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教研组建设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研组(含年级备课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场所。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 量,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实际工作中,学校的管理层更多的以教学质量(学生的学科成绩)来衡量教研活动的成效、衡量学校管理的成败,忽视了教研组对教 师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忽视教研组的建设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一、教研组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研时空上不能得到保证,教研组形同虚设由于大多数学校按年级办公,教研组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即便是中心教研组集中教研,每次各年段的教师集合时间已占去一大部分的教研时间。其次
2、,教研活动时间有限,教研内容多是流于形式,内容单调,缺乏对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实效性不高。2、教研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当前,教研组虽有工作计划,但缺乏制度的保障,或者缺乏具体落实措施,如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奖励机制,零碎的工作,太多的应急工作,使得很多工作往往直接由学校这一层段组织布置、实施,而教研组形同虚设。3、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淡薄,参与不到位。其一,由于学校管理的中心以“质量” 为上,教学质量成为悬在教师头上的一把剑,相当部分教师面对大班化条件下的“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 ,被压得喘不 过气来,自身的专业成长搁置一旁,教研活动反而成为他们的负担;其二,一部分教师没能把教学与研究有
3、机结合起来,只是想当然的按照“考什么、教什么” 的思 路,很少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与行为,教研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使得学校的教研活动未能真正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与进行科研的重要基地,教研组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无从谈起。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1、让教研组成为“ 学习之家 ”教研组应当成为教师最基本的、现实的、主要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个组织里,每个教师秉持专业成长的意愿,围绕共同的目标营造出一种开拓进取、勤奋学习、民主 开放、合作共享的教研环境和氛围,使之成为一个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温暖而舒适
4、的场所,一个温馨的“大家庭” 。首先,选好“ 家长” 。教研组长是校本教研的组织者,是教学实践的引导者,还应是教师专业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所以,教研组长不但要有独立的学科钻研能力、 创新能力,还要有主动参与教研的工作热情;不但要有不断自我提升教育素养的意识,还要有交流和共享的团队精神;不但要组织、协调工作的能力,还要有为群众 服务的精神。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教研组长才能很好地承担“家长” 的职责,以他自身良好的专业精神感染并带领整个团队在校本教研工作中不断探索,奋力前 行。其次,精心营造“ 学习之家 ”。第一 ,有一个安定的 “家”。 “研”无定所将大大打击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学校为教研组提供一个
5、固定的活动场所,避免“游击 战”式的教研活动,给予教研活动在时空上有效的保证。最好是有圆桌型的小会议室,便于教研活动过程的交流和谈论。第二,有自由“阅读角” 。学校针对教研组 的特点分别订阅不同级别、类型的教育杂志和刊物,或者教师自己订阅的教育杂志,以及学校的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和成果汇编,都应在教研活动室提 供教师随时查阅和交流,成为教师专业学习与研究的宝贵资源。第三,把教研管理制度上墙。学校的教研活动管理和评估细则不应归置于档案盒中,让适合学校 校情、师情的可操作性的教研活动管理制度和教研评估机制。亮相于教研活动室,时时提醒、督促教师增强教研意识,规范教研行为,逐渐形成在相互追问
6、中进行信 息的交换、经验的共享、深度研讨的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2、让制度成为“ 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研组建设,要以发展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应学生、教师发展的空间,同样需要制度的保障。通过教研制度规范教师的教学、教研的意识和行 为,实施教研制度下的有效管理,吸引教师把精力集中到教育科研和教学上来,然后让教研组进入“我要听课 ”、 “我要研课”、 “我要学习” 、 “我要研究 ”等的 良好局面与良性循环状态。教研活动就不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捷径,是教师成长的一条通道。那么,怎样才 能顺利实现制度习惯这一转换呢? (1)把教研活动中富有成效
7、的工作方法提升为可操作的制度。去拿我校针对教师以往存在为了完成每学期规定的听课(开课)节数而听课(开课)的被动情绪和应 付式的大一统的评课方式,把每学期的公开课活动整合为“新教师风采展示周” 、 “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 、 “骨干教师风采展示周 ”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周”,每学期的第三周完成本学期公开课活动安排,每次活动之前,及时把活动安排、活动主题和活动要求下达到年段组,让每位教师有计划、有选择、有目的地自 主参与到听课、评课活动中。经过几轮活动,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能较自觉地融入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研课的习惯已初步形成,活动的效果和 活动方式得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关
8、于公开课的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也就相应地进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使之一个操作性强、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制 度,为教研组建设和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2)形成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评估办法。如我校教研活动管理细则规定:每次教研活动都要按照事先安排的学习任务收集相关材料并交流自己近阶段的实验心得 (至少一篇) 。意在促使教师根据自己的班级实际,充分地解析教材、利用各种可用资源组织教学,并及时分析教学的收获与不足。教研组根据这一规定,把学习材 料和实验心得纳入教师教研活动评价方案,每次材料及时上交得 1 分,规定时间后交的得 0.5分,不交不得分。教研组既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反思、写作的平台,也 依靠学校管
9、理制度和评估方案确保了教研资源与信息的积累,同时巧妙地促成了教师个人学习与反思、写作的习惯的养成,保证了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 (3)实施教研组的捆绑式评价。学校在建立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评价机制的同时,应为教研组的评价保留一份独立性变教师的个体评价为教研组的整体捆绑式评 价,设立先进教研组、优秀课题组等表彰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团队评价方式促使教师个体在参与年段组、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工作中不断测量自身专业成长的步 伐,及时地调整专业前行的目标和节奏,跟随课改的节拍实现自我跟进。3、让理念化为“ 行动” 。 HT活动,是教研组存在的 表现形式,也是教研组活力的源泉。只有科学设置教研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
10、有效吸引教师积极参与,乐于参与,从中体验教学与研究的乐趣。在这方面,我认为教 研组应重视开展集体备课、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三方面活动。 其一,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基本的途径,如何正确、有效使用新教材也是教师特别关心的问题。因此,以教材研读为核心的集体备 课是教师比较重视的一项工作,理当成为教研组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形式。当前的问题是,如何把这种研读系统化地持续开展下去,如何在个人研读的基础上实现集体 的互动和交流,如何加强专业引领,使教研不至于停留于“低水平重复” 而无趣。 其二,以课题实验为主导的行动研究。积极倡导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直接针对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
11、重要问题,如课堂纪律、学业辅导、课堂教学中的因 材施教等问题分阶段、有计划地安排作为教研内容,变无中心议题的“闲谈式” 教研为主题明确的专题教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解决教学和课改中面临的实际问 题。当确立了课题研究的教研模式,教研就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教师从问题出发,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研 究的过程。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学行为,同时经历课题教研过程必要的调查(前测、后测)整理、分析数据实验收集材料总结等各项活 动,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学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与科研素养。 其三,以案例研究为载体的案例研
12、究。教师立足于自己或同行的教育教学实践,关注课堂教学的变化和学生的发展,把自己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理解、把握和思考及时 整理并记录下来,再结合课程理论、教学系统理论和学生心理发展科学理论,进一步具体分析,沉淀为教师个体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案例研究,也是课题研究过程 性材料的整理过程,引领教师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再由对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获得教学技能的日愈精湛,获得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 常言说得好:学校好比一个有生命的肌体,教研组好比肌体上的细胞,如果没有健康的细胞,就谈不上健康的肌体,只有加强教研组的建设,搭建起行之有效的各种 教研平台与教师专业化训练的舞台,才能引导、激励每一位教师向专业成长的目标挺进,才能把课程改革的根扎深、扎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