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文初 文档编号:22038 上传时间:2018-04-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小学教育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一)悲剧美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美文的浓缩,它荟萃了古今中外名篇,是艺术性、人文性、科学性的统一。,那么,语文课本就是最好的美育教材之一。语文课,可以说集各种美的形态之大成,而课本的内容,则包罗万象,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催人奋发向上的社会美,引人欣赏向往的艺术美,启人聪明才智的科学美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而小学生往往容易踏进课文中所展现的正面美、喜剧美等这些美的领域,从而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教师也往往对这些内容“情有独钟”。然而,教

2、材中除了体现正面美、喜剧美之外,还有不少文章则体现悲剧美,相对于喜剧美而言,悲剧美就是含有悲剧色彩的文章体现出来的一种美,悲剧美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二)新课程标准和人文教育理念的要求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目标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而语文教学去挖掘”悲剧美”这份特殊的美感,充分体现新课标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再者,悲剧性文本具有强大感召力,能裹挟学生的心灵,

3、引发心灵的震撼。我们的语文新课程需要大力而适度地导入悲剧性文本,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色彩,形成强大的悲剧文化气流,更好地践行人文教育。(三)悲剧美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悲剧美,即研究的是美学范畴的悲剧。日常生活中的悲剧,常指一些悲惨,令人悲伤的事件。“美学中的悲剧是指那些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能揭示出某2些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同时又能给予人美感,具有审美价值的悲剧人物和事件”。亚里斯多德曾观察悲剧中“畏惧与怜悯”现象,提出了悲剧的“净化”作用。他认为“悲剧唤起悲悯与畏惧之情并使这类情感得到净化”,它除了能激起人们的悲痛,哀苦等情绪外,还能引人深思,催人奋进,陶冶我们的情操,鼓舞我们的精神。因此

4、悲剧具有深刻的道德教育作用,(四)悲剧美学渗透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忧国忧民”的意识自古有之。孔子、孟子、屈原等人物,无不表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的悲剧精神越来越贫乏,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脆弱。近年来,由于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而引发的不良事件正逐步增多,有甚者,因学业上、生活中承受不了压力、挫折而自杀、甚至犯罪者也有之,增强学生的受挫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正是缺少美学鉴赏能力是,使其文化生活过于缺乏,青少年受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形成错误的美学观念,才出现暴力越来越低龄化。让我们重视悲剧精神的美学教育,利用语文教学得天独厚的广阔资源,通过语文教材的悲剧

5、作品教学,透过别人的“悲剧性”,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悲情,上升为理解正视悲情,最终用充满爱和自信的状态冲破阴霾,练就坚定且从容的处世态度,此作为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更具有现实意义。(五)悲剧美学渗透对学生的成长价值面对悲剧时很多人显得谨慎过度,似乎悲剧会让小学生受到伤害,会暗化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世界观的亮丽明朗,影响他们性格的乐观向上。显然,太多的人对悲剧产生了误读。正如鲁迅所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给以灵魂

6、的震撼与洗礼。课文中每一个悲情审美对象无不承载着悲剧的美学,让学生们看到语文课文中令人震撼的悲剧美学价值,步入人文精神和美学的殿堂,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3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让学生得到灵魂的洗礼和净化,这是悲剧美学对学生的成长价值。国内外关于语文教学渗透美育的研究理论已有不少见诸各大教育教学刊物,但中学语文占主导,具体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对语文教材中悲剧美学的探究仍然存在空白值得研究。二、研究内容及解决问题研究内容一、相关理论探究(一)悲剧性作品的界定(二)悲剧美学1、悲剧(1)悲剧的定义(2)悲剧的特征2、悲剧美学(1)悲剧美学的定义(2)悲剧美学的教育意义(三)、悲剧性作品和悲剧的联系

