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报条件陈述学校以国家首批示范学校建设为动力,全面提升整体实力,打造学校名片。文化引领、标准化管理、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成为学校的优势与特色,五年来接待全国各地 432 批 10722 人次来校参观考察,成为引领浙江、辐射全国的高品质学校。一、学校管理规范有序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中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努力建设省内领先、全国著名的中职名校。在不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深化学校管理,加强内涵建设,以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实行目标管理,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一)以准确办学定位清晰发展战略学校牢牢把握服务经济社
2、会发展和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办学定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创造市场,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并以此指导学校发展规划,确立发展战略。20112015 年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创新型、开放式、国际化、全国一流的高品质学校”的战略目标,以完成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任务为标志。20162020年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建设文化引领、服务产业、校企融合、创新发展、成就师生的开放式、国际化、高品质职业院校”的战略目标,以创建“浙江名校”为目标。围绕培养目标和发展战略,创新举措、集聚力量,推行学校形象战略、差异发展战略、集团办学战略、市场扩张战略、师生品牌战略、创新开拓战略六大
3、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学校的战略管理。(二)以学校章程为基础推进现代管理认真贯彻教育部全面推行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等法规文件,加快以学校章程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依法治校、依规管理。学校章程于 2015 年经市教育局核准后正式施行,并向社会公开。学校实行“校长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领导和支持学校群众组织和民主党派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教职工大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学生会、妇女联合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加强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建设,团结全体班子成员,充分调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以学校章程为基础,建立
4、由学校管理制度与标准汇编等 314 项制度组成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2016 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全国试点,正在全力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学校致力于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以“6S”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并走向“5W2H”数字化精益管理,建立办公、人事、教学、德育、后勤等智能系统,努力实现以“6S”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建设智慧校园。学校重视平安校园建设。首创警务广场、消防教育馆等安全教育平台,近三年未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连续三年获市 5A 级平安校园,2016 年获评浙江省“六五”普法先进集体。(三)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创新学校德育学校以“立德树人
5、”为目标,建设具有中职特点和学校特色的骆驼文化,成功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以中华优秀传统和现代工业文明为两翼”的文化体系。通过骆驼精神的文化引领,实现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的常态化、长效化、系列化。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先后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青少年德育培养实验基地、中央教科所“百所德育科研名校”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创设全时空的德育平台。学校创设知识理论、行动实践、发展指导全方位德育平台。学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获评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建立职业素养训练体系。2012 年学校率先在省内启动学生职业素养训练。建立了三大模块 16 项能力组成的职业能
6、力训练体系。其中“基础能力”模块的 4 项能力以“弘毅跑操” 、“益智早读” 、 “标准集会” 、 “知行礼仪”为载体,为全体学生共同必修科目。学校建立的学生职业素养 3 等 9 级达标标准已经实施 9 年,以德育学分制度进行过程性考核。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能力为目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高一年级全部开设创新教程 (省编教材)和走向职场 (校本教材) 。学校建有创新创业工作室,进行SYB 创业培训课程教学,近两年有 500 多人参加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学校建有学生创业园,开设机电维修、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图影艺术等 10 余家“店铺” 。职业能力训练中
7、心专门设立通用技术、解决问题、创新发明等工作室,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明创造。(四)以智慧校园为抓手提升信息化水平学校是浙江省中职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信息化建设有扎实的硬件条件和可靠的运行保障。通过智慧的运行环境、智慧的软件平台、智慧的数据中心和智慧的教师员工四大基础建设支撑信息化建设。校园网主干带宽 10G,公网出口带宽达到 1G 以上,建有公共网络存储系统,网络存储空间不低于 300T;室外空间无线网全覆盖,室内高密度 AP 全覆盖;学校建有云计算服务平台、云桌面,能面向各应用需求提供公共性和个性化的计算资源基础服务。学校建有团学天地、学校职业与心理发展中心、骆驼之音等微信公众号,实现三
