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191556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1 页1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检测题(一)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 _、_ _、_ _ 来称呼人。A 郡望、爵名、号B 郡望、爵名、谥号C 官职、爵名、号D 官职、谥号、号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 、 聊斋志异 、范文正公集 、 李太白全集 、 稼轩长短句 、 王右丞集 、 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

2、职、年号 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 ”“夫子”“师”“先生”。B臣民称皇帝为“ 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 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D “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孤 足下 不才 B愚 仆 小子 C妾 寡人 臣 D孤 不谷 竖子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

3、误的一项是( )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 20 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 15 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B 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C 谥号是古代帝王、诸

4、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D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2 页2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 。7.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B “束发” 、 “及笄”分别表示男女 15 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 20 岁了。C 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 “耳顺

5、” ,七十岁为“古稀” ,八九十岁为“耄耋” ,一百岁为“期颐” 。D 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 欧阳文忠公文集 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 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

6、利等)。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D“道” “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9.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辟” “拜” “除” “起” “夺”都是表示 “授予官职” 。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 、 “迁除”表示升职;“转迁” 、 “迁调”表示调职;“左迁” 、 “迁谪”表示削职。涉及“左”字的如“左除” “左转” “左授” “左宦” “左迁”均表示降职。C “领” “判”表示兼职, “摄” “守” “行” “署” “权” “表示代理官职。 “视事”任职。 “下车” ,官吏到任。 “解褐” ,脱去粗布衣服,入仕

7、做官。D“悬车” “致仕” “ 乞骸骨” “乞身” “请老”表示辞去官职。 “移病” ,上书称病,请求退隐。10.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B 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等。C 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D 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11.下列对古代官职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是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徙”是指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B“出”指从地方调出,来到京城为官。 “入”是指从京城调入地方为官。C“调”指调动

8、、调迁;“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 “转迁” 、 “迁调”表示调职;“右迁” 、“迁除”表示升职;“左迁” 、 “迁谪”表示削职。D“调”指变换官职, “转”指调动官职, “补”指补充空缺官职。12.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辞”:告别。B后汉书中“奉身于朝数十载,今已耄耋,请致政” 。 “致政”:致仕,官员交还官职退休。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3 页3C 范晔 后汉书.张衡 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视事:隐居退休,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D后汉书.刘宠传中 “自明府下车以来,狗

9、不夜吠,民不见吏” 。下车:官吏初到任。13. 下列有关古代科举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 1300 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 明清科举制度发展已极其完备,它分四级科考,即乡试、会试、院试、殿试。C 明清四级科考考中者从低到高依次称为秀才(生员) 、举人(第一名解元) 、贡士(第一名会元)、进士(第一名状元) 。而“进士”又分三甲: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进士出身,同进士出

10、身。D 古代学校又称“庠” “序” “太学” ,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 jin) ,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国子监掌管人员监祭酒、司业,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1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B 察举制又称举荐制。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臣秀才”中的“察” 、 “举”指的就是察举制。C 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明清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D 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15.关于古代学校与教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1、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 、 “序”是古代地方学校的叫法。B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中“太学” 是古代全国的最高学府。C 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博士。D 国子监掌管人员成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有教授、直进、助教等。16.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 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如:游褒禅山记:“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下对“阳” 的方位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之南、水之北 B 山之南、水之南 C 山之北、水之北 D 山之北、水之南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

12、火扬州路。”中的“ 路”宋元时期是带有指行政区域和军区的性质。B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中“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这里“山东” 之“山”指华山。C“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 河”就专指黄河。D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襟三江而带五湖”。其中“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4 页4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检测题(二)1.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在古代, “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

13、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 ,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 。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 。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C.汉代以后, “亲”表外亲, “戚”表内亲。 “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 ,母亲

14、死后称为“妣” 。3.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六亲泛指亲属。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右,为昭。B.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C.陈情表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D.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4.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五常“ 五伦” ,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

15、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B.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C.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 “仲”是老二,“叔”是老三, “季”是最小的。D.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伯” ,有时也称为“孟” ,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为“孟” ,庶出长子称为“伯” 。5.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衅钟、衅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为衅钟。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 ,土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

16、C.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牲” ,毛色纯一的叫“牺” 。D.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叫“入殓” 。6.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 ,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 。B.古时用“崩”来比喻帝王的死。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C.古代祭品,太牢指猪、牛、羊各一;少牢指猪、羊各一。D.丧礼,古代“凶礼”之一。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5 页57.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 “

17、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B.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 ,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 “椁”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 。 “稿葬”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 “庐墓”是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8.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朝:古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 。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天