7、与区别1、悲剧美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2、国内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二、悲剧美学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一)小学语文悲剧性作品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道德教育的过渡渗透和悲情美感的缺失2、情感体会的弱化和人文关怀的缺乏3、尊重儿童和成人经验的协调失衡(二)小学教材中悲剧文本边缘化现象三、悲情作品教学策略及方法(一)小学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分类1、表现同龄人的悲惨美小珊迪小音乐家扬科、卖火柴的小女孩等42、表现英雄人物的悲壮美狼牙山五壮士、夏明翰英勇就义、黄继光、江姐等3、表现人与人的悲情美生命的药方跨越海峡生命桥、地震中的父与子十里长街送总理、我的战友邱少云等(二)悲剧性作品教学的策略1、创设情境,感受悲剧情

8、感的氛围美2、阅读文本,感受悲情作品的意境美3、分析形象,感受悲剧主体的人格美4、反复吟诵,感受文学语言的情韵美5、畅怀想象,填补文学作品的艺术空白(三)悲剧美学教学的要点1、充分挖掘“有价值的东西”2、特别关注悲剧性冲突3、深入体会悲剧性结局解决问题1、对于小学教材中课文不同的进行分类,更直观地了解小学教材中蕴含的悲剧美学。2、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悲剧美学教学的方法策略进行探究,更好渗透悲剧美学。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收集国内外研究悲剧美学的学术作品,借鉴探究小学教材中悲剧美学内涵。2、观察研究法以研究名师的教学案例,观摩教学实录为主,进行理性思辩,分析研究如何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学。3、调

9、查研究法通过对小学生对悲剧作品的看法的问卷调查研究,从而探究出小学生中悲剧美学认识。三、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课题研究时间2010年7月2011年5月,分三个阶段进行5第一阶段(2010、72010、9)(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初定论文题目,确定好导师,并着手查相关资料。(3)请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4)举行开题报告会。第二阶段(2010、92011、3)1修订完善实施方案。2进一步学习相关理论,积累和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等作研究借鉴用。(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通过观察等方式,了解

10、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4)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完成论文初稿。第三阶段(2011、32011、5)(1)对初稿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同时完成外文翻译两篇,准备答辩报告。(2)参加课题结题报告会,展示课题研究成果,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参考文献【1】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2】彭天翼语文美育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3】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4】郭玉生悲剧美学历史考察与当代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李文斌悲剧和悲剧美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

11、6,1【6】余志卫从悲剧的特点谈悲剧教育J盐城师专学报,1998,4【7】闭玉苹悲剧美教学创新教育的一线天J基础教育研究,2002增刊一【8】高伟杰悲剧教育的现代意义J文化与社会,1995,5【9】徐景熙悲剧美探索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478【10】王钦韶文美育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189。【11】叶雪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和方法J中国科技信息,2005,172406【12】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13】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织编写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M科学出版社,2004【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12、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5】GENGLIHONGARISTOTLESAESTHETICTHOUGHTSINTRAGEDYJARTANDLITERATUREFORTHEMASSES20105【16】MARKWROCHEINTRODUCTIONTOHEGELSTHEORYOFTRAGEDYJPHAENEX,20077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小学教育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一、悲剧、悲剧美学和悲剧性的概念对于悲剧理论的研究,在西方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成熟的过程。第一个给悲剧下定义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

13、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这种悲剧的定义是属于文体学意义上的。【1】黑格尔美学将悲剧的涵义作了进一步的引申,认为“悲剧不在于个人命运之类的偶然性原因,悲剧的实质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在现实中的不可避免的对抗和冲突。在这样一种冲突里,对立的双方就它自身而言都是合理的,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们同时又都有道德上的片面性”。【2】叔本华的论意志与表象世界认为人们在悲剧里看到“人类的悲哀”,从而深刻认识到“世界和人生可能给我们以真正的快乐,因而也就不值得留恋”,于是我们在绝望中“产生种退让的感情,不仅

14、是放弃生命,而且是放弃生存意志本身”。【3】尼采在悲剧诞生认为人生充满痛苦,但面对可怕的痛苦世界,我们不必悲观绝望,因为悲剧可以拯救人生,帮助我们脱离苦海,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4】恩格斯在评价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时曾给悲剧下了一个著名的定义,认为“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突”。【5】在西方现代悲剧理论的影响下,我国近现代的鲁迅、朱光潜和老舍对悲剧进行了探索,但都很看重悲剧与人生的联系。鲁迅关于悲剧的定义跟生存毁灭感联系在一起,在再论雷锋塔的倒掉一文中提出过一个悲剧的著名命题“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6】这也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理论最

