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81718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调控-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宏观调控-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宏观调控-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宏观调控-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宏观调控-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宏观调控:七年之旅案例分析面对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政府从 19982004 年面对经济衰退时期,通过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使经济尽快复苏。而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而其所采取的手段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一、具体措施分析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可知应对 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具体措施:1、增发国债(1)基本情况介绍1998 年增发 1000 亿元长期国债;1999 年增发国债共 1100 亿元和 2700 亿元特别国债

2、;2000 年安排了 1500 亿元长期建设国债;2001 年继续增发 1000 亿元建设国债和 500 亿元特种国债;2002 年发行国债 1500 亿元;2003 年全年国债安排使用 1400 亿元;2004 年全年实际安排 900 亿元。19982004 年七年间共发行长期建设国债约 9000 亿元,同期银行发放国债项目配套贷款 2 万多亿,直接拉动投资约四万亿元。(2)分析手段增发国债是属于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理论依据:国家财政部发行国债来控制货币供给,筹集资金,扩大国家的建设规模,有效地集中数额巨大的建设资金,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政府发行国债首先会改变民间和政府部

3、门占有资源的规模,影响社会资源在两大部门原有的配置格局。政府国债资金用于不同方向,又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多方面的影响:用于公共投资,将会改变原有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用于公共消费,将会改变社会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国家发行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过程,能够调节社会总供需关系,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能够促进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增发国债,国家能够较有效地弥补由于经济衰退带来的财政赤字。调节经济国债是对 GDP 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另外,短期国债也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其调节货币流通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基本情况介绍1998

4、 年配套 1000 亿元银行贷款用以加强基础建设,主要用于农林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建设等;1999 年国债中有 1100 亿元是用于各项固定资产投资;2000 年共安排了 1500 亿元长期建设国债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国有企业技术改造、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科教事业发展;2001 年继续增发 1000 亿元建设国债和 500 亿元支持西部开发的特种国债;2002 年发行国债 1500 亿元,重点在于调整国债资金支出方向和结构;2003 年继续调整国债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支出;2004 年减少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支出.七年间总共通过 9000 多亿元国债资金

5、安排了 1000 多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弥补了一些过去多年的基础建设欠账,如新建了大批城市污水治理工程、新增公路 8 万多公里、新建铁路 6000 多公里、新建改建机场 30 多个、加固长江堤坝、淮河污染治理等,改善了吸引外资的整体经营环境,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分析手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理论依据国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拉动国内需求,有利于顺势拉动国内其他产品的需要,能够有效地展开经济刺激计划。加快农村、西部等基础设施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的必经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它加快了农村、中西部的发展步伐,使城乡、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

6、平衡格局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此同时,政府财政政策对基本建设的支持与投资,不仅是我国基础产业建设的重要力量,而且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缓解通缩并消除瓶颈制约的重要手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财政在支持的基本建设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调整税收政策(1)基本情况介绍1998 年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退税率以刺激出口扩大,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1999 年调整部分税种税率,包括提高出口退税率、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和国产设备投资部分抵免(40%)企业所得税、征收个人存款所得税;2000 年降低部分大中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2002 年降低关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和金融保险营

7、业税率等,继续支持农村税费改革。(2)分析手段调整税收政策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中的货币政策。理论依据A、出口货物退免税能够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它可以增强我国出口货物的竞争能力,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能够有力地促进了进口贸易的发展,促进出口企业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的转变。出口退免税可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我国的出口创汇和外汇储备能力,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我国汇率的稳定,为出口贸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口国内紧缺的物资和设备提供资金,为对外贸易全方位、多元化、高速度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国际销售市场,从而带动国内

8、市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促进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降低固定资产税率等其他税率不只是减少对固定资产等的投入,而是为了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鼓励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情况下可以增强企业的信心。4、调节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基本情况介绍1999 年征收个人存款所得税调节个人收人差距和鼓励消费,增加预算单位职工工资、提高下岗职工等低收入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待遇;2001 年提高预算部门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政策;2002 年提高社会保障程度,减轻农民负担,加大科教投入;2004 年加大公共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2)分析手段调节收入分

9、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宏观调的经济手段中的财政政策。理论依据我国居民的消费不足主要是因为收入增长不快,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代表的消费升级还未到来,特别是医疗、教育、养老、住房保障等体系还不完善,高储蓄难以短时间改变。调节收入分配,设法提高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能够有效地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内需,有助于最终解决国内消费不足、储蓄率过高的问题,有利于稳定中国金融市场乃至实体经济的稳定。与此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有效地扩大了居民消费。2、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1、对 19982002 年通货紧缩因素的分析导致该时期通货紧缩的因素如下:一是结构因素导

