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2186246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篇:小学科学新课程学科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合理选择与恰当使用教学方法定位课时教学目标开发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选择与组织活动中有结构学具材料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下篇: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恰当使用一、教学方法的定义: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这一定义包含的几层意思是:1、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2、教学方法的施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使用或设计某种类型的教学方法,还要有学生的配合才算真正使用了某种教学方法

2、。3、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二二、教学方法的分类:国内教育学、教学论著中的典型分类:1、按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导活动分类:第一类:以教师的传授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讲授、谈话、演示等。第二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读书、讨论、实验、实习作业、研究等。2、按学生获得的信息的来源分类:第一类:通过语言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途径获得信息的方法,如演示法、观察法等。第三类: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信息的方法,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研究法等。也有人以语言、视觉形象、动觉刺激为信息载体,依次分得与上述相同的三类:语言传递法、直

3、观显示法、实践操作法。3、按学生认识活动的不同形态分类:第一类: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第二类:以直接知觉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等。第四类:以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扮演角色,暗示教学,观赏自然等。4、从学习结果和情感活动两方面分类。第一类:使学生获得各种学习结果的教学方法。按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指出的 5 种学习结果分成 5 小类:与获得知识信息有关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及程序教学法和发现法等)。与习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示

4、范- 模仿教学法等)。与习得智力技能、认知策略有关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法等) 。与巩固、运用知识技能和关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告示) 。与习得态度有关的教学方法。第二类:与调节情感活动有关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 。三、当前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存在的现象和误区1、教学方法的运用单一化。从众多的科学课堂教学案例发现,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小学科学课堂的核心理念已深深地植入广大科学教师的思想与行为之中,但是相当部分的教师对“探究”与“核心”的理解是偏面的,一些教师认为只有运用了探究法的科学课才是正确的教学方法,不管什么内容,不管内容与材料的内在需要,都

5、要让学生讨论讨论,动一动,将探究活动泛化。看似学生从始至终都在热热闹闹地探究,但学习的实效却十分低下。完全摒弃了传统的讲授法、谈话法、阅读法等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认识不到它们的优点所在。2、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恰当。因为科学探究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有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时不敢指导,一味地追求问题要由学生自己提出,方案要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要由学生自己展开,成果要由学生自己得出;“兜了一个大圈子问题依然没能提出来,不知做什么或怎么做”等现象比较普遍。再者什么情况下需要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指导,什么时机介入,指导到何种程度,是当前科学教学中最普遍,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不

6、同的内容和材料,不同的情景场合等多方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指导的价值和效果。介入过早,指导得过多,就会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而不敢指导或介入得过慢与过弱则会让学生长久地处于无助状态。所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采用恰当方法进行指导,并且要做到适时和适度就显得十分困难。3、教学方法的运用不灵活。科学教材凝聚着广大专家理论与实践的心血,这些内容的编排是以反复研究为基础的,在课改的起始阶段,按教材的编排组织教学是完全可取的,事实上也不可能有一个教师能做到丝毫不差地按着教材的编排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但是,一些教师们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放弃探究教学中任何一个环节

7、和内容,并且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这种无加工和取舍的教学行为反而顾此失彼,没有中心,没有重点,该展开的没有展开,该突出的不能突出。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另外,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探究任务,往往将同一活动割裂开来,要求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地走,没有注意到内容的结构性和连贯性,使学生成了“双簧”中的“表演者” 。四、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以后,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若要通过科学教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关键。人们常说,教学有法

8、,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和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以使所采用的方法发挥最大的效益。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国内有学者对此作过专门的论述,有六个方面: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允许的时间;学生的实际情况( 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教师本人的特色 (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 );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五、 案例描述与评析依据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案例 1: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教学设计本案例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单元的一个内容。这位老师把这课的目标与任务定位在指

9、导学生根据问题初步学习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展研究活动,让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这个过程中这位老师主要运用了实验、观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研讨等教学方法。案例 2:苏教版认识液体一课教学片断本案例的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并没有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表达出教材的编排理念,一方面教师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没有通过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自行设计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并没有引导学生考虑对比实验中的公平性问题,也就是控制哪些变量、如何控制变量,这个案例中的老师假如能很好地把探究性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研讨等教学方法匹配在一起,那也就不会出现老

10、师直接告诉实验操作方法和学生操作错误的问题了。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案例 3:气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本案例采用了典型的引导探究法,采用的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案例 4:蚂蚁课堂实录与评析这个案例是小组合作学习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并且穿插了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交流研讨法、评价法。同时,教师适时提供“自助餐式”探究器材,为学生提供开放的空间,自主的余地,个性化的选择,实现了学习的多样化,教学方式的新式化。依据教学允许的时间选择教学方法案例 5:教科版四上食盐在水里溶解了一课教学设计特别是这样的教师的教学体现了实效性。一节