18、子就会出兵征伐。B.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觐礼规定,天子要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表明天子有礼。 C.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聘” 。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问。诸侯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也叫聘。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诸侯相聘,使者还带着玉帛,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D.国家之间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的名称。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 ,彼国往此国叫“聘” 。9.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誓: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绝不违背信约叫“誓” 。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

19、誓礼” 。 举行这种仪式,不要杀牲、歃血。B.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 。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 。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要杀牲、歃血。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C.歃血: 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用嘴吸一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的仪式。结盟之后,双方就有义务约束。D.遇:诸侯之间在没有约定的地点或时间忽然相见,就叫“ 遇” 。在礼节上要比“朝”简单。诸侯双方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宾,地远的一方为主,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10.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祖:

20、古代践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为别人设宴送别。B.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 。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去举行。泰山高,离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禅”。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达地之功,叫”封” 。C.斋戒: 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 ,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 社稷”代表国家。11.以下古代宗法中关于祭祀之礼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衅钟、

21、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这是一种礼制,凡重要器物制成,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B.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 ;体全叫”牲” 。C.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D.少牢:古代祭品,指猪一头。 12.、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6 页6A.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C.殇:古代称成年

22、人死为殇。D.死:古代平民之死亡。13.、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殓:给尸体穿衣下棺。也叫”入殓” 。殡:古代指殓而未葬。后世把送灵柩到埋葬的地方叫” 出殡”送殡 ”。B.旧时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C.七七: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D.庐冢:也作”庐墓” 。古时指为父母或师长而修的坟墓。庐,房屋;冢,坟墓。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坐是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坐席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坐席时要尽量把身体靠后坐一点,以表示谦虚恭敬。B拜是古人常用

23、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素拜。此外还有稽首、顿首、空首等。C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D执手是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如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士是商周时期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春秋以后“士”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称谓,在以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B小人是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另外,小人又是旧时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称。C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贵族阶层的称呼。D百姓是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

24、般坐北朝南为尊位。B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右为尊。C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D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 ,贬官称“左迁”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古人讳言“钱”字,所以把请人作诗作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 ,两汉将买官叫做“铜臭” 。B避讳主要分两类:一是国讳,二是家讳。C古人讳言“死” ,如西归,仙游,升天,入土,出恭。D 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素追于宇内。 ”“更衣”讳言大小便的说法。18. 以下关于古代的服饰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古时只有王公贵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着冠,百姓只能用巾包头。巾又称梢头、幅巾、巾幘。唐朝时称幞头,后

25、加了衬垫发展成硬质的“乌纱帽” 。B 古人穿衣称“上衣下裳” , “襦” “袍”属于上衣, “裙” “裤”属于下裳。C 古人的鞋,又称屦、履,分革、丝、麻、草四种。革履、丝鞋是有钱人才能穿的。D 古代的袴只有两个裤筒,没有裆。裈(裩)是大裤衩。煞风景的行为“花上晒裩” ,就是指在花上晒裤衩。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7 页719. 下列关于官员服饰说法错误的是( )A 古代文武百官分九品,文官官服上绣的纹饰皆为鸟,武官官服皆为兽。B 唐宋时期,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白色庶人可以穿。C 布衣、褐衣、緼袍是寒士庶人的装束。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

26、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D 环、玦、容臭都是古人所配的玉饰。 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 下列关于古代器物说法错误的是( )A 鼎、镬、鬲、甑、釜都是古代煮或蒸东西的器具。豆、笾、箪都是盛东西的的器具。B 尊(也作樽) 、壶、觞、觥等都是盛酒的器具, “箪食壶浆” 、 “一樽还酹江月” “觥筹交错”提到的就是酒器。C 榻、床是古代坐具,形似床而较矮。几、案是古代桌子。D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

27、簪:朝廷官员上朝时手拿的笏板。2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 ”、 琵琶行 “元和十年” 、 游褒禅山记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的纪年法是属于( )A 干支纪年法 B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C 年号纪年法 D 年号干支兼用法2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下面不是表现中秋的诗句是( )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3.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

28、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B 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春节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春节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春节的习俗之一。C 清明节之后天气转暖,风和日丽, “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 ,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D 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24.时节纪月法, “孟” “仲” “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是 ;陶渊明 拟古诗九首 “仲春遘时雨” , “仲春”是 。A 农历十月农历二月 B 农历十一月农历二月 C 农历

29、十月农历三月 D 农历十二月 农历二月25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九月。B 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C.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的意思是每天。D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满一年。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时间词不表示时间短暂的一句是( )A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陶渊明桃花源记 ) B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左传隐公元年 )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

