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1997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7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选题的背景1、现实背景(1)素质教育的崛起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教育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之中。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政治、经济、科技的改革和发展变化,加速了教育改革的进程。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是国民形成和发展各方面素养的必经之路,在把握人类命运和推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其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推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任务。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2、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应而存在的教育模式,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精神成“人”的有效教育模式,是全民族努力建立和完善的一种教育模式。(2)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近30年,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发展。但是,面对基础教育现状观察和调查的研究分析,我们必须承认,从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基础教育同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肩负的历史任务之间有着巨大差距。我国现今基础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教育观念不能及时更新,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脱离;课程评价注重对学业成绩的评价,注重评价

3、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为特点的传统教育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这些问题反映出应试教育对我国教育影响的广度与深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3)鲁迅的儿童教育观2鲁迅是儿童教育事业的倡导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基于对中国封建社会旧思想的认识,鲁迅对封建伦理纲常礼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提出了“首在立人”的思想,强调“人立而后凡事举”,这一思想是鲁迅儿童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所谓“立人”,就是培养人才,而培养人才,“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在20世纪初中国“救亡图存”的大背景下,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鲁

4、迅对中国思想革命有了更加深入的追求,“立人”思想的内涵在实践中被不断充实。鲁迅在小说呐喊中首次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并提出了“儿童本位”、“爱代替恩”、“解放孩子”等一系列儿童教育思想。鲁迅自1909年回国后,直接参加了长达30年的学校教育工作,但他并没有发表专门关于儿童教育思想的专著,他将其独到、开放、进步的教育理念融于精美的作品之中,通过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他对儿童教育的真知灼见,童年情结是鲁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小说集共有三部,分别是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呐喊、彷徨中呈现了较多的儿童形象。两部作品共有25篇小说,涉及到儿童形象的作品有16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各有特色,其中有

5、姓名的达38人之多,成伙出现的孩子群体有6伙,这些数字足以证明鲁迅笔下儿童形象的丰富性。从写作角度上看来,呐喊和彷徨不是直接从中国政治革命的视野,而是间接从中国思想革命的角度来描绘现实生活,封建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吃人是小说的基本主题。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均被赋予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旧思想的腐蚀。鲁迅正是从我国文化根性的负面影响出发,探讨如何让儿童“幸福的做人,合理的度日”,真正做到精神上成“人”。(4)鲁迅“立人”思想与中国基础教育鲁迅“立人”思想始终以学生的成长作为国家强盛的首要前提,以促成学生精神成“人”为最终目的。中国教育改革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学生观、

6、教学观。事实证明,鲁迅“立人”思想丰富的内涵与新时期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鲁迅的教育教学思想同样对现今基础教育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反对传统落后保守的教育观念,倡导发展学生的个性,综上所述,“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的研究具有不可否认的现实意义。另外,鲁迅小说的价值首先在于它是中国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因此,通过对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进行分析,继而探索鲁迅的教育思想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与可参考性。2、研究背景3随着鲁迅学的兴盛,国内外出现了大量鲁迅研究专家,如王富仁、钱理群、顾明远、竹内好、伊藤虎丸、北冈正子等。下面将从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研究和鲁迅教育思想的研究两方面对本课题的研究

7、背景进行阐述。(1)关于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研究鲁迅笔下“儿童”的定义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应区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汉语词典中将儿童定义为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而鲁迅笔下的这些儿童并不是依照科学的生理年龄来鉴别他们是否属于儿童范畴。鲁迅将未成年人的形象统称为儿童形象。儿童形象的设置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吴伟我来教你读鲁迅等作品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了分析,归纳得出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设置主要存在以下特点首先,重视社会思想环境的展现。鲁迅塑造的儿童形象都带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但是,无论人物如何变化,他们都面临着相同的社会思想环境。小说呐喊和彷徨中典型儿童形象的量是有

