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2017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儿童成长问题是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对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因此具有特殊且重要的意义。家庭结构是指家庭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家庭成员的不同配合和组织的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类型的不同,从而导致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也有所不同,因而最终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心理素质成长。根据家庭的代际层次和亲属关系来划分,我国的家庭结构大致分为以下四种主干家庭、核心家庭、联合家庭和残缺家庭,

2、其中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流,残缺家庭数量有所增加,联合家庭的数量有所减少。主干家庭是由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联合家庭是指家庭中任何一代含有两代以上夫妻的家庭,如父母和两对或两对以上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或是兄弟姐妹婚后不分家的家庭。残缺家庭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组成的生活联合体。健全完整的家庭结构对儿童的成长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近年来的一些关于离婚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3、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动员各种力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选题意义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这事关新一代人的素质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儿童的身心健康是个综合性的课题。2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家庭结构形态日趋复杂。面对工作压力和社会竞争,不少父母选择将孩子雇人代养、隔代抚养、寄宿育养、保姆式抚养或亲友帮养。加之由于离婚

4、率不断增长,还出现了许多再婚式家庭、单亲式家庭和夫妻分居式家庭。这些新的家庭模式造成青少年生存环境的更改、教育方法的变化以及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淡化。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品行及学业形成不利影响。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二、研究的理论基础(一)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1、家庭环境2、学校环境3、社会环境4、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二)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早期经验作用(1)教养规范与人格特征(2)亲子关系与人际交往风格2、人格之意向构建(1)形成动机或目标的层次结构(2)自我探索与追求3、人格之认知构建(三)家庭结构1、家庭结构的定

5、义2、家庭结构的分类和特点(1)核心家庭的定义和特点(2)主干家庭的定义和特点(3)联合家庭的定义和特点(4)残缺家庭的定义和特点三、现状调查及分析(一)家庭结构类型的现状调查(抽样调查某城市一所小学)(二)分析各种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及原因1、核心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1)积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2)消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2、主干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1)积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2)消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3、联合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1)积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2)消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4、残缺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

6、因(1)积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2)消极影响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四、提供策略(一)直接干预1、开展健康心理咨询2、实施干预策略(认知行为法)(二)间接干预1、家庭优化(1)开展家庭式心理干预(2)改变家长的育儿观念2、校园建设3、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1)在社区建立心理辅导站(2)为社区儿童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家庭随访、专家咨询(3)普及宣传儿童心理健康观念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对于我国的主要几种家庭结构类型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重点分析每种家庭结构类型中的典型案例,具体直观的了解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成长产生的不同影响。2、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成长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3、对于对

7、儿童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的家庭结构类型提供有效的策略弥补。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文献法主要是在前期准备阶段,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网上数据和研究资料,收集参考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和分析,为撰写文章提供大量客观的事实依据。2、调查访谈法在教育实习期间通过调查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研究,同时对教师、学生家长进行访谈,获得较为详实的材料。3、调查问卷法选择学生对象,对其进行抽样性问卷调查并得出相关结论,进行分析。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课题研究时间2010年7月2011年5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0、72010、9)(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初定论文题目,确定好导师

8、,并着手查相关资料。(3)请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4)举行开题报告会。第二阶段(2010、92011、3)(1)修订完善实施方案。(2)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3)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几种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中的典型案例并做进一步分析。(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完成论文初稿。第三阶段(2011、32011、5)(1)对初稿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同时完成外文翻译两篇,准备答辩报告。(2)参加课题结题报告会,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五

9、、主要参考文献1关颖家庭结构的涵义及类型家教指南,2003,2,19222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5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7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58JOANECRUSEC,HUGHLYTTON1988,SOCIALIZATIONANDFAMILY,INSOCIALDEVELOPMENTHISTORY,THEORY,ANDRESEARCH,SPRINGERVERLAG9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

10、范大学出版社,199910侯静,陈会昌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211JEFFREYTCOOKSTONJOURNAL,OFDIVORCE城市母亲与农村母亲在对孩子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没有差异,但对孩子的干涉、保护、否认拒绝、惩罚严厉更多20。其实,家庭中由哪些成员组成,儿童哪些成员交往较多,谁是教育的主要执行者,这些对儿童个性的形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不同家庭结构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国内外都有不少深入的研究。我国学者吴凤岗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代人组成的小家庭(简称小家庭)中的儿童发展水平高于三代人组成的大家庭(简称大家庭)中的儿童。小家庭儿童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合群