30、家 )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8 页827下列关于刑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髡、黥、墨、劓、笞、膑、宫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髡刑最重,宫刑最轻。B古代“五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为墨、劓、剕(刖) 、宫、辟。汉以后为笞、杖、徒、流、死。C宋代凡是犯“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凌迟处死。元代正式将凌迟列入刑法之内,明清两代沿用。D 水浒传中林冲则被刺了面颊,发配沧州,因罪被“刺字” ,中国古代称其所受的刑罚为墨刑,又为黥刑,是在罪人面颊或额头上刺字,再以墨染之。28.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把商、宫、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商到羽,

31、按照音的高底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商、宫、角 徵 羽(1 2 3 5 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 商 角 变徵 徵 羽 变宫(1 2 3 4 5 6 7)。例如:“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B.六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 “十二律:又称”十二律“,指的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其中单数为“律”双数为“吕”。C.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D,雅乐,“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

32、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俗乐,“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庭中宴会也用俗乐,称为“燕乐“。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29.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 )A.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B.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为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为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C.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流俗的歌曲。所以后来用“

33、下里巴人“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用“阳春白雪“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D中国十大古曲是指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30. 下面有关古籍注释体例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主要有三类: 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B. 传: 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注: 本意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

34、注。C.笺:指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疏、正义: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它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人的注释做注释。D诠:解释词义、字;义疏:义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祝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义训:指不通过对语音和字形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解释词义的方法。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9 页9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检测题(一)答案一、人称答案:1.D2. D 解析:柳河东集 ,作者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聊斋” 是其书房名。 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谥号“文正” 。

35、 李太白全集 ,作者李白,字太白。 稼轩长短句 ,作者辛弃疾,号稼轩。 王右丞集 ,作者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 ,作者白居易,此集为唐穆宗长庆年间编辑。 二、谦敬称3.答案:D: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词4.答案:C “足下” 是尊称;“小子 ”、 “竖子”是贱称。5.答案:D诸侯不能自称朕。三、贱称、名字、谥号等6.【答案】D,应为“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 。比如,明成祖的年号是“永乐”四、年龄称谓与作品命名7. 【答案】A 。解析:“黄发”指老人。8. 【答案】D 。解析:将“明清”改为“宋” 。9.答案:A 。解析:“夺”,削除。10.答案:C ,其中 “擢”表示提升官职。 11

36、.答案:B , “出”指离开京城外调。 “入”是指地方官调入京官。12.答案:C , “视事”指任职。13.答案:B 解析:古代科举分四级科考,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4. 答案:D 。 进士及第一二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解元、会元、状元是指在乡试、会试、殿试中接连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15. 答案:C。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称为“监生” 。如同今天入学校读书的人称为“学生” 。博士则属于 D 项中教学人员一列。七.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地理)16.答案: A。相关知识:古代用阴阳作为山水方位的代称,具体是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

37、 指汉水南面。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游褒禅山记 :“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17 答案:B 。 “山东”之“山” 指崤山。 罗湖外语学校 2016 届 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 10 页10文化常识 2 答案1.D(宗法是旧时以家族为中心) 2.C(亲表“内亲” ,戚表“外亲” )3.A(二世。四世。六世居左) 4.D(嫡长子为“伯 ”,庶出长子为“孟” )5.B(土神叫“社” ,谷神叫“ 稷” ) 6.B(“崩”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7.C(“棺”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 “椁”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8.B 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 堂见诸侯,

38、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 。9.D 诸侯途中相逢,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主,地远的一方为宾,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10. B 泰山高,离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 封”。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 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达地之功,叫” 禅”。11.D 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12.C 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如殇折,殇夭;13.D 庐冢: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庐,房屋;冢,坟墓。 14.B 拜礼中最重的是稽首。15.C 黔首是秦朝对平民的贱称。16.B 车座以左为尊。17.C 出恭是讳言大小便的说法。18.

39、B “袍”和“裙”是不分衣和裳的。19.D 容臭是香囊。20.D “觥筹交错”中的筹不是酒器,是酒筹,就是喝酒时做投壶游戏用的矢,类似竹签。朝簪: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笏板是上朝时拿在手上的,一般为象牙制作。如项脊轩志:顷之, (祖母)持一象笏(h)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21.C 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改元年,从汉武帝起多用年号)22.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选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表现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23.B 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两天,不是春节。且春节为喜庆节日,清明是祭奠追思的日子。24.A 时节纪月法, “孟” “仲” “季”分别按照一季中的三个月份的顺序来排的25.A 仲秋指农历八月26.D 寻:不久;俄顷:一会儿;姑:暂且;素:向来27. A 髡刑最轻,宫刑最重28. A 五声音阶,即:宫 商 角 徵 羽(1 2 3 5 6)29. C阳春 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下里 巴人比喻通俗流行的文学艺术作品。30. B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列传”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不属于“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