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宝宝在学习语言阶段,需要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和正确的引导,而有的父母恰恰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使宝宝沉默不语以示反抗。 1、多跟宝宝说说话 有的家长很少同孩子讲话,总是以为宝宝太小,同他讲话也听不懂,所以总让孩子唱独角戏。这些家长可能不知道,婴儿的脑细胞是由生长环境中所得、所见、所闻的刺激来刻画重复印象,脑细胞也是因这些刺激而获得成长的,这些刺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发展有几个过程,一个是孩子的发音阶段,二是理解语言阶段,三是语言表达阶段。宝宝出生以后就可以训练引导宝宝发音,家长要不断地和孩子交流,把语言信息留在孩子的脑子里。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也应该给予丰富的语言环境,给予足够
2、的语言刺激。比如,给孩子换尿布时、洗澡时、喂奶时,陪孩子玩耍时、孩子睡觉时、睡醒时,都要与孩子讲讲话。勿需太多语言,重在积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就会成为孩子语言发展的奠基石,也为加深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 2、鼓励宝宝多开口 孩子还不会讲话,表达某种需要时只能用动作或眼神。家长如果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赶紧给喂水;孩子啊啊、呀呀地用手指着水果,家长马上满足需要这 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觉得:我不说话,什么都能被满足,干嘛要说话呢。是呀,家长的这种行为,使孩子丧失了与人讲话的欲望和开口说话的动力,最终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代替口头语言与人交往。 现在,像这样
3、的家庭不在少数,尤其是老人带的孩子。造成孩子开口讲话晚还有一个原因是,父母不知道怎样给孩子适合他们能力的语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说话时,不是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色彩鲜艳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实物,而是孩子一岁多了,还拿一些图片、书面文字展示给孩子看。孩子学语言阶段,需要直接、生动、形象的刺激。书本中的词汇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会差些,因此学会说话的速度就很慢。当孩子要某件东西时,应当把他所要东西的名称告诉他,还要告诉他东西的特点,比如:苹果,红色的这样几次以后最起码他会说“果”。所以一定要给孩子语言环境、听的刺激和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语言会发育得很快。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讲话还有一个目标定
4、位,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个定位就是:教孩子讲话,要略微超过孩子的实际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要在大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比如孩子会说一个字,家长最好教两个字,孩子会说两个字,家长教三个字,这样才能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大幅度提高。如果孩子只能说一个字,家长教短语或句子,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教。 3、不要让宝宝莫衷一是 现在有些家庭里存在多种语种或方言,语种或方言的混乱也是造成孩子不开口讲话的一个原因。在家庭环境里,夫妻双方一会儿讲方言、一会儿讲普通话,再加上频频地更换保姆,保姆的方言又会刺激孩子的脑细胞。这个刺激过程不符合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导致孩子对语言莫衷一是,不知道应该选择何种语言。 4、不要逼宝宝讲
5、话 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差,家长为了急于让孩子学会说话,有时就用“逼”的方法。比如,孩子想要某个东西,而家长拿着这个东西要挟孩子,孩子不说话就不给,这样就造成孩子对开口讲话有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孩子开口讲话比同龄宝宝晚时,家长往往使出“逼话”这个杀手锏,威逼利诱,让孩子讲话。孩子要先理解语言,才能表达语言,这是一个过程。如果逼得太凶,孩子就会觉得讲话有很大的压力。对这种压力,孩子只能用沉默不语来抗拒了。 语言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神奇本能, 若能掌握婴幼儿的语言敏感期, 透过爱心和耐心的引导, 孩子必能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 3 岁以前,幼儿语言发展可分为前语言期(0-1 岁)和 语言期(1-3 岁