11、性、聪慧性、情绪特征、自尊心、文明礼貌及行为习惯等九个方面均好天地大家庭中的儿童。三、总结总的来说,在小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容易协调,思想容易统一,有矛盾也较容易处理,父母接触子女的机会多,直接交往多,对子女实施教育,一般受外界的干扰较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更为亲近。另外,由于父母一般都要上班,这有利于培养锻炼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大家庭中,孩子受爱抚和受成人教育的时间多,对孩子语言和能力发展上有一定的好处。但不同辈份的人教养方式与教育观念常常会存在分歧,易出现隔代溺爱,又因为家庭成员多,思想不易统一,从而形成家庭矛盾,使孩子产生无所适从、不安、恐惧等现象,对儿童的个性发展也会造成一

12、些不利影响。在残缺家庭中,因父母角色的暂时或长久缺失,或因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或由父母长期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及不良的教育方式,使得在这一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容易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障碍及学习动机的受挫,从而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发育。我了解到,有许多研究均表明,在离异家庭中生活时间较长的孩子的调节能力、结伴能力、与人相处能力、主观控制能力、预见能力及决断能力均显著低于生活时间较短或在正常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根壮才能枝繁叶茂,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现代社会,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子女等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幸的是人们已认识到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发展的不同影响,注意到孩

13、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关心和爱护,认识到对家庭环境扬长避短,根据儿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以调整,逐渐赋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利和自由空间,使孩子逐步形成独立、勇敢、好学上进、积极主动、自尊自信、认真细致、合群、恒心、坚忍性、谦虚律己等良好态度和意志特征。参考文献1关颖家庭结构的涵义及类型家教指南,2003,2,19222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3费孝通费孝通文集4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FAMILYSTRUCTURE5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6张丽华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J辽宁

14、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37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4,58JOANECRUSEC,HUGHLYTTON1988,SOCIALIZATIONANDFAMILY,INSOCIALDEVELOPMENTHISTORY,THEORY,ANDRESEARCH,SPRINGERVERLAG9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侯静,陈会昌亲子互动研究及其进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2,211JEFFREYTCOOKSTONJOURNAL,OFDIVORCECHILDRENPERSONALITYFORMING目录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52研究的

15、理论基础1521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15211家庭环境15212学校环境16213社会环境16214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1722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18221早期经验作用182211教养规范与人格特征182212亲子关系与人际交往风格1923家庭结构20231家庭结构的定义20232家庭结构的分类和特点203现状调查及分析2031家庭结构类型及其对儿童个性形成影响的现状调查(抽样调查某城市一所小学)2032分析各种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及原因21321核心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21322主干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22323联合家庭对儿童成长

16、产生的影响及原因23324残缺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234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的策略探索2441直接干预25411认知行为矫正法25412家庭寄养2542间接干预26421家庭优化26422校园建设27423社区建设与社会工作者的介入275研究总结与反思28参考文献28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家庭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传统意义上家庭环境对儿童个性形成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从父母的个性与教养方式、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等角度展开的,人们往往忽视了家庭结构类型和家庭关系对孩子个性发展的影响。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

17、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了家庭结构形态日趋复杂。破裂的家庭结构和新的家庭模式的出现造成儿童生存环境的更改、教育方法的变化以及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淡化。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品行及学业形成不利影响。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导致产生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爱,对儿童的行为、性格、情感、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使儿童的成长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动员各种力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研究的理论基础21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儿童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各方面因素都还不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要受到他所处

18、的各种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学习社会化,社会学习化”正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现代教育使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构成了孩子成长的一体化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家庭要和学校配合,学校要向全社会开放,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因此,研究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在家庭和社会密切的配合下积极开展学校工作,对有效实现儿童的培养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211家庭环境1家庭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

19、种气氛。每个人从出生伊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经常的、多方面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软、硬环境。家庭软环境主要指家庭的心理道德环境。心理道德环境作为家庭环境的核心,是人的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的“温床”。家庭成员的关系、父母的道德水平、教育方式、家庭功能等对亲子关系、人的自我概念的发展、师生关系、行为问题等均有较大影响。家庭硬环境主要指家庭中可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和评判的环境因素,比如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道德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等。良好的家庭硬环境无疑是有利于儿童的成长,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成长。成长不良学生的家庭硬环境均存在家庭结构缺陷、家庭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父母的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和职