11、课只有 40 分钟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组织学生探究,教师对活动进行重组,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采用多个实验同时对比进行,节省出时间让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质疑,这无疑是教师教学这一课的亮点所在。张教师很好地把比较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交流研讨法匹配在这堂课中。同时作为为教师要统筹学期所允许的时间,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水平、实验技能、学习兴趣、发展水平等) 选择教学方法A、依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案例 6:教科版四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教学片段怎样把学生的思路从仅仅关注外力的作用转移到关注物体本身的变化上来?这是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关键性问题,也是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12、问题。案例 6 采用先让学生猜想,再指导学生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究,然后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再次探究,得出结论。B、依据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教学片段很好地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谈话法, C、依据学生思维特点、发展水平案例 8:空气占据空间教学片段这位老师采用了“科学答辩”这种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和聪明智慧。依据教师本人的特色(善写、善说、善于用实验说明问题等) 选择教学方法案例 9:稻谷的观察一课教学片段老师的反问法引发了学生的争论在这里还是相当行之有效的。依据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经济状况选择教学方法六、 观点与反思1、灵活地运用探究法

13、进行教学。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在不同班级同一内容教学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3、备课中选取教学方法时进行充分预设,上课时及时调整预设,给学生的生成腾出空间。如何拟订、落实课时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主导教与学的方法与过程,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它由教学目的决定,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课时目标的设定必须从整体着眼,牢牢把握学科教学总目标,还要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反之,学科教学总目标和单元目标又要通过具体的每一节课来实现。描述教学目标大致有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心

14、理学两种不同观点。行为主义强调用可以观察或可以测量的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而认知观则强调用内部心理过程来描述。但重点应说明学习者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一、基本要求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在 1962 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出,一个课时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1、行为 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2、条件 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3、标准 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三要素模式编写的课时目标就很明确具体,清楚地告诉人们,学生将获得的能力具体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基本要求简

15、称为 ABCD 模式:A-对象(audience),即应写明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ur),即应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C-条件(condition ),即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标准(degree ),即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在、也不可能完全机械地按上述要求编写教学目标。二、具体编写方法弥补行为目标不足而提出的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的编写方法。1、 对象的表述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明教学对象,例如, “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等。2、行为的表述最基本的部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用传统的

16、方法表述时,较多使用“知道” 、 “掌握” 、 “理解” 、 “欣赏”等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将学会的能力,如果需要,再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以反映教学要求的提高,如“深刻理解” 、 “充分掌握”等,这些词语的涵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因而使目标的表述不明确,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3、 条件的表述是选择部分,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条件包括下列因素:(1)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 。(2)人的因素(个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个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3)设备

17、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4)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5)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5)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引起行为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刺激的数量如何) 。4、标准的表述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一般从行为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5、基本部分与选择部分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6、内外结合的表述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它本身也有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可能引起人们只注意学习者外在的行为变化而忽视内在的

18、能力和情感的变化。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还有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因此描述内部心过程的术语未能完全避免。我们还需要运用内外结合表述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1)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维度或基本要素有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实践,对与科学相关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课就教学目标而言,对两者进行比较:大 纲 标 准 突 破目标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以及爱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

19、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和行为习惯和科学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发展。1、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并养成习惯。2、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会科学探究。3 从保护和发展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出发培养他们的科学态

20、度与情感,而不是简单地归属思想品德教育。4、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现代科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从表格中不难发展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与大纲比有许多的突破,其核心内容是关于科学探究的引入。科学课标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2)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教学目标体现多元性, (3) “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

21、是科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三、策略指导与案例分析(一)课时教学目标的拟订要突出“科学味”科学不同于自然的新特点,即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要体现科学的本质,要体现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的特点。对科学的本质界定,有不少不同的理解,一致认同的有这样几点:第一,科学是一种实证的系统。既科学是实证的,它可以通过证实的、证伪的方法来判断并得出结果,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是可以检验的。第二,科学的结论是符合逻辑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其结论也是可以改变的。就小学科学课而言,它在以下三方面体现科学本质:一是培养学生的实

22、证意识;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三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实证意识:即科学是讲求证据的,科学的结论可以经得起证实,也经得起证伪。逻辑思维:即科学都是符合逻辑的,科学的结论经得起实证的检验,也经得起逻辑的检验。质疑精神:即科学是没有尽头的,它在不断的质疑过程中向前发展。选自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时案例 1 目标定位一:目标定位二:案例二中,教师很好地把握了科学的本质内涵,将科学教育的宏观目标与现实教材巧妙融合。其中, “会提出有关声音产生的问题。 ”“学会对声音产生的奥秘做猜想与假设。 ”是质疑意识的体现;“学会制定简单的探究活动方案。 ”“会用提供的材料做验证自己猜想的实验。 ”

