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教育原理自考复习题1、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价值取向:指的是学前教育活动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学前教育活动的属性、功能等做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2、学前教育功能:是指学前教育所具有的能力和作用。3、学前教育职能:是指学前教育必须实现的任务和作用。4、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是指相对于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比没有在接受学前教育的人所得到的好处。5、家庭教育: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教育,即在家庭里,无论是父母对子女,子女对父母,还是长者对幼者,幼者对长者所施加的一切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里,由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一定社会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
2、子女实施教育影响。6、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的、社会的、规范的、生理心理的)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7、托幼机构教育:是由托幼机构组织的、由专职幼教人员根据社会的要求实施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8、幼儿园教育环境:是在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全部条件。9、过程模式:是指不预先设定目标,而是在设计中详细地说明所要学习的内容,所要采取的方法及该活动中固有的标准。10、生成课程:是指与幼儿特定环境相呼应而生存的课程,课程反映了儿童在环境中发生一切事情。11、幼儿园教学:是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幼儿所有学习活动的有目的的计划地组织、支
3、持、帮助与引导和幼儿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过程。12、直接指导法:是由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和任务,通过语言或直观,尽力使幼儿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方法。13、间接指导法:是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自己发现问题,并且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14、支教式教学:是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通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生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幼儿自己,最后撤去支架。15、小组教学:也叫分组教学,是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把全班幼儿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组,再根据各小组的特点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16、
4、发现法: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问题情境为幼儿提供探索学习机会,使幼儿自己探索环境,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17、幼儿园物质环境 :主要是指幼儿园内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物化形态的教育条件.18、混合班:指把年龄相差 12 个月以上的孩子编排为一个班级的组织形式。19、示范: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声音或者经过选择的典故事例,为幼儿提供模仿的对象的方法。20、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课程方案或课程框架。21、全纳式教育:指给所有受教育者提供均等的接收有效教育的机会,亦即在适当的帮助下残疾和非残疾儿童与青少年在各级普通学校共同学习。22、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指依据一定
5、的评价标准,对在园幼儿的发展变化及构成其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所进行和价值判断。23、因材施教:最适合个体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24、幼儿行为辅导:是指对幼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干预。25、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经绕一个中心内容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26、问题解决模式:把教育内容和任务设计为具体的问题、矛盾、困难等,让幼儿在创造性地解决它们的过程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7、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教学计划、学习经验。2、简答题1、简述家庭教育和托幼机构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特点答:家庭教育的特点:早期性: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最早的教育终身性潜移默化性家庭教育是
6、个别实施的托幼机构的特点:群体性计划性专业性2、我国学前教育有哪些基本理论?答:发展的整体观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观学习与发展的幼儿主体观教育促进和参与发展的教育作用观活动是教与学的共同基础的教育途径观。3、简述家庭教育、托幼机构教育和社区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答:家庭教育的作用:家庭教育保让了儿童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家庭教育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教育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托幼机构教育的作用:辐射作用,即向各种形式的幼儿教育发挥指导、示范作用并带动幼儿教育的发展促进各种幼儿教育形式相互沟通、形成教育合力。社区教育的作用:为学前儿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可提高全社区居民的素质为幼教毕业
