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生物学.ppt

上传人:h**** 文档编号:221212 上传时间:2018-07-22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7.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生物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口腔生物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口腔生物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口腔生物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口腔生物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序言:,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 :龋病、牙周病,心血管病,癌症 健康十项标准之一 :牙齿无洞、无疼痛、牙龈不流血。 WHO .,1. 口腔生物学 是研究口腔中的各种结构、功能与口腔微生物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解释多种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一门口腔医学基础课。,教学任务: 理论:10学时 1.口腔微生态 2 学时 2.牙菌斑 2 学时 3.口腔微生物群 4 学时 4.口腔免疫 2 学时 实验:12学时 1.牙菌斑刚果红负性染色检查法 口腔厌氧菌培养 2. 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 3.饮用水氟含量测定,2.古老而不断发展的学科,起源:口腔微生物是人类最早

2、发现的微生物,1676年,列文虎克首先发现口腔中的“微小生物”,口腔微生物之父 美国化学家兼牙科医生米勒,19世纪80年代从唾液和牙本质中分离出30多种细菌 首先提出龋病的发病机制 细菌发酵糖产酸,使牙釉质脱矿,20世纪60年代发展迅速: 牙菌斑的研究表明,口腔细菌是龋病、牙周病、牙髓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口腔微生态.,3.口腔生物学研究进展,1)口腔微生态研究进展 口腔优势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牙周微生态研究进展牙周细菌克隆的多型性与感染模式微生态与口腔疾病微生态失衡引发咽炎正畸矫治器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口臭症口腔微生态学的研究2)分子生物学研究 种植牙,新生儿口腔中有什么菌,有何作

3、用?,健康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的早期定植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目的 :观察母亲阴道细菌对其新生儿口腔微生物定植的影响 ,确定早期定植于新生儿口腔的细菌种类以及新生儿口腔的优势菌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口腔微生物的影响。结果 :剖腹生产的刚出生的健康婴儿口腔 1 0 0 %无菌 ,经产道生产的刚出生的健康婴儿口腔 2 5 %有菌 ;母亲阴道细菌Staphlococcusepidermidis (S .epidermidis) ,Streptococcusfaecalis (S .faecalis) ,Lactobacillispp .在经产道生产的刚出生的新生儿口腔中可以检出 ;45 5 %新生儿

4、出生后第二天可检出Streptococcussalivarius (S .salivarius)的定植 ,S .salivarius和Strepto coccusmitis (S .mitis)为出生一周新生儿口腔的优势菌 ;9 1 %的新生儿口腔中可检出厌氧菌Veillinellaspp 。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口腔优势菌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人工喂养新生儿口腔中的S .epidermidis检出率和菌量均明显低于母乳喂养组 (P 0 0 5)。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 (邹静;周学东);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四川成都610041(肖

5、晓蓉),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孙德刚 马晟利 吴双燕 董波 陈艳红 史滨伟 摘要:目的寻找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为口腔微生态调节剂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通过需氧及厌氧培养法,随意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来得到健康青少年口腔的优势菌.结果实验发现,在健康青少年口腔中可以分离出1种构成比较大的细菌,经鉴定为1种血链球菌.结论:血链球菌是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健康青少年口腔优势菌是哪些?,微生态失衡引发咽炎 慢性咽炎是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多见于成年人,有时病程很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如果把呼吸道黏膜比做区域环境,在正常情况,这些生物间相互制约、依存,保持着动态

6、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内蒙古医院鲁辛辛、黎琳等人从微生态的角度阐述急慢性咽炎的发病机理。鲁辛辛和黎琳等人以160名慢性咽炎患者和150名急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了100名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对研究对象的咽后壁微生物种群进行了定性、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急慢性咽炎患者呼吸道固有微生物群落在不同感染期,其构象和参与机理明显不同,即急性咽炎的发生、发展和外籍菌与原籍菌的演替与消长有着直接的关系。菌群变化主要表现为,种群消减、不规律构象、致病菌与病原菌共存,而慢性咽炎大部分病例微生物检查缺少明确的病因菌,其特征性指标是群落内部紊乱,主要表现为种群抑制、群落紊乱、种群骚动、生

