价量表。其中课堂反馈练习主要是关于大气受热过程的一道练习题,其中包括了资料阅读、坐标图的绘制、以及运用所学原理描述和阐释题目中的地理现象,可以比较好的检测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教学设计特点及反思反思我的这节课,我认为“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部分内容虽然难点不是很多,但是却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因为它紧紧联系着后面所要学习的难点知识大气的运动。而且这一部分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这个原理可以解释生
14、活中的很多天气现象,体现了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本节课的亮点是:1.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节课我采用一些真实的天气现象作为引入,创设了新的学习情境,提出了本节课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逐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相关的地理原理,达到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最后的课堂反馈练习采用的也是北京真实的天气预报来设计的问题,同样还是运用所学原理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2.在实践中学,用所学实践。本节课的第一组学生实践活动是通过小组合作阅读课本的方式,学生们共同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第二组实践活动是学生和老师一起来绘制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通过绘图的过程体会大气受热过程的各个环节。最后学生再利用所学地理原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实现活学活用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