8、限的,但是通过这些形象所展示的社会思想环境却是无极限的。鲁迅反复利用茶馆、杀头和游街示众的街头等场所,表现当时时代的吃人现象对人的精神麻木,刻画了阿毛、少年闰土、华小栓等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儿童形象。其次,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鲁迅善于对儿童的语言和行为的描写来挖掘儿童的心理动机,这种由内而外的展现塑造儿童鲜明的性格特征。如故乡中少年闰土和“我”捕鸟时的对话,将他们的未受封建礼教污染的心灵展露出来。最后,作品呈现鲜明的儿童视角。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符合的年龄特征,反映出作者生活年代儿童的精神面貌。作者从孩子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世界,审视生活。例如社戏中作者刻画了阿发、桂生、双喜等农村孩童的形象,他

9、们与“我”有着不同的辈分关系,但是在他们眼里却只是好朋友,这正是小孩子天真的童心的写照。朋友之间打闹也绝无“犯上”的想法,这些儿童形象不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制约,充分展示儿童心灵的纯洁与高尚。儿童形象的分类众多研究者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将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分类一些研究者根据中国旧社会“吃人”的现象,对儿童精神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划分。一是以少年闰土、社戏中的孩子为代表的正常化儿童形象。二是以华小栓、阿顺等为代表的单纯被吃掉的儿童形象。三是以狂人为代表的被同化又反过来吃人的儿童形象。四是“我”这一儿童形象。4另有一些研究者根据儿童的命运走势对儿童形象进行分类一是如祝福中阿毛、明天中宝儿一样染病或意外事

10、故死去的孩子。二是如肥皂中像四铭一样在家庭中被呵斥受压制的孩子。三是继承了父母劣根性的小看客,例如狂人日记中的一伙小孩子。还有一些研究者根据儿童是否受到封建旧思想的毒害将儿童形象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从肉体到精神受到严重迫害与摧残的少年儿童形象;二是尚未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的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形象。本课题的最终研究内容为鲁迅的教育思想,彻底的反封建性是鲁迅教育思想的特征,鉴于此,我将根据鲁迅笔下的儿童受封建思想腐蚀的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一是视觉型“我”。鲁迅在儿童形象的塑造上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来进行叙述。作者通过迅哥儿“我”的回忆,更精彩、童真地呈现童年往事,表现出作者对充满童稚的儿童的向往。二是被压抑吞噬型

11、。鲁迅对于这类儿童有着怜悯、同情之心。如明天中还未通晓人世的宝儿,因为单四嫂子的封建迷信思想失去了他幼小的生命。药中华小栓也像宝儿一样被封建思想无情地扼杀。三是麻木看客型。这类儿童诗作者感到惋惜、无奈而又十分厌恶的形象。他们受到封建社会的浸染,性格麻木冷漠,是封建旧思想的集中体现者。如示众中的一群孩子。四是天真活泼型。这类儿童诗鲁迅寄予希望并深深喜欢着的形象。如朝气蓬勃的少年闰土(2)关于鲁迅教育思想的研究鲁迅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立人”思想,其内涵十分丰富,王玉生中国教育思想研究、寿永明和曹颖群语文教学视野中的鲁迅等作品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第一,幼者本位儿童观。中国传统儿童观的主要问题是儿

12、童不具有独立的人格。在中国,儿童作为一个独特的“人”被关注始于五四运动。鲁迅在1919年我们怎样做父亲中首次提出了“一切设施,都应以孩子为本位”的“儿童本位”宣言。儿童本位中的本位是指主体中心,幼者本位就是要把儿童作为世界的重心,要了解儿童心理,尊重儿童人格,照顾儿童兴趣,发展儿童个性,丰富儿童精神生活。鲁迅幼者本位的儿童观不仅尊重了儿童“人”的存在价值,也抨击了封建传统的教育观念。第二,“爱”与“恩”的转换。中国封建社会遵守“三纲五常”的道德观念,鲁迅认为父母亲应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5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他全面阐述了“家长”与“子女”

