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_目 录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一节 桩基础工程. 7(一)沉桩达不到标高.7(二)桩身断裂. 7(三) 桩身偏位、倾斜.8(四) 接桩处开裂. 9第二节 基坑(槽)边坡开挖.10(一) 挖土时放坡未按措施或设计要求进行.10(二)边坡塌方.10(三) 基坑(槽)泡水. 11第三节 回填土.12(一)填土出现橡皮土.12(二) 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12(三) 回填土沉陷.13(四) 基础墙体被挤动变形.14第四节 深基坑排桩支护.15(一)悬壁式排桩嵌固深度不足.15(二)钢板桩渗漏.16(三) 钢板桩倾斜,基坑底土隆起,地面裂缝.16第二章 主体工程第一节
2、模板工程. 17(一)轴线位移.17(二)标高偏差.18(三)结构变形.19.(四)接缝不严.20(五)模板未清理干净. 20(六)模板支撑选配不当. .21(七)板模板缺陷. .21-_(八)墙模板缺陷. 22(九)楼梯模板缺陷.24(十)雨篷模板缺陷.24(十一)圆形框架柱模板缺陷.25(十二)异形柱模板缺陷. 26第二节 钢筋工程.27(一)箍筋弯钩形式不对.27(二)直螺纹丝扣加工欠缺.27(三)钢筋直螺纹连接缺陷.28(四)平板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准.29(五)露筋. 29(六)箍筋间距不一致. 30(七)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30(八)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31(九)框架节点核心部位
3、柱箍筋遗漏. 32第三节 混凝土工程. .33(一)蜂窝. 33(二)麻面. 35(三)孔洞. 35(四)缝隙、夹层.36(五)缺棱掉角. 37(六)表面不平整. 37(七)露筋. 38(八)强度不够,均质性差. 39(九)塑性收缩裂缝. 39(十)沉降收缩裂缝. 40(十一)干缩裂缝. 41(十二)温度裂缝. 41第四节 填充墙砌体工程. 43(一)砂浆不饱满. 43(二)加气砼砌块、普通砼小型空心砌块强度低、缺棱掉角. 44-_(三)填充墙砌体抹灰层空鼓、龟裂. 44第三章 屋面工程第一节 卷材开裂. .46第二节 鼓泡、起泡. .46第三节 变形缝漏水. .47第四节 出屋面构筑物根部渗
4、水. 47第四章 装饰装修工程第一节 抹灰工程. 48(一)抹灰空鼓. 48(二)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49(三)外墙分格缝不直不平、缺棱、错缝.50第二节 门窗工程. . 50(一)门窗框松动,四周嵌填材料不正确.50(二)门窗开启不灵活. 51第三节 楼地面工程. . 51(一)楼地面空鼓. 51(二)板块接缝不平、缝隙不均. 52(三)倒泛水. .53第四节 涂料工程. .53(一)涂料流坠. 53(二)刷纹或接痕.54(三)起粉、泛碱、脱皮、咬色.55第五节 饰面板(砖)工程.55-_(一)饰面不平整,接缝不顺直. .55(二)板块开裂,边角缺损. .56(三)空鼓、脱落.