7、境裸露等。所以对咽炎在治疗上不能千篇一律。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重建咽部的微生态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咽部的微生态取决于口腔的微生态的保持。口腔微生态的重建和维护和口腔的唾液流量、湿度、温度密切相关。日常或治疗中口腔护理用品的使用非常关键,最好使用中性(PH6.87.2)保湿非抗炎非刺激性的牙膏和漱口液.咽部的湿润会是慢性咽炎早日恢复.,慢性咽炎的病因?,正畸矫治器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临床观察中,经常可见由于戴用正畸矫治器后造成牙菌斑堆积并由此引发牙龈炎、牙龋坏等现象1,2,3.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复杂,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正畸矫治器的戴入改变了口腔微生态环境,促进某些细菌的生长,成

8、为牙龈炎、牙龋坏的潜在因素4,5;另一些学者认为:戴用正畸矫治器后,只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不会造成牙龈炎、牙龋坏现象6,7.基于上述不同观点,通过研究戴用固定矫治器后口腔唾液和牙面细菌组成发生的变化,探讨固定矫治器戴入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进一步了解其与牙龋坏、牙龈炎的关系.,牙周微生态研究进展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牙周细菌克隆的多型性与感染模式随着对厌氧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技术的发展,从口腔内发现了三百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 目前认为最可疑的牙周致病菌有:放线共生放线杆菌、牙龈卟啉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福氏类杆菌、直形弯曲菌、优杆菌、溶齿艾肯氏菌、微小消化链球菌、月形单胞菌和密螺旋

9、体, 放线共生放线杆菌作为局限性青少年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牙龈卟啉菌作为成人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 毒性克隆和非毒性克隆 牙周病的替代治疗,重建有益菌在局部的优势状态是牙周治疗成功的重要方面。,本节重点:1.基本概念 口腔生物学、微生态学 、定植 、益生菌、口腔生态系、细菌生物被膜2. 口腔生态系的组成3.不同年龄期口腔生态系的 特点4.口腔细菌主要的黏附因子5.口腔细菌间的相互作用,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一、基本概念1. 生态系(ecosystem): 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无处寻食,死水一潭,美好风光,1)生态学 (ecology): 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

10、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 寿比南山,持之以恒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 胡锦涛,2)微生态学(microecology),是研究正常微生物与其宿主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生态学。 是一门新兴的生命科学分支。 1977年由德国人Volker Rush首先提出的。 1979年10月中国微生物学会人畜共患病病原学专业委员会下属的正常菌群学组的成立、 1988年2月15日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的成立有了学术组织 。 1988年中国微生态学杂志创刊。 微生态学的研究领域涉及微生态学的基础、教学、临床、悉生动物、细菌L型、中医药、动物、植物、感染、微生态调节剂等。,(1)定植(

11、colonization): 生物在活的宿主体内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2)先锋菌: 最先定植的细菌。(3)生态连续: 生物体定居在特定的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3)正常菌丛(群)(normal flora),寄居在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体。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这些微生物通称为正常菌群。人体四大菌库:肠道、口腔、皮肤、阴道,所包含的细菌种类繁多 ,数量巨大,已分离鉴定的就达数百种。,正常菌群在微生态平衡中的生理学意义: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抗肿瘤作用口腔正常菌群在微生态平衡中的生理学意义:有益菌在局部的优势状态是牙周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12、(1)占据致病菌的定植部位;(2)抑制致病菌的粘附;(3)抑制致病菌的生长;(4)抑制、分解致病菌的毒性因子。,4)条件致病菌(conditioned pathogen)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感染的正常菌群。 引起机会感染常见的条件或因素:,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下降 菌群失调,5)微生态调节剂 是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三大类:益生菌: 能改善宿主的微生物群或酶的平衡,刺激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提高机体抗致病菌能力或免疫力的细菌制剂。例:双歧杆菌益生元:益生元是指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内一种或几种有益菌生

13、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例:低聚果糖合生素:合生素是指益生菌与益生元的混合制剂。 这种制品优点显著,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菌的作用更显著持久 。合生素是今后微生态调节剂的发展的一个方向。,益生菌添加剂育猪效果观察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大昌养猪场 周裕珍 (海口570000)海南省海南医学院药学系化分实验室 韩建勋 (海口571101)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系2000级 张 华 2001级 赖晓霏微生物学教研室 杨致邦 (重庆400016),利用益生菌处理医院污水的初步尝试重庆医科大学 (400016)临床医学系 2001级 赖晓霏 2000 级

