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英语教育论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一)选题的背景语用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语言的运用,其研究的内容可分成五大部分指示语、会话含意、前提、言语行为和会话结构。语言具有的封闭性CLOSEDSYSTEM和开放性OPENSYSTEM的两重特性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语言的封闭性,而且要重视语言的开放性,也就是重视语言的运用。只要是语言教学,都回避不了语用的问题。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
2、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小学生英语语用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语用失误频繁,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不平衡,在与外国友人的实际交谈中,通常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模式化交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究其原因,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等诸多语境因素,加之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缺少外语学习的氛围,英语教学课堂对语用能力发展不够,以及教师本身对国外文化的误解,且绝大多数教师钻研得比较多的是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而对英语语言本身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和应用却程度不同地有所忽视,导致了语用失误的不断产生。除此之外,从现有的涉及小学英
3、语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对大中学等中高等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研究得比较多,对小学英语初级基础阶段的语用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且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知识框架正在建立中,学习习惯也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中。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量和交往能力,而且也渴望更多的机会交流。因此有必要在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学生语用2能力发展的策略,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二选题的意义1、理论意
4、义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即“学中用,用中学”。借助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注重英语教学中语境的创设,提高小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表达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2、实际意义在教学中设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2、阐明语用学、语用能力的概念,语用原则等理论概念。21语用学语用
5、即对语言的运用,语用学即研究语言运用问题,研究话语在不同交际环境下如何产生意义,如何恰当有效地传递交际信息。语言运用是听话人说话人共同参与的一项交际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语言只是其中一个基本要素,要达到交流顺畅,还要考虑言语使用者、语境、语用意义等要素。22语用能力语用能力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一术语源语言学家们对交际能力的研究。THOMAS(198394)将语用能力定义为“THEABILITYTOUSELANGUAGEEFFECTIVELYINORDERTOACHIEVEASPECIFICPURPOSEANDTOUNDERSTANDLANGUAGEINCONTEXT”(为了实现某
6、一特定目标有效使用语言的能3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THOMAS认为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建立在语法能力之上。只有语言使用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资源之后,他们才能得体地使用语法规则来造句,并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听话人理解,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社交语用能力指感知在社交情景中构成得体言语行为的成分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社会价值、信仰等文化因素相关,是更高一级的能力。何自然(1997201202)认为“不管怎样区分,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语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考虑到社会
7、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语言的接受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23语用原则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试图解释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含义”现象。会话含义指的是在具体语境下得出的话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意义。为了保持谈话着的默契,谈话的参与者在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某种原则。以保证让谈话顺利进展,使谈话成为有意义的交际。二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于1983年出版的语用学原则中明确提出“礼貌原则”,其内容为1策略原则。2慷慨原则。3赞扬原则。4赞同原则。5同情原则。三协调原则协调原则指导交谈者选择谈话的形式使它表示出谈话人所希望的、在目前