20、业状况较为不良等情况,这些不良的家庭硬环境严重影响着他们的道德修养、学习习惯、行为方式等,从而导致儿童品行不佳。一个人最初受到就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一起形成的家庭特点,会对生活在其中的孩子造成极大影响。我国学者认为,孩子发展的差异80取决于家庭环境,而提高父母素质是优化家庭的最大着眼点,但文化程度高的父母所生孩子不一定优于父母文化程度低的孩子。因此,不论文化程度高低,科学育儿的方法是父母都应该学习。尽管社会要求广大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1HTTP/BAIKEBAIDUCOM/VIEW/4446881HTM,20101226/

21、201152境,倡导平等、团结、互助、和睦的家庭关系,但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父母的不良行为举止、专制主义的家长作风仍然在某些家庭中残存,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212学校环境学校环境是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部分组成的。自然环境包括学校的地理位置,气候,校园内的景物,建筑群体,花草树木的生长状况,植被种植面积,覆盖率等。人文环境包括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教学评估,备课,授课情况,精神面貌,诲人不倦,以及关心学生在校生活,学生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刻苦努力等方面。2学校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我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22、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但每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同,会对实际效果产生很大的差别。有的学校片面地以智育为中心,只教书不育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满不在乎;有的学校一味增加学生负担,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获取高分上,使多半学生走向了高分低能的发展,也使所谓的“差生”不能发挥自身才能,甚至自暴自弃,过早走上社会,受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这些做法都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3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水平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职业素养的高低。有的校领导和任教老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一知半解,缺乏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素养;有的教师经常打骂、体罚学生,或是讽刺、挖苦,这些粗暴

23、的方法侮辱了学生人格和尊严,造成学生发展上的障碍。再次是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只有加强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缺少社会、家庭的配合,那么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就会受到影响。213社会环境所谓社会环境,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卫生环境等宏观因素。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对一个儿童的发展影响最大的社会因素主要有社会交往、社会道德、大众文化等。首先,一个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到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

24、这种群体与学校中的正式群体不同,它以人们之间的性格、指向、兴趣、感情等心理的、精神的因素为基础,因此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这种影响有两方面的作用如果形成的基础是健康的,则对儿童的成长起促进的作用;如果它是在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则会对儿童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儿童身心尚未成熟,交往对象以及参加何种群体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这种交往由于彼此年龄相仿,有共同的语言,感情纽带牢固,一般不易摆脱,对他们的成长会长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孩子的社会交往情况,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而是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地择友和进行社会交往。其次,社会道德作为

25、一种精神力量,它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和意识,调节着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人与人之间在生活、学习、劳动和日常交往中的相应的道2HTTP/WWWYOUTHZZORG/HTML/0004/391699159SHTML,2009419/2011523石永江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构建“三位一体”和谐教育J科教导刊,2009834德关系,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社会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一个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例如,学生们在学校中受到的是讲文明礼貌、守社会公德的教育,但在社会上他们可能见到少数人的不道德

26、的言行,因而受到不良影响,使他们中的一些人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优化社会环境,清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社会文化也同样对儿童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社会文化在这里主要包括音乐、美术、戏剧、文学等种类的艺术作品、电视、电影、互联网络、书报刊物、音像制品等各种形式的大众传媒以及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影剧院、游乐场、歌舞厅、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艺术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的、从审美角度认识与评价现实的形式。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以概括、凝练,以独特的方式再现出来,因而是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

27、人文和审美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艺术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暗示性、感染性和模仿性,在接受者的意识中创造出独特的“第二现实”,因而具有强烈的说服作用和鼓舞作用。特别是文学、影视、戏剧作品所塑造的形象鲜明的人物,往往成为儿童爱戴和崇拜的对象和理想的化身。大众传媒的功能是利用各种现代社会传播手段传递各种文化价值、社会道德意识和其他社会信息,许多艺术作品和人物形象就是通过大众传媒而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大众传媒在传播速度和空间范围都远比传统的传播手段优越得多,因此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文化娱乐场所是儿童游戏娱乐并从中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它寓教于玩,对儿童

28、有着特别的吸引力。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儿童尤其如此。例如,渲染色情、暴力情节的歌曲、影视作品及图片刊物等会通过各种非法渠道在社会上的流传,这会对儿童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各种不同意义的信息未加区分和筛选地呈现在儿童面前,使他们难以辨别良莠。因此,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干预儿童所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引导他们健康地发展。214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家庭环境的重要性社会环境是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给心理发展定道路的引路者。孩子通过社会文化了解知识,明白道理。人们往往会发现,在家庭里没有

