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作者:张帮坤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危害,从两个方面探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问题。第一,作为语言学(即训诂)的教学策略。探讨古汉语语法规则的教学策略,如句式、词类活用、通假现象、古今异义词等,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比较、迁移、联想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讨几条激发兴趣的方法。第二,作为文学的教学策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从文学的角度欣赏文言文,并从中汲取思想精华。主要探讨了初中文言文的语言美、神韵美、思想美、结构美;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比较阅读法。关键词:初中文言文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兴趣激发引 言初中文言文占现行
2、教材篇目的四分之一,约占教学的时间三分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课程改革已历十来年了,但对许多教师来说,文言文依旧是一方“净土”,它依旧是课改的“死角”,很多教师不知从何处去改,也不知怎么去改。很多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上做过不少尝试,也曾大胆的让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也的确相当积极的进行着合作,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这一做法不仅极为费时,而且落实字词很难。当然,这种做法对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的确是大有裨益,可是占学生数大部分的中差生在这一方式之下究竟学到了什么?要知道,我们的教育是大众教育呀!
3、这些学生就连完成基础知识都很难,我们还能要求他们“理解基本内容”、迁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吗?学习文言文当然不是为了考试,但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个不二良方,如果连考试都得不了分的学生怎么能去阅读与理解我们博大的优秀思想文化呢?正是这种思想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一直不敢进行大胆的改革,学生成绩的好坏让教师们不敢相信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文言文,考试考得不好,谁来承担这个责任,如果因为改革文言文教学落个下岗,那才是得不偿失呢,所以我们还是用老办法讲吧。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及其危害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中考文言文的分值在 20 分以上,教师为了提高文言文分数,不得不继承文言文教学的“光荣传统”串讲式:字
4、字落实,句句落实,一讲到底。教师在思想认识上有这样的误解:教学目的只是让学生理解文义;教学任务在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教师教授文言文纯粹是给学生讲一点训诂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解释词语、翻译句子。教学双方对文言文中强烈的文学因素、人文因素等不予重视。串讲式教学必然带来以下危害:1、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实施串讲式教学,学生只有被动的听和记,没有时间去思考,上课时间成了教师的“书记”,课后忙于花时间去记解释、译句子、背课文。学生把文言文学习看成是折磨,根本提不起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不“好”之,不以之为“乐”,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5、。2、学生不会“举一反三”。教师教了“一”,学生就只知其“一”,甚至还有很多学生连“一”都知不完!怎么叫他去“阅读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呢?3、人为的让丰富的文言文变得狭窄。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字词句的落实,不仅仅是句式、语言规则的学习与内化,它应该既是语言的学习,又是文学的欣赏,更是文化的熏陶感染。初中文言文选入的都是富有文学性的文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古汉语知识的同时,提高审美水平,陶冶道德情操,得到心灵的净化。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得到高分,只限于让学生掌握那点可怜巴巴的语言知识,而对文言文中丰富的美的内涵缺少挖掘。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语言知识掌握得不多,而且对文言文深恶痛绝之,这正是捡到芝麻丢
6、了西瓜!为了高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苦,家长陪着受苦,文言文成了莘莘学子难以摆脱的痛苦!二、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文言文的教学可以分为语言训诂的教学和文学欣赏的教学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应该重视,其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一)作为语言学的教学策略。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文段说了什么,这就要进行文意的疏通。而疏通文意必然要涉及到字词的解释,知道常见的古汉语语法规则,了解句式、词类活用、通假现象、古今异义词等。我认为文言文有以下的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学生对文言文的感觉是枯燥乏味,所以得让学生感兴趣。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四条教学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是动机原则,认为学习取
7、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准备状态和心理倾向。学生对学习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的愿望,问题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天然倾向,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用下列方式创设情境:播放影像资料。学习三峡,可以欣赏三峡优美的风光,把学生带到那个情境中去,激起学习的冲动和热情。学习口技可以用一段现代口技表演的录音导入,学生带着浓浓的兴致学习口技,体会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讲相关的故事,或改编故事,或分角色朗读。学习隆中对,就给学生讲一讲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故事和刘备三顾茅庐的曲折经过;对于像唐雎不辱使命公输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