8、交谈中与受话人之问应起作用的那一套权利的义务。简言之协调原则是协调谈话参与者身份的。语用原则是指导对话顺利进行的重要规范它贯穿于语言交际活动的全过程中,不仅说话人要遵循这些原则,听话人在理解对方的话语时也会自然地遵循这些原则所以语言教学不能只教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特定情境中的应用。3、进一步查阅相关中内外的文献,结合我国小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现实,论证小4学英语高段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4、综合运用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剖析小学英语课堂中语用失误的原因。5、结合实习收集的相关案例、调查问卷和访谈,根据理论依据,提
9、出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用能力的策略。51、优化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52、避免单纯语言知识传授,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53、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俗话说的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不用教”。学生们在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由于方法对头,学习成绩快
10、速提高。对交际训练更加重视,学习兴趣也更浓了,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54、英语教师本身的英语综合素质必须提高。6、观察研究结果,并总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培养语用能力的原则和策略的实施,观察是否可行,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研究,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原则为指导,提出较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运用能力,为今后的英语中高段学习和进一步提高语用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1、理论研究11文献分析法查阅、分析、整理理论专著、期刊中关于本课题的研究。2、实证研究21观察分析法实习期间,利用上下课及
11、午休期间观察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情况,收集相关语用失误,并综合分析其原因。522问卷调查法设计针对分析小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和语用能力调查的问卷,在问卷中发现并分析问题。23访谈法实习期间,对实习所在小学的英语老师和高段学生进行访谈,从中了解小学英语课堂中语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提高策略和方案。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1、2010年67月,从实际出发,考虑研究方向,收集有关资料,确定论文选题。2、2010年7月1日23日,初步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开题报告。3、2010年911月,结合教育实习,研究、综合文献资料,展开调查研究,完成案例研究报告。4、2010年1
12、2月寒假期间,完成论文初稿的写作,包括文献综述和外文文献翻译,完成初稿。5、2011年34月,修改完稿。6、2011年5月,参加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1ROSE,KRENGLISHPRAGMATICCOMPETENCE;ENGLISHPRAGMATICFAILURE14目录1引言12研究的理论基础221语用学各相关要素的界定222研究的必要性43论文的研究设计531研究目的的选择532研究对象的选择533研究方法的选择54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641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观察642对学生的问卷调查843对英语教师的访谈944结合调查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分析125培养和提高小学高段学生
13、英语语用能力的可行策略1551通过提高输入的质和量,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提高1552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教授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知识1653扩大学生语用渠道,切实提高学生语用能力186结束语20参考文献21致谢22附录231引言语用学是本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语言的运用,其研究的内容可分成五大部分指示语、会话含意、前提、言语行为和会话结构。语言具有的封闭性CLOSEDSYSTEM和开放性OPENSYSTEM的两重特性要求我们在外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语言的封闭性,而且要重视语言的开放性,也就是重视语言的运用。只要是语言教学,都回避不了语用的问题。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
14、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这个层面来看,我国小学生英语语用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语用失误频繁,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不平衡,在与外国友人的实际交谈中,通常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模式化交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究其原因,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等诸多语境因素,加之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缺少外语学习的氛围,英语教学课堂对语用能力发展不够,以及教师本身对国外文化的误解,且绝大多数教师钻研得比较多的是小学英语教
