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姓名:张达 学号 155458摘要: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我校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总结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力求从多角度认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深层原因,并通过实践探索,提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关键词:初中生 课堂问题行为 矫正策略引言长期以来,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已成为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妨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而且还干扰了教师的教学与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影响到新课程改
2、革的效果。问题行为是一个心理学范畴的特殊概念,本文将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定义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程度不等的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比如:睡觉,小动作多,焦躁,与老师顶撞,等等。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本质上是一个课堂教学行为问题。一直以来,对于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研究,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主要都集中在课堂教师行为与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目前,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提出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与课堂教学目标不一致,影响自己或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的观点。另外,国外研究课堂问题行为的也比较多,他们从教育心理学的
3、角度提示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表现、类型、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但总体说来,这些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于现状的调查阶段,仍处于起步层次。而真正针对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我校地处胶州市的城郊结合部,生源主要来自街道的农村子弟,目前初中教学班为 27 个班,学生的来源比较复杂,除了本地有户口的居民子弟外,大概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来自其它地方的外生。学生整体素质比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多。为此,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学生生理与心理特点,对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其心理动因进行了研究,以期提出预防与矫正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二、研究的方法与数据统计
4、(一)调查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学生课堂的表现及查阅教师的课堂记录。2问卷法:自行设计学生课堂行为调查问卷,对学校所有年级的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了解我校学生主要的课堂问题行为。3个别访谈:通过召开部分学生、教师座谈会,走访重点对象,了解当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及成因。(二)调查对象1我们对全校初一至初三年级的所有同学发放 500 份调查问卷,收回 433 份问卷,回收率 86.6%,问卷有效率 100%。目的了解我校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和出现的频率。2我们选取初三年级和初一年级的 95 位学生(其中男生 50 人,女生 45 人)进行个别访谈,主要了解我校主要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
5、真正原因。3我们选取了初二年级的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的关系。(三)调查的数据与统计通过调查,我校学生主要课堂问题行为主要有以下 13 种情况。调查情况见表。表一 我校学生主要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和出现的频率课堂主要问题行为课堂问题具体表现 经常 有时 合计1.上课有睡觉现象 12.3 34.4 46.72.上课不回答问题 6.2 46.5 52.73.上课时不做笔记 14.1 51.2 65.3课堂不作为行为4.不参与课堂讨论 23.6 30.4 53.65.上课时乱讲小话 25.3 67.4 92.76.上课中顶撞老师 3.2 11.2 14.4课堂乱作行为7.
6、课堂走神次数较多 36.7 52.3 898.老师上课讲的多,学习没兴趣 19.4 39.3 58.79.老师课堂管理不严,学生不认真听讲6.3 33.4 39.710.与某老师关系不融洽,不想听 8.2 13.7 21.9课堂中教师因素11.感觉老师课堂不条理不知所云 16.3 53.2 69.512.不知为谁学习,得过且过 10.7 40.8 51.5自身思想因素13.临近考试心里紧张,不舒服 30.2 45.8 76表二 课堂问题行为与教师课堂管理的关系频率内容是 频率(%) 否 频率(%)老师上课上的不好 25.6 42.3老师管理不严 20.5 62.5老师课堂管理方法不对 19.3
7、 65.8老师没有威信,没有吸引力 15.2 42.3从该统计来看,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体现在“课堂乱作为”的情况中,“课堂中乱讲话”出现的频率多大 92.7%,这也十分符合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同时在课堂的表现中“课堂中走神次数”的频率也达到 89%,说明中学生在课堂专注力方面处在一个不断提升的阶段,这也是提高课堂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通过调查和长期观察所得,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单一的一种原因,而是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学生、教师、环境三个方面。1学生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很多,而其中大多数的课堂
8、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我校学生主要的课堂问题行为归纳起来大概有 13 种,如表一所示,很怕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经常责怪学生学习不努力挫伤学习的积极性,老师经常提问成绩好的同学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发生的频数最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上课听不明白。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自己虽然能够认真听老师讲课,但总是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做起课堂作业来一塌糊涂。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课堂问题行为就暴露出来。对某些科目没兴趣。研究发现,初中学生中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9、化学、政治、体育共 7 科,而高中高考只考语文、数学、英语、 X 科、综合科共 5 科。因此一些中考或高考不考的学科学生认为没什么用,学与不学都一个样,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听课不认真,学习兴趣不浓厚,使某些学科的课堂管理难度加大。学习动机不足,没目标。如表一 “不知道自己在为谁学习所以上课得过且过”回答 “是”的学生占 107%,这一类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学习中毫无目的,不知道为谁而学,为什么而学,有些学生甚至说家长逼他过来读书的,能不能考上大学无所谓。因此整天上课无精打采,作业马马虎虎或连作业都不交,学习成绩很差甚至不在乎自己的成绩。没有良好的生活与作息习惯在受调查的学生中,一部分学
10、生由于缺乏较好的生活条件,人均居住面积不足,往往几个人住一间宿舍或集体宿舍,晚上迟迟不能入睡。也有些学生居住的环境较差,周围环境比较吵,影响了睡眠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学习的压力过大,课外作业偏多,几乎每天都要在晚上 11 点才能完成作业。从而导致睡眠不足,上课时打瞌睡,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产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又如早上没吃早餐,精力不能集中。学生的人格因素。学生的课堂行为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其个性心理特征如能力、性格、气质、情绪等也有联系。例如,内倾化的人格,常表现出抑制退缩行为,不愿与人交往,自我意识强,易受暗示。而外