14、张华 指导教师 微生物学教研室 杨致邦,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对正畸儿童牙面菌斑变形链球菌的影响研究江西省南昌大学附属I=腔医院(33()I)I)6)唐镇摘要目的:结论:戴入固定矫治器后,牙面菌班中细菌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较戴入前显著增加,应用连必太及IgY均能明显抑制总数及变形链球菌数的增加,两者之间效果无显著差别。,抗龋IgY牙膏对大鼠牙龈黏膜表面变形链球菌的影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200025)摘要 币u 齿表面细菌H】 减少;涂牙膏后,I可涂变形链球菌,菌量也减少。结论:抗龋IgY牙膏对变形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和防黏附作用,具有防龋效果。,二、口腔生态系(oral eco

15、system) 含义: 口腔正常菌群 之间及与口腔的各种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微生态系统。,共生、竞争和拮抗,(一)组成 结构-唾液、黏膜表面、牙齿、义齿及 其它口内矫治装置等重要生态区 正常菌群的分布、生理学和形态学不同-,4个主要的生态区: 颊上皮生态系 舌背部生态系 龈上牙菌斑生态区 龈下牙菌斑生态区,1、 牙釉质: 是覆盖在牙冠上非常坚硬 的保护 性组织。 2、 牙本质: 是构成牙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位 于牙釉质 与牙骨质的内层,不 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 空腔,称为髓腔。 3、 牙髓: 是充满在牙髓腔的蜂窝组织,内 含血管, 神经和淋巴。4、 牙骨质: 覆盖在牙根的牙本质表层,它通

16、过弹力纤维与颌骨相连接。5、 牙龈: 是覆盖在齿槽骨上的坚韧的粉红 色表皮。6、 牙周韧带:牙周韧带又称牙周膜,是介于牙 根和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好似带子连接牙齿和牙槽窝, 可缓冲和调节牙齿所负担的咀 嚼压力 。在口腔里用肉眼是看 不到的,但可在X线片看到。7、 牙槽骨: 是上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 部分,它供给牙齿营养并保护 牙齿。 牙齿脱落后,牙槽骨也 随之萎缩。,口腔常见的正常菌群 生态区 优势微生物 唾液 唾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奈瑟氏菌、韦荣氏菌 革兰阳性丝状菌 唇 表皮葡萄球菌、口腔链球菌 颊 缓症链球菌 腭 口腔链球菌群、嗜血菌属 舌 唾液链球菌、口腔球菌、革兰阳性杆菌 牙龈

17、口腔链球菌群、放线菌、梭杆菌、 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牙冠部 口腔链球菌群、放线菌、梭杆菌、类杆菌、 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牙根部 口腔链球菌群、放线菌、革兰阴性厌氧菌 义齿及矫治器 唾液链球菌、酵母菌,(二)分布,(三)影响因素 特点:生态连续-结构复杂,变化明显。 1、理化因素 1)温度: 口腔菌多为嗜温微生物,对温度耐受力强,细菌对温度的耐受力分为:嗜冷微生物45嗜温微生物25-37(多数微生物),2)氧: 细菌按对氧的耐受力分为:绝对需氧菌 、绝对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耐氧厌氧菌。耐氧厌氧菌:耐氧,不利用氧进行代谢,可在厌氧和有氧两种环境中生存.,氧是口腔微生物定植种类复杂和数量繁多

18、的重要原因之一:口腔的不同部位氧张力差别很大,唾液、龈沟、牙面和黏膜表面 有氧环境 牙周袋 乏氧环境,口腔菌主要为: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厌氧菌,3) pH:口腔的pH相对恒定 58 影响口腔pH的因素 1)外源性物质 2)细菌发酵 3)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2、营养物质的利用 与寄生的部位相关 龈上菌斑、黏膜表面: 唾液中 -外源的食物、唾液蛋白 龈下菌斑中、牙周袋: 龈沟液(血浆) 牙周组织降解,3、宿主因素 生态连续 1)口腔环境的演替 新生儿:一般无菌 最早定植:韦荣氏菌 ,酵母菌,白念 . 婴儿期:酵母菌 牙未萌出_主要菌群是需氧菌 幼儿期及学龄前期: 口腔链球菌群(血链、变链)为主

