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皮肤病外用疗法.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1073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皮肤病外用疗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皮肤病皮肤病外用疗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皮肤病皮肤病外用疗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皮肤病皮肤病外用疗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皮肤病皮肤病外用疗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皮肤病的外用疗法 (Topical Therapy),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常用外用药物按其性能分为以下10余种。 1、 清洁剂(clearing agents) 用于清除皮损部位的渗出物、鳞屑、痂和残留药物。 常用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1:5000呋喃西林溶液、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植物油和液体石蜡等。较厚痂皮需凡士林封包,使其浸软,易于清除。鳞屑多或头部厚痂、软膏等,可用温水、肥皂洗涤除去。,. 2、保护剂(protective agents) 具有保护皮肤、减少摩擦和防止外来刺激的作用。 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淀粉、植物油等。 3. 止痒剂(antipruritic a

2、gents) 通过表面麻醉作用或局部皮肤清凉感觉而减轻痒感。 常用的有5%苯唑卡因、1%麝香草酚、1%苯酚、薄荷等。各种焦油制剂,如煤焦油、糠馏油等,虽是角质促成剂,但也有止痒作用。,4、抗菌剂(antiseptics) 有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有些抗生素易致敏而不宜外用。 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0.1%雷佛奴尔、5%-10%过氧化苯甲酰、0.5%-3%红霉素、1:2000苯扎溴铵、1%氯洁霉素、0.1%黄连素、1%四环素、2%莫匹罗星等。,5、抗真菌剂(antifungal agents) 具有杀灭或抑制真菌的作用。 常用的有:唑类如2-3%克霉唑、1%益康唑、2

3、%酮康唑和1%联苯苄唑;丙烯胺类如1%特比奈芬;多烯类如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合成药如l0%十一烯酸、5%-10%水杨酸、6-12%苯甲酸、10%-30%冰醋酸、2.5%硫化晒、5%-10%硫磺等。,6、抗病毒剂(antiviral agents) 3%-5%无环鸟苷、5-10%疱疹净用于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10-40%足叶草酯及足叶草酯毒素主要用于尖锐湿疣的治疗。 7、杀虫剂(insecticides) 有杀灭疥螨、虱、蠕形螨等寄生虫的作用。常用有5%-10%硫磺、1%-666、2%甲硝唑、25%苯甲酸苄酯、50%百部酊、5%过氧化苯甲酰等。,8、角质促成剂(keratoplstics) 能

4、促进表皮正常角化的制剂, 常伴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 用于有角化不全的疾病如银屑病等,常用的有2%-5%煤焦油或糠馏油、5%-10%黑馏油、3%水杨酸、3%-5%硫磺、钙泊三醇软膏等。 9、角质剥脱剂(keratolytics) 又称角质松解剂,使过度角化的角质层细胞松解脱落。 常用的有5-10%水杨酸、2040尿素、0.1-0.2%维甲酸。,10 、收敛剂(asringens) 能凝固蛋白质、减少渗出、促进炎症消退、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常用有0.2%-0.5%硝酸银溶液、2%明矾液和5%甲醛、用于多汗症,但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 11、腐蚀剂(caustics) 能破坏和去除增

5、生的肉芽组织或赘生物。 常用30%-50%三氯醋酸、硝酸银棒、5%-20%乳酸。,12、外用细胞毒性药物(topical cytotoxic agents) 抑制细胞的增生,0.5%-5%氟尿嘧啶软膏用于治疗扁平疣、脂溢性角化等。 13、遮光剂(sunscreen agents) 能吸收或阻止紫外线穿透皮肤而具有遮光和防晒作用。 用于多形性日光疹、日光性荨麻疹等光敏感性的皮肤病。常用5%二氧化钛、10%氧化锌等。,14、脱色剂(depigment agents) 可减轻或消退色素沉着,如3%氢醌、20%壬二酸等。 15、甾体抗炎剂(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agent

6、s) 即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外用可抑制炎症反映、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减少渗出,发挥抗炎、止痒作用。,按其作用可分低、 中、 强、 特强效四类。低效有醋酸氢化可的松;中效有丁酸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强效有肤氢松、氯氟舒松;特强效有丙酸氯倍他索、卤美他松。 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局部皮肤萎缩、 毛细血管扩张、痤疮及毛囊炎等,因此面部及婴儿不宜长期外用。长期大量外用糖皮质激素, 可吸收引起骨质疏松、柯兴氏综合症等全身性副作用, 需加注意。,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不同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吸收作用。皮肤病的外用治疗主要原则应根据不同病因及损害特点选用的药物和剂型。如剂型选择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还引