15、有代表性的观念。8朱光潜在他的悲剧心理学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悲剧不仅表现受难,还应表现反抗”。【7】老舍在也在论悲剧中说“悲剧是描写在生死攸关的矛盾和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8】谈到悲剧美,亚理斯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净化说”,他说悲剧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即是悲剧的审美功用。“陶冶”也译为“净化”。悲剧的净化作用就是使过强的怜悯与恐惧得以疏导,使过弱的怜悯与恐惧得到激发,达到适度而健康的情感培养生成道德伦理。【1】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说“悲剧尽管激起恐惧,或者说恰恰因为它激起恐惧,便使我们感到振奋它唤起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来应付不

16、同寻常的情景它使我们有力量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希望可以完成的艰巨任务。这个任务当然只是在想象中去完成的”。这里指出悲剧美的核心关键是人类精神的高贵和尊严得到了尽情的展示而这种精神的满足主要来源于悲剧所引起的恐感。【7】而对悲剧性作品的界定,刘志悲剧性作品的美学特征一文认为悲剧性是表现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人的有价值的生命被否定的美学范畴,指出了悲剧性作品的美学特征,1、悲剧性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是有价值的生命。2、悲剧性作品中的悲剧性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得以表现。3、悲剧性作品的结局往往是在否定中肯定了有价值的生命。【9】二、悲剧教育1、悲剧教育的意义对悲剧教育,当代学者们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研究。

17、杜卫在美育论对悲剧教育的价值与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把“悲剧教育”看作是最高最深刻的美育形态。他认为悲剧教育具有人生观教育和心理净化的作用,可帮助青少年培养坚实的人生理想和坚强的人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观。【10】曹廷华和许志强主编的美学与美育中对悲剧的美学含义、美学特点美育效应也有详尽的论述。【11】高伟杰的悲剧教育的现代意义分别从悲剧能化人的心灵、悲剧增强对人生悲剧性的承受能力、悲剧能激发人们的崇高感和悲壮感三方面阐述了悲剧教育的重要意义。【12】9余志卫的从悲剧的特点谈悲剧教育中谈到了悲剧的特点和审美价值以及如何对青少年实施悲剧教育;【13】苏扬的利用悲剧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尝

18、试中把美学范畴中的悲剧直接运用于思想教育工作中,借用悲剧具有庄严的内容和悲壮的形式这一美学特征,震撼受教育者的心灵,陶冶受教育者的情操,唤起他们的斗志。【14】李玉涕论悲剧艺术的魅力中阐述悲剧艺术显示了独特魅力包括悲剧艺术给人提供一种对人生不幸事件的严肃思考,对人的灵魂做痛苦酣畅的洗礼,激起人们对于邪恶的强烈憎恨之情和可以赋人的一种崇高悲壮抗争精神。【15】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提出悲剧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有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经受冲突和挫折的心灵,引导学生培养稳固完美的道德和引导学生培养理性精神的思索,深化认识自身的能力的作用。【16】而对于儿童这个群体,许多学者的

19、悲剧美教育也呼唤着悲剧教育的的必要性。吴其南写给春天的文学试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一文中写道“在让儿童欢乐歌舞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在让他们看到光明的时候,也要注意生活中还存在着落后腐朽的东西”。【17】谭杰,刘翕儿童文学中的苦难意识及美学价值指出儿童文学注重“快乐原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只能是喜剧,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可能是悲剧或具有悲剧色彩,同样深受孩子们的欢迎,甚至成为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经典。【18】黄云生幼儿文学的悲剧意识及其审美效应一文中指出的“与其消极、被动地等待客观环境来冲击,还不如恰如其分和不失时机地给予一些悲剧情感的教育,在陶冶情感、净化心灵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心理承

