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海南华侨中学观澜湖学校高中地理 韩翠玲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 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在河流侵蚀地貌部分,教材首先简单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及其类型,然后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河谷地貌的发育。在河流堆积地貌部分,介绍了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和它的形成过程。“冲积
2、平原”这个名词学生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它的组成是新知识。图 4.18 示意 性地指出了洪积冲积平原、河 漫滩平原和三角洲平原的大致分布位置。这三种平原虽都是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的,但是具体的形成机制还是有差别的,对此,教材也做了简要介绍。二、学生分析通过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并具备了运用实例分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能力。但是,由于本节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有一些新概念(溯源侵蚀、河漫滩平原等),学生不太熟悉,并且本节内容主要体现了地理 过程,对学生的认知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 较强的分析和想象能力。由于学生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因此分析较
3、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 流水堆积地貌
4、的形成原理五、教学方法提问导学法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式教法六、信息技术应用思路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的方式不同,在本节课一开始利用模拟流水侵蚀视频,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流水侵蚀过程及相应地貌。让学生“目睹”地貌形成的整个过程,增强真实感。再结合南渡江实例,PPT 展示南渡江各段在流水作用下形成的多姿多彩地貌景观遥感影像图,让学生有个直观的认识,贴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在讲解河流堆积地貌时,适当配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知识内化。最后通过黄河三角洲的遥感影像图片对比,提出问题黄河三角洲为什么会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引导学生思考。七、教学流程设计
5、(一)新课导入:播放模拟流水侵蚀堆积实验视频,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流水侵蚀过程及相应地貌。同时思考(1)流水侵蚀作用有哪几种类型,使河谷在深度、宽度、长度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授课环节 教师 PPT 展示河流地貌图片,引入河流地貌介绍及类型。第 3 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成因: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破坏并搬运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侵蚀类型:多媒体展示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图片。让学生直观上认识三种侵蚀类型及对地貌的影响。 作用形式 概 念 对地貌的影响溯源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使河流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下 蚀 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向发展侵蚀地
6、貌的发育:河谷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由沟谷发育而来。发育初期河谷深而窄横剖面呈“”字形。发育中期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出现连续的河湾,呈S 型。发育成熟期落差很小,侧蚀为主,河谷继续拓宽,呈宽而浅的槽形,下蚀停止,转为沉积作用。(二)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堆积地貌类型。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中下游,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堆积地貌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课件上展示大量南渡江堆积地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认识堆积地貌的类型。引入黄河三角洲,通过对比黄河三角洲 1989 年-2009 年间的 5 副遥感影像图对比,从直观上判断黄河三角洲面积在扩大的事实,从而提出问题:为什么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里扩展?引发学生的探讨。最后以练习题作为本节课的尾声,结束课堂。侧 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使谷底加宽,河岸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