13、之间的关系,批判封建家庭中父母的“恩威”思想。在儿童教育中,父母之“恩”应当摒弃,父母之“爱”理当提倡。第三,解放孩子。鲁迅认为天下父亲“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完全解放孩子建立在理解孩子和指导的基础上。(二)选题的意义1深化鲁迅思想研究对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解读鲁迅文本,分析其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并学习其中折射出的儿童教育观,理解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整体暗淡的原因,有助于学者、家长、教育工作者从中国过去儿童的生存现状中探索现代教育的内涵。2推动基础教育“立人”思想的反思鲁迅彻底反封建,反传统,挚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重视儿童教育的民主思想,成为中国现代儿童

14、教育的主导思想。直到21世纪的今天,他的许多有关儿童教育的论说,主张仍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代的儿童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作用。对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分析研究能引导现代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提出正确的儿童教育观、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工作者应从儿童的天性和发展特点出发,发展他们无穷的智力,高尚的品德,强健的体魄等,探索培养儿童精神上成“人”的有效途径。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探讨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归纳评述鲁迅小说中涉及的儿童形象,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刻寓意,从而阐述鲁迅塑造的众多儿童形象的存在意义,及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本文的大致框

15、架如下1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分析11儿童形象的设置12儿童形象的分类111视角型“我”112被压抑吞噬型113麻木看客型114天真活泼型2黄金世界的虚无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总体黯淡的警示意味621文化根性的遗传22现代民族的生存危机3鲁迅的“立人”思想和儿童教育观31幼者本位儿童观211正确认识儿童212尊重儿童天性213鼓励个性发展32“爱”代替“恩”33解放孩子331正确理解孩子332科学指导孩子333完全解放孩子4鲁迅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41关注儿童精神成“人”42建设开放多元的课堂43重视教学民主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通过阅读相关文献,阐明鲁迅儿童观的内容;2探索鲁迅由“兴业”到“立人”的变化,

16、明确鲁迅立人思想的涵义;3鲁迅塑造的儿童形象的划分见仁见智,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比较,得出较为科学的划分内容;4了解现代儿童的生存背景,从而从课题研究意义出发,对现代基础教育提出引导性的意见。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针对本课题,将拟用以下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文献研究法这是在前期准备阶段大量涉及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网上数据库及图书馆参阅相关文献关于鲁迅的涉及儿童形象的著作,以便掌握人物个性等;鲁迅的儿童教育观、立人思想等期刊,专著;前人对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的研究等等;72比较法对于本课题的研究,参考文献较多,因此需要通过比较法来发现前人研究成果的创新点,寻找自身论文的切入点。同时,对于鲁迅塑造

17、的儿童形象的分类,各有见地,用比较法可以区别自己与他人划分的不同,提出自己的观点。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第一阶段(2010620108)11确定论文题目;12阅读相关的鲁迅作品,明确作品中涉及的儿童形象,并通过自身体验及作品参考资料理解儿童形象所赋予的一定的寓意;13拟定论文提纲;14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任务书,准备开题答辩。2第二阶段(20109201011)21进一步搜集相关文献,研读作品与资料,整理分析儿童形象类型,理解鲁迅的儿童观所包含的内容,及“立人”思想的内涵,并能结合作品中的儿童形象进行归纳分析;22结合教育实习,在实践中思考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18、,做好记录,为论文的实际价值夯实基础;23完成文献综述。3第三阶段(20101220112)31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以及在实习期间的思考笔记,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32完成实习调研报告和论文初稿;4第四阶段(2011320114)41听取指导老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同时完成外文翻译两篇;42准备答辩报告。五、主要参考文献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2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7183费城康中国的家法族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湖南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5

19、41515吴铜虎在场者言说在场的绝望浅论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塑造及其命运的书写J晋阳学刊,2009,16鲁迅鲁迅全集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顾明远等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合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998尉红梅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129王玲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1)10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二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57211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一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4112皮远长对病态国民精神的深刻剖析评析A鲁迅杂文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613张万