8、文章,就应该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事先应做好相应的指导)。背诵相关诗文,以激发兴趣。教学湖心亭看雪,可以用张岱的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也怕痛,荷锄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仅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来引入,并引导学生评价张岱,以利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请学生背诵与雪或西湖有关的诗句来引入本文。诵读作者的其他诗文或介绍作者的成就、写作背景来引入。比如教学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我们可以应该介绍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方面的成就,让学生首先对苏轼产生一种敬意;也可以用比赛的方式背诵苏轼的诗词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等让学生体会苏轼的豪迈、豁达的胸襟;
9、背诵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认识一个柔情的苏轼。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更好的教,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应该感到满足,享受教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使学生关系和谐,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2、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说反复诵读能领会文章的内涵。熟读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诵读应该有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第二步,粗知大意,掌握思路;第三步,读出语气、语势;第四步,体味情感、感悟意境。在学生诵读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必要时应该进行示范,要结合文章的感情意境指导朗读,要让学生多读一次就有新的体会。不能机械重复的读“望天
10、书”,摇头晃脑读得不亦乐乎,结果是脑子里什么都没装进去。比如课文唐雎不辱使命,我们在让学生读准字音、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分析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历史背景,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讨论,读好两个主要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当学生对人物特点和课文中语气语势的把握都比较到位的时候,再让学生模拟表演。可以指导朗读的文章一定要不怕花时间,要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爱意,觉得学习文言文同现代文一样有趣,甚至更有趣。只要学生爱上了文言文,那一点时间就花得很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嘛。3、借助注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
11、容”。课文的注释比较详细,学生结合注释或进行合作学习就能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注释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下面以三峡第一段为例说明注释的重要性:“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本段的注释有:“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 、“阙”、“亭午”、“夜分”“曦”。根据这些注释,学生很容易明白本段的大意,只要认真推敲两个“自”的意思(前一个是“在”,后一个是“如果” ),那么整段的意思就能够轻松的弄明白了。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释字词和翻译句子,教师就不用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了,学生本身也就有事可做、就有成就感了。只要这样坚持下去,
12、就不会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了。4、教师讲清讲透古汉语语法规则。对古汉语知识教师是有必要进行讲解的,而且应该讲清讲透。古书难懂,主要是因为古代书面语言存在着种种障碍,一类是专业性的,一类是一般性的。语言文字就属于一般性的,这种障碍大致可分为三类:文字障碍,词义障碍,语法、修辞障碍。文字障碍多数是由于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讹误字、避讳字、无句读等造成的。在初中我们主要给学生讲清造成通假的原因就行了。通假字的成因有两类:无本字的通假和有本字的通假。通假字并不都是古人写错字。对通假字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学生从语段句子本身去分析。如“见渔人,乃大惊,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这句中我们结合上下文就能明白,
13、村中人见到渔人后,非常惊讶,但并不是吓得跑回了家,相反他们还把渔人请到自己的家中做客,可见,句中的“要”字应该是“邀请”的意思。这样一分析,学生不光是能准确的记住这句话中的“要”通“邀请”的“邀”,而且还掌握了联系上下文来解释字词和翻译句子的方法。词义的障碍主要有两类,不解古语和词义演变。第一类在初中文言文中都会在注释中出现,所以不是一个大问题。第二类情况我们统称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学生在学习古汉语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今律古的一种语言现象,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准确的识记和掌握,教给学生分析语言的方法并结合事实进行推敲。比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这句中我们可以这样给学生
14、分析:桃花源是理想的居所,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它会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出路的地方”吗?当然不是!所以“绝境”的意思和我们现代汉语中的意思不同,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一句,学生容易明白:“绝境”的意思应该是“与世隔绝的地方”。桃花源人的祖先是不是只带了“配偶”到这里来呢?请学生分析“妻子”的意思。稍一思考就能知道,“妻子”是“妻子和儿女”,与现代所说的“妻子”不一样。语法障碍表现为词类活用、句法障碍、虚词障碍。词类活用。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给学生讲明为什么会有词类活用这种现象。比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一句,大家都知道文中只出现了两只狼,并没有出现一只狗,
15、把这个句子译为“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的面前”是显然不对的。学生明白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不懂“犬”的用法: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又如“拥毳衣炉火”(湖心亭看雪),引导学生自己去译一下,学生认真思考一下就明白了:句中的“炉火”是名词作动词,“带着火炉”。句法上的障碍。说得通俗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些特殊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句式的特点,以便学生能举一反三。比如: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所谓判断句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的句子,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同,而是在谓
