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省人大惠农政策、 乡村振兴落实座谈交流会上的发言济 宁 市 农 业 农 村 局(2019 年 4 月 19 日 )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履职、担当尽责,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抓手,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下达2018 年济宁市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济政办字201872 号),全市 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发展。一、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政策落实情况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要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建设 一批产业兴旺、经济繁荣、绿色美丽、宜业宜居的农业产业强镇,支持符合条件的乡镇,聚焦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产业
2、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将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作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样板田和火车头,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2019 年我们筛选了20 个乡镇予以重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鱼台县王鲁镇、嘉祥 县老僧堂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示范强镇”中央2奖补 2300 万元,邹城市中心店镇、泗水县泗张镇荣获首批山东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示范镇”。按照部委关于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六有”标准建设益农信息社,提升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水平,推进“互联网+”农产 品出村出城,将益农信息社打造成为农服务的一站式窗口,到 2019 年底益农信息社覆盖率要达到 80%以上。”我市加快推
3、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升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水平,已争取中央资金 1800 万元,建设“六有”益农信息社,确保年底覆盖率达到 80%。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施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 6 个,资金 3100 万元,粮食总产 540 万吨,实现“十五连丰”。针对 2018 年夏季强暴雨造成的农业损失,近日,提请市政府印发了济宁市特色种植业巨灾保险实施意见(试点)(济政字201925 号),市财政列支 1000 万元,将未纳入财政补贴保险险种的作物纳入保障,实现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险种全覆盖。二、推动优势特色品牌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中央省要求,“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优势
4、明显、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示范引导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发展。 ”我市出台了支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3重点打造“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品牌基地建设,累计评定三批“济宁礼飨”品牌目录企业 161 家、产品286 个。“金乡大蒜”入选中国农民丰收节“100 个品牌农产品”,汶上芦花鸡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微山大闸蟹入选首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8 年新认证“三品一标”120 个,为历年来最多,总数 602 个,面积 430 万亩。针对市场需求,及时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去年落实了国家省级 10 万亩大豆扩种耕地轮作、蔬菜优势主导产业培植
5、、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3300 万,落实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等高效生态渔业资金近 1.9 亿,支持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养殖、增殖放流等工作。近年来,县级财政也加大扶持,任城列支 5000 万元扶持都市农业、鱼台列支 2000 万元发展绿色稻米,邹城、嘉祥、泗水、汶上、曲阜等均列支 1000 万元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金乡大蒜辣椒、泗水花生地瓜、鱼台稻米毛木耳小龙虾、嘉祥大豆、任城甜瓜、微山湖产品、汶上芦花鸡等蓬勃发展。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政策落实情况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培育发展 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
6、础, 专业 大户、 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 农业产业化龙4头企业为骨干,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 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2018 年我市跟进出台了实施方案,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合作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联创,连续多年给予奖补扶持,市级以上示范社 623 家、示范场 133 家,居全省前列。近期正在起草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意见,列支 7000 万给予支持,认真落实上级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出口产业集群项目等政策共计 4971万。2018 年市级财政列支 1300 万,在全省率先对梁山华大基因黄河滩区田园综合体、嘉祥阳光农科公司等 22 个龙
7、头企业发展农业“新六产”进行奖补,极大调动了龙头企业多元化经营、持续发展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36 家、总数 1262 家,全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 家、省级 65 家、市级 592 家。 牵头制定下发了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实施方案,吸引人才回流乡村,全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达到 1.4 万人,带领发展现代种养业。四、持续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农业绿色发展要强化改革创新、激励约束和政府监管,节约利用资源,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去年,提请市委市政府跟进出台了创新体制机制推
8、进5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济办发201846 号),全面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秸秆综合利用、大型沼气、地膜回收利用等生态技术。成立了土壤修复、绿色防控、稻米、大豆、西甜瓜等 18 个市级农业创新服务团队,全市全年落实中央省级生态循环农业资金政策 4637 万元,有力调动了节本增效、绿色发展、优质安全等技术在农业生产一线推广,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2018 年农业农村局被授予“全市生态环保工作先进集体”。五、深化农村改革创新政策落实情况中央明确要求,“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农 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目
9、标,就是要通过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去年以来,济宁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要求,目前全市 90%以上的村成立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财产性收入不断增加,我市在全省年底考核中获“好”等次,济宁: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经验做法在大众日报宣传推广。泗水锦川花生徐同成、邹城恒发食用菌宫志远、金乡东运大蒜技术研究院刘世琦、任城广育堂国药李琦等评为“济宁市创新领军人才”,带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6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创建工作,金乡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三成绩荣获“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鱼台创建首
10、批“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建设资金 3000 万元,评定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40 处,形成国家、省、市三级产业园联创格局,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泗水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曲阜文化国际慢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鱼台县鱼城冷链商贸物流园、济宁经开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紫薇小镇等 21 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六、存在问题和有关建议(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政策需要调整。目前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以小麦种植面积为依据,存在着核定面广、数据变动快、程序复杂、受人 为 因素影响等问题,工作难度较大,每年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调查摸底核实,行政成本较高,影响惠民政策的效果发挥。建
11、议:调 整 完 善 相 关 惠 农 政 策 。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核定办法,充分发挥和运用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探索将补贴发放与土地确权面积挂钩。当前,我市推进的特色种植业巨灾保险,将大蒜、辣椒等未纳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保险险种的作物列为保险对象,建 议省级也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特色优势农产7品生产。建议省级出台有关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村集体收入和农民财产性收入,确保改革后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农民群众收入稳定。(二)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多方参与,关键是形成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紧密联结、深度融合联合。目前各利益主体联结多是订单合作
12、、指导服务等单一联结,政策性项目申报对龙头企业带农增收这一刚性约束不强, “公司+合作社+ 农户(家庭农场)”、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联结模式尚未有效推广,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联合体和产业联盟数量较少。建议:关注新型经营主体成长,不断完善主体融合、联合发展机制。新型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的主体力量,建议省级继续采取财政补贴、贴息、以奖 代补等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开展土地规模流转、推广运用农业科技成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同时重视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业,建议省级每年评选认定一批植保、农机、土地托管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并给予奖励扶持,促进小农户
13、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三)金融惠农政策支持不大。种植、畜牧渔业养殖、休闲观 光农业等存在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价格8波动、利润不稳定、风险高的特点,金融机构不愿贷款、不敢贷款,导致新型经营主体普遍面临“融资难”、 “融资贵”问题。建议:省级继续加大对“鲁担惠农贷”的支持与关注,进一步降低担保服务门槛,保持较低费率水平,配套形成针对用户需求、 简化审批流程、高效务实的政策体系,构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合理分险的政银担合作机制,服务农业产业发展。(四)农业农村工作队伍薄弱。实施乡村振兴、落实惠农政策需要基层一线广大干部和新型经营主体及农民群众的多方参与、共同努力。在镇村基层,农业农村工作覆盖面广,服务范围大,以质量安全监管为例,全市147 个涉农镇街, 仅有 6 个镇街单独设立质监站(中心),其他均为合署设立,人 员兼职,年龄偏大,流动性大,无监管工作经费等问题存在。建议:不断强化学习培训交流,在省级层面制定政策,吸引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省级党校等专家学者,对各地惠农政策落实、乡村振兴等进行培训指导。每年定期组织地方及基层干部到外地先进地方交流培训、 实地学习,提升农业农村干部、镇村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工作本领,带领加快乡村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