8、元的随时随地信息互动,利用 Moodle 在线学习系统、SimTrade 外贸实习平台、精品课程录播系统、课程资源库等系统实施智慧教学。通过学校校园综合门户、即时通讯工具、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与服务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校园能耗智能监测报警系统等平台实现了学校的智慧管理与服务。学校利用自身优势,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2014 年通过浙江省首批数字资源建设基地学校验收。特级教师姚志恩主持并完成浙江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资源库建设任务。二、办学条件优越充分学校地处市太湖度假区,环境美丽,设施齐全。校内河道与桥梁自然形成了教学、实训、生活、运动四大区域。校园四季花开、小桥流水的
9、自然环境与日晷司南、水车睿方等 30 处校园文化景观相得益彰,造就了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的育人环境。(一)基础设施先进完善新校园于 2007 年投入使用,学校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区域分割明确,设施先进。学校所有建筑物均为 2007 年以后竣工,建筑质量和消防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标准,绿化率达到 70%,道路硬化率 100%。学校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学校建有 1180 座的演艺厅、250座的报告厅,建有标准 400 米塑胶跑道的田径场以及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以及大型文化广场(骆驼广场) 。(二)实训条件省内领先校内实训基地总面积 37134 平方米,实验实训
10、设备总量 5687.14 万元,生均设备值13156 元,实训工位数 4894 个,专业教学应开实训项目总数 223 个,实训项目开出率 100%。学校建有校内实训实训基地 18 个,做到了各个专业都有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建有校外实训基地 102 个,各个专业都有丰富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积极推进实训基地“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研发”的多功能发展,建有以机电实训中心为平台的“弘毅机电产学研联合体” ,提供校企合作、产品研发与生产,共获师生专利 16 项。2012 年被评为浙江省首批产学研示范联合体。(三)图书阅览深受欢迎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 2283M2,有师生阅览室 120 座 408 M2
11、,专业部阅览室 720 座 225 M2,学生电子阅览室 60 座 150 M2。多媒体视听室 50 座 120 M2。学生阅览座位数占学生总数的 22%,教师阅览座位数占教师总数的 43.5%。学校图书馆馆藏印刷图书 54668 册,电子图书293821 册;订有报纸、杂志期刊 191 种。学校配有专职图书管理人员 2 名,建立师生借阅图书一卡通计算机系统。学校加大图书馆的建设,每年更新一批图书。2015 年投入资金 9 万元购买了两台电子图书借阅机,更新图书 2134 册。为了方便学生阅读,学校在图书馆底层开辟了学生午间阅览室,深受同学们欢迎。2011 年被评为市书香校园,2016 年获浙
12、江教育在线举办的“大视野杯我的教育理想”教师读书征文活动组织奖。三、专业建设卓有成效学校以立足长远发展做优做特主体专业、紧贴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的思路科学合理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主动把握领会“中国制造 2025”、 “两化融合”和“互联网+”等新常态下中职教育的新趋势和新要求,为构建市“43N”产业新体系提供专业支持与人才保障。(一)专业设置精准对接地方产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始终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到了主体专业与当地产业匹配度高。一是根据本市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确立了数控机械、电子电工、信息技术、建筑、商贸、烹饪等六大专业群;二是为了适应本市商贸业迅速发展的
13、新形势,开设了电子商务、酒店服务等专业;三是为主动服务特色小镇建设,为“中国美妆小镇”订单培养化妆品制造与营销专业人才;四是为了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新要求,先后开设了物联网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二)专业建设位居地区领先水平学校拥有六大优势特色专业。省示范、品牌专业有数控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精细化工、烹饪,省示范、骨干专业有计算机应用,省特色专业有电梯制造与维护,省新兴专业有物联网技术应用。数控、电子、烹饪、计算机等专业近几年在全国、省技能大赛均获有金、银、铜牌,各专业均是省教研大组的理事、副理事长单位。六大优势特色专业占学校专业数的 33 .33%,近三年平均年
14、招生 672 人,占年招生总量的 51.51 %,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深受好评(三)课程改革提供学生选择机会学校是省首批课程改革基地学校(2009 年)和省首批选择性课改试点学校(2014 年) ,学校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专业实施计划,选择性课改力度不断加大。从数控专业新课程试点到目前学校所有专业全部实施选择性课程改革,学生参与面达到 100%,期间,学校完成国家级课题 1 项,省级课题 4 项。选择性课改方案为学生提供了 4 次选择机会,提供了升学、就业、高级工、技师四大方向。2014 年第二学期以来,课改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深化,自由选修课程的数量从 25 门增至 50 门,参与选修课
15、任教教师从 28 人增至 85 人,开发校本选修课程 11 门,6 项教材入选省中职课改选修教材,4 门课程列入市级精品课程。学校多次受邀在遂昌、衢江和全市有关会议上作专题讲座与成果展示,为云南等地介绍课程改革成果,引领全市乃至全省中职学校的课程改革。省教育厅刘厅长和朱副厅长曾专程来我校调研,充分肯定我校的课改工作。(四)校企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度学校有紧密型合作企业 109 家,其中包括 “浙北大酒店” “大东吴” “巨人通力”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2011 年,学校率先在烹饪、机电、化工专业与企业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2013 年至 2016 年,学校相继成为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
16、厅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多年来,在组织运行管理、制度机制建设、育人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建设、第三方评价、生徒德育、双导师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学校在校企“联合招生、共同培养、一体育人”的过程中,注重校企文化的对接,注重工匠精神的培育,注重职业素养提升,初步形成了四种具有专业特色的学徒培养模式:“长短学期、八岗轮训”的浙北(烹饪)模式;“文化联姻、 生徒德育”的大东吴(机电)模式; “职前职后衔接、行业学院共育”的双元制(电梯、餐饮)模式;“招生招工一体、培训生产同长”的星光(农机)模式。目前学校正积极联合行业协会实施“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同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徒制试点。四、师资建设