16、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当然也有少数用“是”作判断的例子。)对判断句的概念点到为止,但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判断句的特点,以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古代汉语的判断有六种基本形式:主语+谓语+也;主语+者+谓语+也;主语+者+谓语;主语+谓语;主语+副词+谓语+ 也;主语+为+宾语。对初中常见的类型采用举例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这种句式的特点并在翻译句子时自然的运用。虚词的障碍。初中文言文主要引导学生分析“之”“其”“而”等的用法。比如“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处处志之(语助词,无实义) 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去)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
17、,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久之,目似瞑(放在时间词后,无实义) 宋,何罪之有(宾语提前的标志),一个小小的“之”用法很多,这些用法是初中文言文中最典型的,教师必须让学生在这些典型例句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分析判断,反复领会,认真积累例句,形成语感,最终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教师花一些时间引导学生分析体会,不只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方法:学习文言文不是死记硬背,还要有必要的分析,结合上下文和语境的比较分析。教师的讲要注意:不能贪多求全,要重点突出,因材施教;要讲究方法,授之以“渔”。5、背诵的意义和方法指导。对文言文的学习,背诵一定量的文章是非常必
18、要的。背诵是积累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背诵达到一定的量,才可能形成语感,从量变到质变,提升文言文的学习水平。背诵的方法很多,对不同的文章应有不同的背诵方法:记叙性的作品可按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抓住时间词来背诵;说明性文章可按照说明的层次来背诵,如核舟记可按总分总的层次进行背诵,对主体部分又按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背诵;议论性文字可按抓论点、论据或中心句、分承句来记忆,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即可按这种方法来指导背诵。还可指导学生清文章的脉络(桃花源记)或抓警句(岳阳楼记)或抓关键词语来背诵(曹刿论战抓“鄙”和“远谋”)6、古汉语知识积累方法指导。比较法。比较就是把同一篇文章或不
19、同文章中出现的同一个词放在一起区别的方法。如“出”的比较: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拿出 桃花源记);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 观潮);君谓计将安出(产生 隆中对)。又如三峡中出现了三个“绝”字的用例:沿溯阻绝(断绝,阻断);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的);哀转久绝(消失)。教师要强化学生这种意识,通过比较能使积累的知识更扎实,运用起来更灵活。迁移法。即把从此文学到的知识用到彼文中去的方法,这也是学习文言文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它可以是字词的迁移,也可以是句法的迁移,还可以是思想感情的迁移。对于迁移法,教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进行必要的指导,逐渐使学生
20、形成这方面的能力。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这句中的“奔”指飞奔的马,当学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这句时,就要指导学生迁移的方法:先背一句含有“奔”字的古文(可以提示),学生背出了前句,再要求其解释句中的“奔”字,接着让学生讨论后句中的“奔”字。这就是迁移法了。再如句法的迁移。学了“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学生知道这是个被动句,那当学到“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时,教师也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迁移。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之人,经常提醒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那么,学生的文言文水平会很容易提高,而且学习的兴趣会愈来愈浓,就不会那么害怕文言文了。联想法。联想法
21、就是看到某一个字或某一句话就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另一字或一句话的方法。比如,由“斗折蛇行”一句中的“斗”“蛇”(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其一犬坐于前”“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犬”(像狗一样)“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这些是名词作状语,请学生再举几个名词作状语的例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这样引导,让学生打开思路。(二)作为文学的教学策略。初中文言文所选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古代社会的缩略图。写人物上到帝王下到平民百姓;写景物大到名胜古迹小到一沟一壑;有写理想的,有写个人抱负的,有介绍艺术品的,有介绍民间绝技的,有揭示道理的;有神话传说,神奇怪异之事应该说,对学生有极
22、强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学到汉语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1、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美。、引导学生体会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之美。比如三峡一文在语言的运用上就极为精练、传神,寥寥 150 余字,就把 700 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下。文章虽短小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网罗凄猿怪柏,真可谓片言致万语,尺素写千里。比如“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只十六字,就写出三峡山高岭连,江面狭窄,雄奇险拔的特征,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如“春冬之时,则有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句式富有变化,不雷同。以“素”修饰“湍
23、”,以“绿”修饰“潭”,以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写尽了水、潭的色彩;用“回清”描写“素湍”的动态,用“倒影”描写“绿潭”的动态;以“绝”修饰“山”,以“怪”修饰“柏”,“绝”“怪”相应,尽显三峡自然特征;“清、荣、峻、茂”四字富有趣味,极为精练的状写了四种景物,各具特色,又由景物道出了作者的心境。文言文语言优美还体现在以下方面:A句式长短交错,骈散结合,富有变化。出师表 是这个方面的一个典型代表,文章分析蜀国面临的不利的客观条件和有利的主观条件,主要用长句,间杂使用短句,叙述身世和回顾往事也是长短句交错使用,骈散结合,写北伐目标主要用短句、骈句。这种写法使文章错落有致,极富变化,节奏感很强,增强了文