20、仪先驱者的童年视角和启蒙呐喊试论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其审美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14汪卫东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3515董玉玲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6李佳鲁迅笔下的儿童儿童世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7郭尧当孩子开始沉默从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看鲁迅作品思想苦闷的社会意义J湖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62219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520罗淑芳论鲁迅小说中儿童的命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吕荧鲁迅的艺术方法J七月,1941

21、622张佐邦,彭小燕,周华,蔡丽神圣的解构鲁迅研究的四维审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3523佐邦,彭小燕,周华,蔡丽神圣的解构鲁迅研究的四维审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35524李新宇愧对鲁迅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725高旭东高旭东讲鲁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26李长之,艾芜等吃人与礼教鲁迅一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94927孙玉石走进真实的鲁迅鲁迅思想与五四文化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35028WILLIAMALYELLLUHSUNSVISIONOFREALITYJ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7629鲁迅

22、鲁迅全集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530李怡,郑家建鲁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指导教师审核意见10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一、综述导言鲁迅一生共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并不多,但是取材多源于病态社会的最底层,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首屈一指,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1。鲁迅及其作品的无比丰富性,使得鲁迅研究久盛不衰。在实际研究之中,关于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研究,以上两大人物形象是众多专家与学者研究的焦点。而其小说中刻画的众多鲜活的儿童形象,则往往被忽视,受到冷落,相对于鲁迅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而言,关

23、于儿童形象的研究是较少的。鲁迅先生作为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倡导者与开拓者,在其小说之中,如呐喊、在酒楼上、社戏等,较多地描写了儿童的生活画面,体现出他对儿童健康成长的期盼与关注,提出了教育儿童的种种主张。因此,对其小说中儿童形象的研究对鲁迅文本、鲁迅思想的进一步解读具有不可否认的价值意义。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无疑是当下社会的焦点问题。鲁迅在小说中,从所塑造的儿童的个性、语言、命运等角度抨击了封建社会对儿童的身心残害,儿童作为“人”而存在的极度不合理性。鲁迅从儿童出发,在其作品中渗透出先进的儿童观、教育理念。本研究将结合鲁迅的思想理念分析

24、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这对于当下基础教育有着很好的警示作用,促进儿童教育研究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二、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自1913年,恽铁樵在怀旧中对鲁迅作出评点性的赞语,鲁迅研究在中国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鲁迅于1902年留学日本,进东京弘文学院,在日本,鲁迅研究受到高度重视,研究历史也近100年。20世纪六七十年代,鲁迅研究逐步成为一种国际化的文学现象。鲁迅作品的研究中,有研究者发现鲁迅在刻画儿童形象时十分注重思想环境的展现,从小说对未庄环境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这种被称为“精神胜利法”的奴隶性格与未庄社会的意识形态、等级制度、身份地位及无数有“老例”、“通例”承传的文化遗产之间的深刻联系,

25、它以取消人的思想、情感甚至感知的主体性为特征,是传统文化和文化中更为精致的“吃人”机制2,许多儿童有着不同的命运,却有着相似的生存背景。同时鲁迅对于儿童的刻画都带着儿童灵动、稚拙的眼光去审视世界,鲁迅曾写道“孩子是可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11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3他在许多作品里运用了儿童这一叙述视角。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的一种叙事策略。4这中策略的运用使得文本更加贴近生活,具有可信

26、性。鲁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事业,教育工作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个社会职业,虽没有专论教育的巨著,却在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儿童教育观,积极批判旧教育,把儿童教育与整个社会的兴衰紧紧拴在一起。迄今为止,已有许多研究者对鲁迅教育思想进入了深入的研究。例如顾明远、俞芳、金锵、李恺合著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王玉生著中国教育思想研究,董操、陶继新、蔡世连合著鲁迅论儿童教育等等。鲁迅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典型的儿童形象,即使是故乡中的闰土、社戏中阿发们,也因为这两篇小说的散文性而冲淡了人物形象的聚焦性”5,但通读鲁迅小说等,均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关于其儿童教育观内容,研究者有如下阐述在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鲁迅本