5、 . 57(四)板面返碱、腐蚀. . 57第五章 房屋渗漏防治措施第一节 地下室防渗漏. . 58第二节 外墙防渗漏. . .61第三节 门窗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65第四节 厨卫间防渗漏.70第五节 屋面防渗漏. 72第六节 安装工程防渗漏. . .74第六章 房屋裂缝防治措施第一节 模板系统造成混凝土构件裂缝. 76(一)模板支架不规范产生的裂缝.76(二)模板支架立在楼板上造成的裂缝. 77(三)早拆底模与支架造成的构件裂. 77第二节 钢筋施工不规范造成的构件裂缝. 78(一)悬挑构件的钢筋放错和下沉产生的裂缝和断裂. 78(二)现浇楼板的负弯距配筋不规范产生的裂缝.79第三节 混
6、凝土裂缝. .79(一)混凝土的塑性干缩裂缝. 79(二)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差裂缝. 80第四节 填充墙砌体裂缝. . 81(一)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裂缝.81(二)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裂缝. 82(三)悬臂梁上的填充墙裂缝. .83-_第五节 抹灰层裂纹. . .84第六节 楼地面裂缝. . 85(一)水泥砂浆地面裂缝. .85(二)楼地面不规则裂缝. . 85(三)地砖面层冷缩裂缝. .86第七章 建筑节能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87(一) 墙体保温层开裂渗水. . .87(二)板面交错排布不严格;板粘结面积不足。板与板接缝不紧密或接槎高差大,板面平整度超差。. .88(三)护面砂浆面层强度低
7、或强度不均、平整度差、开裂空鼓. . . . . . .88(四)网格布埋填问题与纠正措施. . . .88第八章 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质量通病防治第一节 基本要求. .89第二节 室内标高控制. . . 91(一)基础施工阶段. . .91(二)结构施工阶段. . .91(三)装饰施工阶段. . .92第三节 混凝土保护层偏差及平整度控制. . . 93(一)材料. . . . .93(二)施工. .93(三)结构施工阶段. .94(四)装饰施工阶段. .94第四节 混凝土模板施工质量控制.94(一)模板轴线控制. .94-_(二)模板变形控制. .95(三)模板标高偏差控制.95(四)模
8、板脱模剂使用要求.96(五)模内清理要求. . 96-_第一章 地基与基础工程第一节 桩基础工程(一)沉桩达不到标高现象:沉桩困难,桩矗立地面或送桩达不到标高。原因分析:1)持力层高低起伏。2)勘察资料控制不够或失实。3)群桩施工时,后沉桩因土层挤密致使沉桩困难。4)预制桩质量差,沉桩过程中发生桩身断裂、桩顶破碎。5)沉桩设备选择不当。6)接桩时下节桩尖在硬土层上,接桩后停歇时间过长。预防措施:1)探明工程地质条件,试沉桩发现异常时应作补勘。2)预制桩质量应达到国家标准和满足设计要求。3)合理选择施工方法、施工顺序及沉桩机械设备。4)沉桩困难时可采用植桩法。5)沉桩工艺要连续。避免接桩时下节桩
9、在硬土层中,减少接桩时间,做到沉桩基本连续。(二)桩身断裂现象:沉桩时桩突然错位,或桩身出现沿主筋方向的裂缝。-_原因分析:1)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2)桩身弯曲,长细比过大。3)桩养护不当,吊桩或运输不当而降低桩身强度。4)遇到地下坚硬障碍物。5)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面不平整、不吻合。6)桩主筋触及桩顶,锤击时发生纵向裂缝。预防措施:1)清除浅层地下坚硬障碍物。2)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制桩和养护,执行强度和龄期双控方法。3)吊桩、桩运输须按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4)桩身垂直地面。5)接桩须在同一轴线上。(三)桩身偏位、倾斜现象:桩身倾斜,偏离设计桩位。原因分析:1)场地没有平整,
10、桩架不水平。2)插桩时偏斜、未到位。3)接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接桩不牢固。4)群桩施工时,因桩距过近,沉桩时土层挤密产生侧向力,使已沉桩位移。-_5)沉桩期间施工工地或邻近工地取土,造成桩身倾斜。6)桩身弯曲。预防措施:1)平整场地,安稳桩架,保证桩架平整,桩位对中。2)保证接桩牢固且在同一轴线上。3)沉桩期间不宜同步开挖基坑取土。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四)接桩处开裂现象:沉桩时,接桩处松脱开裂。原因分析:1)接桩焊接质量不好或硫磺胶泥配比不当。2)接桩前未将两节桩连接处清理干净,保持平整。3)上下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桩底平面和桩顶平面结合缝隙超标。4)连接铁杆及法兰面不平。预防措施:1)接桩前清理桩边接处的杂质、油污等,填平接桩面。2)接桩时严格要求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3)法兰面或连接铁杆要求平整、焊接牢固。4)密度大的群桩工程可采用植桩法。5)桩身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