23、是实证意识的培养;另外现象与结果的推断是逻辑思维的结果。(二)课时教学目标要切实勿空泛既要体现新课标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而对标准的表达要具有可测性。案例 2一杯水的观察方案一中的目标“会用比较方法认识事物、在观察研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尊重他人、敢于发表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习习惯。”方案二的教学目标陈述明确、具体。教学目标中认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结合来描述,较好地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是载体,但不是全部;情感态度、过程方法要重视,但要借助于载体实现” 。(三)课时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整合是一个

24、难点问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最大的担心莫过于知识和技能的弱化。在三维目标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硬性的,可以量化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多的是隐性的。对于儿童来说,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需要反复的模仿练习,态度的形成需要实践和体验的过程。能力、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在过程中去感受、去领悟。案例 3 在本堂课中,教师把“观察小灯泡” 、 “尝试接亮小灯泡” 、 “用多种方法接亮小灯泡”三个活动严谨地结合在一起,使三维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合理整合。(四)课时教学目标在生成的教育资源中巧妙升华教学目标科学教育资源,广义地说是指可能参与教学

25、过程并有助于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各种因素。教学过程中生成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及探究材料(包括教材文本)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比较隐性的有利的教育资源。有潜藏性、瞬时性,案例 4: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合作的能力,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对待生命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使他们重新审视了生命的价值。我们怎样判断其是否能成为有益的教育资源呢?首先,要看其是否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或探究欲望;第二,判断其是否与本来的教学活动相关;第三,分析它可能产生的教育意义、价值是否与原来的教学目标一致,或者说是否能产生更大的教育意义或价值。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作出合理的判

26、断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我们对科学教育有深刻的认识和纯熟的教育机智。教学目标制订应注意的问题(1) 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2)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个别差别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3)从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出发,制定明确、集中、适度的课时教学目标。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的含义。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二.课程资源分类按课程资源的形成可以把它分成预成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按课程资源适于表述的情况可以把它分成“可语言表述性资源”和“不可语言表述性资源” 。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课程资

27、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如下原则。(1)开放性原则。包括类型的开放性、空间的开放性和途经的开放性。(2)经济性原则。包括开支的经济性、时间的经济性、空间的经济性和学习的经济性。(3)针对性原则。要保证其有效性。(4)个性原则。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采,扬长避短,扬长补短,突出个性。三、实施策略 案例描述 案例评析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学校资源、家庭与社区资源、大自然资源、多媒体与网络资源等。(一):学校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学校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教室内的课程资源和教室外的课程资源两类,包括实验室、科学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及其配备资料、各相关

28、学科教材,学校建筑、花草树木、生物角、科技景点等。案例描述:现通过一案例来了解一下其他学科与科学学科的互动渗透。学科渗透案例学科 课题 来源 渗 透 要 点 科 学 目 标 评 价思想品德走近世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性,体会“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这直接就是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见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中的有关论述)这一做法特别有利于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数学平均数 数学

29、课程标准使学生充分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特 别是收集数据进统计处理的能力科学课程标准:“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中关于”“调查”“收集”“估算”“评价”等活动对科学、技术、社会的“调查”“收集”“估算”“评价”等确实离不开平均数及更一般的统计学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科书(11,人民教育出版社)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地球与宇宙”内容的“1、地球的物质(2)、 (3)、(4)之人类生存与地球物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知识”进行了具体化、普及化英语天气、动植物、身体、时间等英语课程标准“语言知识

30、”与这些课题相关的科学内容知识、态度、精神和方法如掌握用英语表达的动植物名称有利于了解动植物的生存与自然环境及地域的关系可以做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体育身体健康体育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三”“学习领域三”中的:发展体能(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水平 一 水平三),懂得 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水平三)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3、生命世界”和“4、健康生活 ”方面有非常大的一致性,如果教学时适当强调将非常有利于两个学科的学习案例评析:学科的互相渗透应该自然地随各学科的教学而进行,不应该勉强生硬说教。(二):家庭与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家庭的科学教育资源,主要包括家长的阅历与职业背景、家庭饲养与种植的动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 (家长尽可能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进行社会实践) 。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科技工作者、工厂、农场、田园、科技实验基地、高新企业、植物园、动物园、科技场馆(如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农技站)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三):大自然课程资源科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而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1)大自然提供了科学课程最主要、最基本的 课程资源的原始材料,(2)大自然也是开放性的教学行为的主要指向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