6、)这两个时期: 前语言期(0-1 岁) 出生-2 个月 这时的婴儿会使用不同的哭声,来告诉我们其需求,也会以不同的呼吸时距,来表达其感觉。所以父母最重要的任务是观察记录他的声音,并做正确的回应,在回应时以适当的语言和他沟通。 比如孩子饿时,妈妈可以先说:“哦,宝宝饿了!妈妈知道了,妈妈准备一下,就来喂你。”每一次都说同样的话,相信孩子在听到时,就会开始安静下来,学习等待。当然,妈妈回应的速度就得考察孩子的天生气质,有的反应较强,依然哭得很大声、很急促,妈妈相对的速度也得稍微加快一些,或说更多的语言,让婴儿从中感受到安全感,并学习改变气质。 2-3 个月 在这个时期,婴儿获得改变声调的能力。婴儿
7、很喜欢和照顾者聊天,尽管他只能发出喃语声,但大人模仿他的声音能给他很大的肯定,可以激发他练习发音。在这段时间,成人应在模仿他的声音后,回应不同声调的语言,如此可以经由耳膜的共鸣,记忆在大脑的语言中枢里,有助于日后发音中枢的发展。 3-4 个月这个时期婴儿对母音很敏感,是发出清楚母音的时期,也会跟着模仿,而心情好的时候,会自发地、愉快地自言自语。除此,孩子的视力已发展到可以看清楚照顾者的轮廓,所以,每天抽时间和他四目相对地聊天,或念一些押韵的儿歌给孩子听是非常重要的。 5-6 个月 这时,幼儿可以发出“d-m-n”等音,所以有些敏感的父母听到孩子重复这些音时,认为是在叫“妈妈” ,其实孩子也会因
8、着父母如此的解释而肯定自己发音的能力,并且制造更多不同的声音。 这个时期成人可以从自己的母语中,找出叠音词,正确地念给孩子听。但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每一种东西的名称或动作都以叠字呈现,如“穿鞋鞋、吃饭饭、戴帽帽、小狗狗”等,成人应使用正确的语言,如此孩子不必在长大后又得转换一次,也不会因习惯改不了而显得幼稚。 蒙特梭利告诉我们,孩子学习语言没有难易之分,又加上正处于敏感时期,所以“正确”是最重要的。 小晟父母告诉我,小晟刚开口说话不久,就能说出很完整的句子,人们都说他“出口成章”。小晟的爸爸表示,他从小晟小时候就用正确的语言,随机和小晟说话,所以他会有这样的能力。 7-8 个月 此时,婴儿已可以
9、依大人的指令做出拍手、挥手、握手、拜托等手势,也了解“不” 的意思,有些口语智慧较强的孩子已能用单字沟通。 这段时期最重要的是,当成人为婴儿做每一件事时,都应该用正确的语言说出来,比如帮孩子穿衣服时可以说:“妈妈帮佩佩穿衣服了,先穿左手,再穿右手,接着帮佩佩扣纽扣,一个扣子、两个扣子、三个扣子,好,穿好了!” 每次穿有三个扣子的衣服时,妈妈都这么做,孩子就会把语言和动作串连在一起,并获得正确的左右手认知。或许你会觉得,这样一来妈妈不成为一个喋喋不休的母亲吗?其实这只是短暂的时期,既可增进亲子情感,又可促进孩子口语发展,相信是值得努力去做的。 语言期(1-3 岁) 1 岁 孩子能用一个字或片语来
10、表达许多不同的情况,或用不同的字表示相同的意思。比如孩子说:“妈妈,走。”其中有“ 妈妈,离开这里”“妈妈回家” 或“妈妈,去散步”等不同的意思,需依情况而定。再比如孩子说:“妈妈吃。”其实孩子想表达的意思是:“妈妈,我要吃。”这时妈妈可以回应:“佩佩要吃苹果。如此以后,孩子就会很清楚地说:“佩佩要吃苹果。” 因此,妈妈适当的解码,以完整地语句说出,并蹲下来让孩子看到说话的嘴形,是帮助这个时期幼儿语言发展很重要的态度。 1 岁半-2 岁 这是幼儿学习名词的关键期,幼儿将感受到万物皆有名,而且常常会指着周遭的事物问“这是什么?” 在幼儿的世界里,没有所谓难与易之分,虽然有些名词在发音或字数上会让
11、成人觉得较难,但只要一再为幼儿重复,他将记在脑海中。当幼儿的发音器官发展完毕后,孩子会像连珠炮一般说个不停呢! 当同龄的孩子已开始说个不停时,小彦总是一语不发。近两岁时,妈妈忧心地请教我,我建议她先到医院检查一下小彦的耳朵和发音器官是否健康,她也做了,医生说毫无问题,但妈妈还是担心。 有一天,妈妈兴高采烈地跑来告诉我:“小彦开口了!他从火车站经过时说那是火车站。隔天,对面小学在举行升旗典礼时,他居然一字不漏地随着播放的歌曲唱完国歌。更有趣的是,平常我会骂他小彦不乖、胡闹、不听话、可恨、一点都不可爱。如此长的话,居然在我骂第一句后,他慢条斯理的一边把玩他最爱的 dc-10 飞机,一边接下去说完。
12、”看到小彦的妈妈如此高兴,我也不好再说教。成人生活中的“言教”,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可见其威力了! 2-3 岁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 2 岁以后进入了“语言爆发期”,不但会自言自语,也特别会模仿成人说话,就如同模仿人说话的鹦鹉般。 有一次,我带着两个小朋友出门,一个 2 岁半,一个 5 岁。很有趣的现象是,当我描述街景时,2 岁半的小朋友马上就重复一次我的话,但 5 岁的小朋友却无动于衷。于是我就说更长的话,为的是要吸引她跟着模仿,但我对她的努力完全失败,倒是 2 岁半的小朋友从头到尾再难都会模仿。 2 岁半以后,孩子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友伴关系也随着形成,会使用主文和从属文的句子,也有“我” 的概念
