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2222339 上传时间:2019-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指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五、六年级样张习作六 生动具体表达爱教材挖潜习作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注意图中人物的服饰,想一想她们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再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可以用“胜似亲人”做题目,也可根据习作的具体内容自己拟题。如果你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所写的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听到的或见到的。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最好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先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再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进行认真修改。通过习作要求我们知道,这次习作有两个内容供大家自主选择:1.是根据胜似亲人这幅图的内容来写;2.是写生活中的真实的故事,能表达人间真情

2、。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关于“爱”,朋友之间的爱,同学之间的爱,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爱,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爱。这次习作显然也要求我们来赞扬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专家作指导看图作文的要求包括看图和作文两个方面。看图,就是观察。观察要有个顺序,要准确、细致、抓住重点,还要合理想象,以便准确的理解图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作文就是表达,他要求将观察所得,围绕图的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具体的写出来。看图一般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1、看整体:这幅画主要画些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样的主题。图中以人物为主,图上画着一位老奶奶怀里搂着一位小姑娘,用手摸着小姑娘的脸,似乎在说着什么;旁边有一只木盆和拐杖,

3、周围挂着已经晾好的衣服。结合题目可想到小姑娘帮助老奶奶洗衣服,老奶奶很感激。从服装上认识老奶奶是苗族人。小姑娘是我们汉族的。苗汉两族人,不是同一族,但胜似一家人!这件事赞扬了人与人之间关爱的主题。2、看仔细:要仔细观察画面的人物和背景。看一看画中人物的年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还要观察画中的细节,如人物手中拿的东西,画中出现的一些细小的事物等,看一看这些细节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是什么。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3、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弄清图意后,同学们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推前想后,让单调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具体、完整。再把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画面

4、的内容自然描绘的清楚、具体。作文提纲:1、背景介绍,平时关系如何?2、这一天发生了什么事?(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把情节写具体)洗衣过程 搂抱情景3、结尾、点明中心常见的外貌描写方法 常抓住人物的面容、身体、服饰特点来写表姐今年二十来岁,高高的个儿,经常穿黑西服,黑高跟皮鞋,一头乌黑发亮的波浪式秀发披在肩上,白净的瓜子儿脸上有一双充满青春活力的眼睛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抓住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身份、经历等特点来写长期的监狱生活的折磨,弟弟长得脑袋大,面黄肌瘦。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年龄、经历写出了国民党监狱生活折磨下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和性格特点来写“45

5、分”的试卷刚刚发到他的手上,他就像触电一般缩回了手,呆呆地坐在那里,眼睛盯着试卷,本来白净的脸已经涨红了,眉头紧皱,两只手不停地搓来搓去见的外貌描写方法抓住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外貌变化来写一个在童年时脸相可能是稚气十足,少年时期容貌可能是英俊俏丽,青年时期通常是充满青春气息,中年也许就变得深沉凝重。例 4: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就写了闰土的外貌变化。少年闰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润圆实的手;中年闰土是脸色灰黄,皱纹很深,眼睛周围肿的通红,头戴旧毡帽,身穿极薄的得棉衣,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获奖作文胜似亲人 思路点拨在一个苗族的小村庄里,住着一位老奶奶。她无儿无女,生活十分地清苦

6、。老奶奶经常围着黑色的头巾,耳朵上戴着银耳环,身上穿着特有的苗族服装,经常独自去田里照看农活。老奶奶家的隔壁住着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名字叫桃桃。小姑娘长的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粉红的小脸蛋,就像是春天刚刚绽放的桃花一样,可爱极了。她经常去奶奶家玩,也会帮着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老奶奶总是会拿出一些烧好的地瓜给她吃。一老一少有说有笑的,那个亲热劲还真的像是祖孙俩呢。一天晚上放学回家,桃桃放下书包就跑进了老奶奶家里。喊了两声,却没见奶奶走出来,桃桃进里屋一看,老奶奶正虚弱的躺在床上。原来奶奶生病了。从这一天起,桃桃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奶奶家为她端水喂药。看到衣服脏了,还捲起袖子帮奶奶洗衣服