19、龋齿开始发生(第一高峰),学龄期和青春前期: 菌群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专性厌氧菌增加明显(类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 牙龈炎患者增加,龋齿发病率増高。,成年期: 菌群种类和数量达到高峰,个体差异明显。 牙龈炎、牙周炎发病率增加。,2)抗菌物质 唾液: 溶菌酶、SIgA 唾液蛋白 龈沟液: IgG、补体,G+菌肽聚糖和G-菌肽聚糖结构,聚糖骨架 溶菌酶作用点 四肽侧链 青霉素作用点 DAP 五肽交联桥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4、细菌因素1)细菌的粘附 对组织的粘附是细菌定植的先决条件,黏附因子( adhesive factor),含义:使细菌牢固附着于机体黏膜上皮细胞及其它部位,以利于定植

20、的结构和分子。,结构: A.普通菌毛:,B.非菌毛黏附素,(1)脂磷壁酸 多数革兰阳性菌 的主要粘附素 受体:粘蛋白或糖脂,(2)表面蛋白 血链球菌:M蛋白 百日咳杆菌: 淋球菌: 混浊蛋白 粘附人类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革兰阳性菌 : 血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 胶原粘附素,C.荚膜和微荚膜,2.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含义: 在自然环境中、人和动物体内外,以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生长的由胞外基质粘结在一起的细菌群体。形成:细菌 粘附 信息 (酰化同丝氨酸内酯 ) 聚集 胞外基质意义:感染尿道炎、前列腺炎、肾结石、牙周病,医用导尿管 ,建筑物散热装置和输水管

21、线内表面 耐药性内酰胺酶”的胞外基质,3.口腔细菌主要的黏附因子:1)黏附素(adhesin)细菌表面参与黏附的蛋白质。黏附素 宿主表面受体变链的黏结素(蛋白分子) -300kD的粘蛋白、淀粉酶和唾液中的富辅蛋白远源链球菌的黏结素-葡聚糖2)菌毛粘性放线菌的I型菌毛-富辅蛋白、富酪蛋白 II型菌毛-半乳糖残基,黏附的机制: A.钙桥学说 电荷间的静电引力 唾液蛋白:磺酰基团和羧基带负电荷 细菌的脂磷壁酸带负电荷 唾液中丰富的Ca+带正电荷 牙表面唾液蛋白-Ca+脂磷壁酸-B.脂磷壁酸_葡聚糖_葡聚糖转移酶学说 脂磷壁酸_葡聚糖_葡聚糖形成复合体 C.识别系统学说 细菌的黏结因子口腔特异性的受体

22、,4.细菌间的相互作用(1)协同作用(共生) 例:奈瑟氏菌 支链淀粉 口腔链球菌、乳杆菌 产生 营养 (2)竞争和拮抗 营养源和定植空间 抑制 例:血链 血链素 类杆菌、放线菌、放线杆菌等 产生 (3)基因物质的传递 种群的变异,耐药性变异。维持口腔生态系的平衡和稳定,平衡破坏则引起疾病。,4)条件致病 正常情况下,口腔微生物间,微生物与宿主间处于平衡状态,由于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可导致菌群失调而引起疾病。 龋病、牙周病、鹅口疮。,牙周病的初期症状_牙龈发炎,刷牙时出血等,口腔念珠菌感染(又称鹅口疮),例 :龋活跃者,局部环境因素改变: 滞留区增加、唾液分泌减少 牙面聚集的细菌增加过多摄入蔗糖:产酸菌数量增加(变链等) 大量有机酸 牙釉质脱矿 龋洞 5、宿主可控制因素 饮食习惯、口腔卫生,本节重点:1.基本概念 口腔生物学、微生态学 、定植 、益生菌、口腔生态系、细菌生物被膜2. 口腔生态系的组成3.不同年龄期口腔生态系的 特点4.口腔细菌主要的黏附因子5.口腔细菌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