29、教导的东西,孩子却在社会交往、认知中学会了。这既是帮助孩子认识社会的过程,同时又在无意中对孩子心理发展起了作用。学校教育起到了一个辅导者的作用,也可以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它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塑造全面完整的社会人,是学校教育的特有职责。而这一职责也只有学校教育才能承担起来。家庭环境是在孩子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影响最重大的因素。可以说,它是最为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如果这个家庭关系和感情不好,孩子心灵也会蒙上阴影或是有“杀”的欲望,

30、心理发展自然不会很顺利;反之则会好些。因为毕竟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改变和影响最深的人。总之,社会文化和遗传是不能轻易改变的,我们要重点抓好家庭环境,密切关注学校的教育,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实现儿童的培养目标。22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理论基础221早期经验作用二十世纪后半期,发展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认为,早期经验会对个体心理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个观点在当时非常盛行。它认为,儿童在出生后的几年最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因此,许多国内专业人士和家长都非常重视儿童的学前教育。他们强调在婴儿出生后就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优良的教育

31、,甚至在出生以前就可以进行胎教,以保证他们今后各方面得到健全的发展。然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受一系列条件的影响,是一个及其复杂的问题。儿童的个人特点、所涉及的心理和行为领域、早期经验发生的时间、性质和种类以及儿童以后的环境和经验都会对他们将来的成长产生影响。不能笼统地说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不可逆转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4儿童早期经验的主要来源是父母的抚养以及家庭环境对其的影响。但是现在大多数人们认为,父母早期的抚养行为不一定对儿童具有影响,父母抚养行为和儿童个性发展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父母的抚养行为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已逐

32、渐减弱。因为儿童个人的特点才应该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父母抚养的效果要以儿童个人的特点作为中介。2211教养规范与人格特征儿童缺乏社会经验,他们的自我意识和集体观尚未形成。但是家庭成员的关系、家长的育儿态度都会给儿童的人格形成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人格特征形成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权威型教养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在子女教育中,表现得过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来控制。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做事缺乏主动性,甚至会形成不诚实的人格特征。这种模式下的家庭,似乎都遵循着一个原则,那就

33、是棒下出孝子。父母极其得严厉。孩子的大事,小事都由父母来掌握。大到交友的范围,小到孩子的穿衣,事无巨细。而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能以宽容、教育的方式对待,而是惩罚,甚至打骂,希望能够以此来杜绝孩子再犯错误,可是效果却恰恰相反。因为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孩子所惧怕的,他们缺少自己思考,成长的空间,这就让他们形成了依赖父母的惯性。在他们人格形成上,日趋消极,依赖,被动。犯错后,为了避免父母的责备,打骂,唯一的方式就是欺骗。二、放纵型教养方式5采用这种方式的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时达到失控的状态。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独立性差、惟

34、我独尊、蛮横无理、胡闹等。与权威型教养模式相反,放纵型教养方式是给孩子在成长中过大的空间,缺乏指导。就4缪小春儿童早期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1,2433193225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第3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5好象我们经常说到的那个比喻孩子就象小树,如果成长的过程中,毫不修剪小树,随它任意生长,那这棵树的模样我们可想而知。如果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家长不在孩子需要辨认是非时给予良好的道德教育,孩子性格发展中潜在的消极面不能及时排除的话,长此以往,在孩子的人格形成过程中,消极的人格特征必然会占到主导地位。阿德勒认为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会引起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成年后的

35、人格问题。因此父母应鼓励孩子独立,允许他们自己做出决定,允许他们犯一些错误。三、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种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积极正确的指导。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孩子能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跃等。这是最理想的教养模式。在这类家庭中,父母对于孩子的行为能够给予完全的尊重,而对于孩子的错误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予以指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但又不失正确的引导。父母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彼此可以对一个问题各抒己见。在家庭中,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象朋友一样。在青春期阶段,这种教养

36、方式更会体现出其价值。青春期的孩子在心理上会发生很多变化,其中有些变化反映了朋友间越来越多的相互依赖,平等关系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因此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在本质上就比朋友关系更容易引起冲突。而这种模式下的家庭,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和父母探讨他们在生理,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父母也会积极地给予回应并加以适当的指导。由此可见,家庭的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人格的形成。孩子从出生到随后成长的很长时间里,接触最多,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家庭和父母。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错误的育儿态度,不恰当的教养模式必然会在孩子幼小心灵中种下不良人格的种子,所以把家庭比喻成“人类性格的工厂”,真的是再贴切不过了。家庭塑造了人们