15、材教法,而对英语语言本身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和应用却程度不同地有所忽视,导致了语用失误的不断产生。除此之外,从现有的涉及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对大中学等中高等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研究得比较多,对小学英语初级基础阶段的语用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且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而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知识框架正在建立中,学习习惯也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中。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量和交往能力,而且也渴望更多的机会交流。因此有必要在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策略,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动的情景,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
16、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研究的理论基础21语用学各相关要素的界定211语用学语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语用学这一术语的使用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MORRIS和RCARNAP在20世纪中后期提出来的。但此时语用学只是作为符号学的组成部分。但是随着语境(CONTEXT)的引入及人们对于实际使用语言的重视,语用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字面上而言,语用学就是研究如何使用语言的学科。LEECH(1983X)将语用学定义为“PRAGMATICSCANBEDEFINEDASTHESTUDYOFHOWUTTERANCESHAVEME
17、ANINGSINSITUATIONS”(对于语用学可以下这样的定义,它是对话语怎样在情景中获得意义的研究)1。我国的学者何自然(19971)认为“语用学(PRAGMA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较新的领域,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CONTEXT)来理解和使用语言”2。尽管以上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共同关注了两个问题,即意义(MEANING)与语境。这也是语用学研究的两个基本概念。如我们说“THEROOMISCOLD”那么对于语义学家来说,只有当此句话表达了可以判别其真实与否的思想,即“这个屋子冷”时,它才具有研究的意义。但是我们知道,这句话在真实生活中不仅具有陈述事实的作
18、用,更具有暗示请求的作用,如“屋子冷,能不能打开暖气”因此语用学所研究的意义更注重真实生活场景中言语的意义。语用学研究的另外一个基本概念就是语境。语用学研究语言在真实场景中的意义,因此对于意义的判断离不开语境。笔者认为,语用即对语言的运用,语用学即研究语言运用问题,研究话语在不同交际环境下如何产生意义,如何恰当有效地传递交际信息。语言运用是听话人说话人共同参与的一项交际活动,在这一活动中,语言只是其中一个基本要素,要达到交流顺畅,还要考虑言语使用者、语境、语用意义等要素。212语用能力语用能力这一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这一术语源语言学家们对交际能力的研究。THOMAS(198394)将
19、语用能力定义为“THEABILITYTOUSELANGUAGEEFFECTIVELYINORDERTOACHIEVEASPECIFICPURPOSEANDTOUNDERSTANDLANGUAGEINCONTEXT”(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有效1LEECHGEOFFREY,PRINCIPLESOF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2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3。THOMAS认为语用能力包括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建立在语法能力之上。只有语言使用者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语言资源之后,他们才能得体地使用语法
20、规则来造句,并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被听话人理解,从而实现特定的交际目标。社交语用能力指感知在社交情景中构成得体言语行为的成分的能力,这种能力与社会价值、信仰等文化因素相关,是更高一级的能力。何自然在语用学概论(1997201202)中提出“不管怎样区分,语用能力可以解释为语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它可以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为使语言表达得体、合适,语言的使用者就必须学会针对特定的语境,考虑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灵活、合理地使用语言;而为了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力,语言的接受者就必须了解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以及话语意义的多层次性”4。中西方学者,虽在语用学相关的概念上所涉及到的点不同,但都明确语
21、用能力是交际成功的前提条件。说话人、听话人在实际交际中都要遵循这些原则,语言教学不能只教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在特定情境中的应用。笔者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境中理解并使用语言的各种能力,它贯穿于语言交际活动的全过程中,包括字面语言形式和非字面语言形式,且不会随着遣词造句的能力的提高而自然地提高。而小学阶段的英语语用能力主要是指在课内外实际交际中对英语的应用和阅读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213语用原则只要语言在被运用,语用规则就不可回避。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必然要面对语用方面的问题。尽管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非常简单,但它还是回避不了语用规则问题。语用原则是指导对话顺利进行的重要规范
22、5。语用原则包括一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试图解释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含义”现象。合作原则试图解释言语交际中的“会话含义”现象。会话含义指的是在具体语境下得出的话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意义。为了保持谈话着的默契,谈话的参与者在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某种原则。以保证让谈话顺利进展,使谈话成为有意义的交际。二礼貌原则其内容为1策略原则。2慷慨原则。3赞扬原则。4赞同原则。5同情原则。三协调原则协调原则指导交谈者选择谈话的形式使它表示出谈话人所希望的、在目前交谈中与受话人之问应起作用的那一套权利的义务。简言之,协调原则是协调谈话参与者3THOMAS,J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INA