27、人呼吁受过封建思想毒害的父母亲,就应“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6。鲁迅先生一针见血道出了应该具有的教育观,对封建传统教育无情地批判。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它集中反映了鲁迅当时的社会观和教育观。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全面阐发了他对父与子的关系(也即家庭关系)的认识,深刻地批判了封建家庭中父母的“恩威”思想7。在儿童教育中,父母之“恩”应当摒弃,父母之“爱”理当提倡。学者尉红梅在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中这样描述在中国“所多是孩子之父”,而不是“人之父”,中国还需要“父范学堂”,“生了孩子,还要想着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

28、完全的人”8。她引用了鲁迅全集(2005年版)第一卷热风随感录二十五中的相关内容,完全的人,即要求儿童应该有独立的人格,我们要完全解放孩子。华中师范大学王玲在论文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中写到他以发现“人”的目的为出发点,对中国传统的儿童观进行了严厉的声讨与抨击,树立了“以幼者为本位”的儿童观。“本位”,乃主体中心之意。“幼者本位”,就是要把儿童作为世界的中心、重心,要了解儿童心理,尊重儿童人格,照顾儿童兴趣,发展儿童个性,丰富儿童精神生活9。鲁迅“幼者本位”的儿童观主张,不仅尊重了儿童“人”的存在价值,也抨击了封建12传统的教育观念。无论从事文学工作,还是教育工作,鲁迅始终认为“

29、立人”而后“事举”,“立人”的思想贯彻于鲁迅一生始终,遍及鲁迅著作的各个方面,是鲁迅思想的核心;鲁迅自己毕生为在中国实践这一思想而斗争10,他在文化偏至论中说“是故将生存两间,角逐列国是务,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事举。”立人,就是培养人才。那些人物那几篇“小说中的人物”都不大达世情,又畏惧重大压迫,但是,又保持常态,并无力反抗,甚至于不想反抗。11鲁迅看到了国民的软弱,因此早在留学日本时期,鲁迅就主张改变中国贫弱落后的“根柢”在于“立人”;而“人心必有所冯依,非信无以立”12。鲁迅以其独特的视角,向人们感受病态社会的沉闷,而催醒“铁屋子”中沉睡的人,疗治国民的劣根性的良药便是改变国民的精神,因此

30、,鲁迅将笔触投向了“立人”。孩子是“立人”的希望,而“立人”则是华夏民族精神解放的必由之路13,由此看来,“立人”与儿童教育紧密相关。当鲁迅在提出“首在立人”的重要命题时,“立人”之“人”是“个人”,其实体是“灵明”、“精神”、“主观”与“意力”,总之,“个人”是精神的存在,由此看来,可以涵盖“个”和“精神”两个范畴的最合适的词是“个性”。14鲁迅小说集共三部,分别是呐喊、彷徨、故事新编。这三部小说集中涉及到儿童形象的数前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共25篇小说,其中涉及的儿童形象有姓名者就达38人之多,成伙出现的孩子们有6伙,涉及的作品有16篇15,可见鲁迅小说中塑造的儿童形象之多,绝不亚于其中

31、的农民与知识分子形象。研究者依据鲁迅小说中儿童的命运、个性、生存环境等因素,将儿童形象进行分类。李佳在鲁迅笔下的儿童世界中认为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大体可以分为四类16一是以少年闰土、社戏中的孩子为代表的正常化的儿童形象;二是以华小栓、阿顺等为代表的单纯被吃掉的儿童形象;三是以狂人为代表的被同化又反过来吃人的儿童形象,对以上两类儿童的打压与吞噬是“灵与肉的同时消亡,他们几乎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意识的能力”,“最终在愚昧无知的父母、残酷的社会中被吞噬”17,鲁迅在呐喊序言的叙述中“谈到说他已经被现代医学深深地吸引,因为他父亲的肺结核未能得到治疗,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中药庸医的欺骗”18,无论如何,他

