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敖林学校 孙 艳 梅一、教学设计:1、 学习方式: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并且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互相垂直、平行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熟练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灵活的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使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2 、学习任务分析:充分利用教科书提供的素
2、材和活动,鼓励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以直观操作的基础上,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注意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能运用自己的方式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3、 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了解了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另外,学生也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能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4、 教学目标:(1)学生在教
3、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2)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的判定方法,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发展有条理地表达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5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从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到动手操作,交流,直至归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更重要得是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应用数学。难点:三角形
4、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特别是创设出问题后,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要做出全面、正确得分析,并对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对初一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几何问题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 点拨、引导,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到合作探讨中来,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并使个性思维得以发展。6 、教学过程(略)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媒体(资源)和教学方式 、反思小结提炼规律 电脑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定义及其性质。电脑显示,小明画了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画一个三角形与他
5、的三角形全等?我们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麽,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对应,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吗?对学生分类中出现的问题,予以纠正,对学生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要,发展学生个性思维。按照三角形“边、角” 元素进行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得出:1、 一个条件:一角,一边2 、两个条件:两角; 两边;一角一边3 、三个条件:三角; 三边;两角一边;两边一角按以上分类顺序动脑、动手操作,验证。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加以比较,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
6、等。下面将研究三个条件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为 40、60、80,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学生得出结论后,再举例体会一下。举例说明:如老师上课用的三角尺与同学用的三角板三个角分别对应 相等,但一个大一个小,很显然不全等;再如同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不等,两个三角形也不全等。等等。(2)已知三角形三条边分别是 4cm,5cm,7cm,画出这个三角形,并与同伴比较是否全等。板演: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由上面的结论可知: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框架,它的
7、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举例说明该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类比着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研究四边形、五边性有无稳定性图形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在生活中都有其作用,让学生举例说明。题组练习(略)3 、( 对有能力的学生要求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推理过程。对一般学生要求口头表达理由,并能说明每一步的根据。)教师带领,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在教师引导下回忆前面知识,为探究新知识作好准备。议一议: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受教师启发,从最少条件开始考虑,一个条件;两个条件;三个条件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
8、种情况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 想一想:对只给一个条件画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画一画:按照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做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 30,一条边为 3cm剪一剪:把所画的三角形分别剪下来。比一比:同一条件下作出的三角形与其他同学作的比一比,是否全等。学生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学生总结出: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举例说明学生模仿上面的研究方法,独立完成操作过程,通过交流,归纳得出结论。鼓励学生自己举出实例,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那出准备好的硬纸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四边形、五边形不具稳定性。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顾反思,归纳整理。 z+z 平台演示z+z 平台演示,教师加以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互动合作。经过对各种情况得分析,归纳,总结,对学生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结论很显然只需学生想像即可,z+z 平台辅助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践、自主探索、交流,获得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