20、受能力。”【19】卓少锋幼儿读物呼唤悲剧美中指出,儿童的身心不断发展最终成长为一个社会人,要担当起社会文明的推动者,首先就要认识社会,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这样才不会在遇到风浪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20】2、悲剧性作品的教学现状而现阶段,我国教材和教学还存在各种问题,郑健儿论强化学生悲剧审美教育指出一味地强调优美审美教育而缺乏悲剧审美教育,不讲在创造优美过程中所历经的失败和苦难,这种审美教育是不完善的。【21】10朱国忠审思教材中悲剧类文本的边缘化现象指出,悲喜剧类文本的比例失调,悲剧性文本的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仍然被边缘化,显得无足重轻。这样会在无形中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虚假的世界,要求我们增加

21、教材中的悲剧类文本的容量,还要充分激活文本中的悲剧因素,建设悲剧性和喜剧性文本比例和谐的泛语文圈,而让学生从小就有强烈的悲剧意识。【22】现阶段许多学者对悲剧性作品的教学进行探讨,如山东师范大学黄憬的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体验教学一文中把体验教学的常规模式与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的特点相结合,力图走出一条悲剧作品体验教学的新思路。【23】华中师范大学的李锦萍的走进悲剧,感受壮美一文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悲剧女性形象人物形象身上所呈现出来的悲剧性命运,阐释怎样引领学生去感知悲剧美。【24】江小玉的在悲剧作品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一文从创设情景、演示情景、感悟情景三方面来谈了在悲剧作品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

22、美情趣。【25】韩学龙的悲剧作品与情感美教育一文探讨了如何通过悲剧作品实现学生的情感美教育。【26】朱惠宁的感受悲剧作品中的情感美一文就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悲剧作品的赏析中陶冶性情、锻造人格、体验情感进行了分析。【27】这些都时从中学语文的角度研究,而对在小学教材教学研究上,也有许多老师进行探究。诸新幸谈小学语文课程悲剧美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对不同课文各采取从悲壮的英雄伟人身上感知爱国情,从同龄人的悲惨遭遇中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和从相似事物中悟获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方法来开发和利用悲剧美中德育资源。【28】彭正宏在让学生感受悲剧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提出根据儿童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少儿审美心理特

23、征,采取比较法、设身处地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来提高学生感受悲剧美的能力。【29】林叶谈悲剧作品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探索出小学教材中悲剧性作品的教学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深化悲剧的情感体验;朗读指导,体会人文意蕴;推荐悲剧类文本或片断,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30】邹细萍怎样教悲剧性课文对于悲剧性课文,通过创设“悲”的情境;品11味“悲”的语言;“美”与“悲”对比,渲染美,与悲鲜明的对比,加剧悲剧效应来教学。【31】花爱民悲剧感情感教育的高级目标兼谈小学语文悲剧性课文的教学将悲剧性课文可划分为表现在黑暗社会,孤苦的主人公深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道遇不该遭遇的厄运,以至死亡的平常悲剧和表现在同黑暗势力的斗争中

24、、在激烈的社会矛质冲突中,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主人公的失败、痛苦或级灭的英雄悲剧两个形态进行教学。【32】闭玉苹悲剧美教学一创新教育的一线天中阐述了进行悲剧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发掘教材的闪光点,落实悲剧美教学的阶段性;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强调通过情境创设、课本剧表演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使全员参与;诗歌教学要相信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不断求知、敢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教育资源,培养语文能力;纠正学生正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33】三、本人的观点和研究方向综观现阶段对于语文教材中悲剧性课文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中学教材中的悲剧性作品研究,虽然存在少量小学领域的研究,但缺乏系统地深入的研

25、究。再者,小学教材中的悲剧性文本的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年龄段的小学,而在这类文本解析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是不同年段的儿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悲剧教学,把握悲剧教育“度”是至关重要的。综观现阶段研究重点研究采取什么策略来进行教学,只是将悲剧性文本的教学简单当做常规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并没有从不同学段来进行分析,而且对小学悲剧教学把握的“度”的认识较为模糊。而小学生在学习这类文本后存在的一些偏向性错误认知问题,并没有提出正面有效的解决方法。小学生在这种课文学习中会存在什么问题,小学生对这种课文蕴含的的悲剧之美的领悟程度又是如何如何来通过对于这种悲剧性中强大的悲剧感染力来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成长