7、。过了几天,老奶奶的病终于痊愈了。这多亏了小桃桃的细心照料,老奶奶一手搂着她的脖子,一后亲切地抚摸着桃桃红扑扑的小脸蛋,激动地说:“奶奶幸亏有你的照顾了,你就是奶奶唯一的亲人啊!”桃桃低着头小声说:“奶奶,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您也很疼我呀,以后就把我当做您的亲孙女吧!”村庄里的人都感叹的说:“她们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啊!”简评:这篇看图作文能够认真观察图中的每一个细节,对人物的外貌及穿着描写比较细致,语言连贯流畅,故事情节的设计贴近生活,感觉真实。而且准确的反映出了图中所有表达的思想情感。开头简洁,对老奶奶的外貌描写准确。交代画面的前因通过合理是想象,丰富了画面内容。对话合理,语言朴素感人。结尾

8、点明主题。起因:(略写)背景、人物介绍经过(详写):桃桃照顾老奶奶结果(略写):点明中心看图作文一次难忘的经历不经意打开抽屉,我又看到了那截折断的尺子,不禁又想起了几年前的那件事 那是小学 6 年级的一次数学期中考试,考试前一天,老师嘱咐我们:“同学们,这次考试有画图题,大家一定要带好铅笔尺子。”当天晚上,我复习到很晚,没有收拾考试要带的东西。第二天早上,我睁眼一看,啊?都 7 点 30 了!糟了,考试要迟到了!我匆忙穿好衣服,把摊在桌上的铅笔,橡皮等等一股脑地往书包里一赛,就飞奔向了学校。 到了教室,我把东西一件一件地掏出来。铅笔,橡皮,钢笔,尺咦?啊!尺子!我忘带尺子了!完了,离考试就剩5

9、 分钟了,怎么办?我把书包翻了个底朝天,又在座位周围找来找去,希望能找到一把直尺。可是奇迹到底没有发生,书包里空空的,地上干干净净的,什么也没有。唉,这下惨了,没带尺子,画图题怎么做啊。 老师已经拿着卷子进来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我听到身后传来一个声音:“你怎么了?丢东西了吗?”回头一看,不认识。所谓病急乱投医,我虽然觉得他帮不上什么忙,可还是把忘带尺子的事告诉了他。他沉没了一会,说:“我给你吧。”我正在纳闷,忽然见他把他那把新尺子“啪”的一声折成了两半,把其中一截递给我,说:“给,拿去用吧。” 我接过那半截尺子,一股感激之情从心底升起,可我还没来的及说什么,铃声就响了,开始考试了,

10、我只好转过身,开始聚精会神地答题,用那截断尺仔细地画着图 铃声再一次响起了,考试结束了。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我转过身,想向他道谢,可是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好像明白我的心思,笑了笑,说:“不用谢,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嘛,那截尺子就送给你了。”说完,他就拿起东西走了。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的尺子,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是我仍然记得很清楚,它还将继续留在我心里。它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我也会把这种真情继续传播下去,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真情,并把它传下去。【总评】:这篇文章作者紧扣“半截尺子”写人叙事,文章思路清晰,特别是通过对我心理活动细腻传神的描写,渲染了

11、气氛,也烘托了中心。虽然事情很小,但从中传达出的同学互帮互助的真挚感情却让我久久难忘。亮点点评开头直奔主题,引起读者兴趣。通过生动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这一部分把我的心理活动写的很生动,为下文做好了铺垫。虽为一件小事,但作者却描述得有声有色。把我的心理写的细腻传神。结尾处不可或缺的点晴之笔,较好地凸现了文章主题. 按事情发展顺序起因:(略写)忘记带尺子来考试经过(详写):同学借给我半截尺子结果(略写):感受到了浓浓的同学情病文大家改【病文】一天,有个小女孩她叫小丽。她家住在村子的边上。她有个邻居,是一位老奶奶。老奶奶是苗族人。穿着苗族的服装。小丽想帮助老奶奶。小丽吃完午饭,想到老

12、奶奶家还有一盆衣服和床单没洗,便悄悄地来到奶奶家,生怕吵醒正在睡午觉的奶奶。她就开始洗了,洗了一桶又一桶,她洗大床单的时候,手都累得抬不起来了,就干脆脱鞋挽裤,用脚踩着洗,她越洗越起劲。此时,体贴人的风儿一阵又一阵地拂去了她头上的汗珠,树上的鸟儿也在歌唱:小姑娘哟!多善良哟!多善良!终于,小丽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完并晾好了。这时,老奶奶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满院子的被单,老人家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谢谢你!”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总评】:看图作文,不仅仅是要把图片内容罗列出来,而是要把图片写活。这就需要把语句写生动,进