32、们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四是“我”这一儿童形象,家道中落,使“鲁迅背着士大夫的阶级和宗法社会的过去,他和农民群众有比较巩固的联系。他的士大夫家庭的败落,使他儿童时代就混进了野孩子群里,呼吸着小百姓的空气”19因此,迅哥儿这一形象与他人是不同的。她根据中国旧社会“吃人与被吃”的现象对儿童精神的腐蚀情况进行了划分。13罗淑芳则根据儿童的命运走势,将其进行分类,在论鲁迅小说中儿童的命运20中作者如下划分一是如祝福中阿毛、明天中单四嫂子的儿子一样染病或意外事故死去的孩子;二是像肥皂中的四铭般在家庭中被喝斥、收压制的孩子;三是继承了父母劣根性的小看客,例如狂人日记中的一伙小孩子。这种分类从“儿童死亡”出发

33、,忽略了充满希望的一些儿童形象。对儿童形象的分类研究者多带有个人的评判眼光,各有真知。从以上儿童形象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塑造的这些形象是趋向黯淡意味的。它的内容具有明确的社会性、现实性,而且,作品中人物多半是否定的形态。21鲁迅“对于自己所掌握的进化论思想似乎也在慢慢失去兴趣,他可能早就意识到了自己主张救救孩子的空空洞洞,而不是在二十年代后期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因为他最初发表的小说和杂文中,对孩子自身和他们的前途的失望和怀疑是很普遍的”22。然而,塑造这样的形象并不是作者的无病呻吟,是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它激发了人民对于民族生存危机的思考,这些儿童的日常生活反映了中国辛亥革命期间的历史。中

34、国历史从明末开始,头发问题就变得微妙而重大,太平军要人们剪发,清的统治者要人留长发,民国建立要人减去发辫,复辟之后又要人留长发,无论哪一方的主张,规定都十分的严苛。23在鲁迅的作品中,我们总是能够看见头发引起的问题,这些由于社会动荡产生的问题也影响了孩子的生存发展。其次,进一步反映了中国国民的文化劣根性,一个民族肌肤生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病入膏肓,脊髓生癌24。“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作为一名反传统主义者登上文坛,将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发展成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他相当一部分杂文,尤其是狂人日记与阿Q正传等小说,构成了对中国文化的历史形态(批判儒道传统

35、)与现实形态(揭露国民性)的双重的实质性颠覆。25这些创作意图使得鲁迅塑造的儿童形象更加丰满起来,鲁迅的写作是“争取民族解放、反抗专制压迫和改造民族精神这样三位一体精神结构的分析”26。儿童的生存折射着社会,也受到社会的影响,国家要发展,必须将未来的希望儿童的发展问题提上进程。而儿童的发展需要教育,因此,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的遭遇等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研究依据。三、笔者总结目前,从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出发探讨鲁迅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的研究大同小14异,主要表现在首先,内容创新性不够强,尤其在论文上尤为显著,在鲁迅文本的解读上并没有新的发现;其次,研究策略、研究模式共性过多,得出的启

36、示缺乏个人的见解;再次,对儿童形象的分类多参考论文、期刊,缺少一些专著对儿童形象的评析。而对鲁迅教育思想及“立人”思想的研究则有了深入的全面的开拓研究,鲁迅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多彩,为此次论文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社会是个人成长的沃土,一个好的社会背景将会促进儿童健康发展,而在封建社会时期,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禁锢了人的思想,使原本具有童真、童心的儿童受其思想的支配,拥有了不一样的性格与命运。通过对鲁迅呐喊、彷徨的解读,我按照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不同性格,不同命运将其划分为四类一是天真活泼型,例如故乡中的少年闰土、社戏中的双喜、阿发等,作者对其投以深切的期盼,他们不受封建礼教

