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体育教育嵊州市农村体育设施现状调查国外农民体育相关研究现状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为了在21世纪成为健康国家,而有组织、有计划地制定发展规划,相继推出了符合本国实际的健身计划。如日本东京都增进健康计划、迈向21世纪体育振兴策略,韩国小老虎体育健身计划等。同时,世界各国的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群众体育这一社会文化实践形态的理论研究,如19801990年期间的研究成果,仅有不足20的北美成年人能够坚持着有益于身体健康的体育锻炼(STEPHENS,JACOBWHITE,1985);2050的人进行体育锻炼计划的5个月内坚持不下去而中途退出(DISHMAN,1988);19902000年期间的研究
2、成果,全世界有近100个国家将开展群众体育列为国家的发目标(JPALM,1990年);民族地区群众体育的开展要和改善当地群众传统的不良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RUSSELWILSON,1992年);中国的群众体育的消费热点正在向娱乐、健身、欣赏方面转变,活动层次出现高移化趋势ZHENWANGERNESTG,1997等。2000年以后的研究成果,90的成年人进行一项体育锻炼计划时喜欢在群体的氛围中进行(GLYNCROBERT,2001);实施群体锻炼计划的锻炼者的出勤率要高于独自进行锻炼的个体,其行为的坚持性要好一些(SJHBIDDLE,2003)。国内农民体育研究现状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3、,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国务院于1995年6月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这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和国民体质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随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北京体育大学等全国十余所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于1997年、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两次群众体育的调查和研究,对贯彻落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具有长远的和全局性的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成果按照时间纵向划分,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921994年),以1992年“中山会议”为标志,我国的体育研究工作开始关注群众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熊斗寅指出,“全民健身
4、计划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建成较为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任海指出,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计划应该是“同一性与多样性”、“长远性与阶段性”、“系统性与层次性”、“主动性与被动性相统一的全民健身体系。由于此时的群众体育基础理论研究尚刚刚起步,农民体育的研究受此局限才开始步入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952001年),由于我国农民的特殊情况,农民体育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且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对农民体育的现状和农村体育设施的调查研究等方面。如柳若松等指出,西北地区农民体育与城市群众体育相比无论就其参加的人数、认识的深度、锻炼的时间、开展的项目、投入的经费及锻炼的效果,均有非常明
5、显的差距。周志俊和马成亮分别对安徽省和山西省农村农民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后,也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第三阶段(20022005年),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和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为我国农民体育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黄静珊、康顺岐、朱建民等分别对我国陕西省、西北地区、西部地区农民体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曾理、许良、邓毅明等,对我国当前农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对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为农民体育的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方向。第四阶段(2006至今),2005年10月8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6、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开展和谐村镇创建活动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这一时期的农民体育研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为时代背景,更加关注农民体育发展的趋势、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如袁广锋、孙宏建、郁俊等从管理方式、运行机制、运作方法等多层面对我国农民体育的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索。农民的概念及界定国际上权威的工具书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农民PEASANTS”词条很困惑地写道“很少有哪个名词像农民这样给农村社会学家、类学家和经济学家造成这么多困难”。西方学术界从60年代以来就兴起了“农民”定义问题的论战。到70年代中期,正
7、如德国学者欣德尔抱怨的“关于如何定义农民的论战已经拖得太久了,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继续这种讨论纯属浪费时间与精力。”但他也看到“这一论战事关农民研究的未来,因此讨论仍将继续下去。”一直到90年代,英国农民学家T沙宁在1990年出版的一本颇有影响的书籍定义中的农民写到农民FARMER完全是个职业概念,指的就是经营FARM农场、农业的人。这个概念与FISHER渔民、ARTISAN工匠、MERCHANT商人等职业并列。而所有这些职业的就业者都具有同样的公民CITIZEN权利,亦即在法律上他们都是市民,只不过从事的职业有别。然而在许多不发达社会,农民一般不被称为FARMER而被视作PEASANT。而PEA
8、SANT汉语“农民”的主要对应词的定义则远比FARMER为复杂。无论在研究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语境中,人们谈到“农民”时想到的都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等级,一种身份或准身份,一种生存状态,一种社区乃至社会的组织方式,一种文化模式乃至心理结构。而且一般说来,社会越不发达,后面这些涵义就越显得比“农民”一词的职业涵义重要。在这些社会里,不仅种田人是“农民”,就是许多早已不种田的人、住在城里的人,也被认为具有“农民”身份。如,目前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那些绝大多数已经脱离了土地耕种,在城市中长期从事非农业工作,并已常年定居的非农职业人口都自认为、也被认为仍属于“农民”,被称为“农民工”。
9、因为他们不仅都是种田人的兄弟或儿孙,而且他们的“家内习惯与生活准则”也与农民无异。事实上也如此,如今的“农民工”、“农民企业家”、“乡镇企业”与“离土不离乡”等现象都与“农民”改了业却改不了“身份”这一事实有着较为紧密的逻辑联系。农民体育人口的概念及界定不同的学者对体育人口有不同的看法。日本管原礼认为体育人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体育人口是指以任何形态参与体育运动的人们的总称,那些直接从事运动的人自不待言,并且也包括新闻、无线电、电视等直接地将运动作为视听的人。狭义的体育人口是指直接参与运动的人数。刘德佩认为,体育人口是体育社会学研究使用的一个概念,借用这样一个概念可宏观描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
10、的体育态势和体育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与体育存在有某种相亲关系的人群称为体育人口”。黄俊伟认为,“所谓体育人口是依与体育这一社会文化理解之间是否存有相亲关系为划分特征,从社会人口划分出来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社会人群。徐隆瑞认为,所谓体育人口是指以增强体质为宗旨而又经常、直接参与的人的总称。通过新闻、无线电、电视或到现场观赏体育的人不应该算为体育人口,对从事体育事业的有关人员要以其是否经常、直接参与运动来衡量是否是体育人口,如果经常、直接参与运动应当算体育人口,否则不能算体育人口。毛秀珠认为,衡量体育人口要从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出发,所谓目的就是增强身体素质、为健康而参加体育活动。为此,将体育人
11、口界定为是对有目的性的经常的用一定时间达到一定量度的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的称谓。前苏联学者认为,体育人口是指从事业余体育活动的人数。主要参考文献1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N中国体育报,200406242裴立新当前农村体育发展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33曲毅体育场地设施与大众体育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14沈一岚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分析以陕西省旬阳县为例5冯健发展我国农村体育设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析J山东体育学院院报,2003,(03)6张尚权提高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和使用的经济效果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05)7葛振营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理想思考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05)8冯健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内涵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39林勇,范云鹏,潘树坤造成农村体育设施资源短缺的因素及对策J通化示范学院学报2010(02)10汪玲玲关于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的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1999(03)11杨晓生,杨昧生对我国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投资现状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02)12闫华,蔺新茂我国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现状与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2)13刘海鹏体育设施标准对运动安全、环境安全的贡献J第38届世界标准日专栏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