7、起不良反应。 以下介绍常用剂型、主要组成、作用及适应证:,1、溶液(solution) 药物溶解于水而制成的制剂。 主要用于湿敷,具有散热、消炎、止痒、清洁和吸收渗液的作用。 适用于急性皮炎有渗出。 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1/8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2、粉剂(powder) 为干燥的粉末状药物,具有散热、止痒、保护和吸湿的作用。 适用于急性皮炎无渗出。 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和淀粉等。 3、洗剂(lotions) 不溶于水的粉剂与水的混合,具有与粉剂一样的作用,但比粉剂的粘着性好。 适用于急性皮炎无渗出。 常用的有:白色洗剂、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4、油剂(oils)

8、 不溶性药粉与植物油或液体石蜡混合而成,其中药粉占3050,具有润滑、保护、收敛和消炎作用。 适用于亚急性皮炎有少许渗出。 常用的有:40氧化锌油。 5、乳剂(emultion) 油和水经乳化而成,具有保护、润滑皮肤作用,渗透性好,可直接涂擦,易于清洗。 分为水包油型霜剂,油包水型脂。 用于亚急性皮炎或慢性皮炎。 常用的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乳剂。,6、软膏(ointment)和糊剂(paste) 药粉与油质基质混合而成,其中药粉成分小于25者为软膏,在2550则为糊剂。它们具有保护、润滑、软化痂皮的作用。 软膏适用于慢性皮炎,而不适于急性皮炎。糊剂则适于慢性皮炎有渗出,其穿透性比软膏差,不用

9、于毛发部位。 常用的有:510水杨酸软膏、复方苯 甲酸软膏、40氧化锌糊剂等。,7、硬膏(plaster) 药物溶于基质或混合于粘着性基质中并涂布于裱禙材料上如纸、布或有孔的塑料薄膜上制作而成。其粘着性基质常用脂肪酸盐、树脂、橡胶等。硬膏能防止水分蒸发,促进角质软化,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 适用于慢性皮炎,糜烂性皮炎禁用。 常用的有:皮炎灵硬膏、肤疾灵硬膏和一些中药硬膏。,8、酊剂(tinctures)和醑剂(spiritus) 不挥发药物的乙醇溶液或浸出液称为酊剂,挥发药物的乙醇溶液称为醑剂。 具有杀菌、止痒、消炎作用。 适用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或一些感染性皮肤病。 常用的有:樟脑醑、百部酊、

10、止痒酊等。 9、皮肤渗透促进剂 使用一些能增强药物吸收的制剂加入基质中以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常用的有 4060 的二甲基亚砜、1-5%月桂氮酮。,10、涂膜剂(plastics) 高分子化合物成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剂或水中,在加入药物,涂于皮肤可形成薄膜,使药物能与皮肤充分接触,以利于药物透入皮肤。适于慢性皮炎或角化过度的皮肤病。常用的有:鸡眼膏。,11、气雾剂(aerosol) 在特制的容器内加入药物和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当打开阀门时,药物借助容器内的压力呈雾状喷出。可替代涂搽而减少刺激,药物也容易均匀分布。 适于感染性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12、凝胶(gel) 有高分子聚合物与药物制成的透明的

11、半固体或固体制剂。 作用同霜剂,但舒适清洁,易于接受。,(三)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1、正确选用药物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化脓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糖皮质激素;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2.正确选用剂型 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急性炎症性皮损,仅红斑、丘疹而无渗液,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有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渗出不多则用糊剂。 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乳剂、软膏、 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单纯痛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3.外用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必须询问病员有否药物过敏史,并告知患者外用药引起过敏反应或刺激时应立即停用。 向患者或家属详细告知用法,如湿敷需用六层纱布,浸湿溶液,以不滴水为度,紧贴于患处,分泌物多者,宜勤换湿敷。大面积湿敷时需浓度低些,以免吸收中毒。,用药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病损部位而有所不同。 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高浓度水杨酸不宜用于婴幼儿或成人皮肤薄嫩部位。 外用药物浓度应由低至高;药物用久易产生耐受,故需经常变更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