37、不同的人格品质,父母要学习科学的育儿方式,注意从小对孩子主动性、独立性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孩子积极的性格特征,对于性格中潜在的消极因素要给予积极,及时的指导。并适当提供“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能够面对遗憾,接受遗憾,此外家长还应注意自己言行的表率作用。2212亲子关系与人际交往风格亲子关系是指孩子与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对于儿童来说,亲子关系是最有意义、最亲密的一种人际关系了。它是儿童社会联系中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一种关系,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种家庭关系,亲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到儿童对以后社会关系的期望和反应。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对儿童的学习、自我、人格、

38、情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亲子关系也是各种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因为它能保证儿童的生存并帮助儿童塑造他们的命运。”在亲子这一对关系中,家长(尤其是母亲)起着决定的作用。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方式、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的和谐程度等等,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对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和谐的家庭氛围既互为条件、又互为结果,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构成和谐家庭的前提,而和谐的家庭环境正是孩子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最佳环境。同时,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孩子形成诚实、自信、尊重、宽容、合作等优秀的品质。在与家长的交往过程中,孩子学到了家长良好的交往能力,有助于孩子人际

39、交往水平的发展。23家庭结构231家庭结构的定义自社会学在我国重建以来,家庭和家庭结构就备受关注,许多学者给家庭结构这一概念下了定义。如6关颖在家庭结构的涵义及类型一文中就指出,家庭结构是在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共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是既包括代际结构,也包括人口结构,并且是二者组合起来的统一形式。所谓家庭结构,就是家庭成员间横竖关系的总合。横的关系,是指同代人之间的关系,如夫妻和兄弟姊妹间的关系;竖的关系,是指代际之间的关系,如父子、母女、祖孙的关系。7潘允康则认为,家庭结构是指家庭分子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家庭分子间相互配合和组织,家庭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于相

40、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家庭规模、类型和家庭模式。家庭结构一般是指由家庭中全体分子和各种角色所形成的综合关系。232家庭结构的分类和特点8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和我国现状的分析,并依照“有无夫妇所形成的核心,以及有多少个这样的核心”为标准,我们可以将中国的家庭结构分为四类一是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妻和其未婚子女构成的生活单位,在中国称之为“小家庭”。二是主干家庭,是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模式,通常包括祖父母、父母和未婚子女等直系亲属3代人。三是联合家庭,就是儿女成婚后继续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即两代重叠的家庭。如果兄弟成婚后都不独立成家,那就成了同胞的核心家庭的联合单位,这在过去都称作“大

41、家庭”。特点是结构十分复杂、人口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中。四是残缺家庭,即指核心家庭中配偶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残缺家庭又称残破家庭、破裂家庭、单亲家庭。目前在我国的家庭结构类型主要是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流,而残缺家庭数量有所增加,联合家庭的数量有所减少。3现状调查及分析31家庭结构类型及其对儿童个性形成影响的现状调查(抽样调查某城市一所小学)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我国家庭结构形态日趋复杂,破裂的家庭结构和新的家庭模式的出现,造成儿童生存环境的更改、教育方法的变化以及与父母感情的疏远淡化,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品行及学业形成影响。

42、笔者随机抽取了杭州市和宁波市各一所小校的高段五年级)244名小学生,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了解目前杭州和宁波地区家庭结构类型,以及其对儿童个性形成影响的有关情况。共发放问卷244份,回收有效问卷244份。6关颖家庭结构的涵义及类型J家教指南,2003219227潘允康社会变迁中的家庭家庭社会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200242478费孝通费孝通自选集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76190笔者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初步分析,发现在接受调查的244个对象中,家庭结构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共有212个,占869,15个主干家庭和13个残缺家庭其次,各占61和54,4个联合家庭只占到16。在对这些抽样

43、的学生所在的家庭所属家庭结构类型进行初步分类之后,我从这四种家庭结构类型着手,分别分析各种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和原因。32分析各种家庭结构类型对儿童个性形成产生的影响及原因321核心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这是目前我国家庭中比例最高的家庭,也是本次调查中比例最高的。它的特点是人口少,关系简单。从对这212个核心家庭的调查数据来看,这种家庭结构类型对子女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父母肯下工夫。在回答“你的父母对孩子未来的看法”时,144人回答“对孩子的未来一步一步指定好,为孩子铺好路”,占68,选择“对孩子的未来有所规划”的有7