13、行充分合理的想象,把自己代入情景中。本文虽然写出了故事的情节,但明显语句过于简单,问题点评开头比较啰嗦,背景写的不清楚。洗衣的过程比较简单,对小丽洗衣服的动作还要再详细些对画面人物的神态要有所描述。老奶奶的神态、心理活动,做了哪些动作,没有写出来。【修改文】一天,小丽吃完午饭,想到老奶奶家还有一盆衣服和床单没洗,便悄悄地来到奶奶家,生怕吵醒正在睡午觉的奶奶。她打好水,拿来洗衣板,就开始洗了,“哗哗哗”,“擦擦擦”.洗了一桶又一桶,她的脸上流下了豆大的汗珠,她用手背擦了一下额上的又继续洗,洗大床单的时候,手都累得抬不起来了,就干脆脱鞋挽裤,用脚踩着洗,她越洗越起劲。此时,体贴人的风儿一阵又一阵地

14、拂去了她头上的汗珠,树上的鸟儿也在歌唱:小姑娘哟!多善良哟!多善良!终于,小丽把所有的衣服都洗完并晾好了。她把湿漉漉的双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添加描写小丽动作的句子,把小丽洗衣服的过程写的更生动。对老奶奶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然后伸了伸腰,捶了捶背,满意地笑了。这时,老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从里屋走了出来,望着满院子的被单,心想:多好的姑娘啊!洗了这么多,一定累坏了!想着想着,老人家眼角有些湿润了。她抬起手,用袖口擦了擦眼角,一把将小姑娘搂在怀里,她枯瘦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姑娘油亮的秀发,又爱抚地拍拍,她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了,露出幸福的笑容。老奶奶一个劲地说:“孩子,总是让你忙着,奶奶真过意不去!谢谢你,

15、谢谢你!” 小姑娘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嘴巴抿着,双手不自在地绞着围裙。两颊飞起了红云,洋溢着快乐的笑意。 【总评】:在修改文中,增添了对小姑娘洗衣服和老奶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这样就使整个文本显得格外生动,对于表达中心更有帮助。写的很形象。对小姑娘的神态描写。阅读新天地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练习题 父亲的名片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我便少了管教,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 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 是笑着打趣:“ 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 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 还恭恭敬敬给人家 递上一支烟。上学后,依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

16、的地步。当那位戴着 瓶底 的老师见到父亲的老实相识 惊讶地险些把 瓶底 晃下来 您就是他的父亲 不像不像 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 把您的脸都丢尽了 打架 逃学 剪女孩的头发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 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 张“ 名片”。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 候。小学升初中,我全乡第一,初一、初二均全届第一,参加竞赛获二等奖。“ 名片” 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

17、片 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递过来的一支烟了。1、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打趣: 坦然: 3、“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这句话在文章的表述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这句话的含义是( )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总是会有收获的时候。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有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因为付出了汗与泪的代价,终于到了收获成功和喜悦的时候。4、文章中所说的“名片”是指 5、从文中找一句比喻句抄在下面的横线上。6、你有当“名片”的经历么?说说你的感受或看法吧!单元提升 满分作文写作技巧 知识点击学习描写人物的语言现实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18、凭着声音、语言,就能知道讲话人是谁。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人物的语言音调、音色各不相同,这就构成了各人语言和腔调的“个性”、“言为心声”,人物的性格不同,他的语言个性自然两样。所以,通过描写某某的语言来描写某某的性格,是一种有效地手段。什么是语言描写呢?通过对人物语言描摹人物形象地手法就叫语言描写。典例看台典例 说明某同学在我的老师作文中,写他因病住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医院看他的事,来表现老师无微不至关怀学生的高尚品质。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病房的门突然被推开了,啊,王老师来了,妈妈连忙站起来迎了上去。“老师 ,您怎么来啦?”“我来看看小华。”老师亲切地回答。“老师,小华得的是肺炎,会传染的!”妈妈提高了嗓门,担心地说。王老师却笑着反问:“你怎么也来啦?”“我是她妈妈呀!”“我是她老师呀!”平平常常的语言,使王老师无微不至关心学生的个人形象跃然纸上,这段对话对突出中心思想产生多么强烈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程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