26、是我们需要研究的。显而易见的,小学悲剧性文本教学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待究空间,而这是恰恰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的课题。在论文的撰写中,我将以悲剧性作品界定、悲剧美和悲剧美对美育的影响为切入口展开分析,探究悲剧美表现方式,并系统分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悲剧12性作品,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学策略的研究整合。参考文献【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6【2】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6,327【3】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商务印书馆1982,350351【4】德尼采,周国平译悲剧的诞生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5

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346【6】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J名作欣赏,1997,01【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8】老舍论悲剧N人民日报,1957318【9】刘志悲剧性作品的美学特征J安徽文学,2009,10【10】杜卫美育论M教育科学出版,2000【11】曹廷华,许自强美学与美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2】高伟杰悲剧教育的现代意义J探索与争鸣,1999,5【13】余志卫从悲剧的特点谈悲剧的教育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版,1998,4【14】苏叶扬利用悲剧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尝试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5,3【15】李玉涕论悲剧艺术的魅

28、力J唐都学刊第14卷,1998,L【16】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9【17】吴其南写给春天的文学试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03【18】谭杰,刘翕儿童文学中的苦难意识及美学价值J山东文学下半月,2007,12【19】黄云生幼儿文学中的悲剧意味及其审美效应J幼儿教育,199310【20】卓少锋在幼儿读物呼唤悲剧美J出版科学杂志,2006,05【21】郑健儿论强化学生悲剧审美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1998,04【22】朱国忠审思教材中悲剧类文本的边缘化现象J教书育人,200701【23】黄憬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体验教学D山东师

29、范大学,2005年4月【24】李锦萍走进悲剧感受壮美一一论中学语文中女性形象的悲剧美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5月13【25】江小玉在悲剧作品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D文教资料,2007,4【26】韩学龙悲剧作品与情感美教育现代语文J,2006,10【27】朱惠宁感受“悲剧”作品中的情感美J广西教育,2003,(26)【28】诸新幸“悲尉”净化心灵谈小学语文课程悲剧美中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29】彭正宏让学生感受悲剧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兰州学刊20034192193【30】林叶谈悲剧作品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9,(5),3434【31】邹细

30、萍怎样教悲剧性课文J湖南教育,2000,09【32】花爱民悲剧感情感教育的高级目标兼谈小学语文悲剧性课文的教学J现代中小学教育,1996,02【33】闭玉苹悲剧美教学创新教育的一线天J基础教育研究,2002,S1【34】GENGLIHONGARISTOTLESAESTHETICTHOUGHTSINTRAGEDYJARTANDLITERATUREFORTHEMASSES20105【35】MARKWROCHEINTRODUCTIONTOHEGELSTHEORYOFTRAGEDYJPHAENEX,200714本科毕业论文(20届)浅谈如何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渗透悲剧美15摘要【摘要】悲剧美具有崇高审美

31、情感体验,蕴含着悲剧美学的悲剧性文本是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在悲剧性作品教学中适度渗透悲剧美,能够让学生在感受悲情的同时正确地理解悲情,弥补他们直接悲剧情感经验的不足,从而培养悲剧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本文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现实的基础上,试图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度渗透悲剧美提出一些建议与策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深切为悲剧美学所感染,并创建一个即蕴含激情,又满怀悲情的瑰丽的语文课堂。【关键词】悲剧美;小学语文;现状;策略。ABSTRACT【ABSTRACT】TRAGEDYHASTHEEMOTIONALEXPERIENCEOFHIGHAESTHETIC,AES

32、THETICTRAGEDYTRAGICCONTAINSTEXTISANINTEGRALPARTOFOURPRIMARYMORALLANGUAGETEACHINGRESOURCES,TEACHINGWORKINTHETRAGICTRAGEDYMODERATEINFILTRATETHEUNITEDSTATES,TOENABLESTUDENTSTOFEELSADATTHESAMETIMEINTHECORRECTUNDERSTANDINGOFTHETRAGIC,TRAGICEMOTIONSMAKEUPFORTHEIRLACKOFEXPERIENCEDIRECTLY,SOASTONURTURETHESP