23、PPLIEDLINGUISTIC,JAPPLIEDLINGUISTICS,19834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身份的6。、22研究的必要性221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符合英语能力发展的要求。英语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知识是为言语能力服务的,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即“学中用,用中学”7。借助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注重英语教学中语境的创设,提高小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表达是当前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222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堪忧。从小学英语教学实际这个层面来看,
24、由于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价值观等诸多语境因素,加之小学英语课堂学习中缺少外语学习的氛围,英语教学课堂对语用能力发展不够,以及教师本身对国外文化的误解,且绝大多数教师钻研得比较多的是小学英语教材教法,而对英语语言本身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和应用却程度不同地有所忽视,导致了语用失误的不断产生。龚海平教授在必须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一文中提出“我国小学生英语语用问题已经日益突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语用失误频繁”8。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发展不平衡,在与外国友人的实际交谈中,通常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模式化交谈,陈德贤教授在为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注入活力中说“小学生口语语用能力差表现为
25、开口能力差、口语刻板、模式化、交流不自然、缺乏有效性。如碰到陌生人无论是同辈或是长辈,开口就“WHATSYOURNAME”;听到“HOWAREYOU”,只会脱口而出“IMFINE”,却不考虑是否真的FINE;就算来自同一个镇,问“WHEREAREYOUFROM”,还是回答“IMFROMCHINA”等等。”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交流9。可以说,现在的学生说英语“不哑”了,可变“傻”了。223缺乏针对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研究。从现有的涉及小学英语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外对大中学等中高等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研究得比较多,对小学英语初级基础阶段的语用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且尚未引6LEECH,GE
26、OFFREY,PRINCIPLESOFPRAGMATICS,LONDON,LONGMAN19837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龚海平,必须重视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8年12期9陈德贤,为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注入活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09年8期起应有的重视。而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知识框架正在建立中,学习习惯也处于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中。尤其是小学高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积累量和交往能力,而且也渴望更多的机会交流。因此有必要在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高段学生语用能力发展的策略,设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活
27、动的情景,使语言形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积极参与言语实践活动,从而使言语技能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3论文的研究设计31研究目的的选择语用能力这个概念的提出比较早,而针对小学阶段英语语用能力的相关的研究却比较晚。国内外对大中学等中高等英语教学中的语用问题研究得比较多,对小学英语初级基础阶段的语用问题研究的相对较少。随着课程改革和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提出,小学阶段英语语用能力日益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关注。本论文通过对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研究,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原则为指导,提出较为有效的建议和策略,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
28、运用能力,为今后的英语中高段学习和进一步提高语用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32研究对象的选择为了使本次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选择实习期间的广济中心小学高段年级(五、六年级)为研究对象,设计学生调查问卷和教师访谈内容,观察课堂语用情况,研究本课题。33研究方法的选择331资料的收集本次研究主要设计了课堂观察、学生问卷调查、教师访谈、文献研究四种方法。实习期间,利用上下课及午休期间观察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情况,收集相关语用失误以及教师的处理情况,并综合分析其原因。通过对实习所在小学的英语老师和高段学生的录音访谈,从中了解小学英语课堂中语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的教师处理的情况,以及可行的提高