37、的束缚,待人真诚、好客;二是苦难夭折型,例如狂人日记中狂人五岁的妹妹、风波中的六斤等,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对他们富含同情之心,更具无奈之叹;三是麻木看客型,例如示众中的小看客等,他们都是“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他们被吃而又反过来吃人,鲁迅对其感到惋惜而又愤懑;四是“我”这一儿童形象,作者以13岁前鲁迅的叙述视角展现童年时代的生活图景,通过描写展示了一个充满天真、童趣的“我”,集中反映在小说社戏之中。鲁迅就像他的一篇有名小说中的狂人,坚持透过虔诚的词的表面,找出到底发生了什么27,作为“民族魂”,他“在中国民族革命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尽了一面镜子的作用,而且是一杆倔强的大旗;因为他不止是明彻

38、的反映,而且是正确的领导,综括鲁迅的一生,没有一次宽纵了敌人,没有一次误掷了投枪”28。在作品中,鲁迅曾经提及写小说的原因做起小说来,总不免自己有些主见的。例如,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29无论在教育学、文学、史学等上都是一座巍巍丰碑,他提出的儿童教育观等对21世纪儿童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有着不可忽视的实际价值意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可再生”文本,它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情感的变迁,不断折射出新的意义和价值,呐喊、彷徨就是这样的作品。30未来,关于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形象的研究将更完善,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应当受到学

39、术界研究者的关注,成为与鲁迅作品中的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鼎足三分的一类。四、参考文献1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152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713费城康中国的家法族规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4吴晓东,倪文尖,罗岗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视域J湖南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9541515吴铜虎在场者言说在场的绝望浅论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塑造及其命运的书写J晋阳学刊,2009,16鲁迅鲁迅全集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7顾明远等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合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7)99

40、8尉红梅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129王玲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对现代教育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1)10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二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57211张梦阳中国鲁迅学通史上卷一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14112皮远长对病态国民精神的深刻剖析评析A鲁迅杂文选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1613张万仪先驱者的童年视角和启蒙呐喊试论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及其审美意义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814汪卫东鲁迅前期文本中的“个人”观念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3515董玉玲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

41、会科学版,199716李佳鲁迅笔下的儿童儿童世界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7郭尧当孩子开始沉默从鲁迅作品中的儿童形象看鲁迅作品思想苦闷的社会意义J湖北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62219瞿秋白鲁迅杂感选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520罗淑芳论鲁迅小说中儿童的命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1吕荧鲁迅的艺术方法J七月,1941622张佐邦,彭小燕,周华,蔡丽神圣的解构鲁迅研究的四维审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3523佐邦,彭小燕,周华,蔡丽神圣的解构鲁迅研究的四维审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1235524李新宇愧对鲁迅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42、,200471625高旭东高旭东讲鲁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326李长之,艾芜等吃人与礼教鲁迅一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9427孙玉石走进真实的鲁迅鲁迅思想与五四文化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35028WILLIAMALYELLLUHSUNSVISIONOFREALITYJ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7629鲁迅鲁迅全集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2530李怡,郑家建鲁迅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7本科毕业论文(20届)从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探析其教育思想18摘要【摘要】鲁迅是儿童教育事业的倡导者,他将儿童教育与民族发展

43、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其笔下的儿童形象来表现他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独到见解。在小说集呐喊、彷徨中,他塑造了许多儿童形象,他们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鲁迅的写作以批判国民性为基本主题,基于这一主题,小说中的儿童形象从整体上来说呈现出明显的黯淡意味。鲁迅意识到儿童生存的危机,由此提出了幼者本位、“爱”代替“恩”、解放孩子等儿童教育观。20世纪80年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关键期。至今,教育事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仍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存在着巨大差距。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下基础教育改革依旧具有不可小觑的意义。【关键词】鲁迅;儿童形象;儿童教育思想;教育启示。ABSTRACT【ABSTRACT】LUXUN,A

44、NADVOCATOROFCHILDRENSEDUCATION,COMBINEDCHILDRENSEDUCATIONWITHNATIONALDEVELOPMENTCLOSELY,ANDEXPRESSHISUNIQUEINSIGHTINEDUCATIONALFIELDTHROUGHTHEIMAGEOFCHILDRENHEHADCREATEDLUXUNHADCULTIVATEDMANYIMAGESOFCHILDRENINHISWORKSAND,WHICHCREATEDARICHANDCOLORFULWORLDOFCHILDRENTHEBASICTHEMEOFLUXUNSWORKISTHECRITIC