33、IRITOFTHETRAGEDY,TOHELPSTUDENTSFORMTHEIRSOUNDPERSONALITYANDHEALTHPSYCHOLOGYTHISPAPERANALYZESTHEPRIMARYLANGUAGETEACHINGBASEDONREALITY,ATTEMPTSTOINFILTRATEINTHETRAGEDYOFLANGUAGETEACHINGINTHEUNITEDSTATESTOMAKESOMEMODESTSUGGESTIONSANDSTRATEGIESSOTHATSTUDENTSCANLEARNATRAGEDYINTHEAESTHETICSOFDEEPINFECTION

34、,ANDCREATEAPASSIONTHATISCONTAINED,ANDFULLOFSADNESSOFTHEMAGNIFICENTLANGUAGECLASSROOM【KEYWORDS】TRAGEDYPRIMARYLANGUAGESTATUSSTRATEGY16目录摘要15目录161研究背景和意义1711悲剧性文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1712悲剧美的渗透遵循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713悲剧美的渗透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需要172相关理论探究1821悲剧1822悲剧美1923悲剧性作品教学的相关理论203悲剧性文本教学现状分析2031悲剧性文本边缘化现象2032悲剧性文本教学的悲剧情感体验缺失现

35、象214在悲剧性文本教学中渗透悲剧美的策略探索2241直观教学,创设情境,渲染悲情。22411语言感染,升华悲情22412音乐感染,触发悲情23413画面渲染,深化悲情2342设疑讨论,放飞想象,体验悲情23421对比悲美,加剧悲情24422放飞想象,内化悲情24423设疑点拨,品味悲情2543体验教学,引发共鸣,升华悲情25431移情体验,联系悲情26432角色扮演,抒发悲情265小结27参考文献28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17研究背景和意义悲剧性文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我们的语文教材是美文的浓缩,它荟萃了古今中外名篇,是艺术性、人文性、科学性的统一。语文教材,包罗万象,涉及到美的各个领域令

36、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催人奋发向上的社会美,引人欣赏向往的艺术美,启人聪明才智的科学美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语文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小学生往往容易踏进课文中所展现的正面美、喜剧美等这些美的领域,从而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教师也往往对这些内容“情有独钟”,却忽视了教材中除了这些正面美、喜剧美之外,还有不少悲剧性文本则体现了悲剧美。相对于喜剧美而言,悲剧美更能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体验感悟、震撼心灵,渗透悲剧教育,进行学生德育,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悲剧性文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德育资源。悲剧美的渗透遵循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总标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

37、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再者,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悲剧性文本强大感召力,能裹挟学生的心灵,引发心灵的震撼。所以,语文新课程需要适度地导入悲剧性文本,凸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色彩,形成强大的悲剧文化气流,更好地践行人文教育。最后,语文教学中去渗透”悲剧美”这份特殊的美感,更充分体现新课标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语文

38、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悲剧美的渗透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忧国忧民”的意识自古有之。古代神话传说中就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永不放弃的抗争的悲剧精神。中国历史上孔子、孟子、屈原等悲剧人物,无不表现出强烈的悲剧精神。中国文学上也有许多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如窦娥冤、红楼梦、水浒传等。而现代很多人面对悲剧时显得谨慎过度,似乎悲剧会让学生受到伤害,会暗化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世界观的亮丽明朗,影响他们性格的乐观向上。假使因为害怕悲剧,所以随意18模糊或者忽略悲剧性文本中的悲剧因素,那么,我们会渐渐失去随之而生的悲剧精神,而学生也只能看到失去“悲剧精髓”的“伪悲剧”。其次

