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教案设计主讲人:黄兴永课题 地球公转的意义昼夜长短变化及规律授课对象 高一年级 302 班学生课标与教材分析 本小节在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 行星地球中的第三节,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与前一部分内容地球自转及意义并列,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是学生必须理解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学生能从周围环境中切身的体会到,学生有较强的感性认识,但对其形成原理感到十分抽象。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停留在感性思维及对地理现象的观察上,缺乏对地理现象的理性分析。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从
2、身边环境中有感性的认识,可以概括出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但很难弄清其成因。由于学生生活在地球上,又不能从宏观角度及整体上去认识和把握,所以讲述这部分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须借助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合作探究,概括出两大规律,教师然后加以指导使学生明确其成因。教学设计思想 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一章从宇宙看地球中的第三节地球的公转的地理意义.本节课所设计的主要是地球公转引起的昼夜长短的变及规律。这部分内容是地理高中教学阶段重点也是难点。对于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它的难点在于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对同学空间思维要求比较高,
3、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很好的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是多媒体动画和传统资源想结合,综合展现地球运动。通过展现,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地去认知地球空间运动,从而使学生理解由地球空间运动所带来的地理现象。在这节课的设计当中有 3 个地方需要提出来:1.要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主题的教育理念,结合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演示、自主观察、归纳,相互交流。进而引发学生质疑,分析其成因。因此要适当地利用提问来引导学生的思维;3.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使得学生学会去分
4、析一些地理现象,并努力挖掘学生们上课时的隐形资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深入理解晨昏线的概念及理解其特点;2.用动画演示法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规律;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更理解地球的空间运动。过程与方法1.通过侧视、俯视两类日照图,理解以晨昏线与纬线的关系判断昼夜长短、并分析日期;2.通过多媒体动画和传统资源想结合分析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使得学生学会去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教学重难点1.晨昏线与昼夜长短之间的联系2
5、.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一年四季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分析1.导入中利用生活中的地理常识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地利用提问来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3.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要使得学生学会去分析一些地理现象,并努力挖掘学生们上课时的隐形资源。教学媒体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资料、表格等内容等制作出来,增强课堂教学气氛,准备一些相关的趣味地理传输给学生。课时安排 1 个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说明日期不同,升国旗的时间也不一样,引出问题:天安门升国旗的时间是以天亮为准呢还是以日出的时刻为准?进入
6、新课的学习昼夜长短的变化。主题内容师:请同学们看图并阅读课本 P.17 课文回答:1、什么是昼弧?2、什么是夜弧?3、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是什么?4、比较图中昼夜弧的长短生:看图和阅读教材后回答。师:总结,昼夜弧长与昼夜长短的关系:昼弧长则昼长,夜弧长则夜长,昼弧与夜弧相等则昼夜等长。并引导学生通过昼夜弧的度数怎么样计算昼夜长短?生:昼长时数=昼弧度数15,夜长时数=夜弧度数15,昼长+夜长=24 小时师:请同学们观察屏幕上三幅图,说说在二分二至日赤道上的昼夜状况如何?生:观察图片后回答:赤道上始终是昼夜平分师:进入第一个探究,请同学们观察动画,探究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观察以后叫
7、一位同学回答生:通过动画的观察得出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的原因(结论 1):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晨昏线的位置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师:进行点评和强调得出探究的第一个结论师:继续进行第二个探究:请同学们先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动画后活动探究: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说出在二分二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跟纬度有什么关系?生:认真观察动画并带着问题思考,病的出二分二至日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是:二分日: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二至
8、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通过观察动画发现纬度越高昼弧或者夜弧的长度所占的比例越大,说明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师:叫一位同学上来在黑板上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生:在黑板上用平滑的曲线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师:从学生画的图提问学生那段时期太阳直射北半球?那段时期直射南半球?生:看图回答:春分到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到次年春分直射南半球。师:让学生观察动画提问学生: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晨昏线的位置?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关系。生:观看动画后发现这段时期晨昏线一直在地轴的西侧,北半球昼弧总是比夜弧长,说明这段时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师:让学生尝试用一句话总结一年中全球昼夜长短的情况,思考
9、后提问一位同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 2:太阳直射哪的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师:总结得出探究的第二个结论,并提醒学生配合太阳直射点运动曲线图去理解记忆。师:最后进行第三个探究:请同学们继续看动画后进行问题探究:左右两个组看动画后回答:1、从春分(3 月 21 日)到夏至(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中间一个组看动画后回答2、从夏至(6 月 22 日)到秋分(9 月 23 日) ,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各纬度的昼夜长短如何变化?生:三个组的同学先看动画演示然后分别回答
10、两个探究问题。各自得出结论(每个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回答):1、从春分(3 月 21 日)到夏至(6 月 22 日) ,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北回归线,在这个过程中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2、从夏至(6 月 22 日)到秋分(9 月 23 日) ,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移动到赤道,在这个过程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师:能不能也用一句话总结出一年中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呢?思考后也提问一位同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 3: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另一半球相反师:最后以北半球为例,对刚才探究的内容用图形的方式进行总结,让学生及时对探究的问题得到很好的掌握。生:积极回答一年中各个时期北半球昼
11、夜长短的情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师:通过学习,又从书本内容回归生活中,请同学们说说今天江川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今天以后昼夜长短又是怎么变化的?生:思考后快速回答了问题:今天江川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今天以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是:昼渐短夜渐长。师:进行点评,然后做几个课堂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最后留下一个课后探究的内容:探究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的关系是什么?为下节课的内容做铺垫。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这节课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学情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归宿;教学过程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学情分析必须要准,教学目标要符合学情及课标要求,教学过程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策略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江川一中地理组 黄兴永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