17、全面推进学校构建了与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学校拥有市级以上教学名师 21 人,技能大师 3 人;高级职称教师占 25.4%;“双师型”教师占 93.5%;生师比为 13.7:1。学校全面落实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五年平均学时达 668.8 学时。学校实行专业教师定期定量下企业制度和非师范类毕业新教师“师范教育+企业实践”见习培训制度。学校搭建“教学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和“讲师、技师、德育导师、心理健康师、职业指导师”的“三型五师”培养机制,逐步实现传统教师向一技多能、技兼于道的“善于教、强育人、重服务、能研发”的现代教师转型。学校建立劳模工作室、技
18、能大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和班主任工作室,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技术能手、金牌教练、科研攻关能人。在教学、科研、德育、服务企业等各个方面起着引领作用。目前拥有一批全国、省级名师;以及省技工院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市“1112”人才工程学科技术带头人、市专业教研大组长等一批省、市级专业带头人;还有省、市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市“劳模创新工作室”等一大批优秀的骨干教师。 五、办学效益显著提升学校牢牢把握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学校教育与企业服务结合的职业教育本质特征。在重点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服务需要的技能人才的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师资培训。学校建立了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对当
19、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声誉较高,受到了各级政府表彰。(一)办学质量近三年毕业生质量持续提升。据抽样调查,2016 届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 2850 元。综合性表彰及学生获奖近三年,学校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卓越组织奖、首批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中职学校“美丽校园” 、首届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首批浙江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学校、浙江省中学共青团工作示范学校、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浙江省志愿服务优秀集体站、浙江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学校
20、、浙江省首批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示范学校、浙江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浙江省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点、首批浙江省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基地学校、浙江省红十字达标校、浙江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浙江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公共实训基地、浙江省首届大中小学师生时政知识竞赛团体奖等 41 项集体荣誉。张良华老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姚志恩老师荣获全国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奖、市劳动模范,朱云老师被评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工作者,姚国平获评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姚志恩、李真老师获评浙江省特级教师,吕树安获评浙江省第二十六届“春蚕奖”等 44 项省级以上单项奖。2015 年学生在省级
21、以上职业能力大赛(技能大赛、文明风采、创业创新)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 80 人,获奖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2.2%。2015 年全国技能大赛金牌 2 人,银牌 7 人,其中费云峰获数控车加工技术项目全国第一名;全国文明风采大赛获全国一等奖 1 项,二等奖2 项。2016 年全国技能大赛金牌 2 人,银牌 1 人,其中陈金龙获装配钳工项目全国第一名;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 1 项。(二)社会服务学校依托自身优势和集团资源,面向市场,转型升级,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社会培训面向高层次多基地。学校自考学院依托高校开设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建筑工程四个在职工程硕士专业;学校培训中心面向社会
22、的各类培训年均总量超10000 人,并向高层次发展。学校已成为浙北地区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摇篮。培训人次见下表:学校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建有 10 余个培训基地。学校是省人社厅、市人社局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与市经信委等部门合作建立了 7 个行业培训基地;学校被确定为北师大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观摩培训中心,市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校被评为国家级示范职业技能鉴定所、省金牌职业技能鉴定所。近几年,学校先后承办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工大、上海市教委、省师训干训中心等委托的职教师资(校长)培训班 10余班次。2015 年为市培训职业教育师资 611 人次。校企合作深化产教研
23、一体。学校弘毅公司积极建设产品生产合作平台,为帕萨特威机械有限公司、浙江凯立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 10 家制造业企业合作产品生产近万件,创造产值近千万元,为解放军总装配部制造航天设备配件“高马赫导弹蓝宝石整流罩”获得成功。学校依托机械、电子两个技术研发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攻关和项目开发服务。学校的省级示范机电产学研联合体成功运行 3 年。示范作用辐射西部地区。学校积极参与教育部东部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对口帮扶滇西职教工程。近三年 8 批次 30 多人到德宏,为 7 所学校研制发展规划,送去 6 次专题讲座;接待 6批次 80 位教师来校培训,达成了 3 个专业的招生与师资培训合作意向。学校帮助西藏山南职业技术学校培训旅游、烹饪专业师资 5 名。学校为本省衢江区职教中专送去 6 次专题讲座,与遂昌职业中专签订职业教育帮扶协议。学校办学立足国际化视野。2002 年学校与日本御殿场高校签署友好交流协议,前后有300 多名中日师生在经贸专业实训、学生礼仪养成、两国文化等方面互访研修交流。2012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