29、策略和方案。设计针对分析小学生语用失误的原因和语用能力调查的问卷,从学生角度发现并分析问题。此外,笔者通过宁波大学图书馆查阅、分析、整理理论专著、期刊中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在总结、归纳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与建议。332资料的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及学生的调查问卷总结归纳出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语用失误的原因。333结果的得出笔者将针对以上分析结果,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从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来提出相关的可行的提高策略。4小学英语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41对小学英语课堂的观察为了在实际中深入地了解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
30、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笔者借综合实习的机会,留心英语课堂,特意记录了一些英语课堂教学片段,比较典型的例子有如下三个片段一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502班,PEP5,UNIT2MYDAYSOFTHEWEEKPARTAREADANDWRITE一课。在上课之前的问候语中,学生是这样说的“GOODAFTERNOON,TEACHERYU”了解英语跨文化交际语用原则的人都知道,在英语里一般不把职业作为称呼语,“TEACHER”可用“MR”,“MRS”,“MISS”等代替,或者直接称呼为“SIR”或“MADAM”。学生在这里犯了一个社交性语用失误,而教师没有加以纠正,默许这一中式英语的说法是正确的。可见该教
31、师本身缺乏一定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片段二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501班,PEP5,UNIT2MYDAYSOFTHEWEEKPARTBREADANDWRITE一课。该教师为了引出课文中“AUNTCATHY”这一角色,与学生之间展开了如下的对话TLOOKTHISISZOOMSFAMILYPHOTOWHOSTHEBOYSHEISZOOMTANDWHOSTHEOLDWOMANSSHESAUNTCATHY这里,教师明明知道“全家福”照片上都是家庭成员,用“OLDWOMAN”来指称ZOOM的阿姨,显得实在是粗俗不堪、没有礼貌。好在这位教师是在与一个还不那么懂英语的中国小学生会话,如果是在与一位以英语为
32、母语的人士在会话,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悦、甚至愤怒。因为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多半会说“LADY”,而不会说“WOMAN”;多半会说“MADAM”,而无论如何也不会说“OLDWOMAN”,毕竟用“OLD”来表述一个人的年龄的做法在西方人的眼中还是一大禁忌。从语用学上讲,这就违反了交际的礼貌性原则。可见词汇运用的语用失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频率很高,这很可能与教师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的缺乏有关。片段三在一次外教来学校听课的课间,笔者听到了五年级学生与一位外国教师的交谈过程,该学生主动上前交流(学生为A,外国朋友为B)AHELLOWHATSYOURNAMEBHI,YOUCANCALL
33、SIMONANDCANIKNOWYOURNAME(A没听懂,愣住了。)BIMSIMON,WHATSYOURNAMEAMYNAMESKENHOWAREYOUBMMFINE,BECAUSEOFYOUAIMFINE,THANKYOUWHEREAREYOUFROMBIMFROMAMERICAISYOURHOMEHERE,KENAIMFROMCHINAGOODBYEBGLADTOSEEYOU,BYE笔者肯定这位学生勇敢与不俗的表现,但与此同时,也可以看出该名学生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无法恰当地运用学校中所学的英语,进行真实有效的交流,却反而经常答非所问,语无伦次,或者讲些准确的“废话”。类似上述的语用现状普
34、遍存在于现阶段的小学生中,表现为开口能力差、口语刻板、模式化、交流不自然、缺乏有效性。如碰到陌生人无论是同辈或是长辈,开口就“WHATSYOURNAME”;听到“HOWAREYOU”,只会脱口而出“IMFINE”,却不考虑是否真的FINE;就算来自同一个城市,问“WHEREAREYOUFROM”,还是回答“IMFROMCHINA”等等。小学高段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现状如此,我们需要从日常教学开始反思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会关注学生在发音时开口度的大小是否到位,辨析某个词用得是否恰当,深究某个句式语法结构是否正确,却很少在整体和细节上考虑语用性问题,思考并实践如何教学生活中真实有用的英语。而英语教学不注
35、重运用、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模式化等正是造成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这与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所指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0相背离。笔者与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一样,不希望听到这样的评价现在的学生说英语“不哑”了,可变“傻”了。42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广济中心小学实验校区501、502、601、602班四个班级的192名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40多人。五年级学生年龄大多为1213岁,六年级学生年龄大多为1314岁。该批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现阶段所学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实验教科书的五上、六上。调查时间2010年9月到10月的综合
36、实习期间。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问卷设计成封闭式问卷,题型为选择题。共发放问卷192份,回收有效问问卷179份,占9323,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调查内容问卷中主要涉及了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小学高段学生的语言语用失误情况,社交语用失误情况,文化常识失误情况这三个方面。调查结果分析第一部分语言语用失误率表41题1告别题2回答询问题3对请求的回答题4回答询问114221882863251410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第二部分社交语用失误率表42题5初次见面题6打招呼题7对称赞的回答题8对致谢的回答2314516819764237第三部分文化常识失误率表4