11、倾化的人格,则喜欢交际,迎合热闹,胆子较大,善于获取新事物,自制能力较弱,违反纪律的情况相对较多。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学生的生理因素也是常导致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生理上的不健康 (无论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发育期的紧张、疲劳和营养不良等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这方面因素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往往被忽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业成绩不良、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教师教学要求的不适应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并引发紧张、焦虑、惧怕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反应就可能演变为课堂问题行为。2教师因素。课堂里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实际上与教师也有关系,有些问题行为就是教师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2、从表二的调查得知,教师方面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教学方法不当,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常见的教学不当有教学要求不当,例如对学生要求过高或过低;教学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时缺乏顺利 “过渡”的环节,使学生无法参与教学过程;讲解不当,教师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无能、迟钝、笨拙,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只困死在一个问题上;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整堂课都是 “满堂灌” ,没有练习,没有活动,没有讨论,课堂枯燥无味。管理方法不当,这可能是教师引起课堂问题行为的最主要因素。这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应过激
13、,滥用惩罚手段。例如,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个别不良行为经常作出过激反应,动辄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责骂,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 “病源体传染”效应。还有些教师过于相信惩罚在解决问题行为方面的效率,常常不分青红皂白地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惩罚。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3环境因素。校外环境和校内环境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大众传播媒介、家庭环境、班级人数与课堂座位编排方式、教学环境
14、的温度和色彩等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课堂行为都会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近些年来,由于高考的扩招,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没有工作分配,一旦毕业就等于失业。因此在很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产生了读书没什么用的想法,我们在调查当中一位家长曾经这样说过, “我的小孩来你们学校读书只要不出事就可以了,读个大学毕业还不是每个月挣几百块钱” 。在父母不和或离异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甚至挑衅生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纪律往往较好,教师用于课堂管理的时间也较少。而人数较多的大班中,由于单位面内人口密度过大,学生的个人活动空间相对受到他人挤占,这往往成为诱发学生
15、好动争吵和产生破坏课堂纪律行为的一个主因。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游戏越来越多,越来越刺激。通过调查发现,少数同学沉迷网络游戏,白天经常到学校附近的黑网吧打游戏,甚至晚上睡觉时逃到外面打游戏。上课时显得心不在焉,无精打采,两眼通红,身心疲惫,甚至趴在桌子上睡觉。这也是造成课堂问题行为的因素,同样要引起重视。四、课堂教问题行为的矫正策略对于学生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应以预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学生适应课堂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基于这样一种思想,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学习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
16、认知结构。教师在每引入一个新的问题时,必须交代清楚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不至于紧张。同时,要引导学生将新知识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整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能力。(二)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应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指导应包括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获得帮助,以及完成作业后干什么、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不能按指定时间完成时怎么办等,这样使学生得到足够的信息。给予学生指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除了言语以外,还可以用黑板,放投影或用纸写指导语。教师积极地回答学生的问题非常重要,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安全、支持的气氛
17、。而采取冷淡、训斥学生的态度只能引起一种消极的气氛。教学应该在愉快、和谐、有序的气氛中进行,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情绪处在平静状态,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才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首先要建立合理的课堂结构,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教学结构。(三)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是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排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行为疗法,需要师生密切配合,使学生明确矫正的目的。心理辅导主要通过改变学生的认识、信念、价值观、道德观来改变学生的外部行为。良好的心理辅导取决于师生间的认知距离和情感距离的缩短。教师对学生必须充满热情,以诚感人,给学生必要的支持。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
18、题和处理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不良行为。(四)学校、家庭双管齐下,共同教育。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互通信息,共同配合,同学生家长一起教育好孩子。要帮助孩子提高自身抵制诱惑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将全部精力用在学习和正当有益的特长爱好。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积极行为的发展。结语:当然,由于课堂面对的学生永远是活生生千变万化的,所以不可能有一劳永逸杜绝课堂问题行为的高招,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研究学生和教材,在努力减少和及时制止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落实教学活动的目标。参考文献1文娟.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与矫正策略J.新课程学习,20142袁莎.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归因分析与矫正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3王建荣.建构良好中学师生关系的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4魏静静.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5龚志雄.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J.广东教育,20086.高长丰.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其干预策略J.教育探索,20067.孙影娟、李志楠.课堂问题行为研究综述J.世纪桥,20108.张彩云.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大出版社10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