44、0人,占33,剩余9的人选择“不理不睬,任其发展”。由于父母与子女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关系密切,根本利益一致,子女的发展直接关系父母切身利益,因此,父母对子女肯下工夫,能投入全部心血和精力。父母这种责任心是教育好子女的首要条件。第二、易于建立感情。在接受调查的核心家庭中有825的人认为自己家庭的人际关系“相处愉快,互相关心”。核心家庭的关系简单,成员关系密切,父母与子女直接接触时间较多,内聚力较强,容易形成教育合力易于建立感情。父母是家庭的最高权威,子女只能听从父母安排,没有其他依赖。父母对子女全面负责,没有其他人的帮助,更能尽职尽责。第三、家庭成员间矛盾少。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大多年富力强,富有事

45、业心,而且十分疼爱自己的子女,可以为儿童创造更为优秀的物理环境和教育环境。同样儿童可以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和指导,有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第四、在核心家庭中,父母更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在问及家庭的教养方式类型时,有184人选择“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占868,19选择“权威型的教养方式”约占9,剩余的9人选择“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占42。这说明核心家庭中,家长能忍耐、平等、随和谅解、爱护关心儿童成长,父母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出、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对别人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46、但核心家庭对儿童成长也有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在以事业为重的家庭中,忙忙碌碌的生活使得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的时间减少,儿童更多的时间是和保姆或电视为伴。这些家庭中,20的家庭,父母会经常询问孩子学校的事情,和他们一起友好地交谈,而70的家庭中,父母只会和孩子“偶尔交谈”。这些家庭的封闭性、分散性、缺乏互动性显然不利于儿童情感的培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儿童更容易得抑郁症,内向。第二、家庭暴力现象时常发生。在核心家庭中,由于缺乏来自祖父母、邻里间以及社会的监督,导致家庭暴力的现象屡禁不止。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17人经常被家长打骂,占总人数的8,偶尔被打的占542,只有378的家

47、庭几乎不打骂孩子。家庭暴力让儿童成为无辜的受害者,成为父母的“发泄筒”,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儿童自小心灵就蒙上了一层阴影,也不排除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会有反社会和反暴力的倾向。第三、教育力量少。核心家庭父母工作繁忙,子女放学后家中无人照顾,容易放任自流,易受社会不良影响。特别是寒暑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照顾爱莫能助,带来许多教育问题。第四、核心家庭中的父往往用经济上满足作为对儿童情感上的补偿,使儿童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有求必应。从而往往使儿童形成自私、任性、放肆、好夸口的品性。核心家庭要注意发挥自己家庭的优势,尽力克服不利因素,多与亲朋好友来往,使孩子不感到孤独并学会与人交往。特别要加强对孩子生活

48、自理能力的培养,加强分辨是非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的培养,使孩子增强道德选择能力,健康成长。322主干家庭对儿童成长产生的影响及原因主干家庭在我国最为典型的是“五口之家”。有些家庭还是四世同堂。这种家庭在我国家庭比例中居第二位,特别是农村比例较高,在本次调查的244个对象中,有15个对象来自主干家庭,对这些对象的问卷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主干家庭对儿童成长的有利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教育力量大。在这种家庭里,祖父母可以协助父母照顾、管理、教育第三代。如本次调查中的15个来自主干家庭的对象,在课余时间无一例外都是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达到了100的比例。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心照料自己的孩子,而老年人对孩子

49、的照料则更有经验,老年人一般也比较耐心、细心,能较细致地体察孩子的心情,因此,儿童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更充分的教育,生活上的照顾和日常管理比较周到。第二、容易学会人际交往。家庭层次多,人际关系复杂。孩子在家就可以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孝敬老人。家庭生活丰富,情趣就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儿童社会化意识就会增强,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也会提高。第三、老人直接参与教育。家庭中有老人参与教育更有利于孩子成材,因为老年人是过来人,教育孩子的经验比较丰富。老年人一般又比较细致,教育会更加深入,特别是孩子生病如何处理,孩子吃喝如何安排,这些都比父母更高一筹。但主干家庭对儿童成长也有不利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隔代人溺爱严重。众所周知,对于孩子的教育上,做父母的一般理智一些,作为祖父母的则更容易对隔辈子孙过分溺爱和宽容,这样会纵容他们骄横的性格,形成自私自利的品德,从而产生妒忌的心理。同时,这些孩子对自己的责任模糊不清,没有社会责任感。在问及“你的生活习惯如何”时,有13个孩子选择了“时间很紧,家长帮助处理生活问题,家务不用做,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占到了867,而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或者在家长的提醒下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的孩子只有2个,占133。无法适应社会生活,以自我为中心,自控能力差这些问题都是会发生在主干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行为准则和规范;事事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