37、3题9接待外国客人题10守时观念题11正式告别用语题12餐桌礼仪2845271731634564从以上三个部分的失误率数据表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在实际英语交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和文化常识失误,其中语言语用失误率不高,这可能与当代学生和教师的跨文化素养日益提升有关,而社交和文化常识失误率很高,可见高段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尚未开始形成,在英语学习中传统的中式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通过综合分析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以及课堂观察来看,笔者认为,该校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较足,且大多乐于开口,学生们课上主动使用英语的机会比较多,教师在课上也能给学生较多的用英语发言的时间,而且上课时有较为浓
38、厚的使用英语的氛围教师使用英语上课,但是学生的实际交际中还是存在着语用失误,跨文化意识比较淡薄,有学习的兴趣但是没有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发展语用能力。英语教师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也没有有意识地渗透跨文化语用知识。43对英语教师的访谈访谈对象五年级段的于老师参加工作已10年,性格较活泼;六年级段的龚老师参加工作七年,原先在初中任教,刚进入小学英语的教学两年,性格较沉稳。访谈时间2010年9月到10月的综合实习时,教师中午休息时间。访谈地点办公室,并且只有教师一人在场时,使访谈结果的可信度提高。访谈方法采取现场录音和笔录重点部分的方式。访谈目的调查教师对培养小学高段学生语用能力的认识。访谈内容1对宁波
39、市广济中心小学于老师访谈记录如下问于老师您好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小学高段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论文。请问您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应用能力怎样答我所教的五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也比较爱说英语,有时候说的不正确,我不会刻意地去纠正,因为我觉得他们能自主地开口说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对于语用失误不怎么重视。问也就是您比较重视学生说英语的流利程度,不太关注学生说话的意义答可以这么说。问那您认为有必要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吗答我觉得很有必要。教英语是为教会学生用英语。小学英语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学生能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并在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
40、作用。问由于我们中国课堂上缺乏学习英语的氛围,您在课内外注重创造这种氛围吗您在培养语用能力这方面是怎么做的答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英语节。英语节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或者竞赛。像今年的话,就安排有英语写作比赛,画报设计大赛主题英语文化之旅EXPO2010(2010年世博会),讲故事比赛,词汇大比拼,全校性英语歌曲比赛之类的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英语生活。问我看见于老师的课表上还写有晨读。能介绍一下您在自己班级里是怎样开展晨读的吗答每次晨读的时间是15分钟。内容有读课文,读卡片。我会安排小老师领读,当然每次的话,英语老师都是在一旁进行指导督促的。问看得出来,学校和老师都十分重视
41、学生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但是就学生做的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语用能力显得不是很乐观。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答我觉得主要是课堂上没有真实语言交流的环境,学生学习英语还是以抄写、背诵英语材料为主,缺乏真实的语言交流。以我们小学为例,一个班就有近50名学生,人数多,课时又紧,这样的话每个学生操练英语、运用语言的机会就更少了。另外据我的了解,课堂外,包括家庭、社会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必要而充分的交流环境。问您觉得班主任,英语教师以及其他任课教师之间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答我觉得这三者之间更多的是配合,比如一些时间方面的协调等。问于老师,那你在你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评价机制呢答我采
42、用的是集印章得“海宝”的方式,集满10个印章便可领取一个“海宝”,最后比一比谁的“海宝”多。在期末会有相应的奖励。问您所在的学校对学生进行英语能力测验时,有没有口语考试这一项如果没有,您觉得有必要把口语成绩计入总分吗答我们学校采取的是普通的笔试测验,没有口语这一项。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必要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关键期,语言能力特别是口语应用能力发展关键期。适当的口语测验能够激励学生用英语交流,促进其语言的发展。尽管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学生在语用能力这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从以上的访谈中,还是可以看出于老师比较注重在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于老师认为主要还是客观原因导致学生语用能
43、力不乐观,主要是英语课堂内学生缺乏机会充分交流,课堂外,包括家庭、社会也没有真实的英语交流环境。另外,口语测验没有纳入学校的英语评价体系,这也是问题出现的主观原因之一。2对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龚老师访谈记录如下问龚老师您好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小学高段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论文。请问您所教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方面的应用能力怎样答我们601班的学生英语程度相对同年级学生来说较差,特别是口语方面,很少有学生开口说英语,愿意用英语表达,因此语言应用能力就可想而知了。602班的学生相对来说还好,属于中等。问您觉得造成班级学生语用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答601班的学生大部分的性格比较内向,整个班呈