7、生提供广阔的从业渠道。4.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帮助家长提高科学育儿水平;2.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3组织家长参与、形成教育合力。5、简述时代呼唤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答:1 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学习的引导者;2 由课程教材的踏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材的研究者;3 由师幼关系的控制者转变为师功关系的协调者与合作者;4 由知识的权威转变为知识终身学习者。6 教师与幼儿之间除了基本的师生关系之外,还扮演着那些其他角色?答:1 幼儿老师是幼儿的养护者;2 幼儿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促进者和支持者;3 幼儿教师是幼儿行为的辅导者;4 幼儿教师是幼儿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5 幼
8、儿教师是幼儿发展的研究者、诊断者和评价者。7、简述动物区的创设要求。答:1 饲养可爱的、易于养活的各种小动物,以便于幼儿了解动物的种类和习性;2 在成人的帮助下,让幼儿通过合作来饲养小动物,引导幼儿认真研究各类动物生活的条件、习性和生长特点等,做好观察记录;3 注意饲养动物的卫生与安全;4 动物房要注意采光。8、简述当前师幼关系单向度的表现。答:1 教师儿童的“代言人” ,儿童教师的“应声虫”2 教师“抛球者” ,儿童“接球者”3 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 4 儿童教师的“玩具” ,教师“玩具”的操纵者。9、简述班级生活的特点。答:1 生活节律性;2保教教渗透性;3 活动多样性;4
9、内外互动性;5 班级的组织性。10、班级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有哪些功能?答:1 幼儿班级执行着幼儿生活共同体的功能;2幼儿班级执行着在幼儿中开展共同教育活动的功能;3 幼儿班级有利于形成共同的舆论和价值观。11、简述班级生活与管理的发展适宜性要求。答 1 满足幼儿在班的一切生理需要;2 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3 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需要;4 满足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5 满足幼儿从事不同活动的需要。12、幼儿行为辅导有哪些基本原则?答:1 由近及远,循序渐进;2 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3 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幼儿园内部之间的同步教育。13、简述课程模式的含义及主要要素。答:课程模式是课程实施
10、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所构成的训话方案或框架。主要要素有: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的具体类型各教育因素的组合方式及课程评价。14、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哪些特点?答:1 平等性;2 目的性与计划性;3 广泛性(生活性) ;4 多样性。15、幼儿学习有哪些特点?答:1 活动性;2 直观性;3 兴趣性;4 主动性;5 广泛性;6 游戏性;7 模仿性。16、因人施教有何意义?答:1 享受适当的教育是每个儿童的权利;2 因为施教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桥梁;3 因人施教是实现幼儿教育现代化的要求。17、教师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答:1 从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切入;2 从下面提出谈话的主题;3
11、以平等的态度和方式沟通;4 应尽可能有明确的任务和目标,向家长提出的问题尽可能有助于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和特点;5 与家长一起制定观察研究孩子的具体计划,全面系统地收集研究资料。18、搜集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资料的方法有哪些?答:1 观察法;2 访谈法;3 问卷法;4 查阅资料法。三论述题1、理论联系实际,从功能论的角度分析“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要点:学前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但是,学前教育功能 的释放并不是无条件的随意行为,它必然受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夸大了学前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个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 首先
12、“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所依据的“关键期”理论已经遭到质疑。大家认为从 0 岁到 65 岁之间所有年龄段都有着开发智力的机遇,而非仅仅限于人生的早期阶段。2“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都把识字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提出了“0 岁扫盲,3 岁读书” 。与学前期儿童应首先发展口语相违背。3“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惊人的效果,采取了单项强化训练的办法,破坏了儿童和谐发展的正常进行。总之, “超前教育”和“神童教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鼓吹学前教育万能论,最终必将导致学前教育的无能。2、理论联系实际,谈谈幼儿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点;(1)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1 幼儿生理、心理和教育方面的知识;2广博的文化科学和艺术知识。(2)幼儿教师的能力结构;1 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2 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3 组织管理能力;4 幼儿行为辅导能力;5 与幼儿沟通的能力;6 与家长沟通的能力;7 独立思维和创造的能力;8 适应新环境的能力;9 反思能力。3、举例说明,游戏活动中应如何因人施教。要点:1 启发幼儿自己提出游戏主题;2 指导幼儿自己分配游戏角色;3 指导幼儿自己组织游戏;4 指导幼儿自己准备或自制游戏用的玩具和材料;5 指导幼儿自己评价游戏。4、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要点:1 班级管理策略;2 尊重幼儿的兴趣;3 注重个体差异;4 打破讲台课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