10、致国内供给相对过剩:需求转变导致某些供给缺位、重复建设加剧产能过剩等。二是体制因素导致国内需求不足:失衡的收入分配格局和滞后的社会保障制度削弱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和意愿。三是亚洲金融危机后外部需求的低迷。2、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1)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市场并非万能,也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缺陷,它的调节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及需求是受价格规律及自由市场机制所影响。同时,在市场机制中必然会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因素一旦干扰市场运行就会产生某种放大效应, 并导致宏观经济的剧烈振荡和波动, 甚至会产生经济危机。因此, 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 势必会干

11、扰宏观经济的协调和稳定发展, 造成宏观经济总量的不平衡和资源的浪费。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增长,但会引发通货膨胀,而高潮后所跟随的衰退却使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种周期波动对社会资源及生产力都构成严重影响。因此, 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成为客观的必要。对我国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一方面可以使市场机制得到修整,或者说,使其缺陷得到克服;另一方面,在市场机制所不及的特殊领域里,宏观调控能够直接发生作用。 (2)宏观调控本身的优势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 着重以整体社会的经济运作,对宏观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干预与控制的过程。宏观调控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宏观调控把微

12、观 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防止和克服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避免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悬殊,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3)政治方面的要求国家宏观调控存在着政治方面的必要,我们知道一国的 GDP 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 GDP 的增长衡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如果 GDP 下滑得很厉害,就会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将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此外,政府有四大职能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要求政府一定要进行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稳定;政

13、府的社会职能要求政府一定要处理好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问题,以促进社会公平,政府还要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有助于解决社会公共职能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为政府承担社会公共职能提供必要条件。政府要建设服务性政府,因此就一定要进行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4)国情的要求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必须在宏观调控方面做的更好。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队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3、宏观调控政策的转型1、国家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4 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进行全面的经济调控,温家宝总理指示

14、控制经济过热,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贷款规模、严格土地管理,坚决制止乱占耕地、认真清理和整顿在建和新建的项目查处违规行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节约资源活动,等等。2、当前宏观调控政策与 19982004 年的比较(1)宏观调控由防止通货紧缩向控制通货膨胀调整(2)货币政策方面由增加货币发行量与扩大信贷规模转变为控制货币发行量与贷款规模(3)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由刺激经济增长转为稳定物价3、宏观调控政策转型的必要性(1)经济形势变动的要求从经济形势的变动来看,中国的经济在一连串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已经渐渐 1997 金融风暴的阴影,经济逐渐复苏,也一定程度上由通货紧缩的危机转为通货膨胀的预期。到 2008

15、 年 9 月 9 日,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对全球各国的经济衰退,中国也随即采取了措施应对危机。然而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后金融危机时期才是对我国经济影响更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时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淡化,经济开始繁荣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变化,例如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房地产出现大规模泡沫等,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所以这个时候的问题就从经济衰退转化为经济过热了,问题的关键也从解决通货紧缩转为防止通货膨胀。 (2)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合理由于 GDP=C+I+G+NX,即国家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是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构成的。而国家购买毕竟只是少数,而且不可能有快速地增长。因此, “

16、投资、消费和出口”一直是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其次是内需,然后是出口。在 1998 启动的大量经济复苏计划作用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转变成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2008 年金融危机后,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出口导向型经济对我国带来的风险,一是由于巨大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顺差,大量外汇涌入我国,央行为了收购这些流入我国的外汇,在外汇占款项目下大量增加货币供应量,也就容易引发总需求膨胀;二是 2008 年第四季度起,当国际市场对我国产品的需求急度萎缩,出口锐减时,我国大量企业甚至倒闭,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快速攀升,生产力过剩的压力很大。

17、然而,内需才是拉动经济的基本动力,就我国的情况而言,第一,我们人口多,我们拥有 13 亿人口,因此国内消费市场很大,内需的拉动力特别强。第二,我们的地区差距非常大。地区差距造成了东部拉动大,西部拉动小。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解决地区之间的差距。第三,从根本上说,要解决消费靠收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过大,分配格局不合理。再加上,金融危机和全球市场的大变,投资和进出口的拉动力度,正在减缓。因此,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多地向拉动内需方面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为消费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3)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地区发展不协调” 。

18、在产业结构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在 GDP 中所占比重偏低;城乡、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故此,国家应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培养一批新兴主导产业来化解当前制约增长的主要矛盾,扩大就业,带动国民经济增长,保证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大部分是以环境资源和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的,能源消耗系数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就是说:每增加 1%的 GDP,能源消耗面临更高的增长,原材料消耗系数也有大幅度提高。这不利于国家经济长期的健康发展。所以,国家需要利用宏观调控政策为经济降温,使经济趋向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哈伯德经济学(宏观) 2010 年 7 月第 1 版【2】百度百科“宏观调控”词条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