44、现给我的是一种不流动的气质。我本身是教中学的,自己的性格也不是那种外向型,最不擅长的就是调动气氛。我始终相信我教给学生知识,学生接受吸收了就好。我倡导的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而且我认为语用能力在中学培养也不晚,小学把书本知识背好也已足够。问学生学习了知识后还是要应用的。课本中有对话等交际性知识,对提高语用能力有帮助。您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语用能力达到何种程度就足够了答小学生能听、说、读、背英语,关键句型能写就可以了。问在平时的和学生家长的接触交流中,有没有了解到家长的英语水平会影响到孩子的英语学习或者说这些孩子在平常的上课表现中是不是显得更突出一点答这倒并不是很明显。有部分家长自己懂英语,也会指
45、导孩子的英语学习。很多学生都在课外参加英语辅导班,比如说去英孚,或者学习剑桥少儿英语等。我们老师也鼓励学生多去参加培训班的学习。问您觉得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哪一方面答我认为还是一个氛围问题。学生说英语的机会不够多,周围也没有这么一个大量说英语的群体或者氛围。从以上的访谈中可以发现,龚老师所在班级的学生语用能力差,主要是主观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龚老师在平时的英语课内外不太重视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主观上也认为没有多大必要培养,认为小学阶段还是以积累材料为主,能够背诵已经足够了。44结合调查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分析通过综合分析课堂实录、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笔者发现近半数学生
46、都能够主动使用英语。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指出他们的英语老师能够经常给他们用英语发言的机会。英语老师上课时能够做到“以英语为主,适当辅以汉语”。虽然学生们课上主动使用英语的机会多了,教师在课上也能给学生较多的用英语发言的时间,而且上课时有较为浓厚的使用英语的氛围教师使用英语上课,但是课内外学生语用失误频发,多数学生在实际英语交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和文化常识失误。此外,相关教师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也存在着语言误区。通过结合调查对上述问题进行的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小学高段学生语用失误频繁,口语能力低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造成的。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是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价
47、值观等诸多语境因素。首先,从课堂观察和教师的访谈结果来看,由于小学班级人数多,课时紧,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堂内缺乏充足和真实的互动交际环境。家庭、社会等课外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充足和真实的互动交际环境。课内外英语交际环境的双重不足导致了学生语用能力的不足。其次,从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高段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社交和文化常识失误,而在与国外友人打招呼和餐桌礼仪这两项的错误率最高,可见中西方的不同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也导致学生频繁出现语用失误。从主观原因来说,与教师和学生有紧密的联系。就教师而言,一是教师对语用培养的理解存在误区。误区一认为只要课上给学生的交流机会越多,学生的口语语用失误就越少。英语
48、教师能够在课上给同学更多的练习英语口语的机会,是贯彻交际法的一种体现,这有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但是语用能力不会随着口语能力的提高而自然而然的提高。RICHARD199677列出了交际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7个主要角色,其中之一就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中起到“向导”和“组织者”的作用11。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有责任把握好上课的节奏,适时的给学生操练口语的机会,而不是将整个课堂都交给学生,教师更不能认为给学生越多的口语练习机会,他们的口语能力就越强。从课堂观察中可以看出,于老师强调了学生开口用英语交际的重要性,但是忽略了正确、地道使用英语的必要性,如没有纠正一个违反社交语用原则的表达方式“
49、OLDWOMAN”,且没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跨文化知识的教学。学生虽然爱说英语,但是口语刻板、模式化、交流不自然、缺乏有效性,可以说是说英语“不哑”了,可变“傻”了。误区二只重视学生口语的流利性,忽视了其运用的得体性和语言运用的可操作性。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提出的交际能力有四个方面1语法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在形式上是可能的。2可接受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被接受。3得体性,即某种说法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得体。4实际操作性,即某种说法虽可能合乎语法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但实际上本族语使用者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这样说,以及这样使用会引起什么样的会引起什么样的结果12。由此可见,只注重“交流”,而不注重交流过程中语言运用是否得体,是否符合外国人说话的习惯,是否能被他人接受,这是对语用能力的片面理解和对交际教学法的误解。此外,用口语交流的流利性来评判学生口语水平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交际法的误解。交际法既强调学生在使用语言时的流利性,同时也注重语言的可理解性。案例中的于老师老师很注重学生口语是否流利,但对于学生发言、进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