39、,现在家庭多独生子女,特别是城市中的小学生,他们个个备受呵护,很少与外界社会接触,生活圈狭窄,人际关系单纯,与社会交往能力薄弱,人生经验匮乏,更加缺少直接的生活情感体验,对于社会的险恶,艰辛的认识就更少了。所以,那些为了生存而劳动的艰苦和艰辛,那些与恶势力抗争的顽强果敢,以及那些社会百态、人情冷漠就更加无法体会,这种直接悲剧情感体验的匮乏使他们变得自大、乖张、浮躁、自闭。而在语文悲剧性文本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学,间接的弥补了他们直接悲剧情感经验的不足,使他们感同身受体验到同情心、怜悯心、羞耻心、善恶观、抗争精神等等,虽然悲剧性文本并不是真正的生活情感体验,但悲剧性文本中经过艺术加工的悲剧性人物带来

40、的情感体验更具感染力,也更加震撼。现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物质生活上富裕,精神生活上却备受压力。人们为了生存奔波劳累,孩子们也是如此,承受着一个接一个的升学压力,无止境的作业,家长老师和学校过大的期望,以至于学生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悲剧精神便越来越贫乏,意志力也越来越薄弱。而当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受挫能力逐渐下降时,由此引发的不良事件也逐步增多了,花样年华却承受不了压力、挫折而自杀、甚至亦有为此犯罪者,暴力血腥愈演愈烈,甚至呈现越来越低龄化趋势,让人不禁骇然。而通过语文教材中悲剧性作品教学,让学生透过别人的“悲剧性”,从课文中感受悲情,上升为理解正视悲情,最终用充满爱和自信的状态冲破阴霾,练

41、就坚定从容的处世态度和一颗坚强勇敢的内心。由此可见,在悲剧性文本教学中渗透悲剧美在现代社会对学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让悲剧美学的巨大艺术魅力将学生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唤醒他们的生命感、价值感,让他们逐渐的成长,成熟。相关理论探究悲剧“悲剧”来源于西方,它源于古希腊的酒神祭祀,在希腊文中叫TRAGOIDIA,即“山羊之歌”。它从诞生开始就占据了西方文学主流的地位,并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的诗”。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探索了悲剧的艺术特征并奠定了悲剧的理论基础,他在诗学中给悲剧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42、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是这种情感得到陶冶。”1这里悲剧作为特定的戏剧类型出现,亚里斯多德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对悲剧做了界定。黑格尔说“原始的悲剧就在于在这样一种冲突里,对立的双方,就其本身而言,都是合理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双方只能把自己的目的和性格的肯定的内容,作为对另一个同样合理的力量的否定和损害予以实现,结局就是它们在伦理的意义上,并且通过伦理意义来看,全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619都是有罪的。”2黑格尔的悲剧理论是直接建立在美学理论之上,将悲剧这个概念真正地上升到美学范畴意义上来阐述,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悲剧冲突

43、的必然性,正是这种悲剧冲突的必然性引起了悲剧效果,而悲剧冲突的必然性不仅存在于作为戏剧的类型的悲剧之中,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而且存在于诸如小说、诗歌、音乐等艺术门类之中,即带有悲剧性的各类艺术之中。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也在美学意义上使用悲剧这概念,并从历史辩证法的高度理解悲剧的实质,正确揭示悲剧性的客观和社会根源。正如恩格斯把悲剧定义为“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3认为悲剧的本质在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遏制这种必然要求的力量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人的合理要求、理想以及在人类长期生活实践中所体现出来

44、的人的优秀品质等。它适用于现实生活,也适用于包括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的一切悲剧性艺术。这种用法延续下来,就是我们今天称之为美学上的悲剧的概念了。从悲剧作为戏剧类型的概念最早产生,然后有现实生活中的悲剧的提法,再有美学范畴的悲剧概念。所以,为了避免产生理论上的混乱,我们还是将三类悲剧概念的进行划分,即一是戏剧类型的悲剧,即“悲剧”作为戏剧的主要类别或体裁之一,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悲惨性结局为基本特点;二是生活中的悲剧,即“悲剧”指日常生活用语中的悲剧,用来比喻不幸的遭遇;三是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即“悲剧”作为美的一种存在形态,是具有悲剧因素的客体对象。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并不仅限