24、章的音乐美,读来顺畅,听来清晰,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这种形式是学生习作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运用。B音韵和谐,有诗歌一样的美感。比如陋室铭的韵脚字是: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 ing 韵,创造出诗歌般的美感。C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很多文言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有利于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创造。与朱元思书可以说是这个方面突出的代表。全文使用了对偶、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极好的表达了对富春江秀美景色的赞美之情和鄙弃名利的思想。岳阳楼记记叙、写景、抒情、议论,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具有很强
25、的艺术感染力。这样的文章很值得教师认真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的写法很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欣赏作品中形象的神韵之美。很多散文也像诗歌一样通过描写形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好好的品味。比如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意境,与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在境界上何其相似!又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通过描写“淫雨、阴风、浊浪、虎啸、猿啼”等形象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的画面,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引发“迁客骚人”产生“去国怀乡”之慨,“忧谗
26、畏讥”之想,“感极而悲”之情;又通过描写春风和暖,湖水清碧,沙鸥游鱼自由闲适,花草生机勃勃和长空无云,皓月千里,湖波闪金,月影如璧,渔歌互和这些形象,极力渲染“喜”的气氛,使“迁客骚人”产生“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自然而然生出“喜洋洋”的感情来。这些感情的产生都是作者通过具体的形象层层铺染而来的。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对文章中的形象进行细致的分析,以便使学生能在对形象的感受中深刻的体会文章的内涵和意境。、理解作品体现的思想之美。选入课本的文言文都是最能体现古人思想的精华,在教学中理应引导学生感悟。伤仲永告诉读者后天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论语十则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方法和为人
27、处世的道理;岳阳楼记告诉我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醉翁亭记展现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为我们勾画了理想的社会蓝图教学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讨论和感悟古人的这些思想精华以及在现实社会中的指导意义。、揣摩作品的结构之美。选入课本的文言文大部分是结构精当之作,其结构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与朱元思书第一段总写富春江 “奇山异水”的特点,总领全文,第二三段分别从“异水”和“奇山”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脉络分明,写景顺序先“水”后“山”,逐层展开,详略适宜,条理清晰。B描写方法多样。或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如三峡第一段先正面描写“自三峡七百里中,
2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三峡山高岭连,中间狭窄的特点,接着又从侧面进行烘托“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用只有在正午和半夜才能看到月亮来烘托三峡雄伟险拔的特点,给人的印象极深;写夏天的水先正面落笔“夏水襄陵,沿溯阴绝”,极写水势凶险,又用“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来侧面烘托,写尽了江水的凶猛之势。或动静结合,多角度写景,如小石潭记写游鱼,作者把鱼“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状态加以对比,一静一动,写出鱼的生动活泼,C布局巧妙,思路清晰。如三峡一文作者首先采取先大后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分明,然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
29、,叫读者恍若身临其境,最后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并且后面三个部分都围绕首段来写。2、深入理解文章的方法:比较阅读。比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就某类事物进行对比研究,找出它们的异同,以探讨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的手段。比较阅读是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拓展延伸,组合积累,从而让学生牢牢掌握知识。其具体操作如下:同一题材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比如在讲授湖心亭看雪时,可搜集有关西湖的其它诗文进行比较。如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接天莲叶无穷碧
30、,映日荷花别样红”,题材相同,不同时代的作者根据不同的处境和游湖的心情,笔下的西湖就有不同的内涵。同一作家的不同文章进行比较。例如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可以把苏的有关诗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前后赤壁赋、江城子密州出猎等均表达了同一类的思想,体现了作者的开阔的襟怀。相关联的作家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了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后,把两作者的处境联系起来,范仲淹是因提出改革措施而被贬官,“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欧阳修是因支持范仲淹而被贬官的,所以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的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语段牵涉到某一类或不同情景时,可以展示相关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与朱元思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写景这个角度,背诵并分析如何写景,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找到:三峡、答谢中书书、小石潭记。总 结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所有的一线教师都应投入到这一改革的洪流中去。只要我们扎扎实实的抓语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指导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学因素、文化因素、人文因素,那么,文言文的教学必将取得很大的进展!【参考文献】:布鲁纳教育过程 宋子然训诂学郭锡良、李玲璞古代汉语 刘增利倍速学习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