45、ISIONOFTHENATIONALPEOPLE,BIASIEDONWHICHTHEIMAGESOFCHILDRENINHISNOVELSAREGLOOMYLUXUNREALISEDTHECRISISOFCHILDRENSLIFVES,THEREFOREHEPUTFORWARDEDHISOPINIONOFCHILDRENSEDUCATION,SUCHASTHEDETERMINATIONOFYOUNGER,“LOVE”REPLACES“BOON”,THELIBRATIONOFCHILDREN,ETCINTHE1980S,THEREFORMATIONOFCHINASPRIMIARYEDUCATIO

46、NHADENTEREDITSKEYPERIODUNTILNOW,THEREISSTILLAHUGEGAPBETWEEN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ANDTHEREQUIREMENTOFOURSOCIALDEVELOPMENT,ASWELLASTHESUCCESSITHASACHIEVEDLUXUNSTHOUGHTSOFCHILDRENSEDUCATIONHASASIGNIFICANTINFLUENCEONTHEREFORMATIONOFPRIMARYEDUCATIONPRESENTLY【KEYWORDS】LUXUN;CHILDRENIMAGES;CHILDRENSEDUC

47、ATIONTHOUGHT;EDUCATIONENLIGHTENMENT19目录摘要18ABSTRACT18目录191前言202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2121儿童形象的设置21211重视社会思想环境的展现21212呈现鲜明的儿童视角2222儿童形象的分类23221天真活泼型23222视觉型“我”24223被压抑吞噬型25224麻木看客型263黄金世界的虚无鲁迅小说中儿童形象总体黯淡的警示意味2831儿童形象的整体分析2832儿童形象黯淡的警示意味29321民族生存危机29322文化根性的遗传314“立人”鲁迅儿童教育思想之本3441幼者本位儿童观3442“爱”与“恩”的转换36421遵循自然的伦理关

48、系36422弘扬“爱”的天性3643解放孩子37431身体的健康发展37432灵魂的个性解放385鲁迅“立人”思想的当代启示4051重视以人为本4052倡导关爱教育4153尊重自由意志416结语43致谢30201前言自鲁迅登上中国文坛,给予人们强烈的精神震撼,鲁迅映像便在中国精神文化界显现出来,由先生引发的文化论争更是延至今日。鲁迅文本的深刻性、复杂性、现实性、尖锐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于鲁迅研究领域,极力探讨鲁迅思想的本质,将关于鲁迅的研究推向更加广阔与深邃的天地。鲁迅作品立足现实,放远未来,加之白描的手法、反讽的表达方式,典型创造的写作特色,向我们呈现了一系列各形各色的人物形象,这

49、些人物形象寄予了作者广博的思想内涵,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宝库。随着西方思想的渗透,五四时期“儿童”这一概念在中国生根发芽。在革命浪潮中,新形势促进了鲁迅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同时,鲁迅有着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历,这使得儿童形象成为鲁迅作品中的一个闪光点。鲁迅意欲通过其笔下屡屡出现的儿童这一类形象体现其在儿童教育方面独到、科学而进步的见解,表现他对儿童教育事业的关注,对儿童发展的关切之情。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根本,是国民形成并逐步发展各方面素养的必经之路,它在掌握人类命运和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基础教育的改革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鲁迅教育思想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益凸显出不朽的时代价值,它的进步意义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作用,促使人们进一步对其作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将以前人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为视域,以其中涉及的儿童形象为研究对象,努力探析鲁迅儿童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积极探索该教育思想对我国素质教育的巨大推动作用。212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鲁迅先生努力探索教育问题,将儿童的发展与民族的兴旺、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1918年,这位先驱者经过长期的思想酝酿,借狂人这一精神形象终于发出了第一声呐喊“救救孩子”,儿童成为鲁迅为之呐喊的对象。鲜明的童年情结是鲁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