45、于戏剧类型的悲剧,还存在于正剧、喜剧和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之中,也广泛地存在于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悲剧美什么是悲剧美顾名思义就是悲剧所引起的人们的审美感受。具体地说,所渭悲剧美,就是社会生活或文学艺术中那些具有肯定性的社会力量或个人,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但又不可避免的失败、毁灭,从而激超人们悲痛、同情、愤发的一种审美特性。悲剧的主要特点是悲,以正面人物或有价值人物的严重苦难或死亡为结局。亚理斯多德提出的悲剧的“净化说”,说悲剧是“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4即是悲剧的审美功用。“陶冶”也译为“净化”。悲剧的净化作用就是使过强的

46、怜悯与恐惧得以疏导,使过弱的怜悯与恐惧得到激发,达到适度而健康的情感培养生成道德伦理。朱光潜说“悲剧尽管激起恐惧,或者说恰恰因为它激起恐惧,便使我们感到振奋它唤起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来应付不同寻常的情景它使我们有力量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希望可以完成的艰巨任务。这个任务当然只是在想象中去完成的”5。这里指出悲剧美的核心关键是人类精神的高贵和尊严得到了尽情的展示而这种精神的满足主要来源于悲剧所引起的2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册M,商务印书馆,1986,327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72346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65朱光潜悲剧心理

47、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0恐感。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6而这里悲剧的美并非在于美的毁灭,而在于以美的毁灭的形式来肯定美否定丑,在美的毁灭的过程中歌颂美。悲剧性作品教学的相关理论对于悲剧性作品的教学的研究,许多学者进行多种的尝试探讨,将体验教学与悲剧性文本教学相融合,在情境教学模式上提升学的悲剧情感体验,以悲剧感为目标唤醒学生悲剧感,将悲剧美和德育资源整合进行教学,重视悲剧性文本教学人文性的渗透。体验教学与语文这个学科的精神有着本质上的契合,且与新课标理念相符合,所以,有学者倡导在中学语文悲剧性教学运用体验教学的模式,依据体验教学的原则,激发情感,寻求学生与教师

48、的情感交流和体验对话,以体验为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尝试中学语文悲剧性作品体验教学的新思路。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指出了情境教学的重要地位,所以,有学者在悲剧性教学中强调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兴趣,倡导在创设情境体验情感美,演示情境体验情感美,感悟情境体验情感美,在如此渲染氛围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令学生不知不觉地融入文本感知。当然教学时还要注意把握各种教学时机,学生感悟循序渐进地变清晰、深刻,从而不断深化、升华学生悲剧情感体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其中悲剧感则是情感教育的高级目标,所以有学者从情感教育的高度出发,将悲剧性课文可划分为表现孤苦的主

49、人公在黑暗社会深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遭遇的厄运以至死亡的平常悲剧和表现在与黑暗势力的斗争中、在激烈的社会矛质冲突中,具有正面素质或英雄性格的主人公的失败、痛苦或破灭的英雄悲剧两个形态进行教学,竭力挖掘课文的悲剧性和蕴含的悲剧美,从而唤醒学生的悲剧情感。悲剧性文本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中必可不少的德育资源,要求教师适度对悲剧美的德育资源进行开发,所以有学者将悲剧美与德育资源优化整合,对不同课文各采取不同教学方法,从悲壮的英雄伟人身上感知爱国情,从同龄人的悲惨遭遇中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从相似事物中悟获基本的道德规范的方法,从学生自我情感经验出发中受到德育。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学者重视小学语文悲剧作品教学中的人文性渗透,通过创设情境,深化悲剧的情感体验;朗读指导,体会人文意蕴;推荐悲剧类文本或片断,当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等方式,让学生在悲剧美学感受中得到思想的熏陶、感染。悲剧性文本教学现状分析悲剧性文本边缘化现象悲剧性文本教学实践中是否真正将悲剧美学进行渗透,并落到实处,还需要慢慢实践探6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J名作欣赏,1997,0121索,首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到底悲剧性文本占多大的比例呢笔者就人教版小语文教科书进行统计第五册盘古开天地麻雀2/40第六册女娲补天、夸父追日2/40第七册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跨越海峡的生命线生命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