13、,动词、形容词的使用愈来愈正确,更能叙述不在眼前的事物。父母可以收集孩子的照片或剪下一些孩子有兴趣的图案做成小书,是引导孩子进入阅读最佳的材料。当然字数不要多,语句的设计要简单、扼要、有趣。 如何学好母语? 语言是先吸收,然后再模仿而成的,要确保孩子能学好母语,有下列几点必须注意的事项: 1.确定孩子听力是否良好。孩子出生后就应该检查听力。 2.确定发声器官神经肌肉的发展良好,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吸吮和咀嚼,并常常陪孩子面对面说话。 3.引导孩子喜 欢与环境沟通的意愿,从 谈话中肯定孩子的声音和 语意。4. 对孩子说话要慢,嘴形明确,语音清楚。 5.让 孩子 处于充 满成人沟通的语言环境中,并
14、赋予生活中每一件例行的事与使用物品的正确语言,且不厌其烦地说给孩子听。 6.避免模仿孩子错误的语句,当孩子说不清楚时,不要认为可爱而故意模仿,这样会阻碍孩子学习正确的语言。而孩子说错时也不要当面说:“你这样说不对,再说一次!”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挫折而无意学习。 比方说,孩子告诉你:“妈妈,我要一个纸。”显然孩子不知道如何表达“一张纸”。这时,父母可以用正确的语言反问一次:“你要一张纸吗?”孩子一定会回答:“是。”此时可以再问:“你要什么? ”相信孩子会正确说出:“一张纸。” 而当你给孩子纸时再正确地说:“这是一张纸,给你。”之后,可要求孩子说:“谢谢你给我一张纸。” 或许你会觉得好烦,但处于语言
15、敏感期的孩子,一点都不会拒绝说这些话呢!因而要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建筑在爱心上的耐心是值得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年龄和性别差异可能会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产生妒忌。哥哥遭到妒忌是因为他有更多的特权,更独立;宝宝遭到妒忌是因为她受到更多的保护。女孩嫉妒哥哥是因为他似乎有更多的自由,男孩嫉妒妹妹是因为她似乎受到更多的特殊照顾。如果父母根据孩子的性别差异,给予特惠照顾,而不是出于孩子自己的需要,那么就会产生危险。 那些受到父母特别关爱和礼物的孩子经常成为受害者,就像下面这个故事一样。在生了几个男孩之后,父母不但毫不掩饰对期待以久的女孩的偏爱,而且他们坚持认为几个哥哥应该有责任照顾他们的妹妹。男孩子们不
16、但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喜爱妹妹,反而责备她享受特别权利,因此他们处处为难她,使她的生活变得十分可怜。不幸的是,哥哥们没有处理好的妒忌心不但毁了他们的童年生活,而且直至成年,都没有相亲相爱的兄妹关系。 如果父母偏爱弱小无助的小宝宝,而不是相对独立的六岁的孩子,或者情况反过来,妒忌就会加强。同样,如果一个孩子因为性别、长相、智力、音乐才能,或者社交能力而得到特别重视时,妒忌就会产生。天赋可能会导致嫉妒,但是父母对孩子某个特点或者天分评价过高就会导致孩子之间无休止的竞争。 对待不同年龄的孩子一视同仁,这种做法并不应提倡。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应该带来新的权利和新的责任。年纪大一点的孩子比起年纪小一点
17、的孩子,自然应该有多一点的零花钱,晚一点的就寝时间,以及有更多的自由,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玩。这些权利要公开地、得体地给予,这样,所有的孩子都会渴望长大。小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嫉妒年长孩子的权利,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处理这种情绪,不要解释事实,而是要理解他们的情绪: “你希望你也能晚一点睡。” “你希望你能大一点。” “你希望你不是六岁,而是九岁。” “我知道,但是现在该睡觉了。” 父母可能在要求一个孩子要为另一个孩子作出牺牲时,无意识地助长了妒忌心理的产生:“宝宝需要你的婴儿床。”“ 对不起,今年我们不能给你买新的冰鞋,有了宝宝,我们需要额外的钱。” 这样做的危险是,孩子可能会感觉不仅被剥夺了财产,还剥夺了父母的慈爱。所以这样的要求应该用关爱和感激来缓冲一下。 在孩子 23 岁这一年里,你需要寻找多种途径来鼓励和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前面我们谈到,在与孩子说话时,词汇量要尽可能丰富,语法要正确,多向孩子提问。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途径,还有其它一些不错的方法: 用细节和问题来作答当孩子首先开始与你说话时 这通常是从提问或指向某种有趣的东西开始的 你可以在回答里加上些 细节 。如果孩子说:“看那只鸟,”,你可以说:“是呀,那是一只乌鸦,它们叫的声音很响。它们是呱呱呱这么叫的!”说完,再问孩子一个你自己编的问题,比